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学生特点
一、八年级学生心理特征表现
心理发展具有过渡性、动荡性、闭锁性和社会性的特征。
(
1
)过渡性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少年向成熟青年
期过渡的关键期,其
心理发展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过渡特点,心理发展很不稳
定,容易表露出沮丧、失意、不满焦虑等紧张情绪。而生理
上也是发生剧
变的时期,一年之内身体发育趋于成人化,身
体的迅速发育与心理需求的矛盾日益加剧,
致使他们心理发
展很不稳定,这时期,特别需要教师、家长及其他成年人的
指导。
(
2
)动荡性
八年级学生与初一、小学生和九年
级学生相比,心理波
动性很大,感情易消退,他既无小学生那样的依赖性,又无
高年级学生的那种理智性或保守性,其独立意识明显增强,
他们的思想比
较敏感,社会上的种种变化常常会引起迅速反
映,他们自尊心强,争强好胜,敢作敢为;
他们忽而对这个
感兴趣,
忽而对那个着迷;
今天满怀信心,
明天却消极沮丧;
常常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
个极端。他们自己认为“长大”希
望成为社会的一员,受人重视,把他们看成“大人”,
但他
们实际不具有独立的地位;他们思想单纯,很少保守思想,
重感情但又缺乏理智和辨别是非,善恶美丑能力;他们的意
志
在发展,但克服困难意志还不强,容易把坚定与执拗、勇
敢与冒险混为一谈。
由于八年级学生心理不稳定性,
易变化,
既造成初
中阶段学生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率增高,又产生诸
多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因此,教育界
通常把八年级这一阶
段称之为“危险期”。
(
3
)闭锁性
八年级学生的内心世界随着生理变
化逐渐复杂化,开始
不大轻易表露自己的内心活动,尤其是女生较为突出,显示
出闭锁性的心理特征。其情感发生改变,有心里话不愿对老
师、父母讲,
常把自己的秘密写在日记里或倾吐给自己的知
心朋友。在学校发生的事或受了挫折,就会
求助于平时交往
的“朋友”或沉溺于网络游戏而不告诉老师和家长,其结果
事与愿违,甚至酿成恶果或悲剧。有时,细心观察会发现,
学生爱把自己放东
西的抽屉加上锁,不许别人翻动,更不许
别人、特别是父母或老师翻看日记或一些便条书
信,否则他
们不是拒绝,便是表示不满,甚至大发雷霆,或离家出走。
< br>因此他们随着自尊的增强,更加渴望别人的理解,又怕得不
到别人的理解,找不到
人倾述。
(
4
)社会性
八年级阶段是人生观从萌芽到开始
形成但极为不稳定的
重要时期,在人生观的形成过程中,也是由社会意识向个体
意识的转化过程。而社会、学校的政治环境影响,家庭与集
体舆论的导向,
对八年级学生个性的发展具有不可量的作用。
随着交往范围的扩大,学生理想的确立,职业的选择,精神
上的追求,越来越
受其心理发展的社会制约,一方面既要张
杨其个性,一方面又要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
的约束,二
者之间产生矛盾冲突,
学生会出现,
自我封闭、
攻击、
退化、
妥协
,求助无援等心理现象,如果引导不当,学生不良行为
就会滋长,产生消极的负面影响。
二、八年级学生心理冲突的表现
(一)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冲突
随着生理上成熟和社会活动的参与面扩大,初中生的独
立意识日益增强。他们既要想摆脱父母和成人的束缚,拓展
自己的空间
,又存在遇到不适应新条件的困难,需要依靠成
人帮助。随着自我意识增强,八年级学生
具有了成熟的概念
和明显增强的自尊心。在独立活动中,他们好胜心强,能努
力去争取与维护集体荣誉。
希望自己在集体活动中得到信任、
尊重,
特别喜欢表现自己的才能和成就。
一旦他们的
独立性、
好胜心受阻碍,
就会产生走极端心理,
会出现个人英雄主义。
如果这种独立性不加以引导,就会导致冲动,异想天开,
以
致采取寻求刺激、新鲜的盲目行为,产生不良结果。由于他
们
在经济上、思想上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都不能完全独立,
遇到困难或挫折时,他们还是要
找同学或同伴商谈,有些问
题还得依靠父母或教师解决。这就表现出其依赖性的一面。<
/p>
例如,在学习的态度上,他们虽然富有主动性、能自觉的安
p>
排时间,但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父母或教师的督促检查。否
则会因贪
玩醉心于课外阅读或其他校外活动,而耽误学业或
误入歧途。因此,正如通常人们所说八
年级是各方面两极分
化最严重阶段,必须加以正确引导。
(二)旺盛的精力与能力发展水平的矛盾
学生从少年向成年过渡阶段,由于
身体发育逐渐成熟,
参加社会活动的需要增强,因而表现出活活泼好动、精力旺
盛的特点。但是,其增强的旺盛精力和动机需要跟能力发展
的水平往往不
相适应。这种不相适应的矛盾如果是适度的,
将会促进能力的发展,否则就会出现各种消
极后果。由于自
我控制能力不强而造成行为的失调,有时他们对自己的能力
估计往往超过实际能力发展的水平,因而不断造成挫折而丧
失信心。
逆反心理和自卑
心理在八年级学生中比较普遍和突出。
这也是导致不良行为的重要原因。具有逆反心理的
学生,对
无视其“自我意识”存在的外界因素,常想方设法予以对抗
和反对。其主要表现为:对教师和家长的教导、劝说和约束
要求不肯听从,犟头倔脑
、任性。对明知合理的教育措施和
行为规范,不分是非一概反对、违拗。经常强词夺理或
从中
作梗,高唱反调,有时故意表现出令人不满的淘气和捣乱。
如果教育者采取惩罚手段(责骂、批评、停课等)其情绪更
为
对立。再如在课堂上对教师的教学内容不满意,故意表现
不爱听讲,做小动作,提一些怪
题刁难老师,有时说一些俏
皮话,引起哄堂大笑,扰乱课堂秩序,引以为乐。但对有兴<
/p>
趣的课程和内容对待心目中尊敬的老师讲课,还是能专心听
讲的,
这些学生智力不低,思维活跃,不满现状。另外还有
些学生表现玩世不恭我行我素,漠视
任何纪律和社会法规、
抱着“大错误不犯、小错误不断的人生态度。
而产生自卑心理的学生则表
现出:
一是消沉即情绪低落,
意志消沉、抑郁寡欢,不苟言笑,
慢慢地与同学疏远、对立
起来。二是多疑。总认为老师、同学都看不起他,心境处于
p>
一种紧张的“提防”状态。往往使自己陷入悲观失望,孤独
境地。在
八年级学生中学习成绩处于中等者表现较为突出。
他们时常自己看不起自己,
主要来自客观和主观方面的原因。
客观上有的学生在这过渡期里因长得不漂
亮、因家境贫寒、
因体质弱、因成绩差而自卑;主观上是严重缺乏自信心。针
对以上心理现象,教育者要因材施教,创设良好环境,逐渐
纠正不良的逆反
心理和自卑心理,唤起学生战胜自己热爱生
活的信心,要教会学生经受挫折的考验,要有
战胜挫折和困
难的信念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三、进行心理教育的对策及措施。
针对八年级学生以上的心理行为特征及表现,必须进行
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