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京剧的尖团字
一、
上口字和尖团字的概念
p>
什么是上口字?简单的说
“
凡是京剧语音中
与普通话声、韵(声
调除外)
不同的字,
就是上口字
”
。
换句话说就是
“
至今仍保留在京剧
唱念中的那些古音、方言
的字,就是上口字
”
。古音来自
“
p>
中州韵
”
,
方言来
自鄂、豫、苏。
那么,什么
又是尖团字呢?按照
“
凡是京剧语音中与普通话声、
韵(声调除外)不同的字,就是上口字
”
的定义,
尖团字自然是属于
上口字这个大概念,只不过是京剧界已经习惯了把尖团字单提出来
p>
说。
从
普通话的角度确认尖、团字最为简洁方便。普通话中以
j
、
p>
q
、
x
为声母的字
,在京剧唱念中或是尖字,或是团字,无一例外,除此
之外,无所谓尖团。声母为
j
、
q
、
x
的字,在京剧唱念中变为
z
、
c
、
s
的字为尖字,语音不变(声母仍读
j
、
q
、
x
)的,为团字。
另外尖、
团字从韵母上讲还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p>
就是韵母或是韵头
必须是
i
或是
v
(淤)
,
也就是说尖团字都是齐齿呼或撮口呼的字,
无一例外。
二、
上口字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从自己学
习京剧唱念的心得中,
总结出京剧在上口字上如下几点规律
性的
东西,虽有待推敲,但是还是愿意推介给朋友们:
p>
(一)普通话韵母为
eng,
与唇声母
p>
b
、
p
、
m
、
f
相拼读时,京剧
唱念一般上口为韵母
ong
。如:绷(
绷带)读
bong
、朋(朋友)读
po
ng
、梦(南柯一梦)读
mong
、风
(风萧萧)读
fong
等等。
(二)普通话韵母为
eng
p>
,与其他声母相拼读时,京剧唱念一般
上口为韵母
< br>en
,
归入
“
< br>人辰辙
”
。
如:
增
(
zen
)
、
灯
(
den
)
、
程
(
chen
)
、
耿(
gen
)等等。
p>
(三)
普通话韵母为
ing,
在京剧唱念中全部拼读成
en,
归入
“
人辰
辙
”
< br>。如:应(
yin
)
、丁(
p>
din
)
、净(
j
in
)
、宁(
nin
< br>)等等。
(四)普通话
韵母为
ie
,与声母
j
、
x
相拼,和零声母的
ai<
/p>
。京
剧唱念为
“
iai
”
韵。
如:皆(
jiai
)
、戒
(jiai)
、鞋(
xiai
)
、谐(
xiai
)
、挨(
iai
)
、崖
(
iai
)等等。
(五)
io
韵,普通话是没有的,但在京剧唱念中是存在的。如
jiao(
角
)
、
que
(却)
、
xue
(学)
、
yue
(岳
)
、
lue
(略
),
p>
韵母一律变
成
io
韵,即:
jio
、
qio
、
xio
、
yo
、
lio
。
(六)在普通话中零声母的
ue
i(wei),
如:微、尾、未等,在京
剧唱念中是有声母的,
读
vi
;
普通
话中零声母的
o
、
ai
、
ao
、
an
、
ang
、
ou,
在京剧唱念中也是有声母的,
分别读作:
ngo(
我、
额、
饿、
恶等
)
、
ngai
(哀、蔼、爱等)
、
ngao
(熬
、翱、袄、
傲等等)
、
ngan
(安、俺、
案、暗等)
、
ngang
(昂、卬、盎等)
、
n
gou
(呕、欧、偶、藕、呕等
等)
。
注:
V
(唇齿浊擦音)和
ng
(舌根鼻音)在普通话是没有这个
声母的,在中州韵里存在。
(七)普通话中声母
b
、
p
、
m
,与韵母
ai
相拼,在京剧唱念中经
-
-
-
-
-
-
-
-
-
上一篇:“读好书,做好人”主题演讲比赛主持词
下一篇: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多音字近义词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