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高中地理必修一完整知识点笔记(注释)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3-01 06:48
tags:

-

2021年3月1日发(作者:siso)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








地月系
















(课本


P3



1.2






















太阳系













银河系













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













其他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


P4



1.4




1.


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小行星带)


、木星、土星、天王




、海王星。




2.


八大行星分类(课本


P5



1.5




分类



类地行星



巨行星



远日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木星、土星



天王星、海王星



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特点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 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


P6




外部条件



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自身条件



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



适于呼吸的大气——体积、质量适中



液态的水——来自地球内部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


.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


核聚变


反应。其能量以


电磁波


的形式


释放出来。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

城市



拉萨,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成都。



2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课本


P8



1.7




⑴提供光热资源;



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 /p>


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 br>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层



光球



色球



日冕




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太阳风














2.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 /p>


P11




⑴世 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



11

< p>
年)


有一定的相关性


(课本


P11


活动)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



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



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图示





运动方式



围绕地轴转动



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



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



运动方向



南极上空为顺时针。



线速度:从赤道 向两极递减,两极点


运动速度



为零。



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 (


15


°∕


近日点(每年


1


月初),速度快











远日点 (每年


7


月初),速度慢




















h


)。































真正周期:


一个


恒星日


=23



56



4

















运动周期



真正周期:一个恒星年


=365



6< /p>



9



10



















昼夜交替周期:一个太阳日


=24< /p>







直射点回归周期:一个回归年



=365



5


时< /p>


48



46


秒< /p>












1


.昼夜交替

























1



.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理意义



2


.地方时























2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3



.产生四季和五带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


























1.


太阳 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2..


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


23


°


26



N,


则地球


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 以南说明太阳直射


23


°


26



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


上的冬至点



3..


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



依据:


1


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 转速度最快;


7


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


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昼夜交替



1


.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






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


.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 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













反之是昏线。


3


.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


.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 昏线上太阳高度为


0


度。


< p>
5


.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


0

< p>
°~




23

< p>
°


26




6


.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0°,夜半球上





0°,晨昏线上



=0°。



7


.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



=


24小时



总结——晨昏线特点:①始终过地心,与直射光线垂直























②始终在地轴附近摆动,摆动的最大幅度为


23

°


26



S






















③晨线看日出,昏线看日落,它们的太阳高度角都为零





地方时的计算



1


.地方时计算原理:



①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


经偏东时间早)




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经度每隔


15


°地方 时相差


1


小时(即


1

< br>°


=4


分钟)



2


.地方时计算方法:



★某地地方时


=


已知地方时±


4


分钟×两地经度差



①式中加减号 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


号。



②经度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经或同为西经相减;一 为东经一为西经相加。














③计算步骤:


确定两地经度差;换算两地时间差;判断两地东西方向;带入计算。



④日期分割:零时


(24



)


经线往东至日界线(


180


°


)为地球上的“新一天”


,往西至日界线为


“ 旧一天”




⑤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 日界线(不完全经过


180


°


经线)日 期减一天,自东向西加一天,实际


中日界线没有与


180


°完全重合



3


.昼夜长短的计算






⑴昼弧:任一纬线落在昼半球内的部分。



⑵夜弧:任一纬线落在夜半球内的部分。


⑶计算:①昼长


=


昼弧对应的经度数÷

15


°;②夜长


=


夜弧对应的经度 数÷


15


°






区时的计算




所求地的区时


=


已知地的区时±两地时区数差



说明:①


时区数的计算:当地经度数÷


15


°,商四舍五入得 时区数




②时间差的计算:同减异加 ——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相减;一为东时区一为西时区相加。


③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同为东时区,时区数越大越偏东;同为西时区,时区数越小


越偏东;一东一西,东时区偏东时间早)



注:



12


区比西


12< /p>


区快


21h



东 西


12


区同时不同日。


北京时间


=


东八区时


=120


°


E


的地方时






光照图 的判读方法和步骤



1


.标自转方向,判断晨昏线














2


.定日期:



⑴北极圈出现极昼(或南极圈出现极夜)为


6



22


日;



⑵北极圈出现极 夜(或南极圈出现极昼)为


12



22


日;



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为


3



21


日或


9



23


日。



3


.时间计算:



①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


6


点;



②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

18


点;





③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


12< /p>




④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


24


点或


0





⑤依据经度相差


15


°地方时相差


1


小时,东早西晚, 东加西减的原则推算时间。



4


.确定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⑴由日期定直射点的纬度:春秋分日——


0


°;夏至日——


23


°


26

< p>


N


;冬至日——


23< /p>


°


26



S < /p>


⑵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是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即地方时为


12< /p>


点的经线。




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




偏移规 律: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 p>


2




判断方法: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掌心向上,四指指向物体运动方向,大拇指所


示方向为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




四、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⒈昼夜 长短变化规律(参看课本


P18



< /p>


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的夏半年,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夏至日 ,


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

< br>


⑵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的冬半年,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 长。冬至日,


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



⑶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地均为


6



00


时日出,< /p>


18



00


时。



⑷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规律


(以北半 球为例)



春分过后北极点开始出现极昼,

春分到夏至极昼


范围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夏至到秋分极昼范围由北极圈缩小到北 极点;秋分过后北极点开


始出现极夜,秋分到冬至极夜范围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冬至 到到次年春分极夜范围由北极


圈缩小到北极点。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春分



赤道上



南半球



全球昼夜等长



①昼长<夜长,纬度越高,白昼越长



②白昼越来越长



③极昼范围由北极点向北极圈扩大



白昼最长,北极圈内全为极昼



①昼长>夜长,纬度越高,白昼越长



②白昼逐渐变短



③极昼范围由北极圈向北极点缩小



全球昼夜平分



①夜长>昼长,纬度越高,白昼越短



②白昼越来越短



③极夜范围从北极点向北极圈扩大



白昼最短,北极圈内全部为极夜



①夜长>昼长,纬度越高,白昼越短



②白昼逐渐变长



③极昼范围从北极圈向北极点缩小



全球昼夜等长



全年昼夜等长



与北半球相反
























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⑴纬度变化: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⑵季节变化: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 的最


大值,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 南地区正


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3.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⑴计算公式:


H =



90


°-



|


纬度间隔


|



说明:


所求点与直射点的纬度间隔计算遵循同减异加——所求点 与直射点同在北半球或同


在南半球相减,在不同半球相加。


< /p>


⑵正午太阳高度大小比较: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即与直射点纬度间隔越小, 正


午太阳高度越大)


;反之越小。















五、四季更替和五带



夏至日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冬至日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南回归线



冬至日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以南地区



夏至日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回归线上一年一次直射



南北回归线



之间地区



其他地区一年两次直射



北回归线



以北地区



春秋分日



夏至日



冬至日



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有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



有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







< p>






1.


四季划分依据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的变化。



2.


四季:


3



4


5


月为春季,


6



7



8


月为夏季,

< p>
9



10



11


月为秋季,


12



1



2


月为冬季< /p>




3.


五带的 划分依据是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界限是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4.


黄赤 交角与回归线、极圈之间的关系



⑴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南北回 归线的纬度数,与极圈的纬度数互余。



⑵如果黄赤交角变小, 南北回归线度数变小,极圈度数增大,从而使热带和寒带的范围缩小,


温带范围扩大。如 果黄赤交角变大,南北回归线纬度变大,极圈纬度减小,热带和寒带的范围


扩大,温带范 围缩小。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


地震波



地震波



横波



纵波



传播速度







传播介质



固体



固体、液体、气体



穿过不连续面速度变化



穿过莫霍界面 横纵波速度均增大;穿过古登堡


界面横波消失,纵波速度突然下降。


2.


地球内部圈层——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 变化划分三个圈层。



圈层名称



位置



地壳



地幔



地核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


大气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主要成分氮和氧



包括地下水、地表水、大气水、生物水,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中



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莫霍界面以上



厚度



特点



平均厚度


17


千米


由岩石组成,大陆厚,大洋薄



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



接近液态,横波不能穿过



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



2800


多千米



古登堡界面以下



3400


多千米














2.


大气受热过程及温室效应



大气


受热


⑴太阳辐射能传播的过程中部分被大 气吸收或反射,


大部分到达地面,


并被地面吸收。



⑵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



过程



⑶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大气


温室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的


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向


①多云的阴天夜晚气温不会太低是因为云层厚大气逆辐


射强



②十雾九晴:


晴 天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空气中的水汽


易凝结成雾滴





③青藏高原光照强但热量不足的原因



:青藏高原空气稀


薄,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少


,

< br>光照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


温低。













二、热力环流——地面冷热不均形 成的空气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1.

< br>热力环流中温度和气压值的比较方法(参看课本


P30



2.3



效应




上的部分散失到宇宙空


间,向下的部 分称为大气


逆辐射,把热量归还给地


面。




⑴温度:同一水平面上,盛行上升气流的近地面温度最高 ;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温


越低。


< br>⑵气压值:同一水平面上看高低压;对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值越低。



⑶等压面的变化规律:


同一水平面,


形 成高压的地方等压面上凸,


形成低压的地方等压面下凹。



⑷等压线越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
















等压线疏密一样,看等压距。等压距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 大,风力越大





看温差,温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




三、大气水平运动——风



类型



高空大气中风



近地面的风



成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风向特点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的结果



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



夏季:海













夏季风







白天:谷风











晚上:山风



冬季:陆













冬季风







白天:海风











晚上:陆风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三圈环流——记气压带、风带名称及各风带的风向



气压带



名称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压气带



极地高气压带




风带



名称



北半球



低纬信风带



中纬西风带



极地东风带



东北信风



盛行西风



极地东风



风向



南半球



东南信风



盛行西风



极地东风



炎热干燥



温暖湿润



寒冷干燥



对气候的影响



分布



0


°附近



南 北纬


30


°附近


南北纬


60


°附近



南北纬


90


°附近



成因



热力作用



动力作用



动力作用



热力作用



气流运动



受热上升



被迫下沉



辐合上升



冷却下沉



对气候的影响



高温多雨



炎热干燥



温和湿润



寒冷干燥
























2.< /p>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由于


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导致气压 带、风带也随季节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二、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




1.


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分布



时间



七月: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


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



一月:北半球副极 地低压带


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



亚洲 高压


(又称蒙古



西伯利亚

< p>
高压,对我国冬季天气影响显著)



亚洲大陆



亚洲低压


(又称印度低压)



太平洋



夏威夷高压

< br>(


西太平洋副高


对我国夏季天气影响显著)



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 /p>














形成原因





2.


季风环流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风向



气候类型



分布范围



东亚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1


月西北风



季风




7


月东南风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温带季风气候


< /p>


我国东部、



北回归线以南地区:


亚热带季风气




鲜半岛、


日本



南亚



海陆热力性质差


季风



异;气压带、风带


的季节移动



1


月东北风



7


月西南风



热带季风气候



印度半岛




中南半岛、



国西南



3.


副热带高压与我国的降水和旱涝



副热带高压对我国雨带



位置的影响



4



5


月(春末)雨带位于华南


,


华北出现春旱



6


月(夏初)长江中下游梅雨



7



8


月雨带移至华 北、


东北地区


,


此时长江中下游受副高控制


出现伏旱



副高异常对我国水旱灾害的


影响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副高 (夏季风)势力弱,南涝北旱;副高(夏季风)势力强,


北涝南旱。













1.< /p>


气候影响因素: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


综合影响的结果。




2.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成因、特点











气候类型



★热带雨




气候



热带草原


气候



10


°


N



20


°


N


10


°


S



20


°


S


赤道低压带和信




带交替控制



★热带季




气候



10


°


N



25


°< /p>


N


10


°


S< /p>



25


°


S


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

< p>
异;


气压带、


风带


的季节 移动



信风带和副热带


高压带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少雨



撒哈拉、阿拉伯半



岛、澳大利亚中西




海陆热力性质差



< br>夏






雨,冬季温和


少雨



副热带高压带和







地中海沿岸



我国秦岭—淮河



以南地区



全年高温,



有旱雨两季



全年高温,有


干湿两季



分布规律



0


°~


10


°


N


0


°~


10


°


S


气候成因



赤道低压带控制



气候特点



典型地区



全年高温多雨



亚马孙河流域



刚果河流域



印度尼西亚



非洲中部、巴西、



澳大利亚北部和南




印度半岛、中南半




热带沙漠



20


°


N



30


°


N


气候



20


°


S



3 0


°


S


大陆内部和西岸








★地中海


★亚热带


25

°


N



35


°


N


季风气候


< br>25


°


S


35


°


S


大陆东岸



30


°


N



40


°


N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1 06:4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686588.html

高中地理必修一完整知识点笔记(注释)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