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心理理论知识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3-02 13:45
tags:

-

2021年3月2日发(作者:伐树)




2014



5


月心理咨询师复习资料


-

< br>理论知识



第一章



基础心理学



1


、基础心理学的内容: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2


、心理咨询师发展史



1879


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科学心理学 诞生的标志。



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主张心理学要抛开 意识,去研究行为,反对意识、性格。他认为,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


在于查明刺激与反 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即


S-R


关系。


(强调行为反对意识)



格式塔心理学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 现象。


(反对行为主义、构造主义)



精神分析代表人物奥地利的费洛伊德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3


、神经元、外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



外周神经系统构造及功能



1


、从功能上划分,可以将外周神经系统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




2


、躯体神经系统是到达各个感 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神经。




3


、自主神经又叫植物神经,是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




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 p>
1


、中枢神经系统:脊髓和脑;脑:脑干、间脑、小脑。

< br>



2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最 低级的部位。




3

< br>、脑干(生命中枢)从下到上依次包括延脑(又叫延髓)



,桥脑和中脑。



4


、大脑的结构与功能



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枕叶是视觉,顶叶是躯体感觉,额叶是躯体运动



5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与感受性是反比关系;阈限越高,感受性越低。< /p>



6


、感觉现象



感觉现象分为:感觉适应(外界刺激的持续作用下)


,感觉后像 (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还能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形


象)


, 感觉对比(不同刺激对应于同一器官——彩色对比)


,联觉(一种刺激不仅产生一种感觉 ,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


象)




7


、各种感觉



视细胞层上有两种感觉神经细胞,


即椎体细胞


(分辨细节和颜 色,


是明视觉)


和杆体细胞


(分辨明暗 和轮廓,


是暗视觉)




听觉的适宜刺激是


16-20000


赫兹的空气振动 ,叫声波;听阈范围内对


1000--4000


赫兹的声音最敏 感;老年人首先丧失


对高频声音的听觉。


A


嗅觉是最古老的感觉。



痛觉遍布全身 所有组织中;痛觉对机体有保护性作用;痛觉最难以适应。



8


、知觉特性: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理解性



9


、记忆广度




瞬时记忆:


9-20


比特;短时记忆:


5-9


个项目;长时记忆:保持时 间


1


分钟以上,容量无限


< p>
10


:思维主要特征:间接性和概括性(理解何种现象为间接性、何种为概 况性)




11


、迁移:指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有正迁移和负迁移。


< p>
12


、定势:人民在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状态,会对后面从事的活动 产生影响。



13


、言语中枢机制



布洛卡中枢:运动性言语中枢,表达性失语症。



威尔尼克中枢:听觉型言语中枢,接受性失语症。



角回:视觉言语中枢,失读症。



额中回:书写中枢,失写症



14


、两种特殊的意识状态,睡眠和梦,梦发生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



15


、梦的特点:不连续性,不协调性,认知的不确定性;梦是 正常的生理现象和心理现象,做梦不会妨碍人休息;费罗伊德





1






用精神分析解释,梦是压抑到潜意识里的冲动或愿望的反映。



16


、注意的特征:注意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转移,注意 分配。



17


、动机的种类:生理性动 机和社会行动机。



18


、缺失性需要 :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生长需要:和归属感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19


、情绪的三种状态:心境,激情和应激(知道相应的表现)




20


、按 勒温的说法,动机的冲突有四种形式:双趋式冲突(想……又想……)


,双避式(两个都 想避开)


,趋避式(想……又


怕……)


,双重趋避式(多个目标,每个目标对自己都有利也都有弊端)




21


、意志的品质:意志的自觉性(相反是受暗示性和武断 从事)


,意志的果断性(相反是优柔寡断,鲁莽草率)


,意志的 坚韧


性(虎头蛇尾和执拗)


,意志的自制性(怯懦和任性)



22


、条件反射



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经典性条件反射。美国桑代克和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又叫工 具条件反射。



23


、气质



①胆汁质(强,不平衡,兴奋型)


。②多血质(强,平衡,灵活,活泼型)



③粘液质(强,平衡,不灵活,安静型)


。④抑郁 质(弱,抑制型)



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



1


、社会行为



勒温提出


B=f(P,E)


其中:


B -


行为,


P-


个体,

< br>E-


个体所处的情境,


f-


函数 关系。



2


、几种社会化类型之一—性 别角色社会化



①性(生物学方面的差异)

;②性别(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


;③性别角色(态度、角色和行为方式方面的期待 )




3


、角色失调



四种形式: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及角色失败(理解各种形式的表现)




4


、印象形成过程中的几种效应



①首因效应(第一印象作用的机制)与近因效应



一般来说熟悉的人(特别亲密的人之间)易出现近因效应;不熟悉或者少见的人之间易产生首因效应。



②光环效应



③刻板印象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


刻板现象具有社会 适应的意义,


能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


简单。


5


、影响归因的因素:视角、自我保护、观察位置、时间 (理解具体的表现)



6


、凯利归因理 论也称三维理论,考虑三种信息:⑴特异性信息


;


⑵共同性信息 ;⑶一致性信息。



玛莉为什么对小丑笑?



高特异性、高 共同性、高一致性,归因于刺激客体(三高,外归因)



低特异 性、低共同性、高一致性,归因于行为主体(两低一高,内归因)



高特异性、低共同性、低一致性,归因于情境



7


、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呈到


U


型(中等强度的动机,活动效率最高。



< br>8


、态度的特点:内在性;对象性(针对性)


;稳定性。



态度的成分:


C(

< br>认知


)



A(

< br>情感


)



B(

< br>行为倾向


)




9


、态度转变理论



海德的平衡理论



< br>P-O-X


模型)



其中


P


—个体,


O


—他人 ,


X


—另一个对象。



肯定为“


+



,否定为“—”


,三者相乘判别平衡(如果乘积为正则为平衡,乘积为负则不平衡)


P



O


关系判别强弱(强


平衡,强不平衡,弱平衡,若不平衡)




10


、从众






2







从众的类型:真从众、权宜从众、反从众




影响从众的因素:群体因素、个体人格因素、情境的明确性 、其他因素



11


、人际距离


①公众距离(演讲)


;②社交距离(咨询师


,


打招呼)


;③个人距离(朋友之间)


;④亲密距离( 亲人,夫妻之间)




12


、影响喜欢的因素:


< p>
熟悉与邻近;相信与互补(互补可视为相似性的特殊形式)


;外貌;才能( 有才能的人如果犯一些“小错误”


,反而会增加他


们的魅力)< /p>


;人格品质(真诚)




13


、爱情与喜欢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①依恋;②利他;③亲密。



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



1


、心理发展的过程:第一发展加速期(出生后的第一年,婴幼儿时期)


;缓慢发展区( 童年期)


;第二发展加速期(少年期,


青春发育期)

< p>
;成熟期;平衡发展变化阶段(中年期)


;下降趋势(老年期)

< p>



2


、心理发展的动因



1


、遗传因素决定心理发展(高尔顿)




2


、环境因素决定心理发展(华生)




3


、班都 拉——社会学习理论(方式:观察学习、替代性强化)




4


、学习的最佳期限的前提和条件:



以个体的发育成熟为前提;以一定的心理技能为条件(效果最佳——某些心理特征处在开始形 成而尚未达到成熟地步时)




5


、皮亚杰提出:相互作用论(儿童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 br>;认知结构论(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认


知发展论 ;道德对偶故事。



6


、图式———平 衡(过程为同化和顺应)



7


、心理起源于动作



8


、影响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因素: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平衡化。



9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四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感觉)


;前运算阶段(泛灵论、自我中心主义、思维 的不可逆)


;具体运算阶段(守恒性、脱离自我中心性、


可逆性 )


;形式运算阶段(抽象逻辑思维水平;思维形式摆脱思维内容;假设—演绎推理)




3


、埃里克森 ——依据心理社会危机(以人格特征为标准划分年龄阶段)




4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



①前,②后,③幼,④童;其主要发展任务分别为:信、自、主、勤;良好的人格特征分别为: 希、意、目、能。⑤青少


年期——形成角色的同一性——诚实品质。

⑥成年早期——亲密感——爱的品格⑦成年中期——获得繁衍感——关心品质⑧


成年 后期——完善感——智慧、贤明品质。



5


、各种发展现象


< br>1


、婴儿心理发展:客体我自我意识的出现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次飞跃。< /p>




2


、第一逆 反期的表现(


3



4

< br>岁)



:幼儿要求行为活动自主和实现自我意志,反抗父 母控制,这是发展中的正常现象。



3


、掌握守恒:能够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抽象概括。




6



8


岁”数概念 守恒和长度守恒;



7



9


岁”液体守恒和物质


守恒;



8



9



10


岁”面积守恒和质量守恒;



11



12


岁”容 积守恒。



4


、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 展”



(对偶故事)三个阶段:



前道德阶段(儿童只能接受行为的结果)


;他律道德阶段(重效果) 受儿童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支配;自律道德阶段(重动


机)受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 。



6


、自我概念认识水平提高的主要 途径:



1



2



3



○< /p>


自我探索是自我认识发展的内动力。



透 过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



透过对同龄人的认同感来认 识自己。



7


、柯尔伯格的“道德两难 法”——道德认知



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3






1


、前习俗水平,阶段


1


: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


2


:功利取向。○


2


、习俗水平,阶段


3




“好孩子”取向;阶段


4



“好公


3


、后习俗水平,阶段


5


: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p>


6


:普遍道德原则取向。



民取向”


。○


8


、柯尔伯格 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归纳三个要点:



1


、道德发展具有固定不变的顺序;○


2


、达到后习俗水平的个 体并不多;




3

、环境和社会文化因素只能决定道德发展的内容和速度,不能影响到的发展的顺序。




第四章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



1


、变态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区别



变态心理学侧重研究和说明异常心理的基本性质与特点,研究个体心理差异以及生存环境 对异常心理发生发展的影响。


精神病学着重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及预后及精神病 预防与康复。



2


、各学派对心理异常原因的解释



精神分析理论:心理异常是由固着、焦虑和压抑引起的



行为主义理论:巴甫洛夫通过实验结果分析,认为兴奋和抑制的冲突引起神经症和精神病。



3


、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四个标准化区分



常识性区分:离奇怪异的言行;过度情绪体验和表现;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影响他人生 活。



非标准化区分:就认知心理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看作是个 体主观上的不适体验。



标准化的区分:医学标准;统计学标准 ;内省经验标准;社会适应标准。



心理正常与异常三原则:主 客观世界统一性;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人格的相对稳定性



4


、认知障碍



认知障碍





感觉障碍:感觉过敏(感觉阈限降低)、感觉减退(感觉阈限升高)、内感性不适(内部 不明不适)





知觉障碍:●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幻觉(非客观事物引起的知觉),包括幻听、视、嗅、味、触和内脏型幻觉;



※思维鸣响:是特殊形式的幻觉,表现为患者能听到自己所思考的内容。

< p>




感知觉综合障碍: 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如大小、长短、远近产生变形,统称事物变形症。





思维形式障碍





思维奔逸:表现为联想速度加快( 意联、音联、随境转移),多见于躁狂状态。





思维迟缓:表现为思维活动缓慢, 联想困难,语速慢,多见于抑郁状态。





思维贫乏:表现为思想内容空虚, 沉默寡言,语速不慢,多见于精神分裂或痴呆状态。





思维松弛或散漫:表现为联想松弛 ,内容散漫,经常“答非所问”,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早期。





破裂性思维:意识清楚时,谈话内 容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对精裂症的诊断重要参考价值。





思维不连贯:意识障碍情况下严重 的破裂性思维,常见于闹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





思维中断:表现为言语在不该停顿 的地方突然停顿,多见于精神分裂。





思维插入:患者在思考过程中突然 出现与主题无关的意外联想,多见于精神分裂。





病理性赘述:表现为在谈话过程中掺杂很多不必要的细节。





思维内容障碍





妄想: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按照妄想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





关系妄想:把实际与自己无关的事情认为与他本人有关;





被害妄想:坚信别人在迫害自己;





物理影响妄想:认为操纵器精神活 动的外力是由某种先进仪器发出;






4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2 13:4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690051.html

心理理论知识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