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唱念做打
p>
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
二
者互为补充,构成歌舞化的戏曲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
。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
武术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戏曲
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
。
戏曲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融合唱念做打各种艺
术手段,为搬演故事、塑造人物服务。
早在汉代百戏中就有《东海黄公》的节目,通过武
术和杂技,表演简单的故事。唐代盛行歌舞,
以载歌载舞著称。宋杂剧演出分“艳段”<
/p>
、
“正杂剧”
、
“杂扮”三部分,把歌舞、戏剧、杂耍集于
一台,起了相互影响和融合的作用。元杂剧在
表演上已有简单的武打。明代弋阳、昆山诸腔勃兴
以后,在声乐和舞蹈技艺的结合方面渐
趋完善。清乾隆、嘉庆年间,徽调与汉调合流,继承昆、
弋的传统,吸收各种地方戏的优
点,逐步向京剧演变,大致到了同治、光绪前后,一个以唱念做
打多样统一的完整艺术形
式才臻成熟。
戏曲剧种为数众多,表演上运用的艺术手段各有侧重。大抵搬演生活小戏的花鼓、采茶等系
统的剧种,
载歌载舞;
由坐唱形式搬上舞台的
滩簧、
曲子等系统的剧种,
侧重说唱;
昆曲、
高腔、
皮簧、梆子系统的剧种,唱念做打四功并重。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各剧种相互促进,共同
提高,上述差别已逐渐缩小。目前,各剧种
大都具备了唱念做打的艺术手段。
戏曲演员按照传统的规程,从小就从唱念做打几个方面接受严格的基础训练,充分掌握了
基
本的技法和程式,熟悉了各种音乐语汇和舞蹈语汇,而后才能进行艺术创造。戏曲谚语
说,
“师
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
/p>
“领进门”是指口传身授的传艺,
“靠个人”则指个人的揣摩、发
挥与
创造。戏曲演员幼时一面苦练基本功,一面拍曲学戏,学会几出或十几出传统折子戏
后,就开始
登台演出,在艺术实践中逐渐学会体验角色,熟悉并发挥唱念做打的艺术功能
。缺少基本功,就
失去创作的手段;仅擅基本功的技法和程式,也是难于创造鲜明的艺术
形象的。
基本功之一:唱
学习唱功的第一步是喊嗓、吊嗓,扩大音域、音量,
锻炼歌喉的耐力和音色,还要分别字音
的四声阴阳、尖团清浊、五音四呼,练习咬字、归
韵、喷口、润腔等技巧。当演员掌握了这一切
时,更重要的则是善于运用声乐技巧来表现
人物的性格、感情与精神状态。几百年来,戏曲美学
中一直有传声与传情的分歧,
有的演员侧重音色和唱腔旋律的美,
讲究唱出韵味;
< br>有的演员则着
重中气充沛、字正腔圆,主张首先要唱出感情。卓越的演员大都把传
声与传情结合起来,通过声
乐的艺术感染力,表现剧中人的心曲。
1
/
4
戏曲的唱,从来不是穿
插在戏里的独立的声乐表演,而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之一。一些优
秀剧目,安排唱段是
根据剧情的需要,人物性格、思想、情绪发展的需要。通过优美的音乐形象
来丰富和加强
文学形象,
诉诸观众的听觉感官,
正象做和打通过优美的舞蹈形
象诉诸观众的视觉
感官一样。因而戏曲的唱,演员的技巧和修养都是决定艺术创造得失、
高下的重要因素。对同一
剧目的同一角色,由于演员的体验、理解不同,也由于唱腔唱法
不同,逐渐形成了演唱上各种意
趣不同的艺术风格。
不同的剧种,对唱的运用
也有所不同。有的唱得多,动辄三五十句,甚至超过百句。有的唱
得较少,在剧中人动情
的时刻才设置大段的唱腔。唱得多的剧种,往往以唱代念,或介乎唱与念
之间,润腔较少
。唱得少的剧种,大都在声乐艺术上刻意求工,对行腔度曲,进行高度的提炼。
从戏曲发展的过程来看,
唱腔的伴奏是由简到繁的。古老剧种弋阳腔,采用一唱众和的帮腔
形式,仅用简单的打击
乐伴奏。明嘉靖年间正式形成的昆山腔,发展为兼用笙、箫、笛、琵琶等
管弦乐器伴奏,
音乐效果大为增强。
近代戏曲更加重视伴奏的衬托作用,
逐渐增多了乐器的种类,
并密切了声乐和器乐的配合。也有些剧种在主
要唱段中停止器乐伴奏,由演员独唱“清板”
,以
突出声乐的表
现力。帮腔形式,目前在一些高腔系统的剧种中仍旧保留着,作为烘托气氛、揭示
人物内
心世界的手段。
由于唱词都是诗词体,句法紧凑精练,文学性较强,因此更便于集中地抒发情感。此外,在
p>
叙事、
写景、
争辩、
斥责等场合,
一般也常发挥唱的功能,
以增强艺术效果,
p>
并给人以美感享受。
为了便于传达感情、
唤
起共鸣,
曲词的文学性不尚典雅,
而在于雅俗共赏、
简洁明快、
涉笔成趣。
在戏曲里,唱作为主要艺术手段之一,它不是单独运
用的,而是和念、做、打等艺术手段有
机结合,融为一体,为塑造人物服务。
基本功之二:念
念白与唱相互配合、补充
,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重要艺术手段。戏曲演员从小练基本功,
念白也是必修课目之一
。掌握了口齿、力度、亮度等要领之后,还须结合具体剧目,根据人物的
特点和情节的开
展,妥善处理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节奏变化,达到既能悦耳动听,又能语
气传神的
艺术境界。
戏曲念白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韵律化的“韵白”
,一种是以各自方
言为基础、接近于
生活语言的“散白”如黄梅戏的安庆语、苏剧的吴语、京剧的京白等。
无论韵白或散白,都不是
普通生活语言,
而是经过艺术提炼的语
言,
近乎朗诵体,
具有节奏感和音乐性,
念起来铿锵悦耳。
唯其念白也是音乐语言,在传统剧目中,唱和念才相互协调,而无凿
枘之感。
2
/
4
-
-
-
-
-
-
-
-
-
上一篇:戏曲之唱念做打
下一篇: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近义词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