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堂同步练习试题
1
古诗三首
一、用
“√”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融
化
(róng lóng)
鸳
鸯
(
y
üān
yuān)
.
.
< br>惠崇
(chóng cóng)
河豚
(tún téng)
<
/p>
.
.
二、给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
小溪泛尽却
山行。
(
)
.
A.<
/p>
再,又。
2.
迟日
江山丽。
(
)
..<
/p>
A.
太阳升起得慢。
说“迟日”。
三、
< br>下列关于诗句“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的说法,<
/p>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诗句
中“迟日”的意思是这一年的春天来得太晚了。
B
.这两句以粗笔勾画出春的轮廓(kuò)
,描绘出春色的美好。
C
.第二句的意思是暖暖的春风送来了花草的
香气。
D
.这两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甫
的《绝句》
。
四、对诗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
.“迟日江山丽”中的“丽”字
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山清水秀的美丽景色。
B
.由“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句可知,作者描写的是暮春时节的景物。
C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这两句诗表明诗人沿着“
来时路”返
回,还听到了黄鹂的叫声。
D
.“梅子黄时日日晴”点明了作者游览三衢山的时间是梅子成熟的季节,天气非
p>
常晴朗。
五、下列对《惠崇春江晚景》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首
诗是作者为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写的题画诗。
B
.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然后,由江中写到江岸。
C
.诗的前两句咏画面的景物,后两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
D
.这首诗的高妙之处在于作者用想象和联想
点活了画面,使画中的景物变得生机
勃发,情趣盎然。
B.
春天白天渐短。
C.
春季太阳落山渐晚,所以
B.
却是。
C.
即使。
六、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p>
《惠崇春江晚景》是作者为惠崇画的《春江晚景》所作的题画诗。
B
.
《绝句》和《惠崇春江晚景》描写
的季节都是春天,
《三衢道中》描写的季节是
初夏。
C
.在《惠崇春江晚景》中,作者看到了悠闲的
野鸭和逆流而上的河豚。
D
.
《三衢道中》
--
诗中,“三衢”指的是浙江
衢州,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七、将下列诗句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1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
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古诗阅读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____
代诗人<
/p>
______
,描写的是
______<
/p>
时节的景物。画面景物有
动有静,
静的景
物有
_______
,
动的景物有
p>
______
,
诗人从这些景物感受到
p>
_______
到来了。
2.
下列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芦芽:芦苇的嫩芽
C
.欲上:想逆江而上
B
.蒌蒿:一种高大的树木
D
.河豚:一种有毒的鱼
3.
下列对诗句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首
诗是作者为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写的题画诗。
B
.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然后,由江中写到江岸。
C
.诗的前两句咏画面的景物,后两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
D
.这首诗的高妙之处在于作者用想象和联想
点活了画面,使画中的景物变得生机
勃发,情趣盎然。
九、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练习。
惠崇春江晚景(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春江晚景(其二)①
两两归鸿②欲破群③,依依④还似北归人⑤。
遥知朔漠⑥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⑦。
(注释)①《惠崇春江晚景》组诗共有两首,课本中选择的是其中一首,这是
另一首
。②归鸿:归雁。③破群:离开飞行队伍。④依依:不舍之貌。⑤归人:
回家的人。⑥朔
漠:北方沙漠之地。⑦更待江南半月春:还是再在江南度过半月
的春光吧。
1.
这两首诗都有对景物的描写。第一首诗中的景
物较为丰富,有静有动,有植物
也有动物,其中植物有
____
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
_________
,
动物有
____
_______
和
___________
。第二首诗则是集中对
___________
这一种景物
进行描写。
2.
我能猜出第一首诗中的“蒌蒿”是一种植物,因为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我知道像“蒌嵩”这样由偏旁相同的两个
p>
字组成的词语还有
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
。
3.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
p>
《惠崇春江晚景》是一组题画诗,第一首诗中提到的景物全是作者从画中看到
的。
B
.第一首诗“正是河
豚欲上时”一句中“上”指的是河豚逆流而上。
C
.第二首诗将差点掉队的雁比作依依不舍的“北归人”,使整个情景充满人的情
感,很有新意。
D
.这两首诗都
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4.
从两首诗中任选一首,用自己的话写一写你在阅读时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景象。
参考答案
一、róng √
yuān√
chóng√
tún√
二、
1.A 2. C
三、
A
四、
B
五、
C
六、
C
七、
1.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2.
竹林外两三枝
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
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3.
梅子黄透
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
再改
走山路继续前行。
八、
1.
宋
苏轼
早春
竹、桃花、江水、蒌蒿、芦芽
鸭、河豚
春
天
2.B 3.B
九、
1.
桃花
蒌蒿
竹
芦芽
鸭
河豚
大雁
2.
这两个字都是
“草字头”的字。
芙蓉
茉莉
3.B
4.
早春的清晨,诗人信步江畔。迷离的晨雾尚未散尽,令人仿佛置身仙境。
转过
青青的竹林,
一株桃树闪入眼帘,
看那满树花苞,
已有两三枝绽放笑脸。
一阵“嘎
嘎”的欢叫传入耳中,循声望去,三两只鸭子迈着蹒跚的步子,趟过水边的嫩苇
丛,在江水中自在游弋。江水转暖了,河豚上市的时节也到了!
1
古诗三首
一、基础题
1.
读拼音,写词语。
①xiǎo
xī________
旁
的
那
株
p>
méi
huā________
长
出
了
许
多
xīn
yá________。
②一对
yuān
yāng________钻进了
lú
wěi________丛中。
<
/p>
③虽然他的生命非常
duǎn________暂,但是精神却十
分
chòng
gāo________。
2.
选字填空。
①芽
牙
发
________
树
________
刷
________
________
齿
②惠
思
________
想
________
念
贤
________
实
________
③梅
海
大
________
蜡
________
杨
________
________
水
④短
豆
________
小
________
子
长
________
黄
________
3.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春天来得比较晚,所以诗人说“迟日”。
B.
“泥融”在《绝旬》一诗中指泥土湿软。
C.
“却山行”中的“却”是“再,又”的意思。
D.
“小溪泛尽”的意思是“乘小船到小溪的尽头”。
4.
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
(
1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p>
(
2
)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5.
看图,默写《绝句》
。
6.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
/p>
(
1
)
《绝句》
的作者是
________
代诗人
__
______
,诗中既有“________”的动态
描绘,又
有“鸳鸯睡”的静态写照,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
2
)
《三衢道中》
是一
首纪行诗,
写诗人行于三衢山道中的见闻感受。
“______
__,
________”写绿树荫浓,
爽静宜人,
更有黄鹂啼鸣,
幽韵悦耳,
渲染出诗人
________
的情怀。
7.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
1
)下列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芦
芽
:
芦
p>
苇
的
嫩
芽
B.
蒌蒿:一种高大的树木
C.
欲
上
:
想
逆
江
而
上
D.
河豚:一种肥而味美的鱼,有毒
(<
/p>
2
)这首诗的作者是
________<
/p>
代诗人
________
,描写的是
p>
________
时节的景物。
(
3
)请你展开想象,描绘“竹外桃花
三两枝”所展现的美景。
(
4
)下列对诗句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是作者为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写的题画诗。
B.
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然后,由江中写到江岸。
C.
诗的前两句咏画面的景物,后两句
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
D.
这首诗的高妙之处在于作者用想象和联想点活了画面,
使画中的景物变得生
机勃发,情趣盎然。
8.
把下列含有“春”字的诗句补充完整
.
(
1
)
________
,
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
(
2
)野火烧不尽,
________<
/p>
。
(白居易)
(
3
)红豆生南国,
____
____
。
(王维)
(
4
)不知细叶谁裁出,
________
。
(贺知章)
(
5
)
___
_____
,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
答案解析部分
一、基础题
1.
【答案】
小溪;梅花;新芽;鸳鸯;芦苇;短;崇高
【考点】拼音,词形
【解析
】
【分析】本题考查了根据拼音写词语(汉字)的能力。结合句子所给信息,
根据拼音写出对应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
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溪、梅、芽、鸳、鸯、苇、崇”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
意这
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小溪、梅花、新芽、鸳鸯、芦苇、短、崇高
<
/p>
【点评】解答本题,要根据句子的含义写出对应的词语,同音字很多,注意句子
所描述的内容。
2.
【答案】
芽;芽;牙;牙;思;思;惠;惠;海;梅;梅;海;短;豆;短;
豆
【考点】字形,字义,三衢道中
<
/p>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辨析,通过比较部
首、字义、组词
记忆生字。还有些形近字的读音有的也是相近或相同的,需要平时学习积
累的时
候细心区分记忆。
故答案为:芽、芽、牙、牙、思、思、惠、惠、海、梅、梅、海、短、豆、短、
豆
【点评】主要测试学
生对形近字的掌握,从读音、结构、字义三方面加以区别,
通过比较组词记忆生字。
p>
3.
【答案】
A
【考点】词义,绝句
【解析】
【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内
容,比较判断正误。
A
:错误
因为春天光照时间渐长,天气趋暖,正所谓“天<
/p>
初暖,日初长”,所以诗人说“迟日”。
B
、
C
、<
/p>
D
正确
故答案为:
A
< br>【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
平时一
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
记。
4.
【答案】
(
1
)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
馨香。
(
2
)河滩上已经满是萎蒿,芦苇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
洄游到江河
里来了。
【考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绝句
【解析】
【分析】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解答本题,应根据作者的生平经历
,诗
歌的写作背景,对整首诗歌内容的感知并抓住重点词义的理解。迟日:指春天。
p>
故答案为:
(
1
)
春天阳光普照,
四野青绿,江水映
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
(
2
)
河滩上已经满是萎蒿,芦苇也开始抽芽,
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洄游
到江河里来了。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5.
【答案】
迟
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考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绝句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古诗默写能力,属于直接型默写,结合提示默写即
可。
故答案为:迟日江山丽,春
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 br>【点评】针对古诗的背默题目是基础题,我们平时多背诵,多默写。
6.
【答案】
(
1
)唐;杜甫;燕子飞
(
2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舒畅
愉悦
【考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三衢道中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
需要回顾
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
(
题目提供的信息
)
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
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
答案。
故答案为:
(
1
)唐、杜甫、燕子飞
(
2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
四五声、舒
畅愉悦
【点评】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
一空。
7.
【答案】
(
1
)
B <
/p>
(
2
)宋;苏轼;初春
< br>
(
3
)初春.大地复苏,竹林
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
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色彩鲜明
,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
(
4
)
C
【考点】诗
【解析】
【分析】
(
1
)词语
理解的考查。联系诗句正确理解词义。
A
、
C
、
D
正确。
B
错误。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
2
)文学
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
、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
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
考试的要求作
出相应的解答。
< br>(
3
)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诗歌,根据“竹外桃花三两枝”
的翻译,通过合理的想
象描绘出精彩的画面。
(
4
)解答
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诗句意思
,比较判断
正误。
C
错误
诗的前三句咏画面景物,最后一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
故答案为:
(
1
)
B
(
2
)宋、苏轼、初春
(
3
)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
成一片嫩绿,更
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色彩鲜明,
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
/p>
(
4
)
C
【点评】
(
1
)此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
2
)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
3
)此题
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
4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8.
【答案】
<
/p>
(
1
)春眠不觉晓
(
2
)春风吹又生
(
3
)春来发几枝
(
4
)二月春风似剪
刀
(
5
)春
色满园关不住
【考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绝句
【解析】
【分析】考查对古诗、名句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
或信
息筛选符合要求的诗句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
p>
字的情况。
故答案为:
(
1
)春眠不觉晓
(
2
)春风吹又生<
/p>
(
3
)春来发
几枝
(
4
)
二月春风
似剪刀(
5
)春色满园关不住
【点评】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的含义
.
第
1
单元第
2
课《燕子》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共
4
题;共
33
分)
1.
看拼音,写词语。
jùn qiào
chì
bǎng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dàng yàng
yīn
fú
yǎn zòu
zàn gē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
比一比,再组词。
燕
________
符
________
增
________
掠
chuī fú
jù lǒng
________
倦
________
雁
________
咐
________
僧
________
凉
________
卷
________
3.<
/p>
我
能
在
横
线
上
填
上
合
适
的
词
。
________
的
羽
p>
毛
___
_____
的
翅
膀
________
的花朵
________
的细雨
________
的赞歌
________
的尾巴
________
的春天
________
的天空
________
的燕子
4.
按课文《燕子》填空。
才下过几阵
________
。微风吹拂着千
万条才展开带
________
的柳丝。
________
的草,
________
< br>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
________
聚拢来,形
成了
________
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
了许多生机。
二、语言表达(共
1
题;共
15
分)
5.
按要求完成句子。
(
1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
身子在天空中掠过。
(
缩句
)
(
2
)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
细线。
(
改成比喻句
)
p>
(
3
)小燕子飞回来了。
< br>(
扩句
)
三、现代文
阅读(共
2
题;共
32
分)
6.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p>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
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
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
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
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
着,有的由
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
了
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p>
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
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
1
)
第二段中写了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
_____
等景物,表现了
________
< br>。
(
2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燕
子
聚
拢
增
添
掠
过
B.
尾尖
偶尔
沾了
一圈
C.
荡
漾
倦
了
音
符
稻
田
D.
演凑
赞歌
电线
吹拂
(
3
)我会照样子,写词语。
一圈一圈
________
________
活泼机灵
________
________
(
4
)我会写出文
章打比方的语句。
7.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燕子
一对黑色的燕子,
________
在我的玻璃窗上。我连忙把窗子打开,这一对
小客人却又忽然不见了。窗外是一片绿色的春天……
我在窗
口等着,等待这春天的使者,这幸福的使者。我的心也在发芽,也
像迎着春风的嫩叶,在
枝头上眺望。
燕子终于又回来了,
________
着泥草,忙忙碌碌地飞来飞去,在我的房角
上,造起一座白色的小房子。一会儿,它们又出去了,又回来了,并且吱吱地叫
着,仿佛在向我
________
它们的劳动成果,向我
________
它们的快乐。
p>
接着,它们又出去了,不知道从什么地方,衔来了一条又肥又绿的虫子,
它们就饱饱地吃了一顿。吃完了,它们在窗外唱了一会儿歌,又朝它们那还未建
成的
房子飞去了。这中间也回来过一两次,不是衔着泥沙,就是抬着树枝……
p>
燕子,燕子,我知道你们是在劳动中,才变得如此矫捷!也知道你们是在
劳动中,吸取了太阳的光亮,才使自己黑色的羽毛变得如此闪亮。甚至你们那火
红的
嘴唇,也是涂上了太阳的颜色,才变得如此艳丽!啊,你是春天的使者,劳
动的使者!<
/p>
(
1
)把下面
的字词填入短文中合适的横线上。
分享
报告
撞
衔
①一对黑色的燕子,
________
在我的玻璃窗上。
②燕子终于又回来了,
________
着泥草,忙
忙碌碌地飞来飞去,在我的房角上,
造起一座白色的小房子。
③一会儿,它们又出去了,又回来了,并且吱吱地叫着,仿佛在向我
________
它
们的劳动成果,向我
< br>________
它们的快乐。
(
2
)在等待燕子时,“我”的心情是
________
的。
(
)
A.
着
急
B.
充
满
希
望
C.
快乐
(
3<
/p>
)“我”重点描写了燕子
________
的活动。
(
)
A.
建
房
子
B.
唱
歌
C.
吃虫子
(
4
)“我”赞美了燕子怎样的精神?
答案解析部分
一、填空题
1.
【答案】俊俏;翅膀;吹拂;聚拢;荡漾;音符;演奏;赞歌
【考点】拼音,词形,燕子
【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
上认读生字,掌握生字的结构特点。书写时要注意“俊、翅、拂、拢、漾、符、
< br>赞”。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
时要注意区别同音
字、形近字。
2.
【答案】燕子;符号;增加;掠过;疲倦;大雁;吩咐
;僧人;凉快;一
卷
【考点】字形,字义,词形,燕子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辨析,通过比较部首、字义、组词<
/p>
记忆生字。还有些形近字的读音有的也是相近或相同的,需要平时学习积累的时
候细心区分记忆。
故答案为:
燕子、符号、增加、掠过、疲倦、大雁、吩咐、僧人、凉快、一卷。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从读音、结构
、字义三方面加以区别,
通过比较组词记忆生字。
3.
【答案】乌黑光亮;俊俏轻快;鲜艳;光彩夺目;春天;活泼机灵;光彩夺目;
蓝蓝;剪刀似
【考点】语言表达,燕子
【解
析】
【分析】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
更准确。这道题从结构上看
是“形容词(或限制词)
+
的
+
名词”,应按照语言习
惯合理搭配即可。比如:乌黑光亮的羽毛、俊俏轻快的翅膀、
鲜艳的花朵、光彩
夺目的细雨、春天的赞歌、活泼机灵的尾巴、光彩夺
目的春天、蓝蓝的天空、
剪
刀似的燕子。
【点评】从给出的词语中找规律,掌握词语的结构,做题就容易了。平时在学习
课文
的过程中积累好词好句。增加词汇量。
4.
< br>【答案】蒙蒙的细雨;黄色的嫩叶;青;绿;赶集似的;光彩夺目
【考点】课文内容理解,燕子
【解析】
【分析】这道题是按课文原文填空,如果学生对课文内容熟悉,应该没问
题,但书写时一定注意不要写错别字。特别注意“蒙、嫩、彩”。
【点评】主
要考查学生对课文的背诵情况。书写时要注意区别同
音字和形近字。
二、语言表达
p>
5.
【
答案】
(<
/p>
1
)燕子掠过。
(
2
)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
!
(
3
)活
泼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
【考点】修辞手法,扩写、缩写句子,燕子
【解析】
【分析】
(
1
p>
)
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
缩句就是去掉句子
中的修饰限制成分,
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故:燕子掠过。
< br>(
2
)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
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
部分:本
体
(
被比喻的事物
)
< br>、喻词
(
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
)
和喻体。本体、喻体有
相似
点,但不是
同一类事物。故: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
五线谱啊
!
(
3
)考查学生扩写的能力
。扩写句子时,在原句中加上修饰语,使句
子更为具体形象,充实丰满即可。故:活泼可
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
【点评】
< br>(
1
)主要测试学生对缩句的方法掌握。认真阅读原句,
弄清原句中心。
平时多做练习。
(
2<
/p>
)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
一<
/p>
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
3<
/p>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扩句的方法,平时注
意多练习。
三、现代文阅读
6.
【答案】
(
1
)细雨;微风;柳丝;草;叶;花;小燕子;春天的美丽
(
2
)
D <
/p>
(
3
)一阵一阵
;一声一声
;愁眉苦脸
;察言观色
(
4
)加上剪刀似的尾巴。
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p>
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
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考点】字形,词形,修辞手法,课文内容理解,燕子
【解析】
【分析】
(
< br>1
)寻找文中的景物相对简单,将文中写景的实物挑出来即可。
< br>
(
2
)此题是考查同音字、形
近字的辨析,改正错别字。认真分析词语中哪个字用
错了,应该怎样改正。成语的用字都
是固定不变的,不能随便改动。
A
、
B
、
C
正确。
D
凑—奏。
(
3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
情况。从
给出的
词语“一圈一圈”来看,是
ABAC
式结构,如:一阵一阵、一声一
声。从给出的词语“活泼机灵”来看,含有一对近义
词,如:愁眉苦脸、察言观
色。
(
4<
/p>
)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
< br>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
(
被比喻的
事物
)
、喻词
(
表示比喻关
系的词语
)
和喻体。本体
、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故:①加上剪刀似
的尾巴。②青的草,绿的叶,各
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③蓝蓝的天
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
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了一
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点评】
(
1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中景物描写的能力。
(
2
)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
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
别同音字、形近字。
(
3
)分
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
< br>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
4
)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
生能判断,会应用。
7.
【答案】
(
1
)撞;衔;报告;分享
(
2
)
B
(
3
)
A <
/p>
(
4
)燕子勤劳的精神。
【考点】记叙文,燕子
【解析】
【分析】
(
1<
/p>
)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学生在明确语段大概意思的前提下,
恰当
的使用词语,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词语还要与句子所表达的感情色彩
相一致。
p>
(
2
)
(
3
)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
p>
比较判断正误。
(
4
)考查文章的中心。“中心思想”是对一篇文章的内容和思想
做出的确切、扼要的说明
,简单说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者作者要告诉人们什么。
故答案为:
(
1
)①撞;②衔;③报告、分享;
(
2
)
B
;
(
3<
/p>
)
A
;
(
4
)燕子勤劳的精
神。
【点评】
(
< br>1
)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
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
2
)
(
3
)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
握的能力。
(
4
)此题
考查对文章中心的把握能力。
第
1
单元第
3
课《荷花》
一、填空题(共
5<
/p>
题;共
39
分)
1.
看拼音,写词语。
huā
bàn
wǔ
dǎo
fǎng
f
ú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bǎo
zhàn
pò
liè
zī
shì
g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
比一比,再组词。
瓣
________
佛
________
姿
________
止
________
辨
________
拂
________
资
________
正
________
3.
查字典填空。
(
1
)“闻”用部首查字法,应
________
部,再查
________
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
音序
________<
/p>
,再查音节
________
,组词
p>
________
。
(
2
)“裳”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________
部,再查
________
画。用音序查字法应
查音序
________<
/p>
,再查音节
________
,组词
p>
________
。
4.
我
能
在
横
线
上
填
< br>上
合
适
的
词
。
________
的
圆
盘
p>
________
的
莲
蓬
________
的衣裳
________
的快乐
________
的荷花
________
的小鱼
<
/p>
5.
先按照课文内容填空,再完成练习。
(
1
)“如果
________
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
________
p>
可真了不起。”这“一大幅
活的画”是
__
______
的杰作。
(<
/p>
2
)“我忽然觉得
________
p>
,穿着
________
,站在
________
。一阵
________
,我
就翩翩起舞,
________
。”从这两句话中我体会到
________
。
二、语言表达(共
1
题;共
15
分)
6.
按要求完成句子。
p>
(
1
)蜻蜓悄悄地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
(
缩句
)
< br>(
2
)荷叶非常大。
(
改成比喻句
)
(
3
)我跑去。
(
扩句
)
三、现代文阅读(共
2
题;共
21
分)
7.
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p>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
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①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②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
露
出嫩黄色的小莲蓬。③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
1
)这个自然段共有
_
_______
句话,描写颜色的词语有
________
p>
、
________
、
________
。
(
2
)请把描写荷叶的句子画上“________”。
(
3
)对语
段中画横线句子中的“冒”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可以把“冒”字换成“长”字,表现了白荷花长得很快。
B.
这个“冒”字形容在一片绿色的荷叶中,白荷花突现出来
,形象地表现了白
荷花的艳丽夺目。
(
4
)语段中的句①②③分别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连一连。
p>
句①________
a.
句②______
__
b.
句③________
c.
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紫罗兰
我赞美紫罗兰。
紫罗兰
的叶子真奇怪,别的植物颜色是绿的,它却偏偏是紫色的,而且颜
色是那样深,那样浓<
/p>
,好像有谁刚在那叶子上染上紫色,马上就要滴下来似的。
紫罗兰
的叶子狭长,跟竹叶的形状差不多。盘曲的茎枝毫无拘束地伸向四周,初
生的芽儿茁壮向
上。
紫罗兰的花是淡红色的。它好像是嵌在精致的紫色小船里的红
玉石。紫罗
兰的花十分小,有三片柔柔的花瓣,花瓣中间有几根黄色花蕊,就像戴着一顶
顶
金黄色的小帽儿,又像展翅欲飞的金蝴蝶。它们有的高,有的矮,有的弯,有的
直。看上去,那几个花蕊好像正围着一个圆圈游戏,玩得多开心!要是你去闻,
鼻子还未凑近,一股淡淡的香味早钻进了鼻孔。雨洒在叶面上,结成了一个个晶
莹的小水珠儿,春风拂过,不时机灵地钻进泥土里。
紫罗兰
的生命力很强。有一次,我一不小心,把一枝紫罗兰折断了。正在
我不知所措时,阿姨告
诉我,可以把断枝再插上
,它又能生根了。果然,不几天,
那枝
紫罗兰真吐出了嫩芽儿。
啊!紫罗兰,用它那朴实而又别具
风韵的美,默默地美化着人们的生活,
我赞美紫罗兰!
(
1
)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 br>
第三自然段先写了紫罗兰花的
________<
/p>
,接着写了紫罗兰花的
________
,最后写
了紫罗兰花的
________
。
(
2
)
本文采用的结构方式是(
)
A.
总
—
分
—
p>
总
B.
总
—
分
C.
分—总
(
3
)紫罗兰的叶子有什么奇怪的地方?用自己的话概括。
(
4
)用“________”画出本
文的中心句。
答案解析部分
一、填空题
1.
【答案】
花瓣;舞蹈;仿佛;饱胀;破裂;姿势
【考点】拼音,词形,荷花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汉字)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
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
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瓣、蹈、佛、胀、裂、姿
”
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
p>
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花瓣、舞蹈、仿佛、饱胀、破裂、姿势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
书,写作时要注意
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
【答
案】
花瓣;仿佛;姿势;止步;辨别;吹拂;资本;正确
【考点】字形,字义,荷花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形近字的正确区分以及组词的能力。在平时的教
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比区分形近字的差别,以及词语的积累。
故答案为:花瓣、仿佛、姿势、止步、辨别、吹拂、资本、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字形、字义的理解以及正确组词的能力,在平时教学要加
强这些基础的练习。
3.
【答案】
(
1
)耳;
3
;
W
;wén;闻到
p>
(
2
)衣;
p>
8
;
S
;
shang
;衣裳
【考点】拼音,字形,荷花
【
解析】
【分析】此题不仅考查学生查字典的能力,同时对汉语拼音、汉字结构、
偏旁部首、组词等方面的知识进行考查。因此,应全面扎实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
同时在运用知识时,注意把握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查
字典的能力。对不认识的字用部首查字法,对不会写的字用音
序查字法。
4.
【答案】碧绿;嫩黄
色;雪白;飞行;美丽;游动
【考点】语言表达,荷花
【解
析】
【分析】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
更准确。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
+
的
+
名词”,应按照语言习
惯合理
搭配即可。比如:碧绿的圆盘、嫩黄色的莲蓬、雪白的衣裳、飞行的快乐、
美丽的荷花、
游动的小鱼。
【点评】从给出的词语中找规律,掌握词语的结
构,做题就容易了。平时在学习
课文的过程中积累好词好句。增加词汇量。
5.
【答案】
(
1
)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画家的本领;大自然
(
2
)自己
仿佛就是一朵荷花;雪白的衣裳;阳光里;微风吹过来;雪白的衣裳随
风飘动;作者被美
丽的荷花深深地陶醉了
【考点】课文内容理解,荷花
【解析】
【分析】本题目考查的对课文内容的记忆和理解。第一小题,先填写课文
p>
内容,再理解句子含义。第二题先填写课文内容,再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说说
自己的体会。
故答案为
:
(
1
)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画家的本
领、大自然
(
< br>2
)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雪白的衣裳、阳光里、微风吹过来、雪白的衣裳随<
/p>
风飘动、作者被美丽的荷花深深地陶醉了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内阅读片段的记忆和理解运用。学生平时要对课文内
容加强
记忆理解。
二、语言表达
6.
【答案】
(
1
p>
)蜻蜓告诉我快乐。
(
< br>2
)荷叶像碧绿的大圆盘。
(
3
)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考点】修辞手法,扩写、缩写句子,荷花
【解析】
【分析】
(
1<
/p>
)
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
缩句就是去掉句
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
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故:蜻蜓告诉我快乐。
(
2
)比喻句:就是打比
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
分为三
部分:本体
(
被比喻的事物
)
、喻词
(
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
< br>)
和喻体。本体、
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故
:荷叶像碧绿的大圆盘。
(
3
)考查学
生扩
写的能力。扩写句子时,在原句中加上修饰语,使句
子更为
具体形象,充实丰满
即可。故: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
p>
【点评】
(
1
)主要测试学生对缩句的方法掌握。认真阅读原句,弄清原句中心。
< br>平时多做练习。
(
2
)考查学生
对比喻修辞手法
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
一致性。要求
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
3
)本题主要
考查学生扩句的方法,平时注
意多练习。
三、现代文阅读
7.
【答案】
(
1
)
6
;
碧绿;白;嫩黄
(
2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
3
)
B <
/p>
(
4
)
b
;
c
;
a
【考点】语段阅读,荷花
【
解析】
【分析】
(
1
< br>)考查这段有几句话,一是看句意,二是看标点。认真数一数
便可知道。
(
2
)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
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
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
3
)此题是炼字题,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
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要把这个字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并结合意境情感来
分析。
(
4
)由①“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可知选
b
。由②“有的花瓣儿全展开
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可知选
c
。由③“有的还是花骨朵儿
,看起来饱胀得马
上要破裂似的”可知选
a
。
故答案为:
(
1
)
6
< br>、碧绿、白、嫩黄
(
2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
圆盘。
(
3
)
B
p>
(
4
)
b c a
【点评】
(
1
)此题考查对句子的把握能力。
(
2
)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
选
相关信息的能力。
(
3
)本题考查学生
赏析炼字妙处的能力。
(
4
)此题考查
对句
子的理解能力。
8.
【答案】
(
1
)颜色;样子;味道
(
2
)
A <
/p>
(
3
)颜色是紫色的,形状和竹叶差不多
。
(
4
)啊
!紫罗兰,用它那朴实而又别具风韵的美,默默地美化着人们的生活,我
赞美紫罗兰!<
/p>
【考点】说明文,荷花
【解析】
【分析】
(
< br>1
)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仔细
< br>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
2
)考查本文采用的结构。整体感知
短文内容可知,第一自然段是总述句,
我
赞美紫罗兰。第二、三、四自然段分别叙述了紫罗兰的叶子、花、枝干的特点,
第五
自然段是总述句。我赞美紫罗兰!和第一自然段呼应。
p>
(
3
)考查对第二自然段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
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
4
)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
文中
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
式,有些文章
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
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概括了段意。这段话的中心句在句尾
< br>故答案为:
(
1
)颜色、样子、
味道
(
2
)
A
;
(
3
p>
)颜色是紫色的,形状和竹叶差
不多。
(<
/p>
4
)啊!紫罗兰,用它那朴实而又别具风韵的美,默默地美化着人
们的生
活,我赞美紫罗兰!
p>
【点评】
(
1
)这
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性
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
读
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
2
)此题
主要
考查对“总—分—总”结构的把握能
力。
< br>(
3
)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
概括的能力。
(
4
)考
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第
1
单元第
4
课《昆虫备忘录
》
一、基础知识积累(共
6
题;共
34
分)
1.
拼一拼,选一选。
蚂蚱
________
(zà
< br>
zhà)
捉摸<
/p>
________
(mō
muō)
丝
___
_____
(sī
shī)绸
瞎
________
点(hā
xiā)
掌握
__
______
(wù
wó
)
黑
___
_____
(hēi
hái)斑
2.
选字组词。
(柜
距
矩)
________
离
衣
________
规
________
(绸
稠
调)
________
动
________
密
丝
________
(模
摸
膜)
抚
________
________
翅
________
范
(录
绿
碌)
忙
________
________
色
记
________
3.
想一想,填一填。
朱
红
的
_______
_
黑
色
的
___
_____
完
整
p>
的
________
尖头的
________
一
段
________
一
只
________
一
对
________
一泡
________
4.
给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挺”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挺:①很;②量词;③硬而直。
Ⅰ竹
笋渐渐地长大了,变成了苍劲挺拔的竹子。
________
Ⅱ世界上第一挺机枪是由比利时的一位工程师设计出来的。
________
Ⅲ我挺喜欢“挂大扁儿”这个名字。
________
5.
对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你走近蜻蜓和苍蝇,还有一段距离
,它们就发现了,噌
——飞了。
(表示声
音的延长)
B.
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
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
严丝合缝。
(表示解释说明)
p>
C.
吃晚饭的时候,呜——扑
!
飞来一只独角仙,摔在灯下。
(表示转折)<
/p>
6.
猜猜下面说的是哪种昆虫。
①小小飞贼,武器是针,抽别人血,养自己身。
_______
_
②有个小姑娘,身穿黄衣裳,你要欺侮它,它就扎一
枪。<
/p>
________
③身穿绿衣裳,家住百花庄,通宵织细布,人
人喊它娘。
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共
2
题;共
17
分)
7.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花大姐
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
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
顺顺溜溜;
收拢硬翅
,
严丝合缝。
北京人把瓢虫叫作“花大姐”,好名字!
p>
瓢虫,朱红的、瓷漆似的硬翅,上有颜色鲜艳的小圆点,特别漂亮。圆点
是有定数的,不能瞎点。小圆点,叫作“星”,有七星瓢虫、十四星瓢虫……星
点不
同。有的瓢虫吃蚜虫,是益虫;有的瓢虫吃马铃薯嫩叶,是害虫。我说,吃
马铃薯嫩叶的
瓢虫,你们就不能改改口味,也吃蚜虫吗?
(
1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①顺顺溜溜:
________
。
< br>
②严丝合缝:
________
。
(
2
)
为什么作者认为“花大姐”是个好名字?
________
①“花”形象地体现了瓢虫漂亮的外形,红色的硬翅上有好多颜色鲜艳的小圆点。
②瓢虫形态端庄,举止稳重,“大姐”的称呼与此相吻合。
③这个名字生动形象,富有童趣。
(
3
)
考考你:
有的瓢虫吃蚜虫,
是
________
;
有的瓢虫吃马铃薯嫩叶,
是
____
____
。
(
4
)文章结尾画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松鼠(节选)
布丰
松鼠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
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
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
,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
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身子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它们常常
直竖着身子坐着,像
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
了。
松鼠不敢下水。有人说,松鼠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
,用自己的
尾巴当作帆和舵。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它们是十分警觉的
,
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
到别的树上去。松鼠跑跳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跳。它们的
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会儿就爬上去了。松
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要是把人家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
不高兴的
哼哼声。
(
1
)为什么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请用“________”在短文中画出来。
(
2
)下列语句体现了松鼠的什么特点
?请选一选。
A
.敏捷
B
.警觉
C
.漂亮
D
.聪明
①
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
________
②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
________
③松鼠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
________
④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
树枝底下,或者
逃到别的树上去。
________
(
3
)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短文两个自然段分别从不同角度介绍了松鼠。第一自然段抓住了松鼠
________
的
特点来写,第二自然段抓住
了松鼠
________
的特点来写。
答案解析部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
1.
【答案】
zhà;mō;sī;xiā;wò
;hēi
【考点】拼音,昆虫备忘录
【解析】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
字音题的考查只要求识记不要求
拼写
,
即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确定字音的能力,注意区别形近字的读音,还要
注
意声调、声母。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故答案为:zhà;mō;sī;xiā;wò;hēi。
【点评】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
方言中跟普通话读
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
不同的读
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
/p>
2.
【答案】
距;柜;矩;调;稠;绸;摸;膜;模;碌;绿;录
【考点】字形,字义,词形,昆虫备忘录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辨析,通过比较部首、字义
、组词
记忆生字。还有些形近字的读音有的也是相近或相同的,需要平时学习积累的时<
/p>
候细心区分记忆。
故答案为:距、柜、矩、调、稠、绸、摸、膜、模、碌、绿、录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从读音、结构、字义
三方面加以区别,
通过比较组词记忆生字。
3.
【答案】
宫墙;羽毛;计划;鞋子;路;苍蝇;翅膀;茶
【考点】词形,昆虫备忘录
【解析】
【分析】词语搭配就是前一个词语和后一个词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
得更好,更准确。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
+
的
+
名词”和“数
量
词
+
名词”,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即可。
< br>
故答案为:宫墙;羽毛;计划;鞋子;路;苍蝇;翅膀;茶。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搭配的能力,在于平时的
词语积累和对课文
的掌握。这些词语都是课文中的,只要对课文内容熟练掌握,做起来就
不难。
4.
【答案】
③;②;①
【考点】字义,昆虫备忘录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的一字多义,要注意在具体的语境选择合适的意思。学
生可以把意思放到句子里对比,看是否合适。
故答案为:③、②、①
【点评】考查一字多义的理解和运用。学生平时要注意多积累。
5.
【答案】
C
【考点】标点符号,昆虫备忘录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破折号的作用的理解判断能力。破折号的作用很多<
/p>
如表示解释说明;表示语音的延长
;表
示意思的转换
,
跳跃或转折
;表示插说
;
补充说明
;表示总结上文
;表示语言的延续等
。做题多读,细读句子,掌
握句
子意思,进步去分析句子中破折
号的作用。
A
、
B
正确。
C
、此处的破折号表示解释
说明。
故答案为:
C
< br>【点评】考查学生对破折号的作用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6.
【答案】
蚊子;蜜蜂;纺织娘
【考点】谜语,昆虫备忘录
【解析】
【分析】
本题为猜谜语,
要教
给学生通过关键信息的提炼来猜测谜语。
如:
第一个要抓抽别人
血养自己;第二句要抓黄衣裳,扎一枪;第三个要抓织细布、
喊他娘这些关键词来判断。
故答案为:蚊子、蜜蜂、纺织娘
【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猜谜语的能力,要多加练习以及猜谜语方法的指导。
二、现代文阅读
7.
【答案】
(
1
)方向一致,有次序;指缝隙严密闭合
< br>
(
2
)①②③
(
3
)益虫;害虫
(
4
)模拟孩子天真的口吻,使
全文童趣盎然;运用第二人称,自然亲切,表达了
对瓢虫的喜爱之情。
< br>
【考点】语段阅读,昆虫备忘录
p>
【解析】
【分析】
(
1
)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
义。
(
2
)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
(
3
)回答这种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
4
)考查
文段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角
度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
(<
/p>
1
)①方向一致,有次序。②指缝隙严密闭合
(
2
)①②③(
3
)益
虫、害虫
(
4
)模拟
孩子天真的口
吻
,使全文童趣盎然;运用第二人称,自然亲
切,表达了对瓢虫
的喜爱之情。
【点评】
(
1
)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熟读短文,可结合语境理
解词义。
(
2
)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
的能力。
(
3
)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表述正确,文通句顺即可。
(
4
)本题
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
用。
8.
【答案】
(
1
)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
嘴里送
东西吃。
(
< br>2
)
C
;
A
;
D
;
B
(
3
)外形;生活习性
【考点】说明文,昆虫备忘录
p>
【解析】
【分析】
(
1
)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
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在第一自然段第三行找到答案。
<
/p>
(
2
)考查对词语与句子的匹配,就要在
理解句子的前提下,再选择词语。
(
3
)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
接着找出每句话
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p>
故答案为:
(
1
)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
嘴里送东
西吃。
(
< br>2
)①C;②A;③D;④B;
(
3
)外形;生活习性
【点评】
(
1
)此题考
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
2
)此题主要
考查对词语与句子的匹配能力。
(
3
)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绝密★启用前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一课一练
5.
守株待兔
一、
1.
“
因释其耒而守株
”
中,
“
因
”
的意思是(
)
。
A
.因为
B
.原因
C
.于是
2
.
表示“本想往南,而车却向北行。比喻行动跟目的相反”的成语是(
< br>
)
A
.自相矛盾
B
.南辕北辙
C
.掩耳盗铃
3
.上题中选择的成语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
p>
.出门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B
.做事要听别
人的劝告。
C
.行动和目的要一致。
二、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
/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填空。
“
守株待兔
”
一词中的
“
株
”
是
_____
的意思,
“
待
”
是
_____
的意思。
“
守株待兔
”
的
意思是
____________
_________
。这个成语比喻那些
__________
_____
的人。
四、解释加点的词。
1
.田中有株
株:
_____________
.
2
.兔走触
p>
株走走:
_____________
触:
_____________
..<
/p>
3
.因释
其耒而守株因:
_____________
释:
_________
____
..
4
.冀
复得兔冀:
_____________
.
五、在括号中填上动物名称。
(
____
)争(
___
)斗
(
___
)
吞(
___
)咽
(
___
)假(
___
)威
(
_____
)飞蛋打
<
/p>
(
___
)鬼(
___
)神
(
_____
)目寸光
六、按要求填空。
“
释
”
用部首查字法先查
___
___
,再查
_____
_____<
/p>
画。
“
释
”
p>
在字典里的解释有:
①解释。②消除。③
放开;放下。④释放。
“
释
”
在下列句子里应选哪种解释?填
序号。
1.
因释
其耒。
p>
(
_____
)
.
2.
你可以参看注释
来理解句子的意思。
(
___
)
.
3.
他
们俩已经冰释
前嫌了。
(
____
p>
)
.
4.
听说父亲的病好了,我如释
重负。
(
_____
)
.
p>
“
触
”
用音序查字
法先查大写字母
_____
,再查音节
____
。
“
触
”
在字典中的解释
有:
①接触。②碰;撞。③触动;感动。在
“
兔走触株
”
一词中,
“
触
”
应选第
___
种
解释。
七、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
思。
1.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
/p>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理解。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
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
<
/p>
“住嘴!”铁罐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
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1
.在文中横线上填写神态描写的词语。
2
.铁罐认为自己,陶罐一碰就会,所以觉得陶罐不能和它相提并论;而陶罐
則认为它们生来就是,并不是,所以不想与铁罐争吵。
3
.
“
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
也不怕。
“
事实真的像铁罐所预言的那样吗?如果
当时你在场,你会对铁罐说些什么?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九、课内阅读理解。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
守株,冀复得
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
.解释加点的词。
(
1
)田中
有株
株:
_______________
.
(
2
p>
)兔走触
株
走:
____________
触:
____________
..
(
3<
/p>
)因释
其耒而守株
因:
____________
释:
____________
..
(
4<
/p>
)冀
复得
兔
冀:<
/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为什么宋人不会再
得到兔子?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
/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
.
《守株待兔》中的种田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
p>
《守株待兔》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十、课内阅读理解。
p>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
.用原文说一说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经过: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p>
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宋人
“
释其耒而守株
”<
/p>
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用原文回答
)
3
.宋人
“
身为宋国笑
”
,大家会笑他: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4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的道理。
A
.只要心中有希望,就会有奇迹发生
B
.只有把握住机会的人才会取得成功
C
.不能把偶然发生的事当作经常发生的事,更不能有不劳而获
的想法
十一、我们已经读过很多寓言,这次,就请你选择熟悉
的小动物或植物为主人公,
发挥想象编写一个寓言故事。自己根据故事内容,给这篇寓言
起一个题目吧!
参考答案
【答案】一、
1.C2
.
B3
.
C
【答案】二、一
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于是,农民
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
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答案】三、树桩
等待守着树桩等待兔子再来撞死在树桩上不靠踏踏实实努力,
只想凭侥幸取得成功
【答案】四、树桩跑撞于是放下希望
【答案】五、龙虎狼虎狐虎鸡牛蛇鼠
【答案】六、采
5
③①②③
Cchù<
/p>
②
【答案】七、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
在了树桩上,折断了脖子死了。野兔不可能
再次得到,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
p>
八、
1
.傲慢谦
虚轻蔑恼怒
2
.坚硬破碎盛东西的来互相碰撞的
3
.略
九、
1
.树桩跑撞于是放下希望
2
.
兔子自己撞死在树墩子上,
这是生活中的偶然现象。
宋国那个农夫却把它误认
为是
经常发生的必然现象,最后落得个田园荒芜,一无所获。
3<
/p>
.
不靠自己勤勤恳恳的劳动,
而想靠碰好
运过日子,
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我们一
定不要做“守株待兔”式的蠢人。
4
.不知道跟着情势的变化而改变看法或办法的人。
5
.偶然性不能代替必然性。还是要踏踏实实地做有意义的事。
【答案】
十、
1
.起因: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经过: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结果: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2
.冀复得兔
3
.
【示例】偶然捡到一只兔子,就以为会经常遇到这样的好
事,真是太愚蠢了!
4
.
C
【答案】十一、植物辩论
植物们听说
森林里的动物开了个运动会,就也想开个什么会,但是运动会是没法
开了,因为自身不能
移动,想来想去,就是想不出可以开什么会。最后还是一个
小学的柳树送来了信息,它说
:“学校里的人类们经常开辩论会,不如我们也开
一个辩论会吧,看看到底是谁的作用最
大,贡献最多。”植物们听了一致叫好,
决定立即开这个辩论会。
迎春花先说话了:“春到天暖我先知,我在冬末早春时节最先开花,人们看见了
p>
我开的花,就知道春天来了。并且据我的祖祖祖祖母说,在很早很早以前,地上
一片洪水,
庄稼淹了,房子塌了,
老百姓只好聚在山
顶上。
天地间整天混混沌沌,
连春秋四季也分不清。就是我们迎
春花告诉了人们春天到来的信息,使老百姓们
种植庄稼,获得食物呢!看我的作用多大啊
!”
杨树听完迎春花的话,很不服气,
说:
“你的作用大吗
?
看看我的作用
吧!
夏日里
骄阳似火,酷暑难耐,农民朋友却仍然需要在田间工
作,他们在最热的时候迎春
花你在哪里?只有我长得郁郁葱葱,用我的绿色叶子为农民朋
友遮住阳光,给他
们一片阴凉。在我的枝叶下,农民朋友获得了暂时的休息,为接下来的
工作积攒
了力量!看我的作用是不是更加大!”
田里的稻谷们听了迎春花和杨树的话,就说:“比贡献谁有我们的大啊!无论春
天、夏天与冬天我们不争美丽与高大,默默生长积蓄营养,在秋天的风中,我们
发射出
金黄色的耀眼光芒,人们在我们的奉献下,每天不用为温饱忧愁,在其他
各个领域均有时
间与精力去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梅树听了上面的发言
,
说道:
“你们给予人类的都是些低级的东西,
你们看看我,
我给予人类的是精神,很多人都通过观察我颇有感悟,获得了精神
的升华。比如
王维在我身上体会到了暗香浮动的至美之境;王安石就从我身上体会到要傲
霜斗
雪迎春的高尚品格;还有毛泽东主席则从我身上体会到了坚韧内敛宁愿牺牲自己
p>
的美德······”
别的植物们听到以
上发言后,都很不服气,都认为自己的功绩最大,于是七嘴八
舌的争论起来。这时候有儿
童稚嫩的童声传来:“风在吹,雨在下,各种植物作
用大。有花报春知时节,有树呼吸热
不怕。花草树木都重要,天天工作觉不睡。
花草树木保护好,缺一都是不可少。”
植物们听了儿歌后鸦雀无声。是啊,每一种植物的作用都不同,每一
个植物都有
作用,
每一株植物都重要,
少了谁都不行,
与其在这里争论谁的贡献大,
作
用大,
倒不如勤勤恳恳的努力,争取做出更大的贡献。
从此,森林里再也听不到植物们的争吵声了!
绝密★启用前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一课一练
6.
陶罐和铁罐
一、填空题
1
.根据意思从课文中找出相应词语,写在括号里。
1
.另外开展新的局面或创造新的形式。
(<
/p>
___________
)
2
.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
(
___________
)
3
.帮助增加声势。
(
___
________
)
4
.不把不愉快的事记在心里;不在意。
(
_____
______
)
二、写出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1
.近义词:
心灵手巧
——
(
_____
)挑剔
——
(
____
_
)刁难
——
(
_____
)
熟能生巧
——
(
_____
)期待
——
(
_____
)赞叹
——
(
_____
)
2
.反义词:
熟悉
——
(
_____
)悦耳
——
(
_____<
/p>
)温顺
——
(
_
____
)
赞叹
——
(
_____
)危险
——
(
_____
)机
灵
——
(
_____
< br>)
三、我会填。
一(
______
)玻璃一(
_______
)灯笼一(
______
< br>)灯
一(
______
)声音一(
______
)乐趣一(
______
)手
四、分别填出下面的声音。
小雨滴的声音(
_______
)雷声(
p>
_________
)
鸭子的叫声(
_________<
/p>
)汽车的喇叭声(
________
)<
/p>
敲打键盘的声音(
< br>________
)
风声(
__
________
)
五、照样子,写一写。
(
1
)凉丝丝(
ABB<
/p>
)
:
________________
__
(
2
)
淅淅沥沥(
AABB
)
:
_______________
六、按要求写句子。
1.
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那
________
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
______________
(把句子补充完整)
3.
一望无际
的大草原上开满了五额六色的花。
(缩句)
< b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七、按要求写句子。
(
p>
1
)父亲帮我盖好被子。
(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我提着父亲做的灯笼,和小伙伴们玩的很痛快。
(
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那是一盏最美的灯。
(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八、选词填空。
发现发觉发明
(
1
)他经过反复试验,终于(
______
)了稳压仪。
(
2
)考古工作者最近又(
_______
)了一座
古墓。
(
3
)当他(
______
)自己上当时,那个骗子已溜走了。
p>
九、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习题。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
________
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
________
地回答。
“我就
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
________
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
,“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
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
“住嘴!”铁罐
______
__
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
几天,你
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1
.请在文段中的横线上加上描写神态的词语。
2
.“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中“相提并论”指
(
)
A
.相处平安,不吵架。
B
.把陶罐和铁罐放在一起比较。
<
/p>
3
.铁罐认为自己
________
p>
,陶罐一碰就会
________
,所以觉
得陶罐不能和自
己“相提并论”;而陶罐则认为它们生来就是
_
_______
的,并不是来
________
的,
所以不想与铁罐争吵。
4
.你想对傲慢的铁罐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课内阅读。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
)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
)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
)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
的,并不是
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
“住嘴!”铁罐(
)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
!你等着吧,要不了
.
...
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
吧,有什
么可吵的呢!”
....
1
.选出描写神态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填序号)
< br>
A
.谦虚
B
p>
.轻蔑
C
.傲慢
D
.恼怒
2
.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
1
)相提并论: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r>(
2
)和睦相处: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这句话说明(
)
A
.陶罐认为碰撞不等于坚强,和睦相处不等于懦弱。
B
.
陶罐为自己的懦弱
辩解。
4
.陶罐和铁罐的性格有什么
不同?请连一连。
陶罐
傲慢、狂妄自大
铁罐
谦虚、毫不软弱
5
.从这则寓言中,你明白的道理是(
)
A
.每个
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
尊重,和睦相处。<
/p>
B
.无论多么坚固的东西,经过很长时
间都会发生改变。
C
.大家不用互相
尊重,舒服地相处就行。
D
.面对别
人的欺辱要勇敢地反击,不能太软弱。
十一、铁罐一开始就表现得骄傲蛮横,轻视陶罐;而陶从头至
尾都表现得谦
虚内敛,对于铁罐的蔑视一笑而过。课文中写到故事的结局陶罐留下来,而
铁罐
却被氧化了,认不出面目。
从《陶罐和铁罐》这个故事中,你收获到了哪些道理呢?
请以“我懂得了……”为题写一篇小短文。
参考答案
【答案】一、别开生面乐在其中助威豁达
【答案】二、心灵手敏批评为难眼疾手快盼望赞美陌生刺耳粗犷批评安全木讷
【答案】三、块个盏道种只
【答案】四、滴答嘀嗒轰隆隆嘎嘎嘎嘀嘀嘀啪啪啪呼呼呼
p>
【答案】五
、绿油油、金灿灿;干干净净、开开心心;
【答案】六、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没什么用。鲜艳绚丽多彩草原上开满了花
。
【答案】七、父亲急忙走过来帮我仔细的盖好被子。我提着
灯笼玩的很痛快。那
是一盏最美的灯呀!
【答案】八、发明;发现;发觉;
【答案】
九、
1
.傲慢
谦虚
轻蔑
恼怒
2
.
B
3
.坚硬破碎盛东西互相碰撞
4
.铁罐,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不能瞧不起别人,要看不到自己的
不足,取长
补短。
【答案】
十、
1
.
CABD
2
< br>.把不同的人或事不加区别地放在一起谈论或同等看待。彼此友好地相处。
3
.
A
4<
/p>
.
5
.
A
【答案】十一、示例:
我懂得了讲礼貌
在前几天我读过一本
书,
书名叫
《陶罐和铁罐》
,
从这一本书里我懂得了一些道理,
现在分享给大家,希望你们能够认真体会。
< br>在这个故事中,我觉得陶罐的性格很好,不管铁罐怎么说他怎么奚落他,他都会
用
很礼貌的语气去回应,而且从来不会生气。说到这儿,我突然想到我自己,只
要别人悄悄
说我坏话,或者正面说我坏话,我就恨不得立马过去回骂他几句,但
从现在开始,我也要
像陶罐一样,用礼貌的语气去回应别人,这样才能交到更多
的朋友。
在这个故事当中,我还学会了很多大道理,比如说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缺点,要同<
/p>
时看到别人的优点,不然朋友会越来越少。这个寓言故事引起了我的读书乐趣,
以后,我要读更多的寓言故事,交更多的朋友。
a
绝密★启用前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一课一练测试卷
7.
鹿角和鹿腿
一、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p>
A
.
鹿的角很美丽,
鹿对着池水欣赏自己的角;
鹿对自己细长的腿却满是抱怨,
认为腿太难看,配不上美丽的角。
B
.后来鹿遇上了狮子,但美丽的角却挂在了树枝上,差点儿让他送命,而细
长
的腿却帮他狮口逃生。
C
.美丽的鹿角不重要,实用的鹿腿才是重要的。
D
.鹿角和鹿腿都很重要,它们各有各的长处。
二、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
.美丽的鹿角无关紧要,实用的鹿腿才是重要的。
(
____
)
2
.寓言故事能让我们想到许多人和事。
(
p>
____
)
3<
/p>
.
《克雷洛夫寓言》是德国杰出的寓言家克雷洛夫的作品集。
p>
(
____
)
<
/p>
4
.
《守株待兔》告诉我们:做事可以不
靠自己的努力,可以心存侥幸。
(
____
)
5
.陶罐和铁
罐最后都找不到了。
(
____
)
三、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量词。
一(
____
)清风
一(
____
)狮子
一(
____
)波纹
p>
一(
____
)小溪
四、给下面的多音字组词。
称
chèn
________
chēng
________
chèng
________
禁
jīn
________
jìn
________
撒
sā
________
sǎ
________
挣
zhèng
________
zhēng
________
五、比一比,再组词
塘
________
欣
________
赏
________
传
________
叹
________
糖
________
硕
________
裳
________
转
p>
____
____
汉
________
六、我会填
1
.
《鹿角和鹿腿》
一课中的鹿一开始认为他的
_______
很漂亮,
像美丽的珊瑚,
而
_______
很难看。后来在遇到狮子逃命时,
是
_______
让他陷入险境,反而是
_______
救了他的命。
(在横线中填入“腿”或“角”
)
2
.改为陈述句。
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这四条腿太细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
.补充《
鹿角和鹿腿》课内成语:没
_____
打
______
4
.补充《鹿角和鹿
腿》课内词语:精美
_____________
5
.照样子,写词语。
认真
——
教室里,同学们正在认认真真地写作业。<
/p>
痛快
——
小鹿
渴了,找到一个池塘,
________
地喝起水来
七、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丛林中,
一只漂亮的
lù
(
____
)
正在
chí táng
(
______
)
边
xīn shǎng
(
______
)
自己
dào
yìng
(
______
)在水中的影
子,忽然听到远处
chuán lái
(
______
)一
阵脚步声,他猛一回头,
< br>āi yā
(
______
)<
/p>
,一头
shīzi
(
______
)正悄悄地向自己
逼近。
八、我会照样子,写一写。
(
1
)痛痛快快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2
)蹦来跳去
___
来
___
去
___
来
___
去
___
来
p>
___
去
(
p>
3
)又蹦又跳又
___
又
___
又
___
又
___
又
___
又
___
九、给下列字
加上不同的偏旁
,
组成新字再组词。
斤(
____
)
____
(
____
)
_____
朱(
____
)
____
(
____
)
_____
可(
____
)
____<
/p>
(
____
)
_
____
寺(
____
)
____
(
____
p>
)
_____
十、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
.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
1
)改为陈述句: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
这是鹿
对自己腿的评价,
鹿嫌自己的腿
________
。
这句话应该用
________
< br>的语气来读。
2
.我
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鹿把自己的角比作
________
。我也能
写这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
好像
____________________
。
十一、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p>
(
1
)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
美丽的角呢@
(
换一种说法,保持
意思
不变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品读
句子,完成练习。
我的身段多么匀
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鹿把自
p>
己的角比作
_________
。
我也能写这样的句子:
________
p>
好像
__________
。
十二、读读想想。
1.
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这一句中把
___________________
比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p>
2.
池水清清的,像一面镜子。
p>
这一句中把
_______________
____
比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
十三、照样子,写句子。
(
1
)我看见你一会儿
背着沉重的货船,一伙儿<
/p>
背着长串的木筏。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
四条难看的腿
却让我狮口逃生。
.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十四、选词填空。
倒影倒映
1
.蓝天白云(
______
)在湖水中,美丽极了。
< br>2
.小桥的桥洞和水中的(
______
)正好合成一个圆圈。
欣赏观赏
3
.梅园里,
(
______
)梅花的游人穿梭在花海中。
4
.周末,我和妈妈一起去音乐厅(
______
)了一场音乐会。
十五、我会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匀称
(
c
hèn
chēnɡ
)撒
(
sǎ
sā
)欢倒
(
dǎo
dào
)退
.
.
.
名称
(
chèn chēnɡ
)撒
(
sǎ
sā
)种倒
(
dǎo
dào
)闭
.
.
.
十六、课内阅读理解。
鹿不敢犹豫,撒开长腿就(
)
。有力的长腿在灌木丛中蹦来跳去,不一会
儿,就把凶猛的狮子远远地(
)在
了后面。就在狮子灰心丧气不想再追的时
候,鹿的角却被树枝(
)住了。狮子赶紧抓
住这个机会,猛(
)过来。
眼看就要追上了,鹿用尽全
身力气,使劲一(
)
,才把两只角从树枝中挣脱出
来,然后又拼命向前(
)去。这次,狮子再也没有追上。
鹿跑到一条小溪边,停下脚步,一边喘气,一边休息。他叹了口气,说:“两
只美丽的角
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p>
1
.选择恰当的动词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奔
跑
挂
甩
扑
扯
2
.根据下面的提示及课文内容填空。
逃生
鹿(
_____
)自己(
____
)的鹿角,
却(
____
)细长的腿太(
______
)
。当
凶
角:美丽
欣赏
差点儿送命
腿:难看
抱怨
狮口
猛
的狮子向他扑来时,
(
______
)
的鹿腿帮他
(
____
)
,
而美丽的鹿角却让他
(<
/p>
____
)
。
3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
(
1
)美丽的鹿角无关紧要,实
用的鹿腿才是最重要的。
(
)
(
2
p>
)鹿角和鹿腿都很重要,他们各有各的长处。
(
)
(
3
)事物各有自己的价值,不能只凭外表去判断事物的好坏。
(
)
十七、续写寓言故事。要求:不增
加人物或动物形象,不少于
30
字。
狐狸看见藤上已经熟了的葡萄,用尽方法弄不到嘴里,只好放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参考答案
【答案】一、
C
【答案】二、×√×××
【答案】三、阵头层条
【答案】四、对称称呼过称情不自禁禁止撒开撒种挣钱挣脱
【答案】五、池塘欣赏赏光传说叹气糖果硕果衣裳转身大汉
<
/p>
【答案】六、角腿角腿
配不上这两只美丽的角。精采别致痛痛快快
【答案】七、鹿池塘欣赏倒映传来哎呀
狮子
【答案】八、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开开心心飞飞游游走走
跳唱大圆红大
【答案】九、近远近欣欣赏株守株待兔珠珠宝河
河水何何时待等待等等候
【答案】十、唉,这四条腿太细了,
配不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太细抱怨珊瑚刺猬的身
体一个长满了钢针的小圆球
【答案】十一、这四条腿太细了,配不上这两只美丽的角。美丽的珊瑚小树
苗站得笔
直的战士
【答案】十二、<
/p>
1.
鹿角珊瑚
2.
池水镜子
【答案】十三、小明一会儿写作业,一会儿看电视
。这么好看的裙子,可我长高了,
穿不上了。
【答案】十四、倒映倒影观赏欣赏
【答案】十五、
chèn
sā
dào
chēnɡ
sǎ
dǎo
十六、
1
.跑
甩
挂
扑
扯
奔
2
.欣赏
美丽抱怨难看难看狮口逃生差点儿送命
3
.
(
2
)√
(
3
)√
【答案】十七、狐狸安慰自己说:“这葡萄也许是酸的,不吃
也罢。”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8.
池子与河流
同步测试卷含答案
姓名:
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
___
考号:
___________
一、写同音字。
lǜ
规(
)
无忧无(
)
yì
安(
)
利(
)
zūn(
)
敬
(
)
循
二、读句子,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
1
)我什
么时候看见你,你总是滚滚滔滔
(tāo
d
ǎ
o
)
。
..
(
2
)我是一条伟大的河流,那是因为我遵
(zūn
zh
ū
n
< br>)循着这条规律,不顾自身
.
的安逸。
< br>
(
3
)任凭人世间忙忙碌碌<
/p>
(lù
l
ǜ)
,我只在睡梦中推究哲理。
..
三、比一比,组词语。
货(
)
虑(
)
躺(
)
遗(
)
贷(
)
虚(
)
淌(
)
遣(
)
四、我会查字典,选解释。
“凭”字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
部,再查(
)
画。按音序查字
法应先查大写字母(
)
,再查音节(
)
。“凭”字在字典里的解释有:
①(身子)靠着;②倚靠;倚仗;③证据;④表示凭借、根据;⑤无论。给下列加点字<
/p>
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任凭
(
)
凭
据(
)
.
.
凭
票付款(
)
这事全凭
你了(
)
.
.
五、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
.我没有出现在地图上,像你那样蜿蜒
地贯穿全国。
p>
(
)
..
2
.我安闲
地躺在柔软的泥土里。
(
)
..
3
.我是一条伟大的河流,那是因为我遵循
着这条规律。
(
)
..
六、课文大意我知道,选序号填空。
《池子与河流》是用
_____
__
来讲的寓言故事。池子喜欢
_______
,不喜欢
_______
;
河
流遵循
_______
这个自然规律,永远奔流不息。结果池子
_______
,河流
_______
。
①忙忙碌碌
②诗的形式
③清闲
④水要流动才能保持清洁
⑤长流不断
⑥完全干枯
七、照样子,写词语。
例:源源不断
(
AABC
式)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例:无忧无虑(无×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选词填空。
灵巧
灵活
灵敏
1.
小狗的嗅觉很(
)
。
2.
妈妈有一双(
)
的手
,
能编织出美丽的花篮。
3.
小巧的脑袋
,
(
)
的四肢
,
短小的尾巴
,
凑成了一只机灵可爱的
小兔子。
轻巧
轻快
轻松
4.
这件事说起来(
)
,
做起来却不容易。
5.
这个周末作业比较少
,
我们很(
< br>
)
。
6.
我们迈着(
)
的步子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九、选择恰当的成语填空。
掩耳盗铃
井底之蛙
杞人忧天
画蛇添足
(
1
)我们做事要认真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既不可以(
)
,也不可以
盲(mánɡ)目乐观。
(
2
)我们要多学习,多实践,不要像
(
)
一样目光短浅,没什么见识。
(
p>
3
)他认为这样做并无大碍,而实际上却是(
)
,惹人笑话。
(
4
)我们对待学习的态度一定要诚恳、踏实,千万不要(
)
,自欺欺
人。
十、按照要求完成下面句子练习。
1
.这个自然规律,难道你已经忘掉?(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
.你一会儿
背着沉重的货船,一会儿
驮着长串的木筏。
(用
加点词语造句)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
.河流一路欢笑着
,毫不停歇地奔向远方。
(用相同的修辞方法写一个句子)
<
/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4
.骄傲
使人落后,谦虚
使人进步。
(用一组反义词写
一句话)
..
..
< b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十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群蚂蚁作出决议,要把一只大青虫搬回家去慢慢享用。
p>
一只蚂蚁担任指挥,在他“嗨哟——嗨哟”号子的指挥下,大家步调一致,齐心合
力,大青虫被拖动了。
刚走了一半路程,他们内
部发生了冲突,一只蚂蚁对另一只蚂蚁抱怨说:“你怎么
不肯出力?”被指责的蚂蚁反驳
说:“你不要讲我了,你是最滑头的一只。”担任指挥
的蚂蚁劝说他们不要争吵,却受到
他们合伙批评:“你只动嘴不出力当然容易。”
参加争吵的蚂蚁越来越多,大青虫被(甩
< br>摆)在路边。争吵声把路边的一只在晒
太阳的公鸡(引
喊)来了,他一看见大青虫便(扑
趴)了上去,一口(叼
拿)走
了。
当蚂蚁明白是怎么回事并停止了内部的争吵时,已经晚了。
<
/p>
1
.用“√”在文中括号里选择合适的动词。
2
.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埋怨—(
)
责备—(
)
简单—(
)
3
.
一开始,大青虫被拖动了,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p>
。后来,大青虫被
公鸡抢走了,是因为
__
_____________
。
4<
/p>
.第三自然段中说“担任指挥的蚂蚁劝说他们不要争吵”,请结合当时的情境,
想象一下他是怎么劝说的。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5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的理
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律虑逸益尊遵
二、tāozūnlù
三、货船考虑躺下遗产贷款谦虚流淌派遺
四、几
6P
píng⑤③④②
五、笔直忙碌违反
六、②③①④⑥⑤
七、津津有味依依不舍心心相印无影无踪无边无际无缘无故
八、灵敏灵巧灵活轻巧轻松轻快
九、杞人忧天井底之蛙画蛇添足掩耳盗铃
十、
1.
这个自然规律,你不应该忘掉。
< br>
2.
动物园里的猴子一会儿爬上,一会儿窜下,可调皮
了。
3.
秋便以翩跹之姿踏碎了夏天
的流言。
4.
下课铃响了,安静的校
园顿时热闹起来。
十一、
1.
甩
引
扑
叼
2
.抱怨指责容易
< br>3
.大家步调一致,齐心合力蚂蚁们开始争吵,把大青虫甩在路边
4
.示例:我们每只蚂蚁都要出一份力,汇聚在一起
才是巨大的力量,单靠任何
一只蚂蚁都是不可能完成的。
p>
5
.众人拾柴火焰高,就像拔河比赛一样,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取得胜
利。
9
古诗三首
一、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
A
.屠<
/p>
夫(
t
ú)苏
州
(
sh
ū)灵魂
(
h
ú
n
)
.
.
.
B
p>
.酒
家
(jiǔ)
牧
童
(mù
)
兄
弟
(xō
ng)
.
.
.
C
.加倍
(bè
i)
孤独
(dú
)
异
乡
(yì
)
.
.
.
二、结
合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春节是一个
chú jiù yíng
xīn(
)
p>
、万家团圆的节日,人们放鞭炮、饮
měi
jiǔ(
)
欢度
jiā
jié(
)
。
每当这
时,
dú
zì
(
)
漂泊在
yì
xiāng(
)
的游子就会加倍思念家乡的父母和
xiōng dì(
)
。
三、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
1
p>
.爆竹声中一岁除
(
)
。
.
A
.去掉
B
.不计算在内
C
.逝去
2
.路上行人欲
断魂
(
< br>
)
。
.
A
.欲望
B
.将要
C
.想要;希望
3
.独在异
乡为异客
(
)
。
.
A
.不同的
B
.奇异;特别
C
.另外的;别的
< br>四、选一选,填一填。
(
填序号
)
1
.本课的三首古诗分别写了我国的三个传统节日:
《元日》写的是
(
)
,
《清明》
写的是
(
)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的是
(
)
。
①春节
②端午节
③清明节
④重阳节
2
.我能从诗句里知道节日的习俗。
(1)
爆竹声中一岁除
________________
(2)
遥知兄弟登高处
________________
五、赏析古诗。
1
< br>.灿烂的阳光照着家家户户,大家都在忙着更换桃符。这正像《元日》中描写的
那
样:“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而此时,身在他乡思念
亲
人
的
游
子<
/p>
,
总
是
默
默
吟
诵
着
王
维
的
名
句
:
“
__________
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