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古生物地层学思考题答案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3-01 06:40
tags:

-

2021年3月1日发(作者:1680)









< br>层









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












< br>



1-2




1.


什么是化石,标准化石,化石的保存类型有哪几种


< p>
化石


:


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生 物活动痕迹及生物成因的残留有机物分


子。


< br>标准化石


:


具有在地质历史中演化快、延续时间短、特征 显着、数量多、分布广等特点的


化石。



化石保存类型有: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化学化石。



2.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为(结构构造由简单到复杂)、(生 物类型由低等到高等)、


(生活环境由海洋到陆地、空中和海洋)。


3.


就控制物种形成的三个主要因素而言,(遗传、变 异



提供物质基础,(隔离



提供


条件,(自然选择)决定物种形成方向。



4.


生物绝灭的方式有多种,恐龙的绝灭属(集群灭绝)。



5.


如何区分原地埋藏的化石与异地埋藏的化石


< br>答


:


原地埋藏的化石保存相对较完整,不具分选性和定向 性,生活于相同环境中的生物常


伴生在一起;而异地埋藏



的化石会出现不同程度破碎,且分选较好,不同生活环境、不


同地质 时期的生物混杂,具有一定的定向性



6.

< br>石化作用过程可以有(矿质充填作用)、(置换作用)和(碳化作用


< p>
三种形式。



7.


海洋 生物的生活方式可分为(底栖)、(游泳)和(浮游)三种类型。



8.


概述“化石记录不完备性”的原因



化石的形成和保存取决于生物类别、遗体堆积环境、埋藏条件、时间因素、成岩作用条< /p>


件。并非所有的生物都能形成化石。古生物已记录


13

< p>
万多种,大量未知。现今我们能够


在地层中观察到的化石仅是各地史时期生 存过的生物群中极小的一部分。



9.


什么是重演律什么是化学(分子)化石



重演律—个体发育是系统发生的简短而快速重演




化学(分子)化石:分解后的古生物有机组分(如脂肪酸、氨 基酸等)残留在地层中形成


的化石。



10.


印模化石与印痕化石如何区别



印模化石:生物硬体在围岩表面上的印模。(包括:外模、内模、复合模。)外膜反映原


来生物硬体外表形态及结构


,


内膜反映 硬体内部的构造。



印痕化石:生物软体陷落在细粒的碎屑物或 化学沉积物种,在沉积物中留下的印痕经过成


岩作用以后,遗体消失,印痕保存下来。反 映生物主要特征。



11.


什么是适应辐射与适应趋同



适应辐射 :指的是从一个祖先类群,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地产生许多新物种。(某一类群的


趋异向着 各个不同方向发展,适应多种生活环境。规模大,较短时间内完成)


< br>适应趋同:生物亲缘关系疏远的生物,由于适应相似的生活环境,而在形体上变得相似


12.


什么是自然选择



是指那些具有最适应环境条件的有利变异的个体有较大的生存和繁殖机会。

< br>


13


.古生物的主要分类单位是(界)、(门)、(纲 )、(目)、(科)、(属)和


(种)。


14


.进化的不可逆性。阐述生物演化的主要阶段。



进化的不可逆性


:已演变的生物类型不可能回复祖型;已灭亡的类型 不可能重新出现。


(意义:地层划分对比的理论依据)



15


.羊膜卵对动物登陆有何意义


< /p>


羊膜卵卵外有一层石灰质的硬壳,壳内有一层不透水的纤维质薄膜(羊膜),防止卵的变< /p>


形、损伤和水分蒸发。卵内充满羊水,还有提供营养的卵黄和容纳排泄物的尿囊。羊膜卵< /p>


的出现为脊椎动物登陆生活和繁殖后代创造了必须的条件,是脊椎动物征服陆地的一个重< /p>


要里程碑



16.


生命从何而来



生物的共祖是谁



17.


哪一类生物最先登上荒芜的陆地



18.


现今的猴子还会进化成人类吗



19.


什么叫地史时期






现代



全新世



生命开始发生



地壳固结





——————————————





万年


36


亿年


46


亿年




20.


古生物学中的物种鉴别标志



古生物学中的物种鉴别标志


:


共同的形 态特征、



构成一定的居群、



具有一定的生态特


征、




分布于一定的地理范围。



21.


生命的本质是什么



生命是一个具有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即新陈代谢)、生长繁殖、遗传变异和对

< p>
刺激作出反应的特性的物质系统




22.


生命形成的条件



适当的温度、一定的压力范围、液态水、基本的无机和有机物质



23.


为什么地球可以存在如此丰富多彩的生物


1


.


优益的位置:地球处于太阳系中的位置距太阳不近不远 ,太阳的辐射能达到地球正好使


地球表面温度适合生命生存。



恰当的质量,质量不大不小,它能保持稳定的大气层,使


大气中 的主要气体不致逸散。


3


.


迅速的自转 ,地球昼夜交替,平均


12


小时,白天不因日

< br>光照射时间太长而使地球温度过高;晚上不因时间过长热量完全散失。


4


.


小的公转偏心


率,地球轨道偏心率

< p>
e


不大不小,使近日点时温度不会太高,远日点温度不会太低。

< p>
5


.



较大的固体卫星, 月球的存在在保持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各个参数的稳定性上起重要作用。


它的引力影响着地 内软流层和板块运动,产生的潮汐使滨海生境丰富多彩。


6


.< /p>


宝贵的液态


水,生命离不开水。地球是唯一具有液态水海洋的行星 。


7.


神奇的大气圈,只有地球的大


气 圈主要由氧和氮组成,这是生命不可缺少的元素,其中有占大气体积约


%


的二氧化碳,


这不多不少的二氧化碳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原料,并为保持地球 表面温度起到温室效


应。



24.


地球上生命产生过程的三个阶段。




1


)形成有机化合物阶段:原始海洋中的无机物(


N



H


< br>O



CO


CO2



H2O



NH3



H2S


< p>
Hcl


、甲烷)在紫外线、电离辐射、高温、高压下形成有机化合物(氨基 酸、核甘酸、多


糖、类蛋白质、脂肪酸)





2


)形成 生物大分子阶段:有机化合物在原始海洋中聚合复杂有机物(甘氨酸、蛋白


质、核酸等— 生物大分子)




3

< br>)形成生命阶段:复杂有机物经多个生物大分子聚集形成蛋白质和核酸为基础的多分


子体系,它具有初步的生命现象



25.

< br>早期生物演化的


4


次重大事件。



事件一


:


从非生物的化学进化,发展到 生物进化;


事件二


:


生物发生分异,多样性增加;


事件三


:


原核生物演化出真核生物


;事件四


:


后生动物出现



26.


生物进化的特点和规律。



生物进化的 特点:


1


、进步性发展


2


、进化的不可逆性(已演变的生物类型不可能回复祖


型;已灭亡的类型不可能 重新出现。)



规律:


器官相关律


(环境条件使生物的某种器官发生变异而产生新的适应时,必然会有其


它的器官随之变异,同时产生新的适应


。);重演律


(个体发 育是系统发生的简短而快速


重演



); 适应(


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由于自然选择的结果,生物在形态结构及生理机

< p>
能上,与其生存环境取得良好协调一致。


);特化


(生物对某种生活条件特殊适应的结


果,有些器官在形态和生理上发生局部变异


);适应辐射


(某一类群的趋异向着各个不同


方 向发展,适应多种生活环境


);适应趋同(


生物亲缘关系疏远的 生物,由于适应相似的


生活环境,而在形体上变得相似






3



---


原生动物门



1.


“虫筳”繁盛于


(C-P



)


时期的


(


盐度正常的浅海


)


环境中,是该时期的标准 化石



2


.标准化石具有在地质历史中 演化快延续时间短特征显着、数量多、分布广等特点的化


石。



3


.“虫筳”的演化趋势及演化的阶段性



蜓类的演化


趋势:


壳体变大;壳形 变化:


短轴型


(


透镜形


)


等轴型(圆球形


)


长轴型< /p>


(



锤形,长圆柱形);


旋壁构造复杂化:


单层—三层—四层—蜂巢层—出现副隔壁;

< br>隔壁褶


皱:


平直—两端褶皱—全面褶皱↗少数平直;


旋脊:


粗大—细小—消失


其演化具有明显的


阶段性,各阶段的特点如下表所示:




化阶




C1


C2


C3


C4


C5




轴、长


、短轴


< br>、单层




或层式


或四层


皱强烈



旋壁







壁三层


隔壁褶


现副隔



轴,旋


蜂巢层


末期出


直至绝



拟旋脊


始衰退


具< /p>



第4章


---


古植物



1


.叠层石的定义及其地史分布



叠层石定义



生物成因的沉积构造,


是由单细胞或简单多细胞藻类等在固定基底上周期性


繁殖形成的一种纹 层状构造



是由藻类(以兰藻为主)捕获和粘结沉积颗粒而形成 一层叠


一层或一层套一层




地史分布:


大多分布在前∈纪,


28


亿年前——柱状叠层石,


27-25


亿年前—— 锥叠层石为主,亿年前——分叉柱状叠层石,自


O


纪以来为小型 分叉叠层石,


不再形成大块礁体



2< /p>


.


叠层石是一类特殊的纹层状生物沉积构造,它是(


生物作用




< p>
无机沉积作用


)的共


同产物。



.


现代叠层石发育 的典型地区是(西澳大利



国(亚鲨鱼湾)。

< br>



.


高等植物的叶脉的类型有 哪些



单脉—


叶片中只有一条叶脉,自 茎部伸达顶端


;


扇状脉—


叶脉均匀地几 次二歧式分叉,呈


扇状展布叶面


;


放射 脉—


叶脉自茎部多次二歧分叉,较直地呈放射状伸出


;


平行脉—


叶脉只


在基部分叉,伸至叶面彼此平行


;


弧形脉—


叶脉自基部伸出后平行叶缘 呈弧形至叶顶汇合


;


羽状脉—


有一条中 脉,自中脉向两侧分出羽状排列的侧脉(分叉或不分叉)


;


邻脉 —


侧脉


不是从中脉伸出,而是从羽轴长出


;


网状脉:


简单网状脉—叶脉或侧脉二歧式分叉并连结


成网


,


复杂网状脉—侧脉单轴式分叉结成网, 网眼内又有细网组成次一级小网


;


掌状脉—


内有几条等粗的脉(主脉)自基本一点射出。



5.简述植物演化的阶段性。



答:



植物演化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1)


菌类、藻类阶段:


太古代——志留纪,单细胞


或多细胞组成, 无根、茎、叶的分化,不具维管束;


2)


裸蕨植物阶段:


志留纪末期——


中泥盆世,加里东运动使海洋面积缩小,陆地变大, 植物开始登陆,开始出现了茎、叶的


分化,出现维管束,但生殖过程离不开水

< p>


3)


蕨类植物阶段:


晚泥盆世——早二叠世,


出现了根、茎、叶的分化,受精作用离不开水;


4)


裸子植物阶段:


晚二叠世——早白垩

< p>
世,对水的依赖性减弱;



5)


被子植物阶段:


晚白垩世至今,最最高等的植物




.


什么叫小羽片、间小羽片和间羽片



小羽片:


长在末次羽轴上的羽状裂片


;


间小羽片:


长在末二次羽轴上的小羽片< /p>


;


间羽片:



在 末三次羽轴上的末次羽片



7.图示磷木的叶座。



第5章


---


腔肠动物门



1


.四射珊瑚的地史分布时期为:


(O2-P



)


2

< br>.横板珊瑚的连接构造主要有


(


联接孔

< br>)



(


联接管


)



(


联接板


)



3


.四射珊瑚的隔壁包括


(


主隔壁


)



(


对隔壁


)



(


侧隔壁


)


三种类型。



4


.对比横板珊瑚与四射珊瑚的形态、结构差异



5


.简


述古代珊 瑚的生态环境。



古代珊瑚的生态环境


:类似现代礁相泻湖的珊瑚,最大水深小于


50


米,温度


16



28


度,水体 清澈、动荡、富氧,阳光充沛、泥质少。



6

< br>.在什么情况下横切面上见不到横板,而在什么情况下横切面又可以见到横板呢



第5章


----


软体动物门

< p>


1


.双壳类是通过


韧带





铰合构造





闭壳肌


_


来完成和控制壳体的开合。



2


.依据头足类隔壁颈的长短、弯曲程度以及连接环是否发育等特征,可将头足类的体管


分为无颈式、直短颈式、弯短颈式和全颈式四种类型。



3


.简述双壳类的壳体特征。




: 1


)


具有两片钙质外壳,由外套膜分泌的;


2)


两壳对称、大小相等 ,但就每瓣壳


而言,前后不对称;


3)


通过韧带、铰合构造、闭壳肌控制两壳的开合




4)


铰合的一侧

< br>为背、相对的一侧为腹;


5)


壳顶(或壳喙)偏向于壳 的前背部,同心状纹饰前端密、后


端稀;外套湾位于后端



4


.双壳类的铰合构造由哪几部分构成,铰合构造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铰齿



和齿


窝构成



栉齿、古异齿、异齿、厚齿、弱齿、贫齿型



5


.如何判断腹足类壳体的旋向



答:


腹足类的旋向判断方法如下:将腹足类的壳体的塔尖朝上,壳口 朝着观察者,口在左


侧者,则为左旋壳,反之为右旋壳




6


.图示头足类的缝合线类型及其地史分布



始现于晚寒武世(∈


3


),


-


早古生代(


Pz1)


全为鹦鹉螺类,


-


晚古生代到中生代(


Pz2-


Mz


)菊石较为繁盛,< /p>


-


中生代(


Mz


)被称为菊石的时代,


-


白垩纪末(


K2


)菊石绝灭,


-



生代(


Kz


)以内壳类繁盛为特征


第5章


---


节肢动物门



1


.三叶虫属于(


节肢)


动物门(三叶虫)纲,是(寒武纪与奥陶纪)



时代的标准化石,


生活于


_

正常浅海


_


环境中。



2


.三叶虫的面线类型及其特征。


< /p>


后颊类面线:


面线后支与头颊后缘相交;


前颊类面线:


面线后支与侧缘相交;


角颊类面

< br>线:


面线后支与颊角相交;


边缘面线


3


.莱德利基虫属节肢


_


动物门三叶虫纲,其繁盛于早寒武世



时代。



4


.试述三叶虫的地史分布特征。


< /p>


分布时限:寒武纪至二叠纪最繁盛期:寒武纪,占统治地位退居次要:奥陶纪,不


占统治地位急剧衰退:志留纪至二叠纪,只留少数类别灭绝:二叠纪末



第5章


---


腕足动物门



1


.比较腕足类与双壳类的壳体的形态、结构差异 。




腕足类



双壳类



单瓣壳



两侧对称



两侧不对称



双壳类



大小不等



大小相等



双壳类



分背


,




分左右



对称面



垂直两壳接合面



位于两壳接合面上



固着构造



肉径孔



足丝凹口(缺)



齿和槽



分别在不同壳



在同一壳上间列




2


.腕足类的肉茎主要用于


( D )



a


运动


b.


生殖


c.


开闭壳


d.


固着



3


.腕足动物的铰齿在哪一个壳瓣上


(


腹壳


)



4


.长身贝类的繁盛时代为石炭纪



–二叠纪,石燕贝类的繁盛时代为(


S-D- C-P


)。



第5章

< br>---


笔石动物



1

< p>
.笔石动物生活于(海洋)环境中,是(奥陶纪


-


志留纪)



地史时期的标准化石。


< /p>


2


.树形笔石的胞管可分为(正胞管)、(副胞管)和(茎胞管) 三种类型。



3


.对比树形笔石与正笔 石的形态结构差异。


答.树形笔石与正笔石的形态结构差异


:< /p>






石体



石枝





形态









活方






< p>







形笔


枝状


多、


胞管


管端


着底

< p>
3


~C


石目


< p>
锥状


不规


、副


部不


栖少


1


扇状



则或


胞管


露裸



数漂


规则


和茎


分枝


胞管



。单







少、




规则


裸,





0


笔石


分枝


胎管


简单



胞管






D1





。单< /p>


尖向


、双


四列





4


.笔石页岩相


黑色页岩中含大量笔石,几乎不含其他化石,并含有较多的炭质和硫质成分,常见


黄 铁矿化,反映一种较深水的滞流还原环境


---


指相化石




5


< p>
---


古脊椎动物



2.


从猿到人的发展演化经历哪些演化阶段



森林古猿腊马古猿南方古猿人



3.


始祖鸟与中华龙鸟




过渡型化石:始祖鸟、中华龙鸟具爬行类特点



头骨双孔型,无


喙,颌上有齿,胸椎彼此未愈合,尾 椎多达


20


个,骨骼不中空,前肢具三个分开的肢



具鸟类的特征:


全身披羽毛,前肢基本成翼,后肢 及腰带似鸟类



4.


恐龙包括爬行动物 什么亚纲的那两个目



爬行纲双孔亚纲的蜥臀目和鸟臀目



第 6章


---


遗迹化石




.


遗迹化石的定义:是古代生物在底层内或底层层面 上进行各种生命活动所留下的痕


迹,被沉积物而充填、埋藏后,再经后期成岩的石化作用 而形成的。




.

遗迹化石的主要类型。



1、居住迹



2、爬迹



3、停息迹



4、进食迹



5、觅食迹



6、逃逸迹



7、耕作





.


遗迹相的概念



指一定沉积环境条件下 的遗迹化石组合,是根据同一或相似沉积环境条件下多种遗迹化


石的组合或遗迹群落来体 现的





.


遗迹相模式类型及其特征。




陆相(斯柯茵迹、白蚁巢穴迹、默米亚迹)



过渡相(蛀木虫迹、螃蟹迹、曲带迹)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1 06:4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686533.html

古生物地层学思考题答案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