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X
一经问世即获殊荣,赢得
2006-200
7
年度欧洲影像革新奖。那么,它的革新在哪里呢?
EISA<
/p>
是这样说的:
“Nik
软件公司的
U
点技术包括在尼康最新的图像软件
Capt
ure
NX
中,提
供摄影师特别的工
具对色彩、
色调、
亮度、
对比度进行控
制。
无需选择任何区域或使用蒙板,
很容易根据摄影师的要求调
节个别区域色彩。这项强大的功能可以用于
JPEG
、
TIFF
或
NEF
(尼
康电子格式)图像文件。允许仅调整版式而不改变原始文件。最终结果可以输出为
NEF
格式文件。
”
这段话简明、扼要的说明
了
NX
软件的主要优点,而这些优点也是我们需要掌
握的重点,有必要先行梳理。
1
、
U
点技术
U
点率先在图像处理软件中应用了面向对象的技术,
每一个
U
点都是一个对象,
只要在图像
上用鼠标在合适的位置点一下,
就立刻
建立了一个对象,
比如天空或者云彩,
就可以对其色
彩、色调、亮度、对比度进行控制。而
NX
以前的
图像处理软件基本上都是面向过程的。以
使用广泛且功能强大的
PS
为例,如果要对天空做处理,首先需要将天空作为一个选区从图
像上分离出来,
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做一系列的操作或者说需要一个过程,
比如,
先建立一
个图层,
然后通过各种选取工具如套索、
魔棒、
颜色选择等选出区域,
羽化、
建立蒙版等等,
只有在图层上的
选区确定以后,才能对其色彩、色调、亮度、对比度等进行控制。
有同学认为
U
点与
PS
中的色彩范围选择类似,其实不然,引用
NX
帮助里的话:
“
彩色
控制
点根据大量条件识别对象。在放置第一个彩色控制点时,
U
点技术便识别出放置控制点的
对象的特有元素,包括位置、颜色
、饱和度和纹理。通过识别这些元素,彩色控制点可确定
对象的边界,
< br>这样便只对该对象和具有相似元素的对象产生影响。
通过特有的混合功能对整
p>
幅图像应用彩色控制点效果,从而得到自然和谐的无缝效果
”
。
PS
的色彩范围选择是依靠颜
色来确定分区的,
不是靠对象的特有元素来确定分区的范围,
其选择的分区那怕是在人工干
预下也很难得到理想的效果。
下图为
PS
< br>色彩范围选择示例:
使用<
/p>
PS-
〉选择
-
〉色彩范围对天空进行选择并调整颜色容差,得到的选区为虚线所围绕的范
围。
上图为在
NX
中用了一个彩色控制点(以下简称
CP<
/p>
)来选择天空后该
CP
的作用范围。
p>
通过
U
点确定的
对象会相互作用和影响,也就是说它们之间有通讯机制,可以协同以确定
彼此的边界,不
需要人工干预,对象与对象之间可以做到自然和谐的无缝过渡。
上图显示在天空的另一边加上第二
个
CP
后两个
CP
协同所选择的范围。从图上可以看出,
两个
CP
自动地确定了彼此的边界并实现了对天空的选择,甚至包括了一部分天空在水面上
< br>的反射光。而这一切都是自动实现的,用户只需要用鼠标点击两下。
上图是在
NX
中关闭
“
显示选区
”
后的图象。
U
点不仅确定了操作的对象,而且可以对对象的诸多属性如:大小、色相、
饱和度、亮度、
对比度、
RGB
和暖色
等进行调整和控制,使用极其方便,也非常容易学习和掌握。
2
、直接对
RAW
格式文件作局部处理
U
点技术的
应用使得
NX
成为第一个具有局部处理能力的
< br>RAW
格式处理软件,
这一变革具有
深远意义。由于
RAW
文件包含的信息最多,因此可供调整
和加工的余量是最大的,不仅使
得可调整的范围加大,
而且更容
易保证影像质量。
同时,
也减少了在不同格式之间来回转换
p>
的次数和时间,提高了效率。
在
NX
中不但具有
U<
/p>
点这样的新工具,也包括了一些传统的选区工具,如画笔工具、套索与
选框工具、渐变工具、填充工具等等。这些工具与
U
点技术
结合使得在
NX
对局部区域的选
取和控
制能力大大增加。因此使得一些原来需要到
PS
这样的图像处理
软件中才能完成的工
作可以直接在
NX
中完成,并且坚持面向对象的概念,选择区域以及进行处理的时候都不需
要引入图层和蒙
版,比
PS
做相应的处理显得更直观和方便。
< br>
正如
picky2000<
/p>
兄所说,
NX
很可能代表了未来
raw
格式处理软件发展的方向,
将会加入和集
成越来越多的图像编辑和加工的功能。
当然,
术业有专攻,
NX
和
PS
必竟是不同的软件
,
而且
PS
能够做的事绝不仅限于处理
照片,
作为一款得到广泛应用和长时间实践考验的软件在很多方面是不可替代的,
NX
虽然在许多
方面比
PS
方便、直观,但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取代
PS
,各有各的用处。实际上,在对
NX
的操作比较熟
悉后,一些在
PS
中使用的技法和技巧也可以应用到
NX
里,而一些不容易在
NX
里处理的步骤,
比如多张照片叠加或拼接可以放到
PS
p>
或其它专业软件中去处理,
各尽其
用,各取
所需。因此,
NX
与
PS
或者其它一些相关的软件并不是一种替代或者竞争关系,而
是相互协同、取长
补短的关系。
3
、编辑列表、版本及批处理
NX
作为一个
raw
格式处理软件如同其它的
raw
格式处理软件一样,
“
允许仅调整版式而不改
变原始文件
”
,
不过这只能应用于尼康的
nef
文件。
虽然
NX
也可以处理
jpeg
和
ti
ff
格式的文
件,但要保留编辑步骤和有关信息必须存为
nef
文件才行。
NX
通过编辑列表来保存编辑步骤,每一个编辑步骤中又可以有
多个操作。在对图像进行操
作的时候,
你做的每一项调整都会自
动地在编辑列表里增加相应的编辑步骤或操作,
这些步
骤和操作
并不改变原始的
NEF
文件,而是在
N
EF
文件上作一系列调整和处理,而编辑列表
的主要功能之一就
是记录和保存对图像所实施的这一系列调整和处理,
这样使得在
NX
中对
图像所作的任何调整或修改都是可逆的,不用担心一失
足成千古恨,编辑列表就是后悔药。
从这个意义上看编辑步骤与
PS
图层类似,
在
PS
中为了不影响原始图像,
往往会根据需要复
制或建立不
同的图层,
调整和操作都在图层上进行,
从而保护了原始图像。
如果存盘的时候
保留图层,下一次调入图像时原始图像并不会受
到破坏。
编辑列表也是
NX
的中心,
要掌握
NX
必须对编辑列表有深入了解,
实际上
N
X
的编辑列表是
一项很重要的发展,它还可以起到原来在
NC
中浮动窗口的作用,便于用户调整,而且可以
记录、改变、复制、删除编辑步骤,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在这一点上,比
PS
还要强一些,
PS
的历史记录无法保存,只能
保存图层和动作脚本而且比较麻烦,同时,如果对原始图像
本身做了修改后是不可逆的。
而
NX
并不对
RAW
< br>文件直接修改,而是记录用户的一系列编
辑步骤,在用
N
X
打开一个以前用
NX
编辑过的
NEF
图像时可以看到过去的编辑步骤,可以
对其进行修改和重新调整。
如果希
望保留与以前不同的编辑步骤又不希望覆盖原来的,还可以选择不同的版本来保存,
这大
大增加了灵活性和方便性,
对一张片子可以进行多种不同的调整而且保存在同一个文件<
/p>
里,与之前改一次要存一个不同的文件相比在操作和管理上带来更多的方便。
NX
的批处理功能比<
/p>
NC
有了较大的增强,其设置也就是编辑列表里的步骤以及每个步
骤中
的相应操作。当从批处理菜单或编辑列表下面的批处理(状似齿轮的按钮)中选择<
/p>
“
保存设
置
…”
将允许你从编辑列表所记载的调整和操作中选择需要保留的设置,可应用于其它片子
p>
或过后再次应用。因此,大大提高了批处理的灵活性,对处理大批片子非常有用。
上述三点个人认为是
NX
与
PS
和
NC
不同的地方,也是
NX
的亮点。我
们会在使用
NX
的过
程中体会到这一点
。
毕竟,
NX
只是一个用于处理照片的
软件工具,
无论其有何优点或特色,
必需要在实际应用中能发挥
作用才有意义,因此,下面将从实际使用的角度出发,对
NX
的
功能、特点和使用方法按个人的理解作一些介绍。
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
NX
的界面和使用不复杂,相对如
PS
这样的功能很强大的软件而言也比较容易学习和上手,
一般通过帮助文件、<
/p>
尼康网站提供的一些实例即可使用并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这一方面
是因
为
NX
的功能和操作没有也不需要
如同
PS
那样强大和复杂,
另一方面是
因为
NX
不仅在软件
开发中采用了面向
对象的思想,
而且在用户界面和操作中也体现了这一思想。
由于
面向对象
的方式与人们处理日常事务的习惯和方式比较一致,
所
以不需要记忆许多繁杂的命令、
操作、
快捷键、
参数和处理过程,
通过编辑列表在菜单和工具栏的帮助下可以很容易地知道下一
步
该怎么办,也容易记住需要的操作过程。
在
NX
中你
可以利用
U
点、画笔、选框和套索、渐变、填充等工具选择、确
定需要调整和处
理的对象后,直接应用
U
点自带的有关调整方法或调整和滤镜菜单中的调整方法对选定的
对象进行调整和处理,
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调整和处理方法可以通过建立不同的
U
点
(除黑、白
U
点是对整个图像起作用
外,其它
U
点自带的调整方法只对自己的作用范围起
作用)或在编辑列表中增加增强步骤来实现,无须建立图层和蒙版。
确实,
PS
的图层是其主要特色并且其作用和意义在实践中得到验证,是一个好东东。但是
否是不可
替代和超越的呢?我不知道其他人如何,
我自己在学习和使用
P
S
时对在什么时候、
什么情况下使用图层和蒙版以及如何使用图
层和蒙版一直是一个非常头痛的问题,
看过十多
本
PS
的书,其中不乏名著,也看过不计其数的发表在包括无忌在内的各种媒体
上的操作实
例,
花了大量的时间按照这些实例在例图上一步一步
去做,
不能说没有效果,
当时也确实会
用了,但由于不是专业人士,不可能天天使用
PS
,并且记忆力
也日渐衰退,几个月以后再
用又是一片茫然,以至于每一次都要去翻书或去查询实例后才
能着手工作。所以当发现
NX
不需要引入图层和蒙版后不禁欢欣
鼓舞,大力鼓吹之。
读者诸君中如
果有
PS
高手,也许对此不屑一顾,如果对您而言掌握图层和蒙
版不过是小儿
科的事,那么也就不必费心往下看了,因为
NX<
/p>
对您意义不大,
NX
能做的事
PS
都能做到,
没有必要再花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和
掌握
NX
,而且受
PS
的思维所限,也不容易利用
NX
来做
< br>一些以前在
PS
中才能做的事。
如果读者如同笔者一样,为
PS
p>
众多的功能、复杂的操作以及不那么直观的结果所苦恼,需
要一种简
单而直观的工具来对照片进行处理和调整,以达到自己的意图,那么,
NX
对您就
可能是一个合适的工具。
当您掌握它以后就会
发现其操作是如此简单和直观,
不需要记忆复
杂的操作过程和命
令,在经过一段实践之后很容易建立工作流程,一切都可以在掌控之中,
照片的后期处理
不再是一种不可捉摸、
不可预料的事而成了一种乐趣,
将会极大
地激发创作
的热情,不仅在
NX
的使用
上,而且可以延伸到拍摄的过程中,甚至在您按下快门以前,就
可以在脑海里想象拍下的
片子经过
NX
处理后将会是什么样的!
如果说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
选择合适的拍摄对象,
对场景的各
个部位测光以确定光比,
再结合后期处理的因素,
如对胶
片的密度如何进行控制,
采用多大反差的像纸,
在放大的时候遮挡或加强哪个部位等等,
在
脑海中想象出将曝
光值
(光圈和速度)
置于某一区域时冲印出来的照片是什么样的
是亚当斯
区域曝光法的精髓所在的话,那么,
NX
确实是一种能够帮助我们在数码时代应用区域曝光
法思想的理想工具。
由于
NX
的界面直观明了,其调整和滤镜菜单以及除
U
点外的工具都是我们所熟知的,
U
点
本
身也不难理解和掌握,
而且可以通过实例做进一步的说明和介绍,
有关的资料和信息也很
容易在帮助和有关文档中找到,无须多说。而编辑列表是一个新
的概念,
NC
中没有,
PS
虽
然有相近的功能,但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有必要对其先做一个介绍。
编辑列表是
NX
的中心,能够很好的理解和掌握编辑列表的各项功能和作用就等于已经基本
会使用<
/p>
NX
了。
<
/p>
只要一打开文件,
编辑列表里就会出现第一个编辑步骤
——
基本调整。
取决于打开的文件格
式,如果是
NEF
文件格式,在
1
、基本调整之下有:相机调整、
RAW
< br>调整、光度及色彩调
整、细节调整、镜头调整等多项调整操作;如果是
JPEG
或
TIFF
格式
,在
1
、基本格式之下
将不会出现相机
调整和
RAW
调整两项,只有光度及色彩调整、细节调整和镜头
调整等。这
是因为相机调整里的色彩模式、白平衡、色调补偿、饱和度、锐化等设置也就
是
Nikon
相机
里对应的各项设置,
你可以直接沿用相机里的设置值,
也可以在这里对其修改以达到
自己的
表现意图。
一些抱怨相机自动白平衡不准的同学完全可以
在这里重新设定片子的白平衡,
不
满意还可以随时修改,
这些设定只能应用于
NEF
格式。
RAW
调整里的曝光补偿、
色相调整、
减少颜色波纹、除尘、自动色彩校正等项目也只对
RAW
< br>格式的
NEF
文件发生作用。
实际上,基本调整里的各项调整和设定就是
< br>NC
的原有功能,会用
NC
的同
学都会很熟悉,
川流兄在他的贴子里对
NC
的工作流程介绍得很清楚,其中也介绍了
NX
的这一部分,
并且
详细讲解了有关调整的原理和基础知识,请参看:
Nikon
Capture
实用工作流程
。
个人觉得与
NC
相比,
NX
将原
NC
的功能作为第一个编辑步骤,
同时也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步
骤放到编辑列表里是一个重大改进。在
NC
里上述调整是通
过浮动窗口或菜单项来操作的,
并无先后顺序。
而在实际操作中
一般是按流程进行处理,
如果是不知道流程的初学者来使用
NC
,往往会不知道如何下手。在这方面
PS
的
ACR
要好一些,提供的界面可以让用户知道有
一个操作的先后顺序。川流兄在其教程中专门指出了这一点并参照
ACR<
/p>
给出了基本的工作
流程。在
NX
中取消了
NC
的浮动窗口,采用在编辑列表中将
基本调整按一定的顺序排列,
自然地形成了工作流程。虽然操作上会比
< br>NC
直接在桌面上的浮动窗口要多点几下鼠标,但
这种方
式带来的好处绝对超过这小小的不便,
更何况其中的部分设置还可以通过点击左边相
p>
机设置弹出的浮动窗口来操作。见下图:
在基本调整中所作的任何操作都是对整个图像的,
不能做任何局部调整或修改,
也不许允许
在其中作
任何选区。基本调整相当于
PS
的背景图层,是增强步骤所做的
任何调整的基础。
一般情况下要首先调整好以后,
再增加增强步
骤,
否则在做完后面的调整后再回头做基本调
整的话,会使得后
面所做的一些调整前功尽弃。
当用
调整菜单、
控制点、
滤镜菜单或工具栏的有关工具对图像进行调
整时,
都会在编辑列表
中自动增加相应的增强步骤。
U
点或调整与滤镜的增强步骤包括三个部分:
1
、
选取通
知区域。
此区域将显示当前步骤是否按照所有选定的信息指示,
应用于整幅图像;
还是按照某一其它选区信息指示,
仅应用于所
选的图像区域。
若显示信息部分选定的,
则已
< br>通过某一选择性工具应用了当前步骤。
如果显示信息无选定的,
< br>当前步骤则不影响图像。
从
查看菜单选择
“
显示选区
”
选项,便可随时
查看当前步骤应用于图像的哪个区域。
图像上划定一个选区后,
即出现
“
羽化功能
”
选项。
使用此功能可让由选
区工具划定的选区边
缘柔和起来。选区边缘柔和后可减少选择过程所导致的可见痕迹。<
/p>
2
、增强步
骤的功能和操作。可以是
U
点,也可以是调整与滤镜下拉菜单。
3
、不透
明度混合器。使用
“
不透明度混合器
”
可使当前增强功能或相同类型的所有控制点与
剩余图像效果进行
混合。
从调整、
控制点或滤镜菜单添加任何功能后,
不透明度混合器选项
便可使用。单击要混合的各功能正下方的
“
不透明度混合器
”
项旁的
按钮,随即显示
“
不透明
度混合器
p>
”
对话框。在
“
不
透明度混合器
”
对话框中可调整当前增强处理对不透明度和通道
的
影响,还能以各种方式将增强步骤与以前步骤的效果相混合。
此外,
每个步骤都有一个应用步骤复
选框,
应用步骤复选框可打开或关闭特定步骤,
由此关
闭该步骤的所有影响。此复选框在某一步骤首次创建时便自动选中。要关闭某个特定步骤,
取消选中应用复选框即可。在增强功步骤下的每一个
U
点或增强功能右边都有一个应用增
强功能复选框,
应用
增强步骤复选框可打开或关闭当前步骤中增强功能的影响。
增强功能在
< br>步骤中应用后,
此复选框即自动选中。
要关闭某个特定增
强功能,
取消选中应用增强功能复
选框即可。
< br>
增强步骤还可以链接或交换增强功能,
具体说明可看帮助文件,
我也会在下面的实例中介绍
其具体用法。
对照
PS
,我以为编辑列表相当于
PS
的图层和历史纪录这两个窗口的功能,当在
NX
的编辑
p>
列表里增加一个编辑步骤相当于在
PS
中增
加一个或多个图层和一项或多项历史纪录。实际
上上编辑步骤与
PS
的图层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相同的。明白了这一点,就可以将一些在
PS
中行之有效的操作技法应用到
NX
中来,
再结合
NX
的固有特
点,
将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下面将介绍一些操作实例。
实例之一,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
U
点技术是
NX
的亮点,很容易掌握和使用,又具有强大的功能,可以轻而易举用
U
< br>点来选
取对象并进行调整,
特别是可以方便地改变对象的
颜色,
很容易引起初学者的兴奋。
在天空
部分加一、
两个控制点,
即可选取整个天空,
再从颜色选择器里挑选出合适的颜色,甚至可
以打开色板,直接从记忆色中选取
天空的蔚蓝色。多加一些
CP
既可以保护对象不受其它对
象调整的影响,
又可以单独调整增强,
只需要
点几下鼠标选择对象和颜色,
几分钟的时间就
可以使得片子立刻
靓丽起来。特别是
N
家的
DSLR
p>
直接出的片子比较寡淡,经常被人讥为阴
天一族。
< br>用
NX
的
U
点技术后,
阴云密布可以立马变成艳阳高照,
使得
N
家粉丝大出了一口
恶气。所以不管三七二十一
,先变天再说,以至于坛子里大部分经
NX
处理后的片子,天空
就如同解放区的天一样,都是晴朗的天,一水的蓝色,充分反映了
N
家粉丝翻身得解放的
喜悦心情。
确实,
U
点
能改变天的颜色,也能使得片子变得更靓丽,
让我们看一看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更
能达到目的。
下面
的三个实例是从
JBL
兄推荐的尼康网站上下载来的,下载地址
如下:
/jpn/p ...
turenx/
从这个地址可以下
载
pdf
格式的教程和例图,
这是其中
的第三个实例,
如何改变天空的颜色?
如上图所示,操作极其简单。在天
空的合适位置放置一个
CP
,然后将
C
P
作用的范围拉到最
大(
100%
p>
)
,亮度减小一半(
52%
)
,对比度增加
1/5
(
p>
20%
)
,饱和度增加
4
个点(
4%
)
< br>,按
确定按钮完成,大约花费
2-3
分钟。设置前和设置后的比如如下图:
从上面的比较图可以看出,天空变得更蓝而群山却更绿,却只
用了一个
CP
,没有也不需要
在白云和
青山上放置
CP
。这说明两个问题:
1
、
CP<
/p>
的功能很强大,可以将过去需要很复杂的操作简化为极其简单的操作。以本图为例,
CP
的作用范围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可以看出,如果不采用
p>
CP
直接对全图进行上述设置,会将天上的白云和山上的白雪
以及近处的山一起压暗,将无法达到采用
CP
后的效果。而且
CP
的作用范围在边界处是渐
< br>变的,在亮度改变的时候,其变化也是渐变的,符合我们的视觉习惯,感觉很自然。如果不
用
CP
,由于白云等都是不规则的,需要花不少时间做
选区才能将蓝天独立出来,并且还要
针对不同的边界确定羽化值,与用
< br>CP
比较费力费时。
2
、要加强天空的颜色未必需要通过改变颜色来实现。如本例所示,采
用改变亮度、对比度
和饱和度的办法更为理想。不仅避免了色彩的失真,而且只需要一个
CP
即可解决问题,不
存在改变颜色所
带来的色彩污染问题,
边界过渡也更自然。
当然,
如果硬要将阴天改为晴天
只能采用改变颜色的办法,但并不值得推荐。
实例之二,告别灰色
经常会发现自己
拍出的片子发灰,
不够明快,
缺乏吸引力。
原因何在呢?是相机不好?镜头
不够高档?还是镜头后面的这颗头不灵光?其实,<
/p>
在很多情况下片子发灰的原因与上述因素
无关,
< br>是客观条件使然,
即便是大师在这样的情况下拍出来的片子也一样会发灰,
只是我们
看到的是经过后期加工和调整的片子,
所以会以为大师的摄影技术比我们高明、
设备比我们
先进,只
能自愧不如,望洋兴叹。其实,如果对后期调整和处理比较熟悉的话,我们也可以
将灰蒙
蒙的照片变得明快和靓丽。下面这张照片由于是逆光拍摄,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发灰:
经过<
/p>
NX
处理后,变成如下图这样,神奇吧?
让我们
来看一下这张片子是如何处理的,如下图所示,仅仅只用了两个
CP
,第一个
CP
调整
了
4
个参数,第二个
CP
只调
整了两个参数,具体数值如图所示。
虽然很
简单,
但还是可以对其作一点分析。
与上个实例相同的是本例也
是只调整了范围、
亮
度、对比度和饱和度,没有改变颜色,却达
到了增强颜色的效果。因此,正如我们在前一个
实例中所指出,不要轻易地直接改变颜色
,通过改变亮度等方式也许更容易达到目的。
本例的中最值得注意和思考之处是两个
CP
的位置和
范围,两个
CP
都放在鹿的身上,并且
第一个
CP
的作用范围是
100%
p>
,第二个
CP
的作用范围只有
16%
,分别如下图所示:
p>
从第一个
CP
的作用范围图可以看出,虽然
其点位于鹿的身上,但靠近边沿,并且作用范围
拉到最大,因此其影响的范围除了几处高
光之外,几乎是全图。但
CP
的巧妙之处在于调整
并不是平均作用在整个范围,
而是与
U
点所在位置元素相同或接近的最强,
然后渐次减弱,
虽然这个
CP
的作用范围遍及全图,但作用效果却不相同,因此
,无法用基本调整来代替。
第二个
CP
位于鹿身上的高光处,作用范围仅限于高光区域,在此设置
CP
使得可以压低高
光,从而表现出高
光部分的细节。
一个有趣的问题是
实例的作者是如何来确定
CP
的位置的?各位不妨思考一下,如
果是你会
怎么放置
CP
?我认为一般人
很可能会将两个
CP
一个放在背景上,
一个放在鹿的身上,
即便
考虑到鹿身上的高光部位,也会多用一
个
CP
来调整,而不是将两个
CP
p>
都放在鹿身上。
我猜想实例的作者一定认为,应该尽量避免使用过多的
CP
,
只使用必不可少的
CP
。虽然在
NX<
/p>
的帮助文件中曾说到
“
使用的
CP
越多,控制越精确
”
,但我发现远不是这样,根据我的经
验,在采用亮度、对比度、饱和度这三项来调整图象
,最好还是少用
CP
。这也许是一个原
则,但并不确定,希望有经验的同学也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至于
CP
的位置,应该是试验的结果,
由于
CP
是自动选择区域,不需要人工干预,所以我
们可以用节约出来的时间来发现
CP
的合理位置和
作用范围。如果能够找到放置
CP
位置和
确定范围大小的规律,那么,意味着我们已经真正掌握了使用
U
点技术的诀窍。
实例之三,画笔的妙用
NX
可以对局部进行调整,必须要有一些工具可以对区域进行选择,除了
U<
/p>
点之外,还有画
笔、
选框和套索、
渐变以及填充工具等,
这些工具中以画笔工具最为灵活、
也比较容易掌握。
本例即是用画笔工具选出背景,再用高斯模糊对背景进行虚
化。
第一步,如上图所示,选择画笔工具,请注意此时是画笔工具右侧上面的
+
号被按下,意味
着此时画笔为加画笔状态,
双击画笔工具,
弹出选取画笔选项浮动窗口,
将
画笔硬度设置为
0
,不透明度设置为
1
00%
,用鼠标的话,用
“[”
和
p>
“]”
这两个键调整画笔的粗细,也可在画笔
选项的浮动窗口中调整,
用画笔在图像需要虚化的部分涂抹,
将其覆盖。
如果在涂抹的过程
中不小心覆盖了不要虚化的部分,
可选减画笔(就是在画笔工具右侧将减号按下)或按下
Alt
键
,将覆盖的部分擦去,一直到所有需要虚化的部分都已被涂抹。如下图:
第二步
,
在选择画笔工具的时候窗口右边的编辑列表里会加入一个名为
“
彩色化
”
的增强步骤,
其下有一个下拉框,显示
“
彩色化
< br>”
几个字,点击其右边的下三角按钮,将会弹出一个下拉菜
单,移动光标到
“
对焦
”
项将会在左边出现第二级下拉菜单,选中其中第一项
“
高斯模糊
”
,将
弹出
“
高斯模糊
”
的浮动窗口,
将上面
“
半径
”
的滑块拉到最右边即
100
像素处,下面的
< br>“
透明
度
”
不变,按
“
确定
”
按钮,图像将会在画笔涂抹过的地方虚化,大功就此告成。如下图。
上面的
过程很简单,看过一遍以后都会做。只需要特别指出一点,开始的时候明明是画笔,
后来
怎么会变成选区了呢?其实这里应用了编辑列表的交换功能。
请看第二个图,
当我们开
始用画笔在图像上开始涂抹的时候,
在编
辑列表里增加的增强步骤和弹出的浮动窗口都是彩
色化,
所谓彩
色化就是用画笔或其它工具直接将选定的色彩画到图像上,
这里默认的是橙色,
此时,
画笔还是画笔,
并没有变成选区工具,<
/p>
如果确实是希望用画笔在图像上涂抹上一些颜
色,
那么可以点击彩色化浮动窗口的色块弹出颜色选择器来挑选合适的颜色,
或者用
吸管在
图上取得合适的颜色后将需要改变的地方涂成选定的颜色即可,
< br>这是画笔的本职工作。
但画
笔还有一份兼差,
可以作为选择区域的工具。
这份兼差是第二步在编辑列表中通过交换增强<
/p>
功能的方式将彩色化交换成高斯模糊来实现的,
此时,
画笔工具成了选区工具,
我们只能通
过显示选区来
看到它的身影,见下图。
交换增强功能是编辑列表的一项重要能力,
< br>以本例为例,
我们不仅可以利用高斯模糊来虚化
通过画笔
工具选出的背景,
也可以试试减少干扰的增强功能来看看另外一种不同的虚化效果,
p>
还可以看看黑白转换后的效果(见下图)
以及其它的一些增强功能的
效果。
总之,
利用编辑
列表的交换增强
功能这一强大的能力,可以举一反三,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前面三个实例和实例所用的片子都
是从尼康公司的官方网站下载的,
由于其解说等都是日文,
我对
日语一窍不通,
所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做了一通解说,
未必符合其
原意,
不过步骤和操作
应该是正确的。从这个实例开始才是自己
的片子和处理,特此说明。
实例之四
NX
是怎样实现
“
图层
”
的
有同学认为
NX
没有图
层功能,许多需要图层才能做的处理无法实现。其实,正如我在前面
所说,
NX
虽然不用图层这个概念,但确实可以做许多在
P
S
中需要图层才能实现的处理。
下图
这张片子拍摄的时候现场反差很大,
手边又没有渐变灰镜,
无法
压低天空的亮度,
只好
减少曝光以保证亮部不过曝,希望后期处
理时可以用
NC
的
D-lightin
g
将暗部细节找回来。
确实,用
D-lighting
p>
处理这张片子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不过,总觉得
D-lighti
ng
的处理有时
候还是不尽如人意,该亮的地方不亮,该暗的地
方不暗。当
NX
出来以后,就用这张片子练
练手,发现
D-lighting
的功能完全可以通过其它
方式实现,效果也很不错,如下图:
1
、
首先在
基本调整中将除了
D-lighting
之外的需要做的调整都
做好。
然后选择渐变工具,
在
片子的下
部,从下到上拉出一条直线。此时,在编辑列表里将增加一个彩色化的增强步骤,
即
p>
2
、彩色化。如下图:
2
p>
、使用编辑列表的交换增强功能,将彩色化增强功能交换为色彩平衡增强功能,此时,
2
、
彩色化改变为
2
、
色彩平衡。
将色彩平衡浮动窗口上面
的将亮度滑块拉到最右边
(加亮
100
)
,
并按照自己的意图适当调整对比度、
红色、绿色和蓝色的数值,同时,
还可以调节渐变线两
端的锚
点的位置,
以改变渐变的范围和角度,
使其符合自己的想法。<
/p>
这一步骤是为了提升暗
部的细节,
采用色
彩平衡增强功能不仅可以调整亮度和对比度,
而且可以调整色彩。
如下图:
3
、完成上述步骤后,点击
2
、色彩平衡左边的向下箭头,使其变为向右箭头。再次使用渐
变工具,
在片子的上部拉出一条从上到下的直线。
此时,
在编辑列表里将又增加一个彩色化
的增强步骤,即
p>
3
、彩色化。如下图:
-
-
-
-
-
-
-
-
-
上一篇:如何在capturecis配置本地元器件数据库终审稿)
下一篇:描写一年四季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