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犯上作乱】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出<
/p>
处】《论语
·
学而》:
< br>“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
2
、【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
;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
语,虚伪讨好。出处:《论语
·
学而》子曰:
“
巧言令色,鲜矣仁!
”
3
、<
/p>
【一言以蔽之】蔽:遮,引伸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
【出处】
《论语
·
为政》:
“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
思无邪。
?
4
< br>、【温故知新】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
解和体会。也指
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出处】
< br>《论语
·
为
政》: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5
、【见义勇为】看到正义的事便勇敢地去做。【出处
】《论语
·
为
政》:
< br>“
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
6
、【是可忍,孰不可忍】是:这个;孰:
那个。如果这个都可以容
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
【出处】《论
语
p>
·
八佾》:
“
孔子
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
7
、
【尽善尽美】
< br>极其完善,
极其美好。
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
【出
处】《论语
·
八佾
》:
“
子谓《韶》:
?
尽美矣,又尽善也。
?
谓《武》:
?
尽美矣,未尽善也。
?”
8
、
【朝闻夕死】早晨闻道,晚上死
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
的迫切。【出处】《论语
·
p>
里仁》:
“
朝闻道,夕死可矣。
”
1
9
、【朽木不可雕】这个成语也称
“
朽木粪土,比喻人已经败坏到不
可救药的地步。【出处】《论语
·
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
“
朽木不
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
10
、【听其
言而观其行】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指不要
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
【出处】《论语
·
公冶长》:
“
今吾于
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
11
、【中道而废】中道:中途。半路就停止了。【出处】《
论语
·
雍
也》中道而废:冉求曰:
p>
“
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
”
子曰:
“
力不
足者,中道
而废,今女画。
”
12
、【文质彬彬】彬彬:配合谐调。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
容人文雅有
礼貌。【出处】《论语
·
雍也》:
“<
/p>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
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13
、【见贤思齐】看
到德行高的人,就想学得与他一样。【出处】
《论语
·
里仁》:
“
子曰:
?<
/p>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14
、
【举一反三】反:类推。从一
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它许多事情。
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
【出处】
《论语
·
述而》:
“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
”
15
、【暴虎冯河】暴虎:空手搏虎;冯:同凭,冯河,过河不用工
具(如船、木筏
之类),赤脚蹚水。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出
2
p>
处】《诗经
·
小雅
·
小旻(
mí
n
)》:
“
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
一,莫知其他。
”
《论语
·
述而》:
“
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
p>
也。
”
16<
/p>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到临死,他说的话是真心话,是善
意
的。【出处】《论语
·
泰伯》:
“
p>
曾子言曰:
?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
17
、【任重道远】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
。比喻
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出处】《论语
·
泰伯》:
“
士不可以
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
不
亦重乎?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
”
18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
这个职
务范围内的事情。【出处】
:
《
论语
·
泰伯》:
“
子曰:不在其位,不
谋其政。
”
19
、【各得其所】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
都得到
恰当的位置或安排。出处:《论语
·
子罕》子曰:
“
吾自卫反鲁,然后
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
20
、
【逝者如斯】
用以形容光阴如流
水一去不返。
【出处】
《论语
·
子
罕》:
“
子在川上
曰:
?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p>
21
、【华而不实】华:通花,开花;
实:果实,结果。花开得好看,
但不结果实。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也指表面上很有
学问,实际
3
腹中空空的人。【出
处】《左传
·
文公五年》:
“
且华而不实,怨之所
聚也。
”
< br>《论语
·
子罕》子曰:
“
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
夫!
”<
/p>
22
、【后生可畏】后生:青年人,
后辈;畏:敬畏,佩服。指青年
人势必超过前辈,令人敬畏。【出处】《论语
·
子罕》:
“
后生可畏,
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
23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厌:满足;脍:细切的肉。粮食舂得
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形容食物要精制细做。
【出处】《论
语
·
乡党》:
“
斋必变食,居必迁坐。食
○
不厌精,脍不厌细。
”
24
、【登堂入室】堂、室:古代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登上
厅堂,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循序渐进,达到了很高
的水平。【
出处】《论语
·
先进》:
“
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
< br>25
、【过犹不及】过:过分;犹:象;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
头,
就跟做得不够一样,
都是不合适的。
【出处】
《论语
·
先进》
:
“
子
贡问:
?
师与商也孰贤?
?
< br>子曰:
?
师也过,商也不及。
?
曰:
?
然则师愈
与?
?
子曰:
?
过犹不及。
?”
26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希望;勿:不要;施:施加。自
己所不愿意
要的,不要强加于人。【出处】《论语
·
颜渊》:
“
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p>
”
4
27
、【成人之美】成全别人的好事。【出处】《论语
·
颜渊》:
“
君
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
28
、【察言观色】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多指揣摸别人的
心意。
【出处】论语
·
颜渊》:
“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
下人。
”29
、【以文会友】指通过文字来结交朋友。古代文人
交往、
交友的礼俗。文人相交轻财物而重情谊、才学,故多以诗文相赠答,
扬才露己,以表心态。唱酬是通行的方式,即以诗词相酬答。在宴饮
等聚会时
,更是不可有酒无诗,流行尽觞赋诗之俗。
【出处】《论<
/p>
语
·
颜渊》:
“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人。
”
p>
30
、
【一言兴邦】指一句话可以兴国。【
出处】《论语
·
子路》:
“
一
言而可以兴邦,有诸?
”
31
、【近悦远来】使近处的人受到好处而高兴,远方的
人闻风就会
前来投奔。
旧指当权者给人恩惠,
< br>以便笼络人心。
【出处】
《论
语
·
子
路》:
“
叶公问政。子曰:
?
近者说(悦),
远者来。
?”
32
< br>、【欲速不达】欲:想要。想求快速,反而不能达到目的。【出
处】《论语
·
子路》:
“
无欲速
,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
事不成。
”
33
、
【言
必信,行必果】说话算数,行动要坚决。
【出处】
《论语
·
子
路》:子贡问曰:
“
何如斯可谓之士矣?
”
子曰:
p>
“
行己有耻,使于四
方,不辱君命,可谓士
矣。
”
曰:
“
敢问其次。
”
曰:
“
< br>宗族称孝焉,乡
5
党称弟焉
。
”
曰:
“
敢
问其次。
”
曰:
“
言必信,
行必果,
硁硁然小人哉!
抑亦可以为次矣。
”
34
、【言过其实】实际。原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后也指话
说得过分
,超过了实际情况。【出处】《论语
·
子路》:子曰:
“
君子
耻其言而过其行。
”
35
、
【以德报怨】
不记别人的仇,
反而给他好处。
< br>【出处】
《论语
·
宪
问》:
“
或曰:
?
以德报怨何如?
'
子曰:
?
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
报德。
'”
36
、【怨天尤人】天:天
命,命运;尤:怨恨,归咎。指遇到挫折
或出了问题,一味报怨天,责怪别人。【出处】
《论语
·
宪问》:
“
< br>不
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
37
、【一以贯之】贯:贯穿。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
事情的始末
或全部的道理。【出处】《论语
·
< br>里仁》:
“
子曰:
?
参乎!吾道一以
贯之
?
曾
子曰:
?
唯。
?
子出,门人问曰:
?
何谓也?
?
p>
曾子曰:
?
夫子之道,
忠恕而已矣。
?”
38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
比喻要做
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出处】《论语
·
魏灵公》:<
/p>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
之
仁者。
”
6
39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虑:考虑;忧:忧愁。人没有长远的
考虑,
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
患。
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
周
密的考虑。【出处】《论语
·
卫灵公》:
“
子曰:
?
人无远虑,必有近
p>
忧。
?”
40
、【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出
处】《论语
·
卫灵公》:
“
当仁不让于师。
” 41
、【有教无类】类:类<
/p>
别。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
出处】《论语
·
卫灵公》:
“
子
曰:
?
有教无类。<
/p>
?”
42
、
【祸起萧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萧墙:
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
出处】《论语
·
季氏》:
“
今由与求也,相
夫子,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p>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而谋动干戈于
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
43
、【血气方刚】血气:精力;方:正;刚:强劲。形容年青人精
力正旺盛。【出处】《论语
·
季氏》:子曰:
“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
气未定,戒之
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
气既衰,戒之在得。
”
44
、【色厉内荏】
色:神色,样子;厉:凶猛;荏:软弱。外表强
更,内心虚弱。【出处】《论语
·
阳货》:
“
色厉而内
荏,譬诸小人,
其穿窬之盗也与。
”
7
-
-
-
-
-
-
-
-
-
上一篇:形容有全局观的成语
下一篇:诚信教育诚信应考文章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