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优点五
三种类型的竞争反应
一
.
三种类型的竞争反应
1
.复分解型离子间的竞争反应
p>
典例
1
.
将足量的
CO
2
不断通入
KOH
、
Ca(OH)
2
、
KAlO
2
的混合溶液
中,
生成沉淀与通入
CO
2
的量的关系可表示为(
)
【解析】
溶液中通入
CO
2
时,
先与
OH
反应:
CO
2
+2OH
===CO
3
+H
2
O
,
随
即发生反应:
CO
3
2+
-
-
2
-
< br>2
-
+Ca
===CaCO
p>
3
↓,即可以认为通入
CO
2
时先与
Ca(OH)
2
p>
反应;随着
CO
2
的不断通入,会依次发
生反应:
2KOH+CO
2
===K
2
CO
3
+H
2
O
,
2KAlO
2
+CO
p>
2
+3H
2
O==
=K
2
CO
3
+2Al(OH)
3
↓[AlO
2
p>
未反应完时,
CO
2
只能转化成
CO
3
,而不能转化成<
/p>
HCO
3
,因为
AlO
2
与
HCO
3
不共存,会发生反应:
AlO
2
+HCO
3
2
-
2
-
-
-<
/p>
-
-
-
-
+H
2
O===CO
3
+Al(OH)
3
↓],
K
2
CO
3
+CO
2
+H
2
O===2KHCO
3
,
CaCO
3
+CO
2
< br>+H
2
O===Ca(HCO
3
)
2
,
最后剩
下的沉
淀就是
Al(OH)
3
,所以
C
正确。
【答案】
C
2
.氧化还原型离子间竞争反应
p>
典例
2
.向
FeB
r
2
、
FeI
2
的混合溶液中通人适量氯气,溶液中某些离子的物质的量变化
如图所示,则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p>
.曲线
d
代表溶液中
Br
变化情况
B
< br>.原溶液中
FeI
2
的物质的量
为
2mol
C
.原溶液中
n
(Fe
)
∶
n
(Br
)
=
2
∶
3
D
.当通入
2mol Cl
2
时,溶液中离子反应为
2I
+2Fe
+2Cl
2
===I
p>
2
+2Fe
+4Cl
【解析】还原性强弱:
I
>Fe<
/p>
>Br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先后顺序,
d
代表
Br
变化情
况,
A
正确;
a
< br>代表的是
I
的变化情况,
2I<
/p>
+Cl
2
===I
2
+2Cl
,
n
(I
)
=
2mol
,
则
n
(FeI
2
)
=
1mol
,
B
错误;
b
代表
Fe
变化情
2+
-
-
-
-
-
2+
-
-
-
2+
3+
-
2+
-
-
况,
2Fe
+Cl
2
===2Fe
+2Cl
,
n
(Fe
)
=
4mol
,
d
< br>发生反应
2Br
+Cl
2
===Br
2
+2Cl
,
n
(Br
)
=
6mol
,两者比值为
4
∶
6
=
2
∶
3
,
C
< br>正确;加入
2mol
Cl
2<
/p>
,
I
全部参加反应,部分
Fe
参加
反应,因此离子反应
2I
+2Fe
+2Cl
2
===I
2
+2Fe
+4C
l
,
D
正确。
【答案】
B
3
.
氧化还原反应与非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竞争
典例
3
.往含
Fe
、
H
、
NO
3
的混合液中加入少量
SO
3
,充分反应后,下列表示该反应的
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p>
)
A<
/p>
.
2Fe
+SO
3
+H
2
O===2Fe
+SO
4
+2H
B
.
2H
+SO
3
===H
2
O+S
O
2
↑
C<
/p>
.
2H
+2NO
3
+3SO
3
===3SO
4
+2NO↑+H
2
O
D
.
2Fe
+
3SO
3
+3H
2
O===2Fe(OH)
3
↓+3SO
2
↑
【解析】用“假设法”,如
果先与
Fe
反应,则生成的
Fe
又会与
H
+NO
3<
/p>
反应,所以应
先与
H
+NO
3
反应,故应选
C
。
【答案】
C
p>
+
-
3+
2+
p>
+
-
3+
2
-
+
-
2
-
2
-
+
2
-
3+
2
< br>-
2+
2
-
+
3+
+
-
2
-
-
2+
3+
-
-
2+
2+
3+
-
2+
-
-
-
二
.
对点增分集训
1
.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
(
1
)氢氧化钙溶液和碳酸氢镁溶液反应:
p>
Ca
+OH
+HCO
3
===CaCO
3
↓+H
2
O
(
)
(
2
p>
)
Na
2
S
溶液与
CuSO
4
溶
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S
+Cu
p>
+2H
2
O===Cu(OH)
2
↓+
H
2
S↑
(
)
【解析】
(
1
)溶液中的
OH
< br>与
Mg
和
HCO
3
均会反应,
但由于
OH
p>
与
HCO
3
反应生
成
CO
3
和
H
2
O
更容易,因此该反应先发生;接下
来还可能会发生:
Mg
+CO
3
===MgCO
3
↓,
Mg
+2OH
-
2+
2
-
2+
-
< br>-
2+
-
-
-
2
-
2
-
2+
2+
-
-
===Mg(OH)
2
↓,
因为
Mg(OH)
2
的
溶解度更小,
当
OH
还有剩余时会优先
生成氢氧化镁沉淀。
对
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
Mg
+2HCO
3
+Ca<
/p>
+2OH
===CaCO
3
↓+MgCO
3
↓+2H
2
O [Ca(OH)
2
少量
]
;
Mg
+2HCO<
/p>
3
+2Ca
+4OH
===Mg(OH)
2
↓+2CaCO
3
↓+2H
2
O[Ca(OH)<
/p>
2
过量
]
;所以
反应物中当氢氧化
钙不足时产物中有
MgCO
< br>3
,氢氧化钙足量时产物中有
Mg(OH)
2
,该离子方程式错误。
(
2
)
Na
2
S
溶液与
CuSO
4
溶液反应时,不会发生
S
与
Cu<
/p>
的双水解反应,因为此反应生成的
Cu(OH)
< br>2
的
溶解度大于
CuS
的溶解度,故应是
S
与
Cu
直接反应生成
CuS
沉淀。
【答案】
(
1
p>
)×
(
2
)×
<
/p>
2
-
2+
2
p>
-
2+
2+
-
p>
2+
-
2+
-
p>
2+
-
2
.
在含有
Cu(NO
3
)
2
、
Zn
(NO
3
)
2
、
Fe(NO
3
)
3
、
AgNO
3
< br>各
0.01mol
的酸性混合溶液中加入
0.01mol
Fe
,经搅拌后发生的变化应是(
)
A
.铁溶解,析出
0.01mol
Ag
和
0.005mol Cu
B
.铁溶解,析出
0.01mol A
g
并放出
H
2
C
.铁溶解,析出
0.01mol
Ag
,溶液中不再有
Fe
D
.铁溶解,析出
0.01mol
Ag
,溶液中不再有
Cu
【解析】因为氧化性
Ag
>Fe
< br>>Cu
>H
,所以先发生反应
2
Ag
+Fe===2Ag+Fe
,其中
0.005mol Fe
与
0.01mol
的
AgNO
3
反应,析出
0.01mol Ag
,再发生:
2Fe
+Fe===3Fe
,其中
剩余的
0.005mol Fe
与
0.01mol
的
Fe(NO
3
)<
/p>
3
反应,溶液中不再有
Fe
,故选
C
。
【答案】
C
3
.已知室温下,
Al(OH)
3
的<
/p>
Ksp
或溶解度远大于
Fe(OH)
p>
3
。向浓度均为
0.1mol·L
的
Fe(NO
3
)
p>
3
和
Al(NO
3
)
3
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
NaOH
溶液。下列示意图表示生成
Al(OH)
3
的物质
的量与加入
< br>NaOH
溶液的体积的关系,合理的是(
)
?
1
p>
3+
3+
2+
+<
/p>
3+
2+
+
+<
/p>
2+
2+
3+
【解析】
根据题意
< br>K
sp
[Al(OH)
3
]
>
>
K
sp
[Fe(OH)
3
]
,
因此向混合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时,
首先应生成
Fe(OH)
3
沉淀,当
Fe
p>
沉淀完全后,再生成
Al(OH)
3
沉淀,继续滴加
NaOH
溶液,
则
Al(OH)
3
+OH<
/p>
===AlO
2
+2H
< br>2
O
,而题意是生成
Al(OH
)
3
的物质的量与加入
NaOH
溶液体积的关
系,故
C
项图像符合实际情况。
【答案】
C
4
.向
NaBr
、
NaI
和
Na
2
SO
3
混合液中通入一定量氯气
后,将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烧,得到
固体物质的组成可能是(
)
A
.
p>
NaCl
、
Na
2
SO
4
B
.
NaBr
、
Na
2
SO
4
C
.
NaCl
、
Na
2
SO
4
、
I
2
D
.
NaCl
、
NaI
、
Na
2
SO
4
【解析】向
NaB
r
、
NaI
和
Na
2
SO
3
混合液中通入一定量氯气后,可能发生的反应依次为
Na
2
p>
SO
3
+Cl
2<
/p>
+
-
-
3+
-
-
-
-
-
-
-
-
-
上一篇:描写雪的成语、诗句和名篇
下一篇:形容纯洁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