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剧课例
课时:二课时
课型:欣赏课
年级:初中二年级
教学目标:
1
、
通过本课学习,
使学生对我国京剧文化艺术中的行当和表
演动作的程式,
以及京剧的伴奏
乐器有所了解,培养他们对京剧
的兴趣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
< br>、通过对京剧中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的介绍,启发学生积极体验与感受,从而提高
学生鉴赏京剧的能力。
3
、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1
、引导学生做多种形式的参与和感受。
2
< br>、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3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声像结合、视听结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京调》音乐走进教室。
二、导入: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迄
今已有
200
多年的历史。它是一个大剧种,在全国
300
多个地方戏曲
剧种中,京剧无论如何也算是
个老大哥。它也是第一个走向国际舞台的,代表中华民族的表
演艺术。有个美国人说:<
/p>
“如果中国没有京剧了,我也就不承认中国了。
”有一位老华侨,
在
太平洋彼岸的一个大都市迷失了路途,正在他彷徨迷惘之际,突然听到从附近的一个大
楼中
传出京胡的声音,
老华侨欣喜得热泪盈眶??所以有人说,
一位无产者可以凭借着
《国际歌》
找到
自己的同志,那么,我们中国人凭借着京剧的曲调就可以找到自己的同胞。真是相逢何
必
曾相识,同样宫商唱皮黄。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不知道京剧,不知道自己的民族国粹。
甚至妄自菲薄,就不对了。所以我认为作为中国人,有必要了解一下自己的国宝——我们的
京剧艺术。
三、介绍京剧的行当:
京剧的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但在初期,京剧的行当仍分为生、旦、净、末、
丑五大类,后来才把生行和末行合并,取消了末行。
生: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包括老生、小
生、武生、文武老生、红生、娃娃生
等几个门类。
(展示生行扮
相的图片)
旦:扮演女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包括花旦、青衣、
老旦、武旦、刀马旦、贴旦等。
(展示旦行
扮相的图片)
净:指在面部勾画各种脸谱,故又称大花脸。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
,包括正净(黑头、铜
锤)
、副净(架子花脸)
、武净(武花脸)等。
(展示净行扮相的图片)
p>
丑:属于喜剧的角色行当,又叫“小花脸”
。分文丑(方巾丑、彩旦
、丑婆等)和武丑(又称
“开口跳”
)等。
(展示丑行扮相的图片)
四、介绍京剧的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
1
、唱:
a
.
京剧把“唱”
、
“念”
、
“做”
、
“打”都综合在
一起。在不同的剧目和场次中,
“唱”
、
“念”
、
“做”
、
< br>“打”
各有侧重。
但从总体上来说,
京剧还是以
“唱”
为主,
京剧界传
统说法是
“唱”
居首位;在观众的语言中,把“演戏”说成是“
唱戏”
,这也可以说明,歌唱在戏曲中的重要
地位。
唱功必须有基本的技术功力,
不仅要扩大音域音量,
锻炼歌喉的耐力,
还要学会归韵、
运腔等技巧,因而唱功是品
评一个演员技艺高下的重要因素。目前京剧已形成不同的唱腔流
派,使得京剧的流派纷呈
,它的唱以其绚烂多彩而独具魅力。
b.
欣赏《玉堂春》中《苏三起解》选段,并分析青衣唱腔特点。
c.
女生学唱《苏三起解》的唱段。
d.
欣赏《唱脸谱》
,并分析净行唱腔
特点。
e.
男生学唱《唱脸谱》
p>
。
2
、念:
a
.
京剧把
“唱”
作为重要表现手段,<
/p>
但它不是单独运用,
而是经常与
“念”<
/p>
配合,
互为补充。
b.
欣赏《拾玉镯》中刘媒婆与孙玉姣的对话,让学生感受剧中的念白是否与我们日
常生活中
的对话一样?
c.
很显然,京剧中的念白不同于我们日常的对白,它在推动剧情、刻画人物、揭示思想方面
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戏谚“千斤话白四两唱”就正是为了强调念白的重要性。念白为“韵
白”
、
“京白”
两种
,
“京白”
基本是京音,
而
“韵白”
则讲究韵味。
念白在音调上要抑扬起伏、
节奏上要疾徐顿挫,除此之外,念白中的语气、语势、需要突出其节奏感,从而增强它的
表
现力与感染力。总之,京剧的念白,无论是“韵白”或“京白”
,都不是普通生活语言,而是
经过艺术提炼的语言,近于朗诵体,具有节奏感和音乐性
,并与唱腔协调,相互衔接,使念
白达到传神的艺术境界。
<
/p>
d.
再欣赏一遍,并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角色学着说一说。
3
、做:
a.
戏曲除了通过语言,而且要通过行动,来展示人物之间的关系,塑
造人物的性格特征,京
剧中的
“做”
正
是为了完成以上任务而强调的一门功夫,
所以称为
“做功”
p>
也称
“做派”
。
“
做
功”泛指表演技巧,它有一套特定的程式体系。京剧中对种种生活情景,如开门、关门
、上
楼、下楼、上船、下船、乘马、行舟、饮酒、跪拜,种种不胜枚举的情景,在表演时
均有一
定的程式可供使用。下面请大家看一看,猜猜他们在干什么?
b.
分别让学生欣赏开门、喂鸡、穿针三个片段。
c.
再让学生欣赏上楼、下楼片段。
d.
学生通过看、说、学进行表演。
4
、打:
a
.
“打”是戏曲形体动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武术的舞蹈化,也是生活中格斗场
面
的高度艺术提炼。
京剧的武打范围
广,
难度大,
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舞台动作,
尤其是大打出手时,
刀枪满台飞,
构成图案,有节奏、有层
次,稳、准、美的体现着剧情。做为武戏的演员,需经过特别的训
练,自觉地练功的道理
就不言自明了。
京剧在武戏剧目的丰富过程中,形成了武生行
当,提高和发展了武打的技巧。那么,武生究
竟需要哪些基本功夫呢?有两门功夫是必须
具备的,这就是“把子功”和“毯子功”
。
“把子
功”是传统武戏中所用兵器道具的统称,
“毯子功”包括翻、跃、腾、扑各种
技艺,俗称“筋
斗”
,因为这些技艺的难度大,技术复杂,练习
时需要在毯子上进行,以免练功者受伤,所以
又称“毯子功”
。
b.
让学生欣赏“把子功”和“毯子
功”的武打场面。
c.
介绍“水袖功
”
、
“甩发功”
、及“手绢功”
,并让学生欣赏。
5
、京剧伴奏乐器:
a.
京剧伴奏乐器分打击乐与管弦乐。其中,打击乐是京剧伴奏乐器中的灵魂。
京剧的“唱”
、
“念”
、
“做”
、
“打”完全按照规定的节奏进行,
“唱”要有板有眼,
“念”要抑扬顿挫,
“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