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鱼前导,小鱼尾随
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说:学校犹水,师生犹鱼也。学校
p>
之水,
即学校文化。
高品质的学校文化是学
生发展和人格陶冶的
重要力量。
多年的教育工作,让我深深认识到:最精彩的
教育,是传递精神
能量。教育是一种大爱,它的使命是把我们心
中的能量通过一种管道输送到孩子们的心里
去,
那时候,
每个孩
子的心中一定会春
意盎然。这样的管道可以是一面墙、一首歌、
一行诗、一个活动,简而言之,就是学校文
化的各种载体。
一、尊重生命―――我以我心付童心
育人先要育心。
< br>只有走进孩子心灵世界的教育,
才能引发孩
子心灵深处的
共鸣。―――著名当代教育家魏书生
1.
校
?<
/p>
,是可以相互感染的地方。
我校一位班主任老师在随笔中这样描述孩子们给她鞠躬打
p>
招呼后的感受:每每这时,我总是郑重其事,调集所有的温柔回
答她
“宝贝,你好”,遇到行鞠躬大礼的,更是不敢怠慢,站定
并乐呵呵地回以他更深的礼。
我,想让他“赚”回去……
<
/p>
这是我校“礼文化”中一个小小的侧影,
心中有爱,
举手投
足间挥洒出来的是温暖、亲切与宽容。
自礼仪教育开展以来,
校园里每一天都在发生着变化。
友好
的问候、美丽
的微笑、真诚的鞠躬,温暖着每一位博才人的心。
餐厅里,孩子逐渐懂得感恩惜福,爱惜
粮食;寝室中,更为和谐
温馨,亲如一家;课堂上,民主自由,激励唤醒;操场上,互敬
互谅,嬉笑陪伴……学生置身其中,经过六年熏染陶冶,“知书
达礼”的博才校训润物于无声,
改变的是学生的精神面貌和文化
气质,更种下了德行的种子。
2.
校园,是可以犯错误的地方。
学校实施的“这周我当家”德育体
验课程,
是蕴极深之义又
含朴素之情的安排。
< br>五天中,
一个班的孩子是这个校园中的校长、
老师、管理
人员,几十亩的土地上,一事一物都需要他们操心。
这是学校一位老师的教育随笔:
整理物件的时候,
无意间发现一件有趣的东西―――孩子值
周时的一份检查。他不像其他孩子那样
,一贯的那样,在第一行
写上“检讨书”三个字,而是优雅地命名为《争执》。他们当时
谁对谁错?这已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们当时的感悟。
我把它贴在
班级群里,写上“旧物寻主,请重金赎回”。
< br>
孩子们,都已是此间翩
翩少年了吧,他们曾经在《二十年后
的我》
那篇作文里公然地把
我描述成一个“小老太太”。
他们总
是有点嚣张与放肆,在我面
前。而我,总是虚张声势地怒目圆睁
地嚷嚷着,现在想想,更像撒娇。他们的放肆,我的
叫嚣,不过
是我们在互相撒着娇玩儿。
对他们那小小的“嚣张与
放肆”,
我
其实是享受的,并引以为傲。
泰戈尔说:
“歌声在空中感到无限,
图画在地上感到无限。
”
p>
我深深感觉,于孩子的童年,教育在宽容中感到无限。
二、同生共长―――日日自新无歇时
我不能想象自己每天走进教室总在
重复去年的内容,
而“创
新”使每一个日子变得富有诗意。――
―《中国新教育风暴》王
宏甲
1.
体验,用身体参与的学习。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
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这个次序,
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
他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
学校结
合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认知规律,以“童趣
性”“可操作性”为评选标准,
选择了“嗨,
小果子”作为“我
与自己”主题
课程活动的载体。没有语文、数学、英语、音乐、
美术、体育这些课程概念,教师开展包
班教学、协同教学、跨班
级走班授课,科学、灵活地安排课时,真正贯彻“全课程”教育
理念。二年级的孩子从果实中的豆子入手,了解豆子、种豆子、
观察豆芽的成长(科学)、写观察日记(语文)、测量豆苗的高
度
(数学)
、
制作豆子贴画
(美术)<
/p>
、
制作打击乐器体验节奏
(音
乐)
等方面进行学科知识整合,
学习的是豆子衍生
出来的各学科
的知识要点,
体会的是豆子纷繁多变的精彩课程,
感受的是生命
的顽强、伟大,获得的是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养成的是珍爱
粮食的美德。
全课程专家李振村先生一再强调:
如
果说教室的核心是呈现
课程的美好,
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则是前
提,
是第一位的。
否则,
-
-
-
-
-
-
-
-
-
上一篇: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下一篇:闽教版六下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