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三年级语文《惠崇春江晚景》原文、
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惠崇春江晚景》原文
惠崇春江晚景
宋代: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
< br>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
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
,
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
< br>,
更待江南半月春。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
,
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长满了蒌蒿
,
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
,
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
p>
,
从大
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北飞的大雁就像那向
北归去的人一般
,
依依不舍
,
差一点掉队离群。
远隔千里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
,
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
节吧。
注释:
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
/p>
,
宋初九僧之一
,
能诗能画。《春江晚景》是
惠崇所作画名
,
< br>共两幅
,
一幅是鸭戏图
,
一幅是飞雁图。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
“晓景”。诸多注本
,
有用“晓景”、
有
用“晚景”
,
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
前注本用“晚景”。
蒌蒿:草名
,
有青蒿、
白蒿等种。芦芽:芦苇的幼芽
,
可食用
。
河豚
:鱼的一种
,
学名“鲀”
,
肉味鲜美
,
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
p>
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
,
在淡
水中产卵。
上:指逆江而上。
归鸿:归雁。破群:离开飞行队伍。
依依:不舍之貌。归人:回家的人。
朔漠:北方沙漠之地。杜甫诗:“一去紫台连朔漠。”
更待:再等;再过。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惠崇春江晚景》教案
教学目标:
1
、
了解两
首古诗所描写的景色
,
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体会作者所表
达的思想感情。
2
、
p>
学习本课生字词
,
理解诗句的意思。
3
、
有感情地吟诵、
背诵两首古诗并会默写。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学习第一首诗《惠崇春江晓景》
,<
/p>
理解诗句的意思
,
背诵古诗。
教学步骤:
(一)出示《春江晓景》图
,
简介背景
,
揭示课题
1
、
简介惠
崇。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
,
著名的画家
,
善于画鹅、
鸭等小动
物。
2
、
出示《
春江晓景》图
,
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
、
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
,
号东坡居士
,
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
词、
散文
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晓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
< br>写的。
< br>(二)自读诗句
,
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 br>
1
、
熟读诗
句
,
勾画不理解的字、
词
,
借助工具书自学。
2
、
组内交
换意见
,
扫除障碍。
3
、
指名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深入探究
,
< br>引发同学展开想象
1
、
指导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节奏、
语调、
语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