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精品教案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3-02 19:36
tags:

-

2021年3月2日发(作者:软毛刷)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学设计



江苏如皋中学



王学东




一、教学目标:



1

< br>.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结构特色和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2


.学习本文通过具有特征性的细节描写来突出人物个性的写法。


二、课时安排:



1


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p>


3


分钟)



课前 老师要求大家充分预习梁实秋先生的散文《我的一位国文老师》,不


知大家预习得怎么样 了,现在我来提几个常识性的问题来考考大家:(回答时


不得翻看课本)



1


.“国文老师”我们现在称之为什么老师?(语文 老师)



(这里教者可顺便引导学生比较一下“国文”与“语文 ”的区别:“国


文”顾名思义是祖国的文字和文章,而“语文”的涵盖面要广得多,“语 ”是


“语言”、“口语”,“文”是“文字”、“文章”,因前面无“国”限制,


中外的语言文字作品都可囊括其中)



2


.题中的“国文老师”姓甚名谁?(徐锦澄)


3


.作者写作本文时大概是多大岁数了?(“十八九”+“五十”,应该在


接近七十岁的时候)



(开始设计这样几个简单 的问题,一是检查预习情况,二是活跃课堂气


氛,三是引出下一环节)

< br>


(二)整体感知(


10


分钟)



一个年近七十的老人竟然还记得自己十八九岁时候的老师,可 见这位老师


给他留下的印象之深。你们预习了这篇课文后,对这位国文老师印象如何呢?


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你对这位国文老师的印象。可以就一点说,也

< p>
可以综合起来说。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同时逐步形成以下板书(破折号前的内容):



脾气暴躁


——绰号是“徐老虎”、凶、老是开口就骂人



像(相)貌古怪


——脑袋有棱有角



头尖、秃、亮



脸形方方的、扁扁的




尖红



习惯 有趣


——戴一副墨镜、两肩高耸、鼻涕吸溜、长袍油渍斑斓、仰头迈

八字步、狞笑、爱骂人



敬业


—— 对不认真听讲的学生不满、自己选编教材、讲课亲切投入



爱生


——敢于批评学生、耐心指导学生



请同学们在题目的“国文老师”前加一个修饰语,来概括你对这位国文老


师的总体印象:



示例:我的一位

脾气暴躁、像貌古怪、习惯有趣但却敬业、爱生的


国文老




(这个环节意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又在整体把握文本的 同时训练学


生归纳分析概括的能力,一举两得)



(三)词语理解(


5


分钟)



在现代散文的阅读中,有些词语有着特殊的含义,必须把它放到它所在的


语言环境中才能真正理解它的意义。请说出下面几个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含


义 :



1


.他们授课不过是奉行


故事


,乐得敷敷衍衍。(


C



A


.旧事,以往的事情



B


.旧业,原来的职业



C


.先例、成法



D


.典故



( “先例”、“成法”的用法在苏洵的《六国论》中有例句:“苟以天下


之大,而从六国破 灭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之下矣。)



2


.他在讲台上来回地踱着,吸溜一下鼻涕,骂我一句,足足骂了我一个钟


头,其中


警句


甚多。(


D




A


.警告他人的语句



B


.警示他人的语句



C


.简练而含义深刻动人的语句



D


.好玩而印象深刻的语句



3.


说理说至难解难分处,来一个譬喻,则一切纠缠不清的论 难都迎刃而解


了,何等


经济


,何等手腕


! ( D )


A


.经济学上指社会 物质生产和再生产的活动



B


.国民经济的总称



C


.用较少的人力、物力、时间获得较大的成果



D


.用较少的笔墨表达较丰富的内容



(设计这个环节意在让学生学会体会词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的特殊含

< br>义,这也是现代文阅读的重要考点之一。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主要是考虑到


课堂 教学时间的紧张。如时间允许,可让学生先讨论,再出示选择题)


(四)亮点赏析(


10


分钟)


< /p>


每篇优秀的文章总有一些亮点,那么什么是“亮点”呢?亮点就是让读者

< br>眼睛为之一亮的地方,或结构,或语言,或立意,或描写……我们要写出亮


点,首 先要认识亮点,今天就让我们来找一找本文中的一些亮点,并作适当的


赏析。

< p>


亮点之一:


欲扬先抑,似贬实褒



从文章的开头,我们不难看出作者是要赞扬自己的国文老师,可从文章的

第二小节开始,作者不惜笔墨,连用四个小节,写老师可怕的绰号、怪异的相


貌、狰 狞的凶笑、不良的习惯……但这些看似贬损的描写并无恶意,作者实际


上是在通过这些富 有个性特征的描写来突出国文老师的有趣和可爱,同时也与


下文写老师的认真、敬业、爱 生形成了表和里的反向衬托,外在的丑正衬托了


内在的美。(此处可适当联系一下雨果《 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卡西莫多,


他就是一个外表丑陋而内心极其善良的人)先贬一下 ,先抑一下,后面的褒扬


就更引人注目了。



亮点之二:


善抓特征,描画细腻



作者不愧为散文大家,在他的笔下,人物栩栩如生。究其因,是作者善抓

特征所致。那有棱有角的脑袋轮廓,那秃秃亮亮的尖头,那方方扁扁的脸形,


那总是 耸得高高的肩头,那常吸溜鼻涕的酒糟鼻子,那油渍斑斑的长袍都是我


们在古今人物画廊 中从未见到过的。也许作者本身就是漫画高手,寥寥几笔,


人物就形神兼备了。



亮点之三:


语言幽默,谐趣横生



诙谐幽默本就是梁实秋散文的语言风格,本文依然体现了这种风格。本来

回忆自己恩师的文章应该严肃庄重些,但作者偏偏不肯。你看他写老师的鼻


子,一会 儿说他“鼻尖有一些红,像酒糟的”,一会儿说他“鼻孔里藏着两筒


清水鼻涕,不时地吸 溜着,说一两句话就要用力的吸溜一声,有板有眼有节


奏”,一会儿又说他“也有时忘了 吸溜,走了板眼,上唇上便亮晶晶地吊出两


根玉箸,他用手背一抹”,真是竭尽调侃之能 事,文中这样风趣幽默的描写比


比皆是,但毫无做作之感,真正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 化的境界。



幽默风趣的语言在我们的作文中如果运用恰当,也 会让我们的作文增色不


少的,在今年的高考优秀作文中,就出现了两篇幽默感很强的佳作 。(如果有


时间可让学生欣赏课堂所发的高考优秀作文的片段,如没有时间,就让学生课


后去阅读)



(五)认识作者(


3


分钟)



本文写得这样好,大家想不想认识这位作者呢?



梁实秋是台湾卓有成就的文学研究家、翻译家,同时也是被台湾尊为散文


一代 宗师的小品散文大家。他的散文小品,广泛涉及人生世态,或回忆往事、


记述个人经历, 或叙写家庭生活、读书生涯,或忆记故乡、发家国之思,或描


写社会面貌、文化习俗……



梁实秋的散文怀人则凄清细腻、缠绵动人;思乡则深沉浓郁、 感人至深;


写景则错落有致、别具一格;叙事则娓娓道来、不流于俗……总之,梁实秋的


散文幽默典雅,雍容大度,舒徐自在,韵味浓郁,读来让你爱不释手。

< br>


梁实秋先生与我们大家所熟悉的鲁迅先生还曾经有过一段论战,论战的原


因和细节因时间关系老师在这里就不细说了。鲁迅在当时的文坛上一直慨叹碰

< br>不上一个像样的对手,并由此而感到孤寂无聊。当他遇到梁实秋之后凭借直


感,他 明白终于碰上了一个理想的



敌手


”< /p>


,先生的情绪立即亢奋起来,一个能


让鲁迅先生感兴趣的对手一定 不是等闲之辈。只是当年的梁实秋还是一个年仅


25


岁的毛头小 伙,而写作本文时已是年近


70


的老人了,他的文笔当然是到了


炉火纯青的地步了。



(作者介绍一般 是放在上课伊始的,但我感觉开始不介绍作者并不妨碍学


生理解课文,放在亮点赏析之后 再来介绍作者,可让学生对作者加深印象,也


更佩服作者了)



(六)单元延伸(


5


分钟)

< p>


本单元所选的文章都是以写人为主的散文,单元的标题就是“活生生的这


一个”。写人就要把人写活了,写人就要写出人的个性。通过本文的学习,你

< p>
能总结一下,怎样写才能写出一个活生生的人来呢?



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作如下概括:



把人写活的方法:



1.


善抓富有个性化的特征



2.


善抓富有个性化的细节



3.


善抓富有个性化的语言



(七)复述迁移(


7


分钟)


在你的学习生涯中,你碰到过富有个性的老师吗?请你用简要的语言向我


们描述一下,好吗?



(设计这个环节一是学以 致用,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语言实


践之中,二是借此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 力,同时也想让课堂出现一点小小的


高潮)


< br>(八)课堂小结(


2


分钟)


< /p>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欲扬先抑的结构艺术,欣赏了风趣幽默的语

< br>言艺术,还学会了写一个活生生的人物的具体方法。老师希望大家能把今天课


堂上 所学到的技巧运用到今后的写作实践中去,也希望大家把今天学习散文的


一些方法运用到 今后的散文阅读之中去。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拓展资料





一、作者简介


梁实秋,原籍浙江余杭,生于北京。学名梁治华,字实秋,—度以秋郎、子佳


为笔名 。梁实秋出生于一个充满书香气息的旧式官僚家庭,父亲是前清秀才,


他曾入同文馆攻习 英文。


1915


年秋考入清华学校,在该校高等科求学期间开始


写作。第一篇翻译小说《药商的妻》


1920

< br>年


9


月发表于《清华周刊》增刊第


6


期。第一篇散文诗《荷水池畔》发表于


1921

< p>


5



28 B


《晨报》第


7


版。曾与


闻一多等组织清华文学社,主编《清华周刊》



1923


年毕业后赴美留学,获哈


佛大学研究院文学硕十学位。


1926


年回国任教于南京东南大学。第二年到上海


编 辑《时事新报》副刊《青光》


,同时与张禹九合编《苦茶》杂志。不久任暨南

< p>
大学教授。



最初的梁实秋崇尚浪漫主义,发表不 少诗作。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学习时受


新人文主义者白璧德影响较深。他的代表性论文 《现代中国文学之浪漫的趋


势》


1926


年在《晨报副镌》发表,认为中国新文学存在浪漫主义混乱倾向,主


张在理性指引下从 普遍的人性出发进行文学创作。


1930


年,杨振声邀请他到青


岛大学任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长。


1932

年到天津编《益世报》副刊《文学周


刊》



1934


年应聘任北京大学研究教授兼外文系主任。


1 935


年秋创办《自由评


论》


,先后主 编过《世界日报》副刊《学文》和《北平晨报》副刊《文艺》




“七七事变”后,离家独身到后方。


1938

< br>年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到重庆编译


馆主持翻译委员会并担任教科书编辑委员会常 委,年底开始编辑《中央日报》


副刊《平明》


。抗战胜利后回北 平任师大英语系教授。


1949


年到台湾,任台湾


师范学院


(


后改师范大学


)


英语系教授,后兼系主任,再后又兼文学院长。


1961


年起专任师大英语研究所教授。


1966


年退 休。



梁实秋


40

岁以后着力较多的是散文和翻译。散文代表作《雅舍小品》从


1949


年起


20


多年共出


4


辑。他


30


年代开始翻译莎士比亚作品,持续


40


年,到


1970

< br>年完成了全集的翻译,计剧本


37


册,诗


3


册。晚年用


7


年时间完成百 万言著作


《英国文学史》


,并写了许多怀念故人、思恋故土的散 文,深沉浓郁,感人至


深。



梁实秋从


1927


年开始写散文,直至


1987


年病逝绝笔,结集出版过《骂人的艺


术》



《雅舍小品》



《秋室杂文》



《实秋杂文》



《雅舍杂文》



《清华八年》等二


十余 种,涉及小品、杂感、游记、回忆录、读书札记等文体。



二、梁实秋谈散文



★散文是没有一定 格式的,是最自由的,同时也是最不容易处置,因为一个人


的人格思想,在散文里绝无隐 饰的可能,提起笔便把作者的整个性格纤毫毕现


地表现出来。



★一切的散文都是一种翻译。把我们脑筋中的思想情绪想像译成语言文字。古

< p>
人说,言为心声,其实文也是心声。



★凡是艺术 都是人为的。散文的文调虽是作者内心的流露,其美妙虽是不可捉


摸,而散文的艺术仍是 不可少的。散文的艺术便是作者的自觉的选择。弗老贝


尔是散文的大家,他选择字句的时 候是何其的用心


!


他认为只有一个名词能够代

< br>表他心中的事物,只有一个形容词能够描写他心中的一种特色,只有一个动词


能够 表示他心中的一个动作。在万千的词字之中他要去寻求那一个——只有那


一个——合适的 字,绝无一字的敷衍讲究。他的一篇文字是经过这样的苦痛的


步骤写成的,所以才能有纯 洁无疵的功效。



★简单就是经过选择删芟以后的完美的状态。 普通一般的散文,在艺术上的毛


病,大概全是与这个简单的理想相反的现象。散文的毛病 最常犯的无过于下面


几种:太多枝节;太繁冗;太生硬;太粗陋。……散文的艺术中之最 根本的原


则,就是“割爱”


。……散文的美,不在乎你能写出多 少旁征博引的故事穿插,


亦不在多少典丽的词句,而在能把心中的情思干干净净直截了当 地表现出来。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2 19:3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692374.html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精品教案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