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中文论文范文MLA格式关于XX论文mla格式问题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3-01 12:54
tags:

-

2021年3月1日发(作者:dawson)



中文论文范文


MLA


格式关于


XX


论文


mla


格式问题




首先, 你的老师很可能不认为维基百科是一个可靠的资料,引用


之前最好先问一下





一般< /p>


MLA


引用句子就在引用部分外面加双引号就好了,句子的结


尾要加一个


in text citation

,格式是(作者名字,页数)如果不


是从书中引用,括号里的东西可能会不同。


Owl purdue


网站上有很


多例子题 主可以看一下





朋友写英文论文时,需要用


MLA


格式写作 。


MLA


格式有什么要


求?特地找到关 于


MLA


格式的规定,希望对朋友有帮助。



MLA



Modern Language Associat ion


)为美国现代语言协会制定


的论文指导格式,在一般书写 英语论文时应当使用


MLA


格式来保证


学术著作的完整。





一、


MLA


简明论文格式


(


以下


word


格式可参用 附加档已设定完


成,套用即可


)



1.


内容分封面、正文、注释。






2.

规格:


A4


纸,计算机打字,横打,上下左右空

< p>
4.5cm


,标题


与内文字距离

< br>0.5cm


;字大小:照相打字


15- 16



(Windows


文书


软件


10- 11pt)


,内文字请用细明或新细明体,标准行距


(Windows


文书软件


0.6- 0.7cm)


,< /p>


25pp


以内。




3.


横式

< p>
(


由左至右


)


写作。




4.


关键詷


4-6


个。




5.


提要

< p>
300-500


字。




6.


请用新式标点符号。「」用于平常引号,《



》用于书名,



〉用于论文及篇名。古籍之书名与篇名连用时,可省略篇名符


号,如《史记


?


刺客列传》。




7.


中文正文用细明体,注脚用楷书。




8.


英文正文用


Times New Roman;


章节用


Arial




9.


英文书名用


Italic;


论文名用“



”。




10.


独立引文每行低三格


(


楷书


)







11.


注释号码请用阿拉伯字数码之上标字


(


右上方


)


,如


9



25





12.


标题编码层次:一、


(



) 1. (1)



13.


征引书目编写方式


:



(1)


中日文部分依作者姓名笔划排列




A.


专书




B.


期刊论文




C.


博、硕士论文




(2)


西文部分依作者姓名字母排列




A.


专书




B.


期刊论文




C.


博、硕士论文






14.

< p>
不可使用“同上”、“同前引书”、“同前书”、“同前揭


书”、“同注几 引书”等。




15.


引用专书或论文,请依序注明作者、书名


(

或篇名


)


、出版


项。




A.


中 日文专书:作者—书名—出版地点—出版公司—出版年分。





注文:





彭明辉,《历史地理学 与现代中国史学》


(


台北:东大图书公


司,


1995)



38-45






再引:





彭明辉,《历史地理学与现代中国史学》,


38-45






书目:





彭明辉,《历史地理学 与现代中国史学》,台北:东大图书公


司,


1995

< p>






B.


中日文论文:作者 —篇名—期刊卷期—出版项—年月—页码。





注文:





彭明辉,〈由神明配置 图看台湾民间信仰——以中和地区八座寺


庙为中心〉,《新史学》,

6. 4(


台北,


1995. 12): 45-87






再引:





彭明辉,〈由神明配置 图看台湾民间信仰——以中和地区八座寺


庙为中心〉,《新史学》,

6. 4: 45-53






书目:





彭明辉,〈由神明配置 图看台湾民间信仰——以中和地区八座寺


庙为中心〉,《新史学》,

6. 4 (


台北,


1995. 12): 45-87





C.


西文专书:作者—书名—出版地点—出版公司—出版 年分。


例:





注文:






Samuel P. Huntington, Political Order in Changing


Societies (New Havens: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8), 102-


103.




再引:




Samuel P. Huntington, Political Order in Changing


Societies, 102-103.




书目:




Huntington, Samuel P. Political Order in Changing


Societies. New Havens: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8.



D.


西文论文:作者—篇名—期刊卷期—出版项—年月— 页码。


例:





注文:




Hoyt Tillman,



A New Direction in Confucian


Scholarship: Approaches to Examin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Neo-Confucianism and Tao- hseh,



Philosophy East


and West, 42. 3 (New York, July, 1992): 455-474.




再引:




Hoyt Tillman,



A New Direction in Confucian


Scholarship: Approaches to Examin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Neo- Confucianism and Tao-hseh,



Philosophy East


and West, 42. 3: 455- 474.




书目:




Tillman, Hoyt.



A New Direction in Confucian


Scholarship: Approaches to Examin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Neo- Confucianism and Tao-hseh,



Philosophy East


and West, 42. 3 (New York, July, 1992): 455-474.




附注及引用文献



第一类型



历史





引用一本书





一位作者


/


两位作者


/


三位作者






3.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香港:南国出版社,< /p>


1954


),


11






范文澜,



《中国通史简编》,香港: 南国出版社,


1954





4.


戴国辉、叶芸芸, 《爱憎


228


—神话与史实》(台北:远流出

< br>版社,


1992


),


11-20






戴国辉、叶芸芸,《爱憎


228


—神话与史实》,台北:远流出版


社,


1992





5.


冉光荣、李绍明、周锡银,《羌族史》(成都:四川 人民出版


社,


1984


)。

< p>




冉光 荣、李绍明、周锡银,《羌族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


社,


1 984





6. David Lowenthal, The Past is a Foreign Country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5), 23-25.





Lowenthal, David. The Past is a Foreign Country.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5.



7. James Fentress & Chris Wickham, Social Memory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ers, 1992), 24-26.



Fentress, James & Chris Wickham. Social Memory.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ers, 1992.




多于三位作者


/


编者




8.


周大城等, 《台湾自然地理》(台北:立人出版社,


1994


),


21-40






周大城等,《台湾自然地理》,台北:立人出版社,


1994





9. Elizabeth Tonkin et al, History and Ethnicity


(London: Routledge, 1989), 30-40.



Tonkin, Elizabeth et al. History and Ethnicity. London:


Routledge, 1989.






作 者为一机构


/


多机构




1.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 研究所,《口述历史—二二八事件专号》,


3


(台北:中央研 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1992


),


11 -15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历史—二二八事件专号 》,


3


,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1992





2.


吉林省文物工作队、榆树县博物馆,《吉林榆树县老 河深鲜卑


墓群》(北京:文物出版社,


1990


),


11-20






吉林省文物工作队、榆 树县博物馆,《吉林榆树县老河深鲜卑墓


群》,北京:文物出版社,

1990






作者为编者




3.


赵松侨编,《中国 自然地理》(台北:地图出版社,


1984


),


21-30






赵松侨编,《中国自然地理》,台北:地图出版社,


1984







4. Eric Hobsbawm and Terence Ranger eds., The Invention


of Tradi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11-15.



Hobsbawm, Eric and Terence Ranger eds. The Invention of


Tradi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被翻译著作




5.


韦伯


(Max Weber)


,《 宗教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台


北:远流出版公司,


199 1


),


131-32






韦伯


(Max Weber)


,《宗教 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台北:


远流出版公司,


1991< /p>





6. Maurice Halbwachs, On Collective Memory, ed. & trans.


by Lewis A. Coser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2), 101-22.



Halbwachs, Maurice. On Collective Memory. Ed. & trans.


by Lewis A. Coser.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2.






多作者丛书中的一本




3.


黄清连,《黑金与黄金:基隆河上游地区矿业的发展 与聚落的


变迁》,「北县乡土与社会大系」之一(板桥:台北县立文化中


心,


1995


),


21-25






黄清连,《黑金与黄金:基隆河上游地区矿业的发展与聚 落的变


迁》,「北县乡土与社会大系」之一,板桥:台北县立文化中心,


1995






单一作者丛书中的一本




4.


王国维,《观堂别 集》,《海宁王忠悫公遗书》,第九册(无


出版处,


1927< /p>


),


23-25






王国维,《观堂 别集》,《海宁王忠悫公遗书》,第九册,无出


版处,


1927






不同的版本







罗振玉,《殷虚书契考释》,重印增订殷虚书契考释本(台北:


艺文印书馆,


1969


),


23-25






罗振玉,《殷虚书契考释》,重印增订殷虚书契考释本, 台北:


艺文印书馆,


1969





7. Benedict Anderson, Imagined Communities, rev. edition


(London: Verso Press, 1991), 121-25.



Anderson, Benedict. Imagined Communities. Rev. edition.


London: Verso Press, 1991.




老书重印




5.


刘师培,《中国民 族志》(台北:中国民族学会,


1962


),

< br>25-28






刘师培,《中国民族志》,台北:中国民族学会,


1962



1934


)。






6. Owen Lattimore, Inner Asian Frontiers of China (The


American Geographical Society, 1940; repr.,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8), 9.



Lattimore, Owen. Inner Asian Frontiers of China. The


American Geographical Society, 1940. Repr.,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8.




转引自其它的书




5.


拉克伯里,《


___


太古文明公元论》(


Western Origin the


Early Chinese Civilization


1894


)。转引自蒋智由,《中国人

< br>种考》(上海:华通书局,


1929


),


26-33






拉克伯里,《


___


太古文明公元论》(


Western Origin the


Early Chinese Civilization


1894


)。转引自蒋智由,《中国人

< br>种考》,上海:华通书局,


1929


< br>



6. Thomas Torrance, China



s First Missionaires (London,


1937), 21; queted in David Crockett Graham, The Customs and


Religion of the Ch



iang, 96-101 (City of Washington:


Smithsonian Institute, 1958), 25-27.





Torrance, Thomas. China



s First Missionaires. London,


1937. Queted in David Crockett Graham. The Customs and


Religion of the Ch



iang, 96-101. City of Washington:


Smithsonian Institute, 1958.




论文与文章





期刊中论文




1


张永年,〈关于湖熟文化的若干问题〉,《考古》


1



1962


):


35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 研究》,


(北京:文物出版社,


1984


),


149-53





3


曾昭谲、尹焕章,〈试论湖熟文化〉,《考古学报》


4


(1959)



47-50





4 < /p>


镇江市博物馆、丹徒县文物管理委员会,〈江苏丹阳出土的西


周青 铜



器〉,《文物》


8



1980


):


3-6








已出版会议论文





王明珂,〈汉代中国的边疆民族意象与民族政策〉,国立 台湾师


范大学


___


所、蒙藏委员会 编,《中国边疆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台北,


1995


),


23-25






未出版会议论文





多作者论文集中论文




3. David Middleton and Derek Edwards,



Introduc tion,




in Collective Remembering, ed. by David Middleton and Derek


Edwards (Londen: Sage Publications, 1990), 1-22.



Middleton, David and Derek Edwards. Introduction. In


Collective Remembering, ed. by David Middleton and Derek


Edwards. Londen: Sage Publications, 1990.




单一作者论文集中论文





多作者论文集中论文






5.


许倬云,〈周人的兴起及周文化的基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


言研究所中国上古史委员会编,《中国上古史待定稿第三本.两周


篇之一.史实与演变 》(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1985


),


9-10






许倬云,〈周人的兴起及周文化的基础〉,中央研究院历 史语言


研究所中国上古史委员会编,《中国上古史待定稿第三本.两周篇


之一.史实与演变》,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1985

< p>





期刊中的书评





学位论文




5. Ming-ke Wang,



The Ch



iang of Ancient China through


the Han Dynasty: Ecological Frontiers and Ethnic


Boundaries



(Ph. D. dissertation. Harvard University,


1992), 106.



Wang, Ming-ke.



The Ch



iang of Ancient China through


the Han Dynasty: Ecological Frontiers and Ethnic


Boundaries



. Ph. D. dissertation. Harvard University,


1992.






报纸文章





转引自他处的论文




5.


张筱衡,〈散盘考 释〉,《人文杂志》


2-4



1958


);转引


自,刘启益,〈西周大国铜器的新发现与有关的历史地 理问题〉,


《考古与文物》


2


(< /p>


1982


),


43-44






张筱衡,〈散盘考释〉,《人文杂志》


2-4



1958


);转引自,


刘启益,〈西 周大国铜器的新发现与有关的历史地理问题〉,


43-


44






上面的网站说明的很清楚,但是时英文的哦。不知道你看不看的


懂。不过要求


MLA


格式的,也应该是英文论文吧。

< p>




以上是一篇


MLA FORMAT


的文章。自己参考一下。





还是不懂就加我


___ 38448039


或者


___ oyx0008@hotmail.




其实你认真看一下,


MLA FORMAT


也很简单的。






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为美国现代语言协会制定的论文

< p>
指导格式,在一般书写英语论文时应当使用


MLA


格式来保证学术著


作的完整。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格式(


MLA


)和示范格式





师生园


xx-09-29 18:22


阅读


245


评论


0


字号:



大大



中中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要求





一.结构要求





第一、前置部分




l


第一页:英语封面





包括外文题目、作者、 指导教师、系院校、时间等。具体请参阅


英语封面例页。




l


第二页:汉语封面



封面格式必须符合学校要求


,


封面上 的论


文题目必须与文中的题目一致。具体请参阅汉语封面例页。




l


第三页:英语内容提要页







论文题目(英语):居中排列。





提要正文(英语):约


200< /p>


词。





摘要必须是对全文内容的高度概括,应反映出毕业论文的 内容、


方法、成果和结论,不能过于简略。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


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外文摘要应符合外语语法,无语言错误,语


句通顺,文字 表达自然流畅。





关键词(英语):


3- 6


个。





关键词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词条。外文关键 词应与


中文关键词一致。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


标点符号。英文摘要内容与具体的关键词为小


4



Times New


Roman


体。




l


第四页:汉语内容摘要页





论文题目:汉语,粗体


3


号字,居中排列。





提要正文:汉语。







关键词:汉语,


3- 6


个词语。





中文摘要应与外文摘要一致,并且语句通顺,文字流畅中 文摘要


内容与具体的关键词为小


4


号宋 体。




l


第五页


:


论文提纲页(英语)





主题陈述:只能用


1-2


句子,表达本文核心观点(结论性)的判


断陈述句。

< br>




提纲正文: 至少要有二级标题,标题级别要对应,标题数目要对


应,提纲格式要正确。具体请参阅提 纲例页。





第二、正文部分





严格按照提纲用英语写作;英语字数控制在


4500-6000


范围之


内;行文要用正式语言, 每段开始句要缩进


5


个字符。论文标题打


印用


3


号粗体


,

< br>正文打印用小


4



(

< p>


12



), Times New Roman



体。严格遵守引文规范,严 禁抄袭、剽窃。正文页码位于底端居中


位置。具体请参阅教材及辅助材料


MLA style








第三、后置部分




___


:先英语


___


,后汉语


___


,均按作者姓氏字母顺序排列


,


总数应不少于


10



/


本。如果某一条目不止一行,从第二行起,每


行缩进


5


个字符或


2


个汉字。英文参考书目书 写具体格式请参阅教


材及辅助材料


MLA style






汉语参考书目书写顺序为:作者,论文题目


[


代码


]


,刊物,发表


时间、期号、页码;或作者,专著名


[


代码


]


,出版地点,出版社,


出版时间。具 体请参阅例页。




< /p>


附录:对于一些不宜放入正文中,但作为毕业论文又是不可缺少


的 部分,或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毕业论文的附录中。正


文中要标出每个附录的名 称


(


如:


Appendix 1



)






二.论文打印与装订




1




论文的前置、正文、附录部分均需打印,打印纸均采用


A4


号纸 张。




2




字体和字号:中文为宋体,英文和数字为


Times New Roman


体。






3




封面:论文封面一律使用学校统 一设计的封面。论文封面注


明专业研究方





向、指导教师、学术职称、学位授予单位(详见例页)。




4




中英文论文摘要需一致并附关键词。




5




论文页面设置






1


)页边距





上边距:


2.54cm


;下边距:


2.54cm


;左边距


3.17cm


;右边距:

< br>3.17cm






行间距为


1.5


倍距。




< /p>



2


)页码的书写要求

< br>




毕业论文文 本前置部分的封面、摘要、提纲不编入论文页码。页


码从毕业论文正文部分开始至附录, 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排,页码


位于页面底端居中。






6


、论文打印与装订





毕业论文按以下排列顺序用


A4


纸打印后从左侧装订。





(一)



学院统一英语封面;





(二)



学校统一汉语封面;





(三)



英文摘要;





(四)



汉文摘要;





(五)



提纲(英语);





(六)



毕业论文正文部分;





(七)


___






(八)附录等






. MLA


基本格式示例







1


)直接引语





文中的直接引语和间接 引语均在句末采用圆括号内标明作者姓和


具体页码(两者之间空


1


字符)的形式,如:




It may be true that



in the appreciation of medieval


art the attitude of the observer is of primary importance




(Robertson 136).




如果作者的姓已在文中出现,则:




It may be true, as Robertson maintains, that



in the


appreciation of medieval art the attitude of the observer


is of primary importance



(136).




2


)间接引用




Ancient writers attributed the invention of monochord to


Pythagoras, who lived in the sixth century BC (Marcuse


197).







3


)超过四行的引文





整段引文左右各空


10


个字符的间距


,


上下与正文各空一行


,



倍行距


,


五号字体。






4



___



Works Cited


)的基本格式





顺序:先英文,后中文(如有中文


___

的话),按照作者姓的字


母或拼音顺序排列,具体做法为:





书目:




(



)


一人撰写的著作


:


作家的姓在前


,< /p>


名在后




Burstyn, Joan. Victorian Education and the Ideal of


Womanhood. Totowa, NJ: Barnes and Noble, 1981.



(



)


两人撰写的著作


:


其中第二位作家姓名不用颠倒




Simonds, Wendy, and Barbara Katz Rothman. Centuries of


Solace: Grief in Popular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1 12:5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688490.html

中文论文范文MLA格式关于XX论文mla格式问题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