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高中化学实验操作知识点整理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3-02 12:22
tags:

-

2021年3月2日发(作者:洞穴)


高中化学实验操作知识点整理



....... .................................................. .................................................. ............ 1


高中化学细小知识点总结


< /p>


.


............................ .................................................. .............................................. 10


高考总复习之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



. .................................................. .................................................. ........ 16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 /p>


........................................ .................................................. ....................... 33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


.............................................. .................................................. ................................ 33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 .................................................. .................................................. ... 34


高中化学重点



.


......................................... .................................................. ............................................. 47


化学计算



.


.................................................. .................................................. ............................................ 52


解题技巧



.


.................................................. .................................................. ............................................ 57



高中化学实验操作知识点整理




.


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 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以


Cl2


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 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


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 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 。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


→烧杯。




3.


先 “塞”后“定”原则。


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


以免烧 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


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


MnO2


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

< br>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


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


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


慢加入。




6.


先验气密性


(


装入药口前进行


)


原则。




7.


后 点酒精灯


(


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


)


原则。





.


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 需要温度计




1.


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


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②实验室制乙烯。




2.


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 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


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①实验室蒸馏石油 。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


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 温度


计则插入水浴中。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②苯的硝化反应。





.

< br>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





1


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





KMnO4


制氧气




制乙炔和收集


NH3



其作用分别是:防止


KMnO4< /p>


粉末进入导管;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

< br>以缩短收集


NH3


的时间。





.


常见物 质分离提纯的


10


种方法




1.


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 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


NaCl


KNO3





2.


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


(



)


:加入新制的


Ca O


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3.


过滤法:溶与不溶。




4.


升华法:

SiO2(I2)





5.


萃取法:如用


CCl4

< br>来萃取


I2


水中的


I2





6.


溶解法:


Fe



(A1



)


:溶解在过量的

< br>NaOH


溶液里过滤分离。




7.


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

CO2(CO)


:通过热的


CuO



CO2(SO2)


:通过


NaHCO 3


溶液。




8.


吸收法:用做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

< p>
N2(O2)


:将混合气体通过铜


网吸收


O2





9.


转化法: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 回去:


Al(OH)3



Fe(OH) 3


:先



NaOH

溶液把


Al(OH)3


溶解,过滤,除去

< br>Fe(OH)3


,再加酸让


NaAlO2


转化成


A1(OH)3





10.


纸上层析(不作要求)





.


常用 的去除杂质的方法


10





1.


杂质转化法

< br>:


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酚钠,利用酚钠易溶于水, 使之


与苯分开。欲除去


Na2CO3


中 的


NaHCO3


可用加热的方法。




2.


吸收洗涤法

< br>:


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和水,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的 溶液


后,再通过浓硫酸。




3.


沉淀过滤法


:


欲 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入过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


不溶物 ,达到目的。




4.


加热升华法


:


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采用此法。




5.


溶剂萃 取法


:


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采用此法。




6.


溶液结晶法


(


结晶和重结晶


):


欲除去硝酸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可利用二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


溶液温度,使硝酸钠 结晶析出,得到硝酸钠纯晶。




7 .


分馏蒸馏法


:


欲除去乙醚中少量的酒 精,可采用多次蒸馏的方法。




8 .


分液法


:


欲将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 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可采用此法,如将苯和水分离。




9.


渗析法


:


欲除 去胶体中的离子,可采用此法。如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离子。




10.


综合法

:


欲除去某物质中的杂质,可采用以上各种方法或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不”15





1.


实验室里的药品,不能用手接 触;不要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更不能尝结晶的味道。





2


2 .


做完实验,用剩的药品不得抛弃,也不要放回原瓶(活泼金属钠、钾等例外)。




3.


取用液体 药品时,把瓶塞打开不要正放在桌面上;瓶上的标签应向着手心,不应向下;放回原处时


标签不应向里。




4.

< p>
如果皮肤上不慎洒上浓


H2SO4


,不得先用水洗 ,应根据情况迅速用布擦去,再用水冲洗;若眼睛里


溅进了酸或碱,切不可用手揉眼,应 及时想办法处理。




5.


称量药品时,不能把称量物直接放在托盘上;也不能把称量物放在右盘上;加法码时不要用手去< /p>


拿。




6.


用滴管添加液体时,不要把滴管伸入量筒


(

试管


)


或接触筒壁


(


试管壁


)





7.


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得 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2/3


,也不得少于容积的

< br>1/3





8.


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对点另一只酒精灯;熄灭时不得用嘴去吹。




9.


给物质加热 时不得用酒精灯的内焰和焰心。




10.


给试管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切不可使试管口对着自己或旁人;液体的 体积一般不要


超过试管容积的


1/3





11.


给烧瓶加热时不要忘了垫上石棉网。



12.


用坩埚或蒸发皿加热完后,不要直接用手拿回,应用坩埚钳夹取。

< p>



13.


使用玻璃容 器加热时,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灯芯接触,以免容器破裂。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


不 要用冷水冲洗或放在桌面上,以免破裂。




14.


过滤液体时,漏斗里的液体的液面不要高于滤纸的边缘,以免杂质进入滤 液。




15.

在烧瓶口塞橡皮塞时,切不可把烧瓶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烧瓶。


< /p>



.


化学实验中的先与后


22





1.


加热试管时,应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2.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拿出 导管后撤酒精灯。




3.


制取气体时,先检验气密性后装药品。



< /p>


4.


收集气体时,先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后再收集。




5.


稀释浓硫酸时,烧 杯中先装一定量蒸馏水后再沿器壁缓慢注入浓硫酸。




6.


点燃


H2


、< /p>


CH4



C2H4



C2H2


等可燃气体时,先检验纯度再点燃。




7.


检验卤化烃分子 的卤元素时,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稀


HNO3


再加

< p>
AgNO3


溶液。




8.


检验


NH3(

用红色石蕊试纸


)



Cl2(


用淀粉


KI


试纸


)



H2S[



Pb(Ac)2


试纸


]


等气体时,先用 蒸馏水


润湿试纸后再与气体接触。




9.


做固体药品之间的反应实验时,先单独研碎后再混合。




10.


配制


FeCl3



SnCl2


等易水解的盐溶液时,先溶于少量浓盐酸中,再稀释。




11.


中和滴定实验时,用蒸馏水 洗过的滴定管先用标准液润洗后再装标准掖;先用待测液润洗后再移


取液体;滴定管读数 时先等一二分钟后再读数;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改变时,先等半分钟颜色不


变后即为 滴定终点。




12.


焰色反应实验时,


每做一次,


铂丝应先沾上稀盐酸放 在火焰上灼烧到无色时,


再做下一次实验。





3


1 3.



H2


还原


CuO


时,先通


H2


流,后加热


CuO


,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冷却后再停止通

< br>H2




< br>14.


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


先用烧杯加蒸馏水至容 量瓶刻度线


1cm



2cm

< p>
后,


再改用胶头滴管加水


至刻度线。




15.


安装发生装置 时,遵循的原则是:自下而上,先左后右或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16.



H2SO4


不慎洒到皮肤上,


先迅速用布擦干,


再用水冲洗,


最后再涂上


3


% 一


5%




N aHCO3


溶液。


沾上其他酸时,先水洗,后涂



NaHCO3


溶液。




17.


碱液沾到皮肤上,先水洗后 涂硼酸溶液。




18.

< p>


(


或碱


)


流到桌子上,先加



NaHCO3

< br>溶液


(


或醋酸


)


中和,再水洗,最后用布擦。



< br>19.


检验蔗糖、淀粉、纤维素是否水解时,先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加


NaOH


溶液中和


H2SO4


,再加银氨溶


液或


Cu(OH)2


悬 浊液。




20.

< br>用


pH


试纸时,先用玻璃棒沾取待测溶液涂到试纸上,再 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比,定



pH





21.


配制和保存


Fe2+



Sn 2+


等易水解、易被空气氧化的盐溶液时;先把蒸馏水煮沸赶走


O2


,再溶解,


并加入少量的相应金属粉末和相应酸。




22.


称量药品 时,先在盘上各放二张大小,重量相等的纸


(


腐蚀药品放在烧杯 等玻璃器皿


)


,再放药品。


加热后的药 品,先冷却,后称量。




.


实验中导管和漏斗的位置的放置方法




在许多化学实验中都要用到导管和漏斗,


因此,

它们在实验装置中的位置正确与否均直接影响到实验


的效果,而且在不同的实验中具 体要求也不尽相同。下面拟结合实验和化学课本中的实验图,作一简


要的分析和归纳。< /p>




1.


气体 发生装置中的导管;


在容器内的部分都只能露出橡皮塞少许或与其平行,


不然将不利于排气。




2 .


用排空气法


(


包括向上和向下


)


收集气体时,


导管都必领伸到集气瓶或试管 的底部附近。


这样利于排


尽集气瓶或试管内的空气,而收集到较 纯净的气体。




3.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


导管只需要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口部。


原因是“导管伸入集气瓶和试管的多


少都不影响气体的收集”,但两者比较,前 者操作方便。




4.


进行气体与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导管应伸到所盛溶液容器的中下部。这样利于两者接触,充分发生


反应。




5.


点燃


H2



C H4


等并证明有水生成时,不仅要用大而冷的烧杯,而且导管以伸入烧杯的


1/3


为宜。若


导管伸入烧杯过多,产生的雾滴则会 很快气化,结果观察不到水滴。




6.


进行一种气体在另一种气体中燃烧的实验时,


被点燃的气体 的导管应放在盛有另一种气体的集气瓶


的中央。不然,若与瓶壁相碰或离得太近,燃烧产 生的高温会使集气瓶炸裂。




7.


用加热方法制得的物质蒸气,


在试管中冷凝并收集时,


导管口都必须与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始终保持


一定的距离,以防止液体经导 管倒吸到反应器中。




8.


若需将


HCl



NH 3


等易溶于水的气体直接通入水中溶解,都必须在导管上倒接一漏斗并使漏斗边沿


稍许浸入水面,以避免水被吸入反应器而导致实验失败。





4


9 .


洗气瓶中供进气的导管务必插到所盛溶液的中下部,


以利杂质 气体与溶液充分反应而除尽。


供出气


的导管则又务必与塞子齐平 或稍长一点,以利排气。




11.



H2



CO 2



H2S



C2H2


等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或水,可在容器的塞子上装一长颈漏斗,且


务必使漏斗颈插到液面以下,以免漏气。




12.



Cl2



HCl



C2H4


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也可以在反应器的塞子上装一漏斗。但由于这些反


应 都需要加热,所以漏斗颈都必须置于反应液之上,因而都选用分液漏斗。





.


特殊 试剂的存放和取用


10







K


:隔绝空气;防氧化,保存在煤油中


(


或液 态烷烃中


)



(Li

< br>用石蜡密封保存


)


。用镊子取,玻


片上切,滤纸吸煤油,剩余部分随即放人煤油中。




2.


白磷:


保存在水中,

< br>防氧化,


放冷暗处。


镊子取,


并 立即放入水中用长柄小刀切取,


滤纸吸干水分。




3.



B r2


:有毒易挥发,盛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并用水封。瓶盖严密。




4.I2


:易升华,且具有强 烈刺激性气味,应保存在用蜡封好的瓶中,放置低温处。




5.



HNO3



AgNO3


: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放在低温避 光处。




6.

固体烧碱:易潮解,应用易于密封的干燥大口瓶保存。瓶口用橡胶塞塞严或用塑料盖盖紧。

< br>



3?H2O:易挥发,应密封放低温处。




8.C6H6


< br>、


C6H5



CH3

< p>


CH3CH2OH



C H3CH2OCH2CH3



易挥发、


易燃,


应密封存放低温处,


并远离火源。




2+


盐溶液、


H2SO3


及其盐溶液、氢硫酸及其盐溶液:因易被空气氧化,不宜长期放置, 应现用现


配。



< br>10.


卤水、石灰水、银氨溶液、


Cu(OH)2


悬浊液等,都要随配随用,不能长时间放置。




.


中学化学中与“0”有关的实验问题

4





1.


滴定管最上面的刻度是


0





2.


量筒最 下面的刻度是


0





3.


温度计中间刻度是

< p>
0





4.


托盘天平的标尺中央数值是


0

< br>。




十一

< br>.


能够做喷泉实验的气体




NH3



HCl



HBr



HI

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均可做喷泉实验。其它气体若能极易溶于某液体中时


(



CO2


易溶于烧碱溶液中

)


,亦可做喷泉实验。




十二


.


主要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的具体实验


80





1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 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 /p>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 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 黑色固体物质。




5


.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 淡蓝色。




7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5


8


.在 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


.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 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


灰水变浑浊。




10


.一氧化碳 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


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2


.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 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3


.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4


.点燃纯净的氯气 ,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5


.向含有

C1-


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 br>



16


.向含有

< p>
SO42-


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


.一带 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8


.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 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9


.将


Cl2


通入无色


KI


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




20


.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 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1


.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2


.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 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 /p>


23


.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着。< /p>




24


.向 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5


.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 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26


.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合气体:迅速反应发生爆炸。

< p>



27.


红磷在氯气中燃烧:有白色烟雾生成。




28


.氯气遇到湿的有色布条:有 色布条的颜色退去。




29


.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30


.给氯化钠

< br>(



)


与硫酸

< br>(



)


的混合物加热:有雾生成 且有刺激性的气味生成。




31.


在溴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32


.在碘化钾溶液中滴加 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黄色沉淀生成。



< p>
33



I2


遇淀粉,生成 蓝色溶液。




34


.细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细铜丝发红后生成黑色物质。




35


.铁粉与硫粉混合后加热到红 热:反应继续进行,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物质。




36


.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


(


在火焰上罩上蒸发皿


)


:火焰呈淡蓝色


(


蒸发皿底部有黄色的粉末


)





37


.硫化氢气体完全燃烧


(


在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


)


:火焰呈淡蓝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烧杯


内壁有液滴生成


)




38

.在集气瓶中混合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瓶内壁有黄色粉末生成。




39


.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品红溶液 后再加热:红色退去,加热后又恢复原来颜色。





6


40


. 过量的铜投入盛有浓硫酸的试管,并加热,反应毕,待溶液冷却后加水: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

< br>成,加水后溶液呈天蓝色。



41


.加热盛有浓硫酸和木炭的试管:有气体生成,且气体有刺激性的气味。




42


.钠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黄 色,生成淡黄色物质。




43



钠投入水中:


反应激烈,


钠浮于水面,


放出大量的热使钠溶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


有“嗤嗤”声。




44


.把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里,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木条复燃。

< br>



45.


加热碳酸氢钠固 体,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p>


46


.氨气与氯化氢相遇:有大量的白烟产生。

< br>



47.


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混合物: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48.


加热盛有固体氯化铵的试管:在试管口有白色晶体产生。




49


.无色试剂瓶内的浓硝酸受到 阳光照射:瓶中空间部分显棕色,硝酸呈黄色。




50


.铜片与浓硝酸反应:反应激烈,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51


.铜片与稀硝酸 反应:试管下端产生无色气体,气体上升逐渐变成红棕色。




52.


在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胶状沉淀产生。




53


.在氢氧化铁胶体中加硫酸镁 溶液:胶体变浑浊。




54


.加热氢氧化铁胶体:胶体变浑浊。



< /p>


55


.将点燃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有 黑色物质附着于集气瓶内壁。




5 6


.向硫酸铝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蓬松的白色絮状物质。




57


.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 化钠溶液: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立即转变为灰绿色,一会儿又转变


为红褐色沉淀。




58.


向 含


Fe3+


的溶液中滴入


KSCN


溶液:溶液呈血红色。




59


.向硫化钠水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变浑浊。


S 2-+Cl2=2Cl2-


+S↓




60


.向天然水中加入少量肥皂液:泡沫逐渐减少,且有沉淀产 生。




61


.在空气中点燃甲烷,并在火焰上放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内壁有液滴产生。




62


.光照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 :黄绿色逐渐变浅,时间较长,(容器内壁有液滴生成


)





63.


加 热(170℃)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物,并使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有气


体产生,溴水褪色,紫色逐渐变浅。



< p>
64


.在空气中点燃乙烯:火焰明亮,有黑烟产生,放出热量。

< p>



65


.在空气中点 燃乙炔:火焰明亮,有浓烟产生,放出热量。



< p>
66


.苯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并带有黑烟。




67


.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 现淡蓝色。




68


.将乙炔通入溴水:溴水褪去颜色。



< p>
69


.将乙炔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逐渐变浅,直至褪去。




70.


苯与溴 在有铁粉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有白雾产生,生成物油状且带有褐色。




71


.将少量甲苯倒入适量的高锰 酸钾溶液中,振荡:紫色褪色。





7


72


.将金属钠投入到盛有乙醇的 试管中:有气体放出。




73


.在盛有少量苯酚的试管中滴入过量的浓溴水:有白色沉淀生成。




74


.在盛有苯酚的试管中滴入几 滴三氯化铁溶液,振荡:溶液显紫色。



< br>75


.乙醛与银氨溶液在试管中反应:洁净的试管内壁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物质。




76


. 在加热至沸腾的情况下乙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有红色沉淀生成。




77


.在适宜条件下乙醇和乙酸反 应:有透明的带香味的油状液体生成。



< br>78


.蛋白质遇到浓


HNO3


溶 液:变成黄色。




79

< p>
.紫色的石蕊试液遇碱:变成蓝色。




80


.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成红色。



十三


.


有机实验的八项注意

< p>



有机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是高考会考的常考内容。


对于有机实验的操作及复习必须注意


以下八点内容。




1.


注意加热方式




有机实验往往需要加热,而不同的实验其加热方式可能不一样。




⑴酒精灯加热。



酒精灯的火焰温度一般在


400


~500℃,所以需要 温度不太高的实验都可用酒精灯


加热。教材中用酒精灯加热的有机实验是:“乙烯的制备 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蒸馏石


油实验”和“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




⑵酒精喷灯加热。

酒精喷灯的火焰温度比酒精灯的火焰温度要高得多,


所以需要较高温度的有机实验< /p>


可采用酒精喷灯加热。教材中用酒精喷灯加热的有机实验是:“煤的干馏实验”。




⑶水浴加热。水浴加热的温度不超过


100℃。教材中用水浴加热的有机实验有:“银镜实验(包括醛


类 、糖类等的所有的银镜实验)”、“



硝基苯的制取实验(水浴温度为


6


0℃)”、“



酚醛树


酯的制取实验(沸水浴)”、“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水浴温度为


70℃~80 ℃)”和“



糖类(包


括二糖、



淀粉和纤维素等)水解实验(热水浴)”。




⑷用温度计测温的有机实验有:“硝基苯的制取实验”、“ 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以上两个实验中


的温度计水银球都是插在反应液外的水浴液中, 测定水浴的温度)、“乙烯的实验室制取实验”(温


度计水银球插入反应液中,测定反应 液的温度)和“



石油的蒸馏实验”(温度计水银球应插在具支


烧瓶支管口处,



测定馏出物的温度)。




2


、注意催化剂的使用






硫酸做催化剂的实验有:“乙烯的制取实验”、



“硝基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


验”、“纤维素硝酸酯的制取实 验”、“糖类(包括二糖、淀粉和纤维素)水解实验”和“乙酸乙酯


的水解实验”。




其中前四个实验的催化剂为浓硫酸,


后两个实验的催化剂为稀硫酸,


其中最后一个实验也可以用氢氧


化钠溶液做催化剂




⑵铁做催化剂的实验有:溴苯的制取实验(实际上起催化作用的是溴与铁反应后生成的溴化铁)。




⑶氧化铝做催化剂的实验有: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





8


3


、注意反应物的量




有机实验要注意严格控制反应物的量及各反应物的比例,< /p>


如“乙烯的制备实验”必须注意乙醇和浓硫


酸的比例为

< p>
1



3


,且需要的量不要 太多,否则反应物升温太慢,副反应较多,从而影响了乙烯的产


率。



4


、注意冷却




有机实验中的反应物和产物多为挥发性的有害物质,所以必 须注意对挥发出的反应物和产物进行冷


却。




⑴需要冷水(用冷凝管盛装)冷却的实验:“蒸馏水的制取 实验”和“石油的蒸馏实验”。




⑵用空气冷却


(用长玻璃管连接反应装置)


的实验:

< p>
“硝基苯的制取实验”、


“酚醛树酯的制取实验”、


“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和



“溴苯的制取实验”。




这些实验需要冷却的目的是减少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挥发,


既保证了实验的 顺利进行,


又减少了这些挥


发物对人的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 /p>




5


、注意除杂




有机物的实验往往副反应较多,导致产物中的杂质也多,为 了保证产物的纯净,必须注意对产物进行


净化除杂。


如“乙烯的 制备实验”中乙烯中常含有


CO2



S O2


等杂质气体,


可将这种混合气体通入到

浓碱液中除去酸性气体;


再如“溴苯的制备实验”和“硝基苯的制备实验”,


产物溴苯和硝基苯中分


别含有溴和


NO2


,因此,



产物可用浓碱液洗涤。




6


、注意搅拌




注意不断搅拌也是有机实验的一个注意条件。如“浓硫酸使 蔗糖脱水实验”(也称“黑面包”实验)


(目的是使浓硫酸与蔗糖迅速混合,

< p>
在短时间内急剧反应,


以便反应放出的气体和大量的热使蔗糖炭

< p>
化生成的炭等固体物质快速膨胀)、“乙烯制备实验”中醇酸混合液的配制。




7


、注意使用沸石(防止暴沸)




需要使用沸石的有机实验:⑴



实验室中制取乙烯的实验


;


⑵石油蒸馏实验。




8


、注意尾气的处理




有机实验中往往挥发或产生有害气体,因此必须对这种有害 气体的尾气进行无害化处理。




⑴ 如甲烷、乙烯、乙炔的制取实验中可将可燃性的尾气燃烧掉;⑵“溴苯的制取实验”和“硝基苯的


制备实验”中可用冷却的方法将有害挥发物回流。




十四


.


离子反应



离子共存



离子方程式



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的反应,


实质上就是离子之间的相互反应。

离子间的反应是趋向于降低离子浓度


的方向进行。


离子反应 通常用离子方程式来表示。


理解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正确书写离子方程

< p>
式是学好离子反应的关键。溶液中离子共存的问题,取决于离子之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如离子间能


反应,这些离子就不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




一.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9


1




离子反应生成微溶物或难溶物。




2




离子反应生成气体。




3




离子反应生成弱电解质。




4




离子反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 /p>


根据化学反应类型,离子反应可分为两类,一是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二是氧化性离子 与还原性


离子间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还应注意:




1


.微溶物向难溶物转化,如用煮 沸法软化暂时硬水




MgHCO3==MgCO3+CO2↑+H2O




MgCO3


虽然难溶,但在溶液中 溶解的哪部分是完全电离的,当


Mg2+


遇到水溶液里的


OH-


时会结合生成



MgCO3


溶解度更小的


Mg



OH



2


而沉淀析 出




MgCO3+H2O==Mg



OH



2


↓+



CO2↑




2


.生成络离子的反应:




FeCl3


溶液与


KSCN


溶液的反应:


Fe3+


+


SCN-


==Fe



SCN



2+


生成物既不是 沉淀物也不是气体,


为什么反应能发生呢?主要是生成了难电离的


Fe



SCN


2+


络离子。




3


.优先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具有强氧化性的离子与强还原性的离子相遇时首先发生氧化 还原反应。例如:


Na2S


溶液与


Fe CI3



液混合,生成


S



Fe2+


离子,而不是发生双水解生成

< p>
Fe



OH


< p>
3


沉淀






高中化学细小知识点总结



一、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



⑴金刚石、石墨:


C


⑵水银、汞:


Hg



(3)


生石灰、氧化钙:


CaO


(4)


干冰(固体二氧化碳)


< p>
CO2



(5)


盐酸、氢氯酸:


HCl


(6)


亚硫酸:


H2SO3



(7)


氢硫酸:


H2S



(8)


熟石灰、消石灰:

< p>
Ca(OH)2



(9)


苛性钠、火碱、烧碱:


NaOH



(10)


纯碱:


Na2CO3


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


Na2CO3?10H2O




10


( 11)


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


NaHCO3 (


也叫小苏打)



< br>(12)


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


CuSO4?5H2


O



(13)


铜绿、孔雀石:


Cu2(OH)2CO3


(分解生成三种氧化 物的物质)




(14)


甲醇:


CH3OH


有毒、失明、死亡




(15)


酒精、乙醇:


C2H5OH



(16)


醋酸、乙酸(


16.6


℃冰醋酸)


CH3COOH



CH3COO-


醋酸根离子)



具有酸的通性




(17)


氨气:


NH3


(碱性气体)



(18)


氨水、一水合氨:


NH3?H2O


(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



(19)


亚硝酸钠:


NaNO2


(工业用盐、有毒)




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


、白色固体:


MgO



P2O5



CaO




NaOH



Ca(OH)2



KClO3



KCl



Na2CO3


< p>
NaCl


、无水


CuSO4



铁、镁为银白色




(汞为银白色液态)



2


、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


CuO



MnO2



Fe3O4



KMnO4


为紫黑色



3


、红色固体:


Cu



Fe2O3



HgO

、红磷▲硫:淡黄色▲



Cu2(OH)2CO3


为绿色



4


、溶液的颜色:凡含


Cu2+

< p>
的溶液呈蓝色;凡含


Fe2+


的溶液呈浅绿色;凡 含


Fe3+


的溶液呈棕黄色,


其余溶液 一般





不无色。


(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5


、沉淀


(


即 不溶于水的盐和碱)


:①盐:白色↓:


CaCO3



BaCO3


(溶于酸)



AgCl



BaSO4(


也不溶于



HNO3)






②碱:蓝色↓:


Cu(OH)2


红褐 色↓:


Fe(OH)3


白色↓:其余碱。



6



1


)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


NH3



S O2



HCl


(皆为无色)

< p>




2


)无色无味的气体:


O2



H 2



N2



C O2



CH4



CO


(剧毒)





▲注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酒精为 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7


、有毒的,气体:


CO


液体:


CH3OH


固体:


NaNO2


CuSO4(


可作杀菌剂


< p>
,


与熟石灰混合配成天蓝色


的粘稠状物质


——


波尔多液


)




三、物质的溶解性



1


、盐的溶解性



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





Cl


的化 合物只有


AgCl


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 br>



SO42




的化合物只有


BaSO4


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CO32




的物质只有


K2CO3



Na2CO3




NH4< /p>



2CO3


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



2


、碱的溶解性



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氨水,其他碱不溶于水。难 溶性碱中


Fe(OH)3


是红褐色沉淀,


Cu(OH)2


是蓝色沉淀,其他难溶性碱为白色。


(包括< /p>


Fe



OH


)< /p>


2


)注意:沉


淀物中

AgCl



BaSO4


不溶于稀硝酸,





11


其他沉淀物能溶于酸。如:


Mg(OH)2 CaCO3 BaCO3 Ag2 CO3




3



大部分酸及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


( 酸性氧化物+水→酸)


大部分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


能溶的有:


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钠(碱性氧化物+水→碱)



四、化学之最



1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


、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5


、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6


、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



7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CH4



8


、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9< /p>


、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




10


、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11


、熔点最小的金属是汞。




12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3

< p>
、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14


、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


15


、最早利用天然气的是中国;中国最大煤炭基地在:山西


省;< /p>


最早运用湿法炼铜的是中国


(西汉发现


[


刘安


《淮南万毕术》


“曾青得铁则化为 铜”



]



宋 朝应用)



最早发现电子的是英国的汤姆生;最早得出空气是由


N2



O2


组 成的是法国的拉瓦锡。



五、初中化学中的“三”




1


、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


、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3


、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 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4


、构成原子一


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5


、黑 色金属只有三种:铁、锰、铬。


6


、构成物质的元素可分为


三类即


(1)


金属元素、

< br>(2)


非金属元素、


(3)


稀有 气体元素。


7


,铁的氧化物有三种,其化学式为


(1)FeO



(2)Fe2O3


(3) Fe3O4




8


、溶液的特征有三个


(1)


均一性;


(2)


稳定性;


(3 )


混合物。



9


、化学方程式有三个意义:


(1)


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 果生成什么物质;


(2)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

< br>各物质问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数比;


(3)


表示各反应物 、


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化学方程式有两个原则:


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10


、生铁 一般分为三种:白口铁、灰口铁、球墨铸铁。



11

< p>
、碳素钢可分为三种:高碳钢、中碳钢、低碳钢。



12



常用于炼铁的铁矿石有三种:


(1)


赤铁矿


(


主要成分为

< p>
Fe2O3)



(2)


磁 铁矿


(Fe3O4)



(3)


菱铁矿


(FeCO3)



13


、炼钢的主要设备有三种:转炉、电炉、平炉。



14


、常与温度有关的三个反应条件是点燃、加热、高温。

< p>


15



饱和溶液变不饱 和溶液有两种方法:



1


< p>
升温、



2


< p>
加溶剂;


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


降温 、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注意:溶解度随温度而变小的物 质如:氢氧化钙溶液由饱和溶液


变不饱和溶液:降温、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 三种方法:升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16


、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17


、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


(1)


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


(2)


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3)


农业


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12


18


、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 :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19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分为三类:


(1)


大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2)


少数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


(3)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0



CO2


可以灭


火的原因有三个:不能燃烧、不 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21


、单质可分为三类:金属单质 ;非金


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


22


、 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2 3


、应记住的三种黑色氧化物是: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24


、氢气和碳单质有三个相似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 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25


、教材 中出现的三次淡蓝色:


(1)


液态氧气是淡蓝色


(2)


硫在空气中燃烧有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3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有淡蓝色火焰。



26


、与铜元素有关的三种蓝色:


(1)


硫酸铜晶体;


(2)

氢氧化铜沉淀;


(3)


硫酸铜溶液。


27


、过滤操作中


有“三靠”



(1)


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2)


玻璃棒的末端轻靠在滤纸三层处;


(3)


盛 待过滤液的烧杯边


缘紧靠在玻璃捧引流。


28


、三大气体污染物:


SO2



CO



NO2


29


、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 p>


30


、取用药品有“三不”原则:


(1)


不用手接触药品;


(2)

不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气体的气味;


(3)


不尝

< p>
药品的味道。




31< /p>


、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32


、工业三废:废水、废渣、废气




34


、可以直接加热的三种仪器:试 管、坩埚、蒸发皿(另外还有燃烧匙)



35

< br>、质量守恒解释的原子三不变:种类不改变、数目不增减、质量不变化




36


、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的三 种气体:


H2



CO

< br>、


CH4


(实际为任何可燃性气体和粉尘)

< p>


37



煤干馏(化学变 化)的三种产物:焦炭、煤焦油、焦炉气



< br>38


、浓硫酸三特性:吸水、脱水、强氧化


< p>
39


、使用酒精灯的三禁止:对燃、往燃灯中加酒精、嘴吹灭



40


、溶液配制的三步骤:计算、称量(量取)< /p>


、溶解



41


、 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前三种元素:


O



C



H



42


、原子中的三等式:核电荷数


=


质 子数


=


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43


、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化学口诀




1


、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多变一



分解反应:一变多



置换反应:一单换一单



复分解反应:互换离子



2

< p>
、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正价)




一价钾钠氢与银,二价钙镁钡与锌,三价金属元素铝;



一五七变价氯,二四五氮,硫四六,三五有磷,二四碳;



一二铜,二三铁,二四六七锰特别。




13


3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



“茶(查)


、庄(装)


、定、点、收、利(离 )


、息(熄)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盛装药品,连好装置



“定”试管固定在铁架台



“点”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收”收集气体



“离”导管移离水面



“熄”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4< /p>


、用


CO


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



“一通、二点、三灭、四停、五处理”


< /p>


“一通”先通氢气,


“二点”后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 p>


“三灭”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


“四停” 等到室温时再停止通氢气;


“五处理”处理尾气,防止


CO


污染环境。



5


、电解水的实验现象:


< p>
“氧正氢负,氧一氢二”


:正极放出氧气,负极放出氢气;氧气与氢气的体 积比为


1



2




6


、组成地壳的元素:养闺女(氧 、硅、铝)



7


、原子最外层与离子及 化合价形成的关系:



“失阳正,得阴负,值不变”

< p>
:原子最外层失电子后形成阳离子,元素的化合价为正价;原子最外层


得电 子后形成阴离子,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价;得或失电子数=电荷数=化合价数值。



8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口诀:



固体需匙或纸槽,一送二竖三弹弹;块固还是镊子好,一横二放三慢竖。



液体应盛细口瓶,手贴标签再倾倒。读数要与切面平,仰视偏低俯视高。

< p>


滴管滴加捏胶头,垂直悬空不玷污,不平不倒不乱放,用完清洗莫忘记。



托盘天平须放平,游码旋螺针对中;左放物来右放码,镊子夹 大后夹小;



试纸测液先剪小,玻棒沾液测最好。试纸测气先湿 润,粘在棒上向气靠。



酒灯加热用外焰,三分之二为界限。硫 酸入水搅不停,慢慢注入防沸溅。



实验先查气密性,隔网加热 杯和瓶。排水集气完毕后,先撤导管后移灯。



9


、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按顺序背诵)



钾钙钠镁




锌铁锡铅(氢)



铜汞银铂金



10


“十字交叉法”写化学式的口诀:



“正价左负价右,十字交叉约简定个数,写右下验对错”



11


、过滤操作口诀:



斗架烧杯玻璃棒,滤纸漏斗角一样;过滤之前要静置,三靠二低莫忘记。



12


、实验中的规律:



①凡用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都选用高锰酸钾制


O2


装 置(固固加热型)




凡用固体与液体 反应且不需加热制气体的都选用双氧水制


O2


装置(固液不加热 型)





14


②凡是给试管固体加热,都要先预热,试管口都应略向下倾斜。



③凡是生成的气体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的,都可用排水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的,都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④凡是制气体实验时,


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导管应露出橡皮塞


1



2ml



铁夹应夹在距管口


1/3

< p>
处。



⑤凡是用长颈漏斗制气体实验时,长颈漏斗 的末端管口应插入液面下。



⑥凡是点燃可燃性气体时,一定先要检验它的纯度。



⑦凡是使用有毒气体做实验时,最后一定要处理尾气。



⑧凡是使用还原性气体还原金属氧化物时,一定是“一通、二点、三灭、四停”



13


、反应规律:



置换反应:




1


)金属单质



+




→盐



+


氢气





2


)金属单质



+


盐(溶液)→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3


)金属氧化物+木炭或氢气→金属+二氧化碳或水



复分解反应:



①碱性氧化物+酸→盐+


H2O


②碱+酸→盐+


H2O


③酸+盐→新盐+新酸



④盐


1


+盐


2


→新盐


1


+新盐


2


⑤盐+碱→新盐+新碱



14


、金属+酸→盐+


H2


↑中:

< br>


①等质量金属跟足量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多至少的顺序:


Al



Mg



Fe



Zn


②等质量的不同酸跟足 量的金属反应,酸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放出氢气越多。



③等质量的同种酸跟足量的不同金属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



④在金属+酸→盐+


H2


↑反应后,溶 液质量变重,金属变轻。



金属+盐溶液→新金属+新盐中:



① 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时,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重,金属变轻。



②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时,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轻,金属变重。



15


、催化剂:一变二不变(改变物 质的反应速率,它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变的物质是催化剂)



氧化剂和还原剂:得氧还,失氧氧(夺取氧元素的物质是还原剂,失去氧元素的物质是氧化剂)



16


、用洗气瓶除杂的连接:长进短出



用洗气瓶排水收集气体的连接:短进长出


用洗气瓶排空气收集气体的连接:密小则短进长出,密大则长进短出



17


、实验除杂原则:先除其它,后除水蒸气



实验检验原则:先验水,后验其它






15


高考总复习之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



化学



第一册



第一章



卤素



第一节




氯气



1< /p>



2


Na


?


Cl


点燃


2


?


?


?


?


2


NaCl



2



Cu


?


Cl


2


?


点燃


?


?


?


CuCl


2



3



2


Fe


?


3


Cl


2

< p>
?


点燃


??


?

< p>
2


FeCl


3



4



H


点燃(光照)< /p>


2


?


Cl


2


?


?


?


?


?


?


2


HCl



5



2


P


?


3


Cl


点燃


2


?


??


?


2


PCl


3



6



PCl


3


?


Cl


2

< br>?


PCl


5


< br>7



Cl


2

?


H


2


O


?


HCl


?


HClO

< br>


8



2


Ca



OH



2


?


2


Cl


2


?


Ca



C lO



2


?


C aCl


2


?


2


H


2


O



9< /p>



Ca



ClO



2


?


CO< /p>


2


?


H


2


O


?


CaCO


3


?


?


2


HClO< /p>



10



2


NaOH


?


Cl


2


?


NaClO


?


NaCl


?


H


2

O



11



4


HCl


?


MnO

< br>2


?


??


?

MnCl


2


?


2

< br>H


2


O


?


Cl


2


?



12



2


KMnO

4


?


16


HCl

< br>(浓)


?


2


MnCl

< p>
2


?


2


KCl

< p>
?


5


Cl


2


?


?


8


H

< br>2


O



13


2


HClO


?

< br>见光


?


?


?

2


HCl


?


O

2



第二节




氯化氢



1 4



NaCl


?


H


2


SO


(浓)

4


?


NaHSO


4


?


HCl


?



15



NaHSO


?


4


?


NaCl


?


??


Na


2


SO


4


?


HCl


?



16



2


NaCl


?


H


?


??


?


2


SO


(浓)


4


Na


2< /p>


SO


4


?


2


HCl


?



14< /p>



15


结合)



17



HCl


?


AgNO


3


?


AgCl


?


?


HNO


3




16


18



NaCl


?

< p>
AgNO


3


?


AgCl< /p>


?


?


NaNO


3



19



KC l


?


AgNO


3


?


AgCl


?


?

KNO


3



20

< br>、


2


HCl


?

< br>CaCO


3


?


CaCl


2


?


H


2


O


?


CO


2


?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


Cu


?


H

2


O



21



CuO


?


H


2


?


22



C


?


4


HNO


3


?


CO


2


?


?


4


NO


2< /p>


?


?


2


H


2


O



?

< p>
?


??


4


Zn

< p>


NO


3



23



4


Zn


?


10


HNO


(极稀)


3


2


?


NH


4


NO


3


?


3


H


2


O



24



11


P


?


15


CuSO


4


?


24


H

< p>
2


O


?


5


Cu


3


P


?

< br>6


H


3


PO

4


?


15


H


2


SO


4



25



KClO


3

?


6


HCl


(浓)


?


3


Cl


2

< br>?


KCl


?


3

< br>H


2


O



?


?


??


4


Mg



NO


3



26



4


M g


?


10


HNO


(极稀)


3


2


?

NH


4


NO


3

?


3


H


2


O



?



)< /p>


27



K


2


Cr


2


O


7


?


6


Fe


3


O


4


?


31

< p>
H


2


SO


4


?


Cr



2


SO


4


3


?

< br>9


Fe



2

SO


4


3


?


K


2


SO


4


?


31


H


2


O



28



2< /p>


KNO


3


?


3< /p>


C


?


S


?


K


2


S


?

< p>
N


2


?


?


3


CO


2


?

< br>


第四节




卤族元素



29



H


2


?


F


2


?


2


HF< /p>



30



H


2


?


Br


2


?


2


HBr



31



H


2


?


I


2


?


2


HI



32



2


NaBr


?

< p>
Cl


2


?


2


NaCl


?


Br


2



33



2

< p>
KI


?


Cl


2

< p>
?


2


KCl


?

< p>
I


2



34



2


KI


?


Br


2


?


2

< br>KBr


?


I


2

< br>


35



NaBr


?


AgNO


3


?

< p>
AgBr


?


?


NaNO< /p>


3



36



KI


?


AgNO


3


?


AgI


?


?


KNO


3



?


?


2


Ag


?< /p>


Br


2



37< /p>



2


AgBr


?


?


光照


第二章



摩尔



反应热




17


第一节




摩尔



38



C


?


O


2


?


CO


2



39



Mg


?


2


HCl


?


MgCl


2


?


H


2


?



第二节




气体摩尔体积


40



Zn


?

2


HCl


?


ZnCl


2


?


H


2

< br>


第三节




物质的量浓度



41

< br>、


2


NaOH


?


H


2


SO


4

< br>?


Na


2


SO

< br>4


?


2


H


2


O



第四节




反应热



42



C


(固)


?


O


(气)


?


点燃


2


?


?


?


C O


(气)


2


?


393


.


5


kJ



43



2


H


(气)


2


?


O


(气)


2


?


2


H


2


O


(气 )


?


483


.


6


kJ



44



2


H


(气)


2


?


O


(气)


2


?


2


H


2< /p>


O


(液)


?


57 1


.


6


kJ



45



C


(固 )


?


H


2


O< /p>


(气)


?


??


?


CO


(气)


?


H


(气)


2


?


131


.


3


kJ


第三章





硫酸



第一节






46< /p>



2


Cu


?


S


?


??


?


Cu


2


S



47



Fe


?


S


?


?


?


?


FeS



48

< p>


S


?


H


?


2


?


??

< br>H


2


S



49



S


?


C


?


高温


?


?


?


CS


2


< /p>


50



S


?


O


点燃


2


?


?


?


?


SO


2



51


< p>
3


S


?


6


KOH


?


??


?


2


K


2


S

< br>?


K


2


SO

4


?


3


H


2


O



第二节




硫的氢化物和氧化物



52



H


?


2


S


?


??

< br>H


2


?


S


?



53



2


H


点燃


2


S


?


3


O


2


(


足)


?


?


?


?


2


H

< p>
2


O


?


2


SO


2



54



2


H


点燃

< br>2


S


?


O


2


(


不足)


?


?


?


?


2


H


2


O


?


2


S


?



55



2


H


点燃


2


S


?


SO

< p>
2


?


?


?


?


2


H


2

O


?


3


S


?




18



56



H


2< /p>


S


?


Br


2


?


S


?


?


2


HBr



57



FeS


?


2


HCl


?


FeCl


2


?


H


2


S


?



58



CuSO


4


?


H


2


S


?


CuS


?


?


H


2


SO


4



59



PbAc


2


?


H


2


S


?

< p>
PbS


?


?


2

< p>
HAc



60



H


2


S


?


NaOH


?


NaHS


?


H


2


O



61



NaHS


?


NaOH


?


Na


2


S


?


H


2


O



62



H


2


S


?

< p>
2


NaOH


?


Na


2


S


?


2

< p>
H


2


O



60



61


结合)

< p>


63



H


2


S


?


2

< br>FeCl


3


?


S


?


?


2


FeCl


2


?


2


HCl



64



H


2


SO


(稀)


4


?


FeS


?


FeSO


4


?


H


2

< p>
S


?



65



SO


2


?


H


2


O


?

H


2


SO


3



66



2


SO


V


2


?


O


2


?


O


2


?


?


5


?


?


2


SO


3

< p>


67



SO

< p>
3


?


H


2


O


?


H


2

SO


4



68


Na


2


SO

3


?


H


2


SO


4


?


Na


2


SO


4


?


H


2


O


?


SO< /p>


2


?



69



SO


2


?


2


NaOH


?


Na< /p>


2


SO


3


?


H


2


O



70



SO


2


?


CaO


?


CaSO< /p>


3



71



SO


2


?


2


Ca



OH



2


?


CaSO


3


?


?


H


2


O



72


< p>
SO


2


?


CaSO


3


?


H


2

< p>
O


?


Ca



HSO


3



2



73



SO


2


?


2


H

< br>2


S


?


3


S


?


?


2


H


2


O



74< /p>



SO


2


?


Cl


2


?


2


H


2


O


?

< p>
2


HCl


?


H

< p>
2


SO


4



75



SO


2


?


Br


2


?


2


H


2


O

?


2


HBr


?

H


2


SO


4



76



5


SO


2


?


2


H


2


O


?


2


KMnO


4


?


Mn SO


4


?


K


2


SO


4


?


2< /p>


H


2


SO


4


第三节




硫酸的工业制法




19



77



4


FeS


2


?


11


O


高温


2


?


??


?


2


Fe


2


O


3< /p>


?


8


SO


2


?



78



2


SO


2


?


O


2


?


O


2


?


?


V

< br>5


?


?


2


SO


3



79



H


2


O


?


SO


3


?


H< /p>


2


SO


4



第四节




硫酸



硫酸盐



80



C


?< /p>


2


H


?


2


SO


(浓)


4


?


??


CO


2


?


?


2


SO


2


?


?


2


H

< p>
2


O



81



S


?


2

< br>H


?


2


SO

(浓)


4


?


??

< br>3


SO


2


?

?


2


H


2


O



82



P


?


H


2


SO< /p>


(浓)


?


??


?


4


H


3


PO< /p>


4


?


SO


2


?


?


2


H


2


O



83

< p>


H


?


2


S


?


H


2

SO


(浓)


4


?

< br>??


S


?


SO

< br>2


?


2


H


2


O



84



Cu


?


2


H


?


2


SO


(浓 )


4


?


??


C uSO


4


?


SO


2


?


?


2


H


2


O



85< /p>



BaCl


2


?


H


2


SO


4< /p>


?


BaSO


4


?


?


2


HCl



86



BaCl


2


?


Na


2


SO


4


?


BaSO

4


?


?


2


NaCl



87


BaCl


2


?


Na


2


CO


3


?

< br>BaCO


3


?


?


2


NaCl



88

< p>


BaCO


3


?


2


HCl


?


BaCl< /p>


2


?


H


2


O


?


CO


2


?



89


< p>
BaCO


3


?


2


HNO


3


?


Ba



NO


3



2


?


H


2


O


?


CO


2


?



90


< br>Na


2


CO


3

< br>?


H


2


SO

3


?


Na


2


S


?


H


2


O


?


CO


2


?< /p>



91



2


H


2


SO


3


?


O


2


?

< p>
2


H


2


SO


4



92



2


Na


2


SO


3


?


O


2

?


2


Na


2


SO


4



93



2


CaSO


3

?


O


2


?


2


CaSO


4



94



2


Fe


?


6


H


?


2


SO


(浓)


4


?


??


Fe



2


SO


4



3


?


3


SO


2< /p>


?


?


6


H


2


O



95



2


NaBr


?


2


H


?


??


?


2


SO


(浓)


4


Br


2


?


SO


2


?


?

< p>
Na


2


SO


4

< p>
?


H


2


O


96



2


NaCl

< p>
?


H


?


2


SO


(浓)


4


?


??


Na


2


SO

< p>
4


?


2


HCl

< p>
?



97



C



H


2

< br>11


H


22


O

< br>11


?


?


?

SO


?


4


?


12


C


?


11


H


2


O




20



第四章



碱金属



第一节






98


、< /p>


4


Na


?


O


2


?


2


Na


2


O



99



2


Na


?

< p>
O


2


?


Na


2


O


2


< br>100



2


Na


?


Cl


点燃


2


?


?


?


?

2


NaCl



101



2


Na


?


S


?


?


研磨

< br>?


?


Na


2

S



102


2


Na


?


2


H


2


O


?


2


NaOH


?


H


2


?



103



2


Na


?


2


H


2


O


?


CuSO


4


?


Cu



OH



2< /p>


?


Na


2


SO< /p>


4


?


H


2


?



第二节




钠的氧化物



104



Na


2

O


?


H


2


O


?


2


NaOH



105



2


Na


2


O


2


?


2


H


2


O< /p>


?


4


NaOH


?


O


2


?



106



Na


2< /p>


O


?


CO


2


?


Na


2


CO


3



107



2


Na


2


O


2


?


2


CO


2


?


2


Na

< p>
2


CO


3


?


O


2



108



Na


2


O


?


2


HCl


?


2


NaCl


?


H


2


O



109



Na


2


O


2


?


4


HCl


?


4


NaCl


?


2


H


2


O

< br>?


O


2


?



110



Na

2


CO


3


?


2


HCl


?


2


NaCl


?


CO


2

< br>?


?


H


2


O



111



NaHCO


3


?


HCl


?


NaCl


?


CO


2


?


?


H


2


O



112



2


NaHCO


?


3


?


??


Na


2


CO


3


?

< p>
CO


2


?


?


H


2


O


< br>113



NaHCO


3


?


NaOH


?


??


?


Na


2


CO


3


?


H


2


O



114



2


NaHCO


3


?


Ca



OH



(少量)


2


?


Ca CO


3


?


?


N a


2


CO


3


?


2


H


2


O


115



NaHCO


3


?


Ca



OH



(足量)


2

?


CaCO


3


?

< br>?


NaOH


?


H


2


O



116



Na


2


CO


3


?


BaCl


2


?


BaCO


3


?

< p>
?


2


NaCl



117



Na


2


CO


3


?


CaCl< /p>


2


?


CaCO


3


?


?


2


NaC l




21



118



Ca



HCO


3



2


?


2


HCl


?


CaCl


2


?


2


CO


2


?


?


2


H


2


O< /p>



119



Ca



HCO


3



2


?


2


NaO H


?


CaCO


3


?


?


Na


2


CO


3


?


2


H


2


O



120



NaHSO


3


?


HCl


?


NaCl


?


SO


2


?

< br>?


H


2


O



第三节




碱金属元素



121

< br>、


4


Li


?

O


点燃


2


?


?


?


?


2


L i


2


O



12 2



K


?


O< /p>


点燃


2


?


?


?


?


KO


2



123



2


M


?


X


2

< p>
?


2


MX



M


表示氧族元素,


X


代表卤 族元素)



124


< br>2


M


?


H


2


?


2


MH



125



2


M


?


2


H


2


O


?


2


MOH


?


H


2


?



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本章内容、性质特殊,所有化学反应方程式均融在其他章节中。



第六章



氮和磷



第二节




氮气



126



3


Mg


?


N


2


?


点燃


??


?


Mg


3


N< /p>


2



127


、< /p>


N


高温高压


2


?


H


2


?


?


催化剂


?


?


?


2


NH


3



128



N


放电


2


?


O


2


?


?


?


?


2


NO



129

< p>


2


NO


?


O


2


?


2

< br>NO


2



130



2


NO


2

< br>?


N


2


O


4



131



3


NO


2


?


H


2


O


?


2< /p>


HNO


3


?


NO



132



4


NO


?


3


O< /p>


2


?


2


H


2


O


?


4

< p>
HNO


3



133



4


NO


2


?


O


2


?


2


H


2


O

< br>?


4


HNO


3

< br>


第三节






铵盐


< /p>


134



NH


3


?


HCl


?


N H


4


Cl



1 35



NH


3


?


HNO


3


?


NH


4


NO


3



136



4


N H


催化剂


3


?


5


O


2


?


?< /p>


?


?


?


4


NO


?


6


H


2


O




22


137



NH


3


?


O


(纯)


2


?


点燃


??


?


N


2


?


H


2


O


< /p>


138



NH


?


4


Cl


?


Ca



OH



2< /p>


?


??


2


NH< /p>


3


?


?


CaCl


2


?


2


H


2


O



139



NH


4


Cl


(固)


?


??


?< /p>


NH


3


?


?


HCl


?



140



NH


3


?< /p>


HCl


?


NH


4


Cl



141



NH


4


HCO


3


?


??


?


NH


3


?


?


H


2


O


?


CO< /p>


2


?



142< /p>




NH


4



2


SO


4


?


2


NaOH


?


??


?


2


NH


3


?


?


Na


2


SO


4


?


2


H


2


O



第四节




硝酸



143



4


HNO


光或热

3


?


?


?


?


4


NO


2


?


?


O


2


?


2


H


2


O



144



Cu


?


4


HNO


(浓)< /p>


3


?


Cu



NO


3



2


?


2


NO


2


?


?


2


H


2


O



145



3


Cu


?


8


HNO


(稀)


3

< p>
?


3


Cu



NO


3



2


?


2


NO


?

< br>?


4


H


2


O



145



C


?


4


HNO


3


?


CO


2


?


?


4


NO


2


?


?


2


H


2


O



146



NaNO


?


??


?


3


?


H


2


SO


(浓)


4< /p>


NaHSO


4


?


HNO


3


?



147



4


NH


Pt


?


Rh


3


(


气)


?


5


O


(气)


2


?


?


?


?


4


NO


(气)


?


6


H


2


O


(气)


高 温高压


?


907


kJ

< br>148



2


NO


(气)


?


O


(气)

< p>
2


?


2


NO


(气)


2


?


113


kJ



149



3


NO


(气)


2


?


H


2


O


(液)


?


2


HNO


(液)


3


?


NO< /p>


(气)


?


136


kJ



150



NO


?


NO


2


?


2


NaOH


?

2


NaNO


2


?

< br>H


2


O



第六节






磷酸


< /p>


151



2


P< /p>


?


3


Cl


点燃< /p>


2


?


??


?


2


PCl


3



152



2


P


?


5


Cl


点燃


2


?


??


?


2


PCl


5



153



P


冷水


2


O


5


?


H


2


O


?


??


?


HPO


3

< p>


154



P

< p>
热水


2


O


5


?


3


H


2

< br>O


?


??


?

2


H


3


PO


4



155



Ca




?


??


?


3


PO


4


2


?


3


H< /p>


2


SO


(浓)


4


2


H


3


PO< /p>


4


?


3


CaSO


4


?



156



Ca



3< /p>


PO


4



2


?


2


H


?


??


?


2


SO


(浓)


4


Ca



H


2


PO


4



2


?


2


CaSO


4


?




23



1 57



Ca



3


PO


4



2


?


4


H


3


PO


(浓)


4


?< /p>


3


Ca



H


2


PO


4



2



化学



第二册



第一章





第二节




硅及其重要的化合物



158



Si


?


O

< p>
??


?


2


?


SiO


2



159



Si


?


2

< p>
NaOH


?


H


2


O


?


Na


2

< p>
SiO


3


?


2

< p>
H


2


?



160



SiO


高温


2


?


2


C


?


?


?


?

< br>Si


?


2


CO

< br>?



161


< br>SiO


高温


2


?


CaO


?


??


?


CaSiO


3



162



SiO


2


?


2


NaOH


?


Na


2


SiO


3


?


H


2


O



163



SiO


2


?


4


HF


?< /p>


SiF


4


?


2< /p>


H


2


O



164



Na


2


SiO


3


?


2


HCl


?


H


2


O


?


H


4


SiO


4


?


?


2


NaCl



165< /p>



H


干燥空气


4


SiO


4


?


?


?


?


?


H


2


SiO


3


?


H


2


O



166



Na


2


SiO


3


?


CO


2


?


H


2


O


?


H


2


SiO


3


?


?


Na


2


CO


3


第三节




硅酸盐工业简述



167



Na


2


CO


3


?


SiO


高温

< p>
2


?


??


?


Na


2


SiO


3

< p>
?


CO


2


?



168



CaCO


高温


3


?


SiO


2


?


??


?


CaSiO


3


?


CO


2


?



第二章







第二节




镁和铝的性质


169



2


Mg

< br>?


O


2


?


点燃


?


?


?


2


MgO



170


4


Al


?


3


O


2


?


? ?


?


2


Al


2


O


3



171



2


Al


?< /p>


2


NaOH


?


2


H


2


O


?


2


NaAlO


2


?


3


H


2


?



172



Mg< /p>


?


Cl


点燃


2< /p>


?


?


?


?


MgCl


2



173



2


Al


?< /p>


3


Cl


点燃


2< /p>


?


??


?


2


AlCl


3



17 4



3


Mg


?


N


2


?


点燃< /p>


??


?


Mg


3< /p>


N


2




24



175



2


Al


?


3


S


?


点燃


? ?


?


Al


2


S


3



176



Mg


?


CuSO


4


?


MgSO


4

?


Cu



177

< br>、


2


Al


?

3


Hg



NO

3



2


?


2


Al



NO


3



3


?


3< /p>


Hg



178



Mg


?


2


H< /p>


2


O


?


?


沸水


?


?


Mg



OH



2


?


H


2


?



179



2


Al


?


6


H


2


O


?


?

沸水


?


?


?


2


Al



OH



3


?


3


H


2


?



180



2


Mg


?< /p>


CO


点燃


2


?< /p>


?


?


?


2


MgO


?


C



181



2


Al


?


Fe


高温


2


O


3


?


??


?


Al


2


O


3


?


2


Fe

< p>


182



10


Al


?


3


V

< p>
高温


2


O


5


?


??


?


5


Al


2


O


3

< br>?


6


V



183



2


Al

?


WO


高温


3

?


??


?


Al

2


O


3


?


W



184



2


Al


?


Cr


高温


2


O


3


?


??


?


Al


2


O


3


?


2


Cr



第三节




镁和铝的重要化合物



185



MgCO


煅烧


3


?


??


?


MgO


?


CO


2


?



186



Mg



OH



?


2


?


??


MgO


?


H


2


O



187



MgO


?


H


缓慢


2


O


?


?


?


?


Mg


< p>
OH



2



188



MgO


?


SiO


高温


2


?


??


?


MgSiO


3



189



M gCl


2


?


Ca



OH



2


?


CaCl


2


?


Mg



OH



2


?



190



MgCl


电解


2

< br>?


熔融


??


?

< br>Mg


?


Cl


2

< br>?



191


< br>Al


冰晶石


2


O


3


?


?


电解

< br>?


?


4


Al

?


3


O


2


?



192



Al


2


O


3


?


6


HCl


?


2


AlCl


3


?


3


H


2


O


< /p>


193



Al


2


O


3


?


3


H


2


SO


4


?


Al



2


SO


4



3

< p>
?


3


H


2


O



194



Al


2


O


3

< br>?


2


NaOH


?


2


NaAlO


2


?

< p>
H


2


O



195



Al



2


SO


4



3


?


6


NH

< br>3


?


H


2


O


?


2


Al



OH



3


?


?



3


NH< /p>


4



2


SO


4



25



196



2


Al< /p>



OH



?


3


?


??


Al


2


O


3


?


3


H


2


O



197



Al

< p>


OH



3


?


3


HCl


?


AlCl


3


?


3

< p>
H


2


O



198



2


Al



OH



3


?


3


H


2

SO


4


?


Al


2


SO


4



3


?


6


H


2


O



199



Al



OH



3


?


NaO H


?


NaAlO


2

?


2


H


2


O



第四节




硬水及其软化



200



CaCO


3


?


CO


2


?


H


2


O


?


Ca

< br>(


HCO


3


< br>2



201


< br>Ca



HCO


?


3



2


?

??


CaCO


3


?


?


CO


2


?

< br>?


H


2


O



202



Mg


HCO


?


3


2


?


??


MgCO


3


?


?

CO


2


?


?


H


2


O



2 03



Ca



HCO


3



2


?


Ca



OH



2


?


2


Ca CO


3


?


?


2


H


2


O



204



Mg


(< /p>


HCO


3



2< /p>


?


2


Ca



OH



2


?


2


CaCO


3


?


?


Mg



OH



2


?


?


2


H


2


O


205



MgSO


4


?


Ca



OH



2


?


Mg



OH



2

< p>
?


?


CaSO


4



206



CaSO< /p>


4


?


Na


2


CO


3


?


CaCO


3


?


?


Na< /p>


2


SO


4



第三章





第一节




铁和铁的化合物



207



3


Fe


?


2


O


点燃


2

< br>?


??


?


Fe

< br>3


O


4



208



Fe


?

S


?


?


?


?


FeS



209


2


Fe


?


3


Cl


?


2


?


??


2


FeCl

3



210


3


Fe


?


4


H


2


O


(气)


?


高温


??


?


Fe


3


O


4


?


4


H


2


< /p>


211



Fe


?


2


HCl


?


F eCl


2


?


H


2


?



212



Fe


?


Cu



SO


4



2


?


Fe



SO


4



2


?


Cu



213


、< /p>


FeO


?


2


HC l


?


FeCl


2


?


H


2


O



214



Fe


2


O


3


?


6< /p>


HCl


?


2


Fe Cl


3


?


3


H


2


O



215



FeSO


4


?


2


NaOH


?


Fe



OH



2


?


Na


2


SO


4




26



216



FeCl


3


?

3


NaOH


?


Fe



OH



3

< br>?


?


3


NaCl



217



4


Fe



OH



2


?


O


2

?


2


H


2


O


?


4


Fe



OH



3


< /p>


218



Fe



OH



?


2< /p>


?


??


FeO


?


H


2


O



219



2


Fe< /p>



OH



?


3


?


??


Fe


2


O


3


?


3


H


2


O



220



Fe

< p>


OH



2


?


2


HCl


?


FeCl


2


?


2

< p>
H


2


O



221



Fe



OH



3


?


3


HCl


?


FeCl


3


?


3


H


2


O



222



FeO


?


H


2


?


Fe


?


H


2


O


223



Fe


2

< br>O


3


?


3


H


2


?


2


F e


?


3


H


2< /p>


O



224


、< /p>


Fe


3


O


4


?


4


H


2


?


3


Fe


?

< p>
4


H


2


O



225



Fe


?


4


HNO


(稀)


3


?


Fe


< p>
NO


3



3


?


NO


?


?


2


H


2


O

第二节




炼铁和炼钢



226

< br>、


Fe


高温


2

< br>O


3


?


3


CO


?


??


?


2


Fe


?


3


CO


2



227



CaCO


高温


3

< br>?


??


?


CaO


?


CO


2


?

< br>


228



2

< br>Fe


?


O


高温

< br>2


?


?


?


?


2


FeO



229



Si


?

2


FeO


?


高温

< br>?


?


?


2


Fe


?


SiO


2


230



Mn

< br>?


FeO


?


高温


?


?


?


Fe

< br>?


MnO



231



C


?


FeO


?


高温


?


?


?


Fe


?


CO



232



2


Al


?


3


FeO


?


高温


??


?


3


Fe


?


Al


2


O


3


< br>233



2


P

< br>?


5


FeO


?

< br>3


CaO


?


高温


??


?


5


Fe


?


Ca



3

< br>PO


4



2


第四章





第二节




甲烷



23 4



CH


3


C OONa


?


NaOH


?


??


CaO


?


?


Na


2


CO


3


?


CH


4


?



235



CH


4


?


2


O

< br>2


?


点燃


?

?


?


CO


2


?


2


H


2


O




27



236



CH



4


?


Cl


2


?


?


?


CH< /p>


3


Cl


?


HCl



237



C H



3


Cl


?


Cl


2


?


?< /p>


?


CH


2


Cl< /p>


2


?


HCl


< /p>


238



CH



2


Cl


2


?< /p>


Cl


2


?


?


?


CHCl


3


?< /p>


HCl



239



CHCl



3


?


Cl


2


?


?


?


CCl


4


?


HCl



240


CH


高温


4

?


?


?


?


C


?


2


H


2< /p>



第四节




乙烯



241



CH


?


OH


?


浓硫酸


3


?


CH


2


170


?


?



C


?


C H


2


?


CH


2


?


?


H


2


O



242



CH


2


?


CH


2


?


Br


2


?


CH


2


Br


?


CH


2


Br



243



CH


2


?


CH


2


?


H


2


?

< p>
?


催化剂


?


?

< p>
?


CH


3


?


CH


3



244

< p>


CH


2


?


CH


2


?


HCl

< p>
?


CH


3


?


CH


2


Cl



245



CH


点燃


2


?


CH


2

< p>
?


3


O


2


?


?


?


?

2


CO


2


?


2


H


2


O



246



CH


2


?


CH


2


?


H


2


O


?


?


催化剂


一定条件


?


?


CH


3


?


CH


2


?


OH



247



n CH


催化剂


2


?


CH


2


?


一定条件

< br>?


?


?



[


CH


2


?


CH


2


]


n



第五节




烯烃



CH


3


248



nCH


一定条件


2


?


CH

< br>2


?


?


?


?


?



[


C H


?


CH


2


]


n



249



CH


2


?


CH


?


CH


?


CH


2


?


Br


?< /p>


Br


?


CH


2< /p>


?


CH


?


CH< /p>


?


CH


2




Br


Br


2 50



CH


2


?


CH


?


CH


?


CH


2


?


B r


?


Br


?


C H


2


?


CH


?


CH


?


CH


2




Br


Br


251



nCH


一定条件


2


?


CH

< br>?


CH


?


CH

< br>2


?


?


?


?


?



[


C H


2


?


CH


?


CH


?


CH


2


]


n


252



nCH


一定条件


2

?


CH


?


C


?


CH


2


?


?


?


?


?


< /p>


[


CH


2


?


CH


?


C


?


CH


2


]


n




CH


3

< p>
CH


3


第六节




乙炔



25 3



CaC


2


?


2


H


2


O< /p>


?


Ca



OH< /p>



2


?


HC


?


CH


?



254



2


CH


?


CH


?


5


O


2


?


点燃


?


?


?


4


CO


2


?


2


H


2


O




28



2 55



CH


?


CH


?


Br


2


?


CH


?


CH




Br


Br



Br


Br


Br


Br


256



CH

?


CH


?


Br

2


?


CH


?


CH




Br


Br


257



CH

< br>?


CH


?


H

2


?


?


催化剂

?


?


?


CH


2


?


CH


2



258



CH


2


?


CH


2


?


H


2


?


?


催化剂


?


?


?


CH


3


?


CH


3



259



CH


?


CH


?


HC


l


?


?


催化剂


?


?


?


CH


2


?


CHCl< /p>



第七节






芳香烃




?


Br


??


Fe


Br


r


2 60



2


?


?


H


B




NO


2


261


、< /p>


?


HO


?


NO< /p>



H


2


?


?


2


60


?


SO



C


?

< p>
4


?


?


H


2


O



?


HO


?


SO

70


.


C


~


80


.


C


SO


3


H


262



3


H


?


?


?


?


?


?


H


2


O




?


3


H


263



2


?


催化剂


?


?


?


?




CH


3


CH


3


?


3

< br>HO


?


NO


< br>H


2


SO


4

O


N


NO


2


2


?


?


?


?


?


2


?


3


H


2


O


264



NO


2



CH


3


CH


3


?


3


HO


?


SO


HO


3


H


?


3


S


SO

< p>
3


H


?


3


H


2


O


265



SO


3


H

< br>


第八节




石油和石油产品概述



266



C


?


16

< p>
H


34


?


??

< p>
C


8


H


18


?


C


8


H

< br>16



267



C


?


8


H

18


?


??


C

4


H


10


?


C


4


H


8



268



C


4


H


10


?


??


?


CH


4


?< /p>


C


3


H


6




29



269



C


4


H


10


?


??


?


C


2


H

< p>
4


?


C


2


H


6



第五章



烃的衍生物



补充课程




卤代烃



270



CH


NaOH


3

< br>CH


2


Br


?

< br>H


2


O


?


?


?


?


?


C H


3


CH


2


O H


?


HBr



271



CH


3


CH


2


Br


?


NaOH


?


??


H

< br>?


2


O


?


CH


3


CH


2


OH


?


NaBr


< br>272



CH


3


CH


2


Br


?


NaOH


?


?



?


?


CH


2


?


CH


2


?

< br>?


NaBr


?


H


2


O



273



CH


2


?

< br>CHCl


?


H


2


?


?


一定条件


?


?


?


CH


3


CH


2


Cl



274



nCH


2

< p>
?


CHCl


?


?


一定条件


?


?


?


?


CH


2


?


CHCl


?


n



第一节




乙醇



275



2


Na


?


2


C


2


H


5


OH


?


2


C


2


H


5


ONa


?


H


2


?

< p>


276



Mg


?


2


C


2


H


5


OH


?


(


C


2


H

5


O


)


2


Mg


?


H


2


?



277



2


Al


?


6


C< /p>


2


H


5


OH


?


2


(


C


2


H


5


O


)


3


Al


?


3


H


2


?


278



2

Cu


?


O


??

?


2


?


2


CuO



279


CuO


?


C


2

H


5


OH


?


Cu


?


CH


3


CHO



280


< br>2


C


Cu


2

H


5


OH


?


O


2


?


?


?


2


CH


3


CH O


?


2


H


2< /p>


O



278


、< /p>


279


结合)



?


281



CH


3


CH


2


OH


?


HBr


?


CH

3


CH


2


Br

?


H


2


O



282



CH


3


CH


2


OH


?


?



H


2< /p>


?


SO


170



?


4


C


?


CH


2


?


CH


2


?


?


H


2


O



283



2


CH


< p>
H


SO


3


CH

< p>
2


OH


?


?


2


140


?



?


4


C


?

< br>CH


3


?


CH

< br>2


?


O


?


CH


2


?


CH


3


?


H


2


O



284



C


点燃


2


H


6< /p>


O


?


3


O


2


?


?


?

< p>
?


2


CO


2


?


3


H


2

< br>O



285


、乙烯水化制乙醇:


CH


催化剂


2


?


CH


2


?


H


2


O


?


一定< /p>


?


T


?



?


P


CH


3


CH


2


OH



286


、卤代烃水解制乙醇:


CH


3


CH


2


Br


?


NaOH


?


??


H


?


2


O


?


CH


3


CH


2


OH


?


NaBr


第二节




苯酚




30





OH



OH


Br


Br


?


3


B r


2


?


?


3< /p>


HB


r



287



Br




OH


O


2


N


NO


2



3< /p>


HO


?


NO


2< /p>


?


288





OH


?


?


3


H


2


O



NO


2




OH


HO


3


S


SO


3


H


?


3


H


SO


3< /p>


H


2


3


HO< /p>


?


SO


3


H


?


289





OH



OH


?


O



?


NaOH


?



ONa


290





ONa


?


H


2


O


OH



?


CO


2


?


H


2


O


?




291





OH


?


?


NaHCO


3



292



?


Na

2


CO


3


?



ONa


?


NaHCO

< p>
3





2


OH


?


2


Na


?


2



ONa


293




?


H


2


?



294





?


Cl


2


?< /p>


?


?


?


Cl


催化剂


Cl


?


HCl




OH


苯酚的工业制法



?


H


2


O

< br>?


催化剂


?


?

< br>?


高温、加压


?


HCl



295



第三节






?


?


CH


3

< p>
CH


2


OH


< p>
296



CH


3


CHO


?


H


2


?


?


Ni


297



AgNO


3


?


NH


3


?


H


2


O


?


AgOH


?


?


NH


4


NO


3



银氨溶液制备



298



AgOH


?


?


2


NH


3


?


H


2


O


?

Ag


(


NH


3

)


2


OH


?


2


H


2


O



299



CH


3


CHO


?


2


Ag


(


NH


3


)


2


OH


?


?


?


?


CH


3< /p>


COONH


300


CuSO


4


?


2

< br>NaOH


?


Cu


(


OH


)


2


?


?


NaSO


4




热水浴


4


?


2


Ag


?


?< /p>


3


NH


3


?


H


2


O



31


??


Cu


2


O


?


?


2


H


2


O


?


CH


3


COOH



301



2


C H


3


CHO


?


Cu


(


OH


)


2


?


?


?


?< /p>


CH


3


OH


< /p>


302



HCHO


?


H


2


?


?


Ni


303



HCHO


?


4


Ag

(


NH


3


)


2


OH


?


?


?


?


NH


4


H CO


3


?


4


A g


?


?


7


NH


3


?


2


H


2


O




OH


H


H



OH


[


CH


2



]


n



?


nH


2


热水浴


n< /p>


?


nHCHO


?


浓盐酸


?


?


?


沸水浴


O



304


、酚醛树脂制备的苯环式:


< /p>


nC


6


H


5


OH


?


nHCHO


?


浓盐酸


?


?


?


[


C


6


H< /p>


3


OHCH


2


]


n


?


nH


2< /p>


O


沸水浴


307


、链状式:



?


?

CH


3


CHO


< br>308


、乙炔水化法制乙醛:


CH


?


CH


?


H


2


O


?


?


30 9


、乙烯氧化法制乙醛:


2


CH


2


?


CH


2


?


O


2


?


?


?


?


2

< br>CH


3


CHO



一定


T



P

< br>催化剂


催化剂



2


CH


3


?


CH


?


CH


3


?


O


2


?


催化剂


?


?


?


2

CH


3


?


C


?


CH


3


?


2


H


2


O


?< /p>


310



2


—< /p>


丙醇氧化制丙酮:


第四节




乙酸



OH



H


SO


?< /p>


O



2


4


?


?


CH


3


COOC


2


H


5


?


H


2


O

< p>


311



CH


3


COOH


?


HO


?


C


2


H


5


?


?


?


2


4


?


?

< br>CH


3


COOCH


3

< p>
?


H


2


O



312



CH


3


COOH


?


HO


?


CH


3


?

< p>
?


?



H


SO


?



CH


COO


?


CH


2



H


2


SO


4


?


2


H

2


O


?


2


CH


3


COOH


?

?


?


?


?


3


?


CH


2


?


OH


CH


3


C OO


?


CH


2


313





CH


2


?


OH


?


?


2


CH


3


COOH



314


2


CH


3


CHO


?


O


2


?


?


315


、丁烷氧化法制乙酸:< /p>


2


CH


3


CH< /p>


2


CH


2


CH< /p>


3


?


5


O


2


?


?


?

< p>
?


4


CH


3


COOH


?


2


H

< p>
2


O



一定


T



P


催化剂


催化剂


第五节






2


4


?


?


CH


3


CH


2


OSO


3


H


?


H


2


O



316



HO


?


SO


3


H


?


CH


3

< p>
CH


2


OH


?

< p>
?


?



H


SO


?


2


4

< br>?


?


CH


3

CH


2


ONO


2

< br>?


H


2


O



317



HO

?


NO


2


?


CH


3


CH


2


OH


?


?


?



H


SO


?


2


4


?


?


CH< /p>


3


COOH


?


H O


?


C


2


H< /p>


5



318


、< /p>


CH


3


COOC


2


H


5


?


H< /p>


2


O


?


?


?



H


SO


?



CH


2

< p>
?


OH


?



CH


3


COO


?

< p>
CH


2



H


2


SO


4


?


?


CH


3


COO


?


CH


CH


?


OH


?


3


CH


3


COOH


?


?

< p>
?


?


3


H


2


O



319



CH


2


?

< br>OH


CH


3


COO


?


CH


2



32



CH


2


?


OH


?



C


17


H


33


COO


?


CH


2



H


2


SO


4


?


?


C


17


H


33


COO


?


CH


CH


?


OH


?


3


C< /p>


17


H


33


CO OH


?


?


?


?


3


H


2


O



320



CH< /p>


2


?


OH


C


17


H


33


COO


?


CH


2


< /p>


C


17


H


35< /p>


COO


?


CH


2



CH


2


?< /p>


OH


321




H


2


SO


4< /p>


?


?


C


17


H


35


COO


?< /p>


CH


?


3


H


2


O


CH


?


OH


?


3


C


17


H


35


COOH< /p>


?


?


?


?


C


17


H


35


COO


?


CH


2


CH


?


OH


2




CH


2


?


OH


?



C


15


H


31


COO


?


CH


2



H


2


SO


4


?


?


C


15


H


31


COO


?


CH


?


3

< p>
H


2


O


CH


?


OH


?


3


C


15


H


31


COOH


?


?


?


322



CH


2

< p>
?


OH


C


15

< p>
H


31


COO


?


CH


2



C

< p>
17


H


35


COO


?


CH


2



第六节




油脂




C< /p>


17


H


33


CO O


?


CH


2


催 化剂


?


?


?


C


17


H


35


C OO


?


CH


C


17


H


33


COO

?


CH


?


3


H


2


?


一定


T



P


323



C


17


H


3 3


COO


?


CH


2


C


17


H


35


COO


?


CH

2




CH


2


?


OH



C


17


H


35


COO


?


CH


2



H


2


SO


4


C


17


H


3 5


COO


?


CH


?


3


H


2


O


?


?


?


?


?


3


C


17


H


35


COOH


?< /p>


CH


?


OH


?< /p>


C


17


H


35< /p>


COO


?


CH


2


CH


2


?


OH



324




C


17


H


35


COO


?


CH


2



CH


2


?


OH


C


17


H


35


COO


?


CH


?


3


NaOH

?


3


C


17


H


35


COONa


?


CH


?


OH


325

< p>




C


17


H


35


COO

< p>
?


CH


2


CH

< p>
2


?


OH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经过初中的学习, 学生对化学这一学科有了基础的了解。但针对高中有化学学习,在部分学生


还茫然无措。 现在就结合高中化学元素的特点,谈谈我对高中化学的认识和学方法的总结。



初中化学来说,


知识量更加庞大,


内容更加繁杂 。


但经过细细的摸索和分析,


它仍有规律可循。


只要把握好这些规律,高中化学的学习将会变得比较简单。


< br>首先,牢牢地把握好元素周期律这些规律,就为我们学习元素打下了艰实的基础,然后结

< br>合具体元素的特殊性,加以补充,这样对元素这部分的学习就显得相当容易。








其次,


紧紧抓住

“结构决定性质,


性质决定用途”


这条原则




切实掌握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并与应用结合起来,


这样就能够



从识记的水平提高到运用的水平。


这也是高考考查的能力之一。







还要学会活学活用,通过类比的方法,掌握一系列元素的性质,一类化学反应的实质。这样就 在



33


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记忆量大,内容繁多的问题。







下面我谈谈高中化学的课堂学习方法:







考虑到高中学生的素质,切实做好预习是不可能的,但这并不等于放弃课前预习。要对老师的 问


题有些了解,为听课做好准备。







课堂上 务必要认真听课,跟着老师的点拨思路走,通过老老师的引导,最终解决问题。在课堂上


一定要慎防发做笔记代替听课,


这样会大大降低听课质量。


笔记 可以在课后根据自己的记忆和理解补


记。课堂上一定要勤,勤问,勤思,勤动手。做到以 上这些,就会使课堂学习



变得充实而有效。







课后复 习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要对老师讲过的知识加以总结,再思考,最后成为自己的东


西。







希望同学们根据以上学习方法,结合自身学习状况,形成一套 适合自已的学习方法,以此来提高


学习成绩。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一、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N

< p>
a


2


CO


3


、天然碱



、口碱:N


a< /p>


2


CO


3





小苏打:


NaHCO


3



大苏打:


Na


2


S


2


O


3




石膏(生石


膏)


CaSO


4


.2H


2


O




熟石膏:


2CaSO


4


·


.H


2


O





莹石:


C aF


2




重 晶石:


BaSO


4


(无毒)

< p>




碳铵:

< p>
NH


4


HCO


3





石灰石 、大理石:


CaCO


3




生石灰:


CaO



食盐:


NaCl



熟石灰、消石灰:


Ca(OH)


2





硝:


Na


2


SO


4


·


7H


2


O (


缓泻剂


)



烧碱、火碱、苛性钠:


NaOH


< /p>


绿矾:


FaSO


4


·


7H


2


O




干冰:


CO


2





矾:


KAl (SO4)

< p>
2


·


12H


2

< p>
O



漂白粉:


Ca (ClO)


2



CaCl


2


(混和物)




泻盐:


MgSO

4


·


7H


2


O




胆矾、蓝

< br>矾:


CuSO


4


·


5H


2


O


双氧水:


H


2


O


2

< p>



皓矾:


ZnSO


4


·


7H


2


O



硅石、石英:


SiO


2





刚玉:


Al


2


O


3



水玻


璃、泡花碱、矿物胶:


Na


2


SiO< /p>


3




铁红、铁 矿:


Fe


2


O


3





磁铁 矿:


Fe


3


O


4




黄铁矿、硫铁矿:


FeS


2





绿、孔雀石:


Cu


2



(OH)


2


CO


3




菱铁矿 :


FeCO


3



赤铜矿:


Cu


2


O



波尔多液:


Ca

< br>(OH)


2



CuSO


4




石硫


合剂:


Ca (OH)


2



S



玻璃的主要成分:


Na


2


SiO


3



CaSiO


3



SiO


2




过磷酸钙< /p>


(主要成分)



Ca (H


2


PO


4


)


2



CaSO


4




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



Ca (H


2


PO


4


)< /p>


2




天然气、 沼气、坑气(主要成分)



CH


4



水煤气:


CO



H


2




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



Fe (NH


4


)


2


(SO


4


)


2



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光化学烟雾:


NO

< br>2


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




王水:浓


HNO

3


:浓


HCl


按体积比

< p>
1



3


混合而成。





铝热剂:


Al + Fe


2

< p>
O


3


或其它氧化物。


< /p>


尿素:


CO



N H


2


)


2



有机部分:





氯仿:


CHCl

3





电石:


CaC


2






电石气 :


C


2


H


2< /p>


(


乙炔


)






TNT


:三硝基甲苯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 但破坏


O


3


层。





酒精、乙醇:


C


2


H


5

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 )


:烯烃、烷烃、炔烃、


H


2


S



CO


2

< p>


CO


等。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

< p>


H


2



CH


4


、乙烯、


CO


等。





醋酸:冰醋酸、食醋




CH


3


COOH




甘油、丙三醇



C


3


H


8


O


3





石炭酸:苯酚







蚁醛:甲醛



HCHO




二、



颜色





铁: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





Fe


2+


——浅绿色



Fe

3


O


4


——黑色晶体







Fe(OH)


2

——白色沉淀






Fe


3+


— —黄色



Fe (OH)


3


——红褐色沉淀






Fe (SCN)


3


——血红色溶液






34


FeO


——黑色的粉末






Fe (NH


4


)


2


(SO


4


)


2


——淡蓝绿色




< br>Fe


2


O


3

——红棕色粉末





铜:单质是紫红色





Cu


2+


— —蓝色






CuO


——黑色






Cu< /p>


2


O


——红色





CuSO


4


(无水)—白色





CuSO


4


·


5H


2


O


— —蓝色





Cu


2


(OH)

2


CO


3



—绿色





Cu(OH)


2


——蓝色





[Cu(NH


3


)


4


]SO


4


——深蓝色溶液





FeS


——黑色固体





BaSO


4




BaCO


3




Ag


2


CO


3




CaCO


3




AgCl




Mg (OH)


2



、三溴苯酚均是白色沉淀





Al(OH)


3



白色絮状沉淀






H


4


SiO


4


(原硅酸)白色胶状沉淀





Cl

< p>
2


、氯水——黄绿色




F


2


——淡黄绿色气体





Br

< br>2


——深红棕色液体





I


2


——紫 黑色固体



HF


HCl



HBr



HI


均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均形成白雾





CCl


4


——无色的液体,密度大于水,与水不互溶





Na


2< /p>


O


2


—淡黄色固体



Ag


3


PO


4


—黄色沉淀





S


—黄色固体





AgBr


—浅黄色沉淀





AgI


—黄色沉淀





O


3


—淡蓝色气体





SO


2


—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有毒的 气体





S O


3


—无色固体(沸点


44.8


度)



品红溶液——红色



氢氟酸:


HF


——腐蚀玻璃





N


2


O


4



NO


——无色 气体



NO


2


——红棕色气体





NH


3


——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气体

< br>



KMnO


4--

< p>
——紫色





MnO


4


-


——紫色< /p>



四、



考试中经常用到的规律:





1


、溶解性规律——见溶解性表;




2


、常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指示剂



PH


的变色范围





甲基橙




3.1


红色



3.1


——


4.4

橙色



>4.4


黄色






酚酞




8.0


无色



8.0


——


10.0

< br>浅红色



>10.0


红色






石蕊




5.1


红色



5.1


——


8.0

紫色



>8.0


蓝色





3


、在惰 性电极上,各种离子的放电顺序:





阴极(夺电子的能力)



Au


3+


>Ag


+


>Hg


2+


>Cu


2+


>Pb


2+


>Fa


2+


>Zn


2+


>H


+


>Al


3+

< br>>Mg


2+


>Na


+


>Ca


2+


>K


+






阳极(失电子的能力)


< p>
S


2-


>I


-


>Br



>Cl


-


>OH


-


>


含氧酸根




注意:若用金属作阳极,电解时阳极本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P t



Au


除外)





4


、 双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


)左边 写出水解的离子,右边写出水解产物;






2


)配平 :在左边先配平电荷,再在右边配平其它原子;



3

< p>


H



O


不平则在那边加水。




< /p>


例:当


Na


2


C O


3



AlCl


3


溶液混和时:






3 CO


3


2-


+ 2Al


3+


+ 3H


2


O = 2Al(OH)


3




+ 3CO


2






5


、写电解总反应方程式的方法:< /p>



1


)分析: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 /p>



2


)配平。





例:电解


KCl


溶液:



2KCl + 2H


2


O == H


2




+ Cl


2




+ 2KOH





配平:



2KCl + 2H


2


O == H


2




+ Cl


2




+ 2KOH




6

、将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写成二个电极反应的方法:



1


)按电子得失写出二个半反应式;



2


)再


考虑反应时的环境(酸性或碱性)




3


)使二边的原子数、电荷数相等 。





例:


蓄电池内的反应为:


Pb + PbO


2


+ 2H


2


SO


4


= 2PbSO


4


+ 2H


2


O


试写出作为原电池


(


放电


)


时的电极反应 。





写出二个半反应:



Pb



2e-




PbSO


4






PbO


2


+2e-




PbSO


4




分析:在酸性环境中,补满其它原子:






应为:



负极:


Pb + SO


4


2-


-2e- = PbSO


4






正极:



PbO


2


+ 4H


+


+ SO


4


2-


+2e- = PbSO


4


+ 2H


2


O




注意:当是充电时则是电解,电极反应则为以上电极反应的倒转:






35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2 12:2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689497.html

高中化学实验操作知识点整理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