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省常德市
2018
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p>
理综化学试题
【试卷整体分析】
考试范围:高考内容
难度:一般
题型统计
(试题总量
12
)
单选题
综合题
实验题
填空题
7
题
3
题
1
题
1
题
难易度
统计
(平均难度:
0.60
)
容易
较易
一般
较难
困难
0
题
2
题
8
题
2
题
0
题
知识点
统计
(考核知识点
6
个)
知识点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有机化学基础
认识化学科学
化学反应原理
物质结构与性质
化学实验基础
数量
2
个
2
个
1
个
4
个
2
个
1
个
试题数量
2
题
2
题
1
题
4
题
2
题
1
题
试题数量比
16.7%
16.7%
8.3%
33.3%
16.7%
8.3%
分数
0
分
0
分
0
分
0
分
0
分
0
分
分数占比
0%
0%
0%
0%
0%
0%
16.7%
66.7%
16.7%
58.3%
25.0%
8.3%
8.3%
【题型考点分析】
题号
1
题型
单选题
知识点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单选题
单选题
单选题
单选题
实验题
综合题
综合题
单选题
单选题
综合题
填空题
硅的物理性质与用途
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有机反应类型
原电池电极反应式书写
仪器使用与实验安全
有机反应类型
化学平衡的移动及其影响因素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
物质结构与性质综合考查
湖南省常德市
2018
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理综化学试题
第
I
卷(选择题)
1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用菜油浸泡花椒制得花椒油的过程未发生化学变化
B
.河水中加入明矾杀菌消毒后可以直接饮用
C
.将
KM
nO
4
溶液浸泡过的硅藻士放在水果箱里可延长水果的保鲜期<
/p>
D
.晶体硅制得的光电池,能直接将光
能转化为电能
【答案】
B
【解析】
A
项,用菜籽油浸泡花椒制得花椒油的
过程是萃取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故
A
正确;
B
项,明
矾作净水剂可以除去水中悬浮杂质,但不能杀
菌消毒,故
B
错误;
C
项,水果中产生乙烯促进水果成
熟,将
KMnO
4
溶液浸泡过的硅藻士放在水果箱里,
KMn
O
4
吸收乙烯
(
乙烯被氧化
)
,所以可延长水果的
保
鲜期,故
C
正确;
D
< br>项,高纯单质硅具有半导体性能,晶体硅制得的光电池,通过光生伏特效应可
直接
将光能转化为电能,故
D
正确。
p>
2
.青霉素是重要的抗生素,其在体内经酸性水解后得到一种有机物
R
。
R
的结构
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
R
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R
的分子式为
C
5
H
10
NO
2
S
B
.
R
只能发生取代反应
C
.
R
< br>既可以与酸反应也可与碱反应
D
.
p>
R
属于烃的含氧衍生物
【答案】
C
【解析】
A
项,由有机物
R
的键线式可
看出,其分子式为
C
5
H
11
NO
2
S
,故
A
错误;
B
项,
R
除了能发生取
代反
应外,还可以发生氧化反应
(
如燃烧、氨基被氧化
)
、还原反应
(
羧基被
p>
LiAlH
4
还原
)
等,故
B
错误;
R
分子中既含有羧基又含有氨基,所以既可以与酸反应也可与碱反应,故
C
正确;
D
项,
R
的组成中
除了
C
p>
、
H
、
O
之外还含有
N
、
S
p>
元素,不属于烃的含氧衍生物,故
D
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组成、结构与性质,①因为用键线式
表示有机物时非官能团中的碳和氢是省略的,
所以通过键线式确定分子式时,
不要漏掉碳原子和氢原子
(
如题中
A
项
)
;
②判断有机物可能发生反应的
类型时注意燃烧也是氧化反应,所以很多有机物都能发
生氧化反应;③
D
项易错,要明确烃的含氧衍
< br>生物从组成上看,除了碳
(C)
、氢
(H)
元素之外,还含有氧
(O)
,从结构上看,可以认为是烃分子里的氢
原子被含氧原子的原子团取代衍生而来的。
p>
3
.用
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4.4g
由
CO
2
和
N
2
O
组成的混合气体中的电子数为
2.2N
A
B
.密闭容器中
0.5molH
2
p>
与
0.5molI
2
反应生成
N
A
个
H-I
键
C
.
2.4g
镁在足量的
O
2
中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
0.1N
A
D
.
1L1mol/L
碳酸氢钠溶液中的
HCO
3
-
数为
N
A
【答案】
A
点睛: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综合应用,涉及的知识较
多,重在分析能力及化学计算能力的考查,
注意掌握物质的质量与摩尔质量、物质的量之
间的关系,明确原子构成、化学键、氧化还原反应中电
子转移等基础知识,
B
、
D
两项易错,注意可逆
反应不能进行完全;碳酸氢钠是强碱弱酸的酸式盐,需
考虑水解及电离。
x/k//w
4
.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
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
铝丝用砂纸打磨后,放在冷的浓硝酸中浸泡一段时
A
间后,放入
CuSO
4
溶液中
B
溶有
SO
2
的
BaCl
2
溶液中通入气体
X
有白色沉淀生成
铝丝表面变红色
换出铜
X
一
定是
Cl
2
证
C
将盐酸与石灰石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硅酸钠溶液
硅酸钠溶液变浑浊
性
:Cl>C>Si
明
非
金
属
现象
结论
铝可从铜盐溶液中置
四氯化碳溶液最终
产物为无色且溶于四
D
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变为无色
【答案】
D
【解析】
A
项,铝丝用砂纸打磨后,放在冷的浓硝酸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发生钝化形成致
密氧化膜,因为
Al
2
O
3
与
CuSO
4
不反应,所以放入
CuSO
4
溶液中,铝丝表面不会生成铜,故
A
错误;
B
项,向溶有
SO
2
的
BaCl
2
溶液中通
入气体
X
,产生的白色沉淀可能为亚硫酸钡或硫酸钡,则
X
可能为氨气或者氧化性
气体
(
如氯气、臭氧等
)
,故
p>
B
错误;
C
项,比
较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要看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
化物的酸性强弱,所以不应该使
用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应该用高氯酸与石灰石反应,故
C
错误;
D
项,
乙烯与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无色
1
,
2-
二溴乙烷且溶于四氯化碳,所以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
液中,溶液最终变为无色,故
D
正确。
5
.甲图为一种新型污水处理装置,该装置可利用一种微生物将有机废水的化学能直接转化
为电能,乙图是
一种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消毒液发生器。关于甲、乙的说法正确
的是
氯化碳
A
.装置乙中的
b
极要与装置甲的
X
极连接
B
.装置乙中
a<
/p>
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Cl-
-2e-=Cl
2
↑
C
.当
N
极消耗
5.6L(
标准状况下
)
气
体时,则有
2N
A
个
< br>H
+
通过离子交换膜
D
.
若
有
机
废
水
中
< br>主
要
含
有
葡
萄
糖
,
则
装
置
甲
中
p>
M
极
发
生
的
电
极
反
应
为
:
C
6
H
12
O
< br>6
+6H
2
O-24e
-
=6CO
2
↑+24
H
+
【答案】
D
【解析】由已知结合图示
,甲为原电池,
X
为负极、
Y
为正极,乙为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消毒液
发生器,则
a
为阴极生成氢气和
NaOH
,
b
为阳极生成
Cl
2
,有利于
Cl
2
与
NaOH
反应生成
N
aClO
。
A
项,
b
为电解池阳极,应与电池正极
(Y
极
)
连接,故
A
错误;
B
项,
< br>a
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
2H
2
O+2e-=2OH
-
+H
2
↑
,
b
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
2Cl
-
< br>-2e
-
=Cl
2
↑
,故
B
错误;
C
项,如图,
N
电极为氧
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为:
O
2
+4H
+
+4e
-
=2H
2
< br>O
,
则当
N
电极消耗
5.6L(
标准状况下
)
气体
(
即
0.
25mol)
时,消耗
1mol
氢离子
,则有
N
A
个
H
+
通过离子交换膜,故
C
错误;
D
项,若有机废水中主要
< br>含有葡萄糖,则装置甲中
M
极发生
C
6
H
12
O
6
失电子的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根据电荷守恒和原子<
/p>
守恒,其电极应为:
C
6
H
12
O
6
< br>+6H
2
O-24e
-
=6CO
2
↑+24H
+
,故
D
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原电池与电解池原理,注意甲为原电池,有机物失电子在负极发生氧
化反应,氧气得电子
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要结合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及图示信息书写电
极反应式;乙为电解池,本题难
点在于电解池阴阳极的判断,要注意根据电解目的判断:
在下端生成氯气,上端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次氯酸钠,则下端
为阳极,上端为阴极。
6
.
X
、
Y
、
Z
、
M
、
< br>R
为五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和最外层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
正确
的是
A
.简单阳离子半径
:X>R
B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
Z
C
.
M
的氢化物常温常压下为液体
D
.<
/p>
X
与
Y
可以形成
正四面体结构的分子
【答案】
D <
/p>
【解析】
X
、
Y
、
Z
、
M
p>
、
R
为五种短周期元素,如图,
X
、
Y
、
Z
、
M
、
R
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
1
、
4
、
5
、
6
、
1
,原子
半径:
X
,所以
X<
/p>
为氢元素、
Y
、
Z
均为第二周期元素,
Y
为碳元素、<
/p>
Z
为氮元素,
M
、
R
均为第三周期元素,
M
为硫元素、
R
为钠元素。
A
项,
X
为氢元素,
< br>R
为钠元素,简
单阳离子半径:
H
+
<
br>D <
br>.常温下,向
+
,故
A
错误;
B
项,
Z
为氮元素,
Y
为碳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
性:
HNO<
/p>
3
>H
2
CO<
/p>
3
,故
B
错误;
C
项,
M
为硫
元素,
H
2
S
常温常压下为气体,故
C
错误;
D
p>
项,
X
为
氢元素,
Y
为碳元素,甲烷
(CH
4
)
就是正四面体结构的分子,故
正确。
7
20mL0.1mol/L
氨水中滴加一定
浓度的稀盐酸,溶液中水电离的氢离子浓度随加入盐酸体积
的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
A
.常温下,
0.1mol/L
氨水的电离平衡常数
K
b
约为
1.0×
10
-5
B
.
a
、
b
之间的点一定满足
:c(NH
4
< br>+
)>c(Cl
-
)>c(OH
-
)>c(H
+
)
C
.
c
点溶液中
c(NH
4
+
)
-
)
D
< br>.
c
点溶质为
NH
4
Cl
【答案】
B
p>
【解析】
A
项,氨水中存在微弱电离:
p>
NH
3
?H
2
p>
O
NH
4
+
+OH
-
,由图中
A
点可得,常温下
0.1mol/L
的氨
水溶液中
c(H
+
)=10
-11
mol/L
,则<
/p>
c(OH
-
)=K
w
/c(H
+
)=10
-3
mol/L
,所以
c<
/p>
NH
4
?
·
p>
c
OH
?
K
b
=
?
?
?
?
c
?
NH
3
·
H
< br>2
O
?
10
?
3
?
10
?
3
0.1
≈
mol/L=1×
10
-5
mol/
L
,故
A
正确;
B
项,由图可知,
a
、
b
之间的点
对应溶液呈碱性,
则
c(OH
-
)>c(H
+
)
,
根据电荷守恒
p>
c(NH
4
+
)>
c(Cl
-
)
,
因为盐酸的量未知,
所以不确定
c(Cl
-
)
与
c(OH
< br>-
)
的大小关系,
故
B
错误;
C
项,
由图可知,
c
点
c(H
+
)>10
-7
mol/L
,
溶液呈酸性,
则
c(OH
-
<
br>4 <
br>正确。 <
br>II
。为验证这一事实,某同学用下图装置在室温
<
br>a (
)
+
)
,
根据电荷守恒
c(NH
4
+
)
-
)
,故
C
p>
正确;
D
项,因为氨水中水的电离被抑制,
随着盐酸的加入,水的
电离被抑制的程度逐渐减小,然后被促进,当溶质为
NH
4
Cl
时,水的电离被
促进的程度最大,继续加
入盐酸,水的电离被促进的程度逐渐减小,最后水的电离被抑制
,由图可知,
c
点水的电离程度最大,
所以
c
点溶质为
NH
Cl
,故
D
第
卷(非选择题)
8
.锌与不同浓度的硫酸反应时,硫酸的还原产物为
SO
2
或
H
2
下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
(
1
)
仪器
的名称是
_________
,
若在圆底烧瓶中放入
1.0g
锌,<
/p>
选用量气管的适宜规格是
(
按标况计算<
/p>
)_____
(
填字母序号
)
。
A
.
200mL
B
.
300mL
C
.
400mL
D
.
500mL
2
)按上图连接好装置后,检查
A
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
____
,为使
仪器
a
中的硫酸顺利加入圆底烧瓶,应
_____
并旋转活塞。
(
3
)实验发现
:1.0g
锌完全溶解后氢氧化钠洗气瓶增重
0.8g
,写出圆底烧瓶中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_________________
。
(
4
p>
)若
ag
锌与
cm
ol/L
的硫酸
VL
充分反应后锌有剩
余,测得氢氧化钠洗气瓶增重
mg
,则整个实验过程产
n
?
H
2
?
生的气体中,
n
?
H
2
?
=______(
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
), <
/p>
若撤走
B
装置,
n
?
SO
2<
/p>
?
n
?
SO
p>
2
?
的数值将
__
____(
填
“
偏大
< br>”
、
“
偏小
”
或
“
无影响
”)
,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
。
(
5
)为准确测量气体体积,量气管在读数时应注意的操作有
_______<
/p>
。
【答案】
分液漏斗
C
关闭分液漏斗(或
a
)
活塞,用热毛巾(或双手)
捂热圆底烧瓶,
一段时间
后
C
中浸入液体中的导气管末端有气泡冒出,
移开热毛巾(或双手)后
C
中导气管中上升一段稳定
的水柱(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打开分液漏斗(或
p>
a
)的瓶塞(或玻璃塞)(或使瓶塞上的凹槽对准
< br>分液漏斗颈部的小孔)
Zn
+
2H
2
S
O
4
(
浓
)
===ZnSO
4
+
SO
2
↑+
H
2
O
、
Zn
+
H
2
SO
4
===
ZnSO
4
+
H
2
↑
偏小
A
中产生的水蒸气进入装置
C
中使得计算的
n(SO
2
)
偏大
读数前移动
b
使量气
管左右液面相平;
②视线与量气管凹液面最低点在同一水平面
③待装置冷却至室温读数
圆底烧瓶,
所以检查
A
装置气密性的操作可以是:关闭分液漏斗
(a)
活塞,用热毛巾
(
或双手
)
捂热圆底
烧瓶,一段时间后<
/p>
C
中浸入液体中的导气管末端有气泡冒出,移开热毛巾
(
或双手
)
后
C
中导气管中上
升一段稳定的水柱,则气密性良好
。为使仪器
a(
分液漏斗
)
中的硫酸顺利加入圆底烧瓶,需要平衡
a(
分
p>
液漏斗
)
中压强,使之与空气连通,故应打
开分液漏斗
(a)
的瓶塞
(
玻璃塞
)(
或者使瓶塞上的凹槽对准分液
漏斗颈部的小孔
)
。
(
3
)氢氧化钠吸收的是
SO
2
气体,所以一定发生反应:
< br>Zn+2H
2
SO
4
(
浓
)=ZnSO
4
p>
+SO
2
↑+H
2
O
,
0.8gSO
2
的物质
的量为:
0.8g÷
p>
64g/mol=0.0125mol
,
1
.0g
锌的物质的量为:
1.0g÷65g/mol≈0.01
54mol>0.0125mol
,所以还
会发生反应:
Zn+H
2
SO
4<
/p>
=ZnSO
4
+H
2
↑
。
m
(
4
)
由
p>
已
知
,
n(H
p>
2
SO
4
)=cV
mol
,
氢
氧
化
钠
洗
气
瓶<
/p>
增
重
mg
,
p>
则
n(SO
2
)=
64
mol
,
根
据
反
应
m<
/p>
m
Zn+2H
2
SO
4
(
浓
)
=ZnSO
4
+SO
2
↑+H
2
O
,
消耗硫酸为
2×
64
mol<
/p>
,
所以生成
H
2
的
H
2
SO<
/p>
4
为:
(cV-2×
64
)mol
,
n
?
H
2
?
64cV
?
2m
m
n
?
SO
2
< br>?
m
则
n(H
< br>2
)=(cV-2×
64
)mo
l
,故
=
。若撤走
B
装置,
A
中产生的水蒸气进入装
置
C
n
?
H<
/p>
2
?
中使
n(S
O
2
)
的计算结果偏大,则算得
n(H
2
)
偏小,<
/p>
n
?
SO
p>
2
?
的数值将偏小。
(
5
)
Z
n
与硫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气体受热膨胀,此时读出的气体体积偏大,因此
要恢复到室
温状态;因为测得的体积需要转化到标准状况,而量气管中的压强不容易测量
,可以调节量气管左右
液面相平,量气管中的压强即等于室内压强;读数时,视线与凹液
面最低处相平,总之为准确测量气
体体积,量气管在读数时要消除内外气体压强不相等及
视线不正确而造成的误差,所以应注意的操作
有:①读数前移动
b
使量气管左右液面相平;②视线与量气管凹液面最低点在同一水平面;③待装置
冷却至室温读数。
点睛:本题是一道实验题
,通过对足量锌与浓硫酸反应产物的探究,考查实验原理、仪器使用、数据处理、
化学计
算等知识。明确实验目的,根据实验原理及实验装置理清思路:
A
中产生气体;
B
为吸水装置,
C
p>
为吸收
SO
2
装置
,
B
中吸收水蒸气使
C
中测得结果更准确;量气管
D
测量的是氢气的体积。注
意检
查装置气密性的原理通常是:创造条件造成装置不同部位形成压强差,并产生某种明
显现象,如气泡
的生成,水柱生成,液面升降等,一般有微热法和压水法。微热法:对容
积较大的容器进行加热,容
器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变大,从浸没在水下的导管出口排出
气泡,冷却气体收缩,形成稳定液柱;
压水法:通过漏斗向密闭容器内加水,水占据一定
空间使容器内气体压强变大,加水的漏斗颈中的水
被下方气体托住成稳定液柱;较复杂的
装置通常分段检查。
9
.工业由钛铁
矿
(
主要成分
FeTiO
3
)
制备
TiCl
4
的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
-
-
-
-
-
-
-
-
-
上一篇:Word化学仪器
下一篇:高中化学实验装置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