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点一:化学能与热能
反应热
注意几点:化学反应的本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的比较
;
关
< br>于键能和总能量的区别
?
类型
比较
定义
总能量
实质
总键能
表示方法
吸热反应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E(
反应物
)
<
∑E(
p>
生成物
)
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
Q
>
0
放热反应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E(
反应物
)
>
∑E(
p>
生成物
)
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
Q
<
0
能
量
p>
生
成
物
的
能
量
量
反
p>
应
物
的
能
能
量
反
应
物
的
能
< br>量
放
出
能
量
图示
吸
收
能
量
p>
生
成
物
的
能
量
反
应
过
程
①
所有的中和反应
②
所有的燃烧反应
③
大多数的化合反应
④绝大多数的置换反应
反
应
过
程
反应类型或实例
①
②
③
④
⑤
所有的水解反应
所有的电离反应
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Ba(OH)
p>
2
·
8H
2
O
与
NH
4
Cl
的反应
C
+
H
2
O
CO
+<
/p>
H
2
练习
1.
在相同的条件下,一定量的
氢气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并放出热量。若生成液态水放出
的热量为
Q
1
,
kJ
;
若生成气态水放出的热量为
Q
2
kJ
。
那么
Q
p>
1
,
与
Q
2
之间的关系是
(
)
p>
A
.Q
1
>Q
p>
2
B.Q
1
<
Q
2
<
/p>
C.Q
1
=Q
2
D.
不能确定
2.
已知反应
X+Y====M+N
为吸热反应,对这个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X
的能量一定低于
M
的,
Y
的能量一定低于
N
的
< br>
B.
因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故一定要加热反应才能进行
C.
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
D.X
和
Y
的总能量一定低于
M
和<
/p>
N
的总能量
3.
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p>
①加热
KClO
3
和
MnO
2
的混合物制取
O
2
②蜡烛的燃烧
③萤火虫发光
④将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的混合物放入水中
⑤将碳酸钠晶体和硝
酸铵晶体混合均匀放在日光下曝晒
⑥将黏土、
石子、
水混合均匀
⑦将生石灰倒入海水中
⑧煅烧石灰石
A
.③④⑤⑧
B
.③④⑤⑥⑧
C
.②④⑤⑥⑦
D
.①④⑤⑧
4.
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
X+3Y====2Z(
放热反应
)
过程的能量变化的是
(
)
5
.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
。
p>
A
.二氧
化碳与赤
热的碳反
应生成一
氧化碳
B
.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分解
C
Ba(OH)2·
8H20
与
NH4Cl
反
应<
/p>
D
.锌粒与稀
H2S04
反应制取
H2
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
/p>
任何分子或化合物都是通过原子间形成化学键相结合的
B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
成物中的化学键要
放出能量
C
p>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D
.分子的稳定性与化学键强弱有关
7.
在一定条件下
A
与
B
反应可生成
C
和
D,
其能量变化如下
图
:
(1)
若
E
1
>E
2
,
反应体系的总能量
(
p>
填
“
升高
”
或
“
降低
”),
p>
为
(
填
“
p>
吸热
”
或
“
放热
”)
反应。
(2)
若
E
1
(1) (3)
______ <
br>吸
2
,
反应
体系的总能量
(
填
“
p>
升高
”
或
“
降低
”),
为
(
p>
填
“
吸热
”
或
“
放热
”)
反应
,
其原因是
8
.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发出苍白色火焰,在反应过程中,破坏
1
mol
氢气中的化学键消耗
的能量为<
/p>
a
kJ
,破坏
1
mol
氯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
b
kJ
,形成
1 mol HCl
中的化
学
键释放的能量为
c
kJ
,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
A
.
b<
/p>
>
c
B<
/p>
.
a
+
b
>
2
c
C
.
a
+
b<
/p>
<
c
D
.
p>
a
+
b
<
2
c
9
.如图所示,在一个小烧杯里,加入
20 g Ba(OH)2
·
8H2O
晶体,将小烧杯放在事先已滴有
3
~
4
滴水的小玻璃片
上,然后加入
10 g
NH4Cl
晶体,并用玻璃棒迅速搅拌。
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
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p>
_________
,
该反应的类型属于
____
反应。
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有
_____________
_____
,
_______________
,
混合
物呈糊状。呈糊状的原因是
。
(4)
通过
________
现象,说明该反应为
p>
________(
填
“
”
或
“
放
”
)
热反应,这是由于反应物的<
/p>
总能量
________
生成物的总能量
。
10.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
CuSO
4
+
5H
2
O===CuSO
4
·
5H
2
O
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时设
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在小试管里加入
p>
2 g
新制备的无水硫酸铜,把小试管套在
具支试管内。在
U
形管内加入少量红墨水。打开
T
形管螺旋夹,使
U
形管内
两边的液面
处于同一水平面。再夹紧螺旋夹,把水滴入小试管内,使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完
全变成蓝
色的五水硫酸铜晶体,可观察到
U
形管右侧的液面立即下降,左侧的液面上升。
(1)
p>
①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
②该反应是
____(
填
“
吸热
”
或
“
放热
”
)
反
应。
③反应中的硫酸铜和水具有的总能量
__________(
填
“
大于
”
或
“
小于<
/p>
”
)
硫酸铜晶体的总能量。
(2)
如果
U
形管内两边的液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后,在小试管内先加入
Ba(OH)
p>
2
·
8H
2
O
晶体,再
加入
NH
4
Cl
固体,
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则可观察到
U
形管
中的现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
/p>
考点二化学能与电能
一、
原电池
1
、概念: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
电能的装置。原电池反应的本质是
氧化还原反应。
如右图所示,组成的原电池:电解
质溶液为稀
H
2
SO
< br>4
电极反应:
负极(
Zn
电极)
:
Zn
-
2e
-
= Zn
2+
(氧化反应)
< br>正极(
Cu
电极)
:
2H
+
+2e
-
=H
2
↑
(还原反应)
2+
2+
总反应:
Zn+2H
p>
=Zn
+
H
2
↑
(离子方程式)
Zn+H
2
SO
4
=ZnSO
4<
/p>
+
H
2
↑(化学方程式)
2
、原电池的形成条件:两极一液一连线⑴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
是非金属单质
或金属氧化物)作电极。⑵电极材料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⑶两极相连形成
闭合电路
⑷
内部条件:能自发进
行氧化还原反应。
二、
化学电池
(将化学能变成电能的装置)
分类
:
①一
次电池又称不可充电电池——如:
干电池②二次电池又称充电电池——蓄电池
③燃料电池
-
-
-
-
-
-
-
-
-
上一篇:初中化学方程式_专题训练
下一篇:损人的话不带脏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