-
语文学科
PCK
综述
一、什么是
PCK
(一)
PCK
定义
1
、
PCK
(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
p>
,大致有两种译法:一种将其译为
“学科教学知识”
,
一种译为
“教学内容知识”
。
我们不需要注重这两种译法的差
别,
只注重主要方面:
第一种译法强调的是学科教学,
不同学科的教
学知识是有
差异的;
第二种译法强调教学内容知识,
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
比如某一篇课文
的教学内容
与教学方法,
比如写作中的描写这个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强调
的是
具体内容的教学。
把两种讲法综
合起来:
PCK
指的是“教师的教学知识”
,即教师教什么,怎
么教,以及在具体的情境中,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注重。
PCK
决定着一个教师的教
学水平。
(
PCK
指的是“教师的教学知识”
,即教师关于具体的教学内容的知识,
以及如何对特定的学生实施教学的策略
、方法和评估学生学习成效的知识。
)
(二)用图表来表示:
语文学科教学
知识(
PCK
)
行为
什么理据
怎么教是教什么的展开。
(三)举例:
长
相
思
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王崧舟老师《长相思》教学。
1
p>
、课堂教学分三个板块:一、借助注释,读懂词意;二、展开想象,读出
词情;三、互文印证,读透词心。
(三个落点,
“词意”<
/p>
“词情”
“词心”
,一步一
个台阶。
)
2
、具体环节:
(
1
)借助注释,读懂词意
A
读对生字、多音词,然后是词的停
顿。
B
读出味道和感觉
< br>C
讨论两个问题:身在何方?心在哪儿?抓住了两个关键词。
对这些内容加以提炼与分析就是老师的
PCK
。
(
2
)展开想象,读出词情
A
课件——朗读——看见了什么?
B
想象写话——家乡的画面和情景。
C
落到一个字“碎”
,聚焦
词心。
为什么落到“碎”
,加以分析就是
PCK
(
3
)互文印证,读透词心。
A
自提问题: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君”能够是夫、父、儿、弟,怎么问?
你是词人,你怎么回答你的亲人。
反复的问问答答,词的理解持续丰厚加深。
< br>王老师为什么这么设计,怎么想的,就是
PCK
。
B
反提问题:身在征途,心在故园
深入一点:古诗词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这个道理就是
p>
PCK
。再往上一层
是文学作品教学,
p>
再往上一层关于阅读教学,
再往上一层就是关于语文课程与教
学。这种是什么为什么的回答就是
PCK
。老
师凭
PCK
在教学。
就王老师的课提取
PCK
:
2
—
3
个教学环节。
_____
_____
______
第一台阶,
读通。
第二台阶
“身在
哪儿?心在哪儿?为什么?”
,
第三台阶:
问君,然后知晓“身在征途,心在故园”
。绝大部分课堂教学
2
—
3
个教学环节,
不但仅是诗词,
其他阅读教学也一样。
一个板块当中做
哪些事,
这些事都指向一
个中心,
不是
离散的。
让学生一个台阶一个台阶走进作品。
让作品在学生的体
验
和感受中逐渐打开
举这个例子,<
/p>
就是说明什么是
PCK
,
就是教什么、
怎么教,
种种教学的考虑。
(四)
L.
舒尔曼
:教师专业知识分析框架
钻石的
上部是各种知识,合金部分是学科教学知识。
PCK
是综合地体
现着。
(五)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
PCK
)
1
、与内容相关。
2
、基于经验的反思,具有实践性。
3
、个体性。要把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提取出来,变成大家的财
富。
4
、情境性。面对不同的学生教
学内容与方法是不一样的。
P
.L.
格罗斯曼将学科教学知识(
PCK
)解
析为四部分
PCK
是教师教什么、
怎么教的决策和实施,
以及清晰或含混的之所以教这些、
这么教的理据。
二、为什么要注重
PCK
(一)语文
教师备课的两个注重点:合宜的教学内容,有效的教学设计。
凭什么选择教学内容与方法?凭
PCK
。
教《云雀》
,有的老师会收集一些云雀的图片与视频,这样
做老师们有自己
的理解,
但这样做对不对呢?云雀是一篇哲理性
文章,
云雀是象征化的,
体现实
物图是
要讨论与思考的。
老师选择内容与方法有的很成功,有的不成
功,为什么?起决定作用的是
PCK
。
(二)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
1
、与内容相关。
2
、基于经验的反思,具有实践性。
3
、个体性。
4
、情境性。
(三)优秀教师的成功课例
看优秀教
师的课例,
我们要看他教了什么,
怎么教的?他让学生学什么,
怎
么让学生学的?为什么?这些道理才是优秀教师经验的核心,
那是钻石的合金,
是
PCK
。然后与自
己对比,使自己的行为清晰化,然后实行反思,了解自己的学
科知识情况,持续丰富自己
的学科知识。
< br>(四)
语文教学:
教什么——怎么教?提取优秀教师的教
学经验,
在这些经
验关照下,
挖掘自己
的一些做法。
去除一些我们做的不对的,
坚持一些我们做的
p>
对的,将不好的不对加以改善、提升。这就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归根结底就是
PCK
的改善。
(五)讨论:关于描写
作文注重写具
体、写生动,老师会让学生“积累”
“好词好句”
。为什么打上
引号?抄不一定是积累,老师心中的“好词好句”是什么呢?就是形容词。老师
认为作文为什么具体生动呢?就是形容词用得多,还有就是修辞,主要是比喻。
< br>所以“好词好句”分成两块,一块是形容词,一块是抄有修辞的句子,比喻、拟
人
、夸张,主要是比喻。这个知识对不对?据研究很不对。
学生大面积学不会,水平没有提升,肯定是教错了。
写生动=写具体。
好的作文是写具体
,
所谓写具体,
一是眼睛里看到的,
把
它细致地刻画下来,
即客观地体现。
如大大的眼睛,
怎么大?写清楚。
越具体越生动。
还有就是想象、
记忆、回忆,尽可能用语言文字复现头脑中的记忆。
老师们的经验:
好的文章,
生动处往往不是用了
形容词或比喻。
即使用了形
容词和比喻,
也不于它们本身。
为什么用比喻,
因为用通常的语言来表达和
传递
的时候,表意困难,所以用比喻。
学生为什么写不具体、
生动?是想当然用了很多形容词。
因为
形容词是概括
性的,如方方的脸,把很多脸概括了……
写作是一种实践的水平,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学会,教写作知识是学不会的。
(六)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
师选择的内容与方法与教师的专业知识密切相关。
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就
是提升老师的专业知识。
原来方式一是理论学习,<
/p>
这对反思水平强的老师会起很大作用。
但这与教写
作知识一样,告诉怎么做,学习效果是要打折扣的。另一是简单观摩,如听公开
课。听课是要专业的,你听什么?很多老师听课,仅仅去看一场教学剧。听公开
课要懂的
是他教什么,是怎么教的。他教什么,怎么教,一定有道理,否则他不
会优秀。
(七)课堂教学研究的基本假设
语文课堂教学中尚存有很多问题,
甚至是严重的问题。
教什么,
怎么教问题
很大。
而且这
个问题不是某一个人的问题。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往往是大规模
的、长时期的、集团性的。理解语文教学的问题,应该树立这样一个原则:语文
教师在
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集团性的问题乃至错误,一定不是教师个体的素质问
题,
一定是语文课程研制、
语文教材编制上的问题乃至错误,
表现为教师的学科
教学知识。所以我们要注重
PCK
,即老师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理据。
PCK
从哪里来,是从课例的分析来的。语文课例研究,是语文课堂教学研究
的新领域,
也是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的一种新方法。
从优秀课例中,
我们得到正
-
-
-
-
-
-
-
-
-
上一篇:a名词复数的变化规则
下一篇:俄罗斯大学排名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