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
1
、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和实验。
2
< br>、科学探究的工具:长度:刻度尺、千分尺、游标卡尺。
质量:托盘天平和砝码。
时间:秒表
温度:温度计。
电:电流表和电压表
力:弹簧测力计。
体积:量筒和量杯。
3
、科学探究的环节:①提出问题
②猜想与假设
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⑤分析与论证
⑥评估
⑦交流与合作
4
、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刻度尺。
长度的国际主单位:米(
m
)
长度的常用单位有:千
米(
Km
)、
分米
(
dm
)、
厘米
(
cm
)
、毫
米(
mm
)
、微
米(
um
)、
纳米<
/p>
(
nm
)。
3
1
2
3
p>
6
9
1Km =10
m
。
1m =
10
dm = 10
cm =10
mm
=10
um =10
nm
5
、使用刻度尺的规则:
认
观察它
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 br>放
尺要平行所测长度,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不用磨损的
零刻度线。
读
< br>
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
测量值是由数字和单位组成,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二位的单位是分度值,最末一位是估计值。
6
、误差与错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
误差。
测量时的误差是不可能避免的,环境的影响、测量工具
不准、人为估读不同等都会造成误差。减小误
差的基本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平均值
的小数位数和测量值的位数必须相同。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
规则等原因造成的,是应该消除而且能够消除的,所以误差不是错误。
7
、
控制变
量法:当某个物理量的变化和多个因素有关时,研究一个因素对该物理量的影响,必须保持其
它因素不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在应用中,要研究某个因素对问题的影响,那么这个因 p>
素就不同,其它因素相同。
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
1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2
、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
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3
、机械运动
:物体间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
三种运动:分子运动、机械
运动、天体运动
)
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
体叫参照物。
新
|
课
< br>|
标
|
第
|
一
|
网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静止是相对的。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p>
4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①观众
法:相同时间比路程,路程越长,运动越快。②裁判法:相同路程
比时间,时间越短,运
动越快。③综合法:时间、路程都不同,比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 br>5
、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
/p>
1m
/
s
=3.
6km
/
h
速度的定义:物体通过路
程与所用时间的比
(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
。
1
< br>S
6
、公式:
V=
S
1km
/
h=
1m
/
s
t
(
S=Vt
t=
V
) (S--m t--s v--m/s)
3
.
6
国际单位:
m/s(
米每秒
)
。
如
v = 10m/s
表示物体每秒通
过的路程是
10m
。
7
、在交通运输中常用的速度单位:
km/ h(
千米每小时
)
8
、匀速直线运动:一个物体沿着直线运动,在任何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
程始终相等(速度不变,运动路
线是直线的运动)。
www .xk
总
9
、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V
平
=
S
=
t
总
S
1
?
p>
S
2
t
1
?
t
2
;
路程相等速度不等:
V
平
=
2
V
1
V
p>
2
V
1
?
V
2
10
、注意:过桥过洞、相遇问题、追及问题、超错车时间、水流问题、平均速度、比值问题。
11
、能量形式:太阳能、化学能、机械能、
内能、电能、光能等。(注意能量之间的转化)
第三章
声
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
止。
2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
不能传声,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
15
℃时,
p>
V
空气
=340m/s
)
3
、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
播。一般情况,温度一定时:
V
固
>V
液
>V
气
。<
/p>
4
、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声波→鼓膜
→听觉神经→大脑听觉中枢
骨传导
5
、
有规律、好听悦耳的声音叫乐音。
www.x k b 1.c
om
6
、
响度
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符
号是
dB
)响度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
距发声体远近、向一个方向传声(声音是否分散
)也会影响响度大小。
7
、音调是指
声音的高低。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材料的长短、粗细、松紧、厚薄影响音调。
8
、音色又叫音品,反映了声音的特色。决定于发声体自身的材
料、结构。
9
、噪声定义:从环保角
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从物理学的角度讲: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律的振动发出的声音
。
危
害:轻则分散注意力,影响情绪;重则伤害身体,甚至危及生命。
10
、减弱噪声的途径
(1)
在声源处减弱;
(2)
在传播中减弱;
(3)
在人耳处减弱
11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将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再次被我
们听见就成了回声。
人耳听
到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0.1s
以上
(S>17m)
。
发生共鸣的条件:一个物体已经振动,另一物体与振动物体固有频率相同且距离较近。<
/p>
12
、超声定义:频率高于
20000Hz
的声音称为超声
.
超声特点:方向性好;穿透力强;能量很大且非常
密集。超声波可传递信
息,也可传递能量。
应用
:
B
超、回声定位、超声波报警器(信息)、清洗机械零件、去
结石(能量)等
13
、次声定义:频
率低于
20Hz
的声音称为次声
p>
。次声特点:传播时能量损失很小,能传得很远;穿透力
极强,破坏
力极大。
14
、人耳听声范围是
20Hz-20000 Hz
第四章
在光的世界里
1
、光源: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
食形成、激光准直、排队列、射击时的三点一线等都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
2
、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实像。所成的像和物体的形状一
样,和小孔的形状无关。
8
5
p>
3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c
=
3
×
10
m/s
=
3
×
p>
10
的
Km/s
x
k b
1.c o m
15
12
4
、光年是长度单位,是指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路程。
1
光年
=
9.46
×
10
m = 9.46
×
10
Km
5
、光的反射定律:①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②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
3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简称: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 br>
6
、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种。不管镜面反
射还是漫反射都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7
、常见的反射现象:倒影、平面镜成像等。
8
、平面镜成像特点:
○
1
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
2
像和物体到镜
面的距离相等
p>
○
3
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垂直
○
4
像和物左右相反
○
5
像是虚像
注意:
○
1
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原因: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
2
选两只大小一样蜡烛的原因:为了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9
、平面镜成虚像的原因:平面镜所成的像
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而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
10
、平面镜的作用:①成像;②改变光路。
11
、平面镜成像的两种作图方法: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特点。
w w
b 1 . c om
12
、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不等(空气中的角最大)。
13
、光垂直入射到界面时,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都是
p>
0
度。光反射和折射时光路均可逆。
p>
14
、透镜有两类: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
< br>
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
透镜折射后过焦点;
?
过焦点的光线
经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
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
?
?
?
?
?
?
15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
像距
像的性质
应用
U
>
2f
f
<
V
<
2f
倒立、缩小、实像
照相机
U=2f
V=2f
倒立、等大、实像
复印机
f
<
U
<
2f
V
>
2f
倒立、放大、实像
幻灯机
U=f
无像
U
<
f
物像同侧
正立、放大、虚像
放大镜
< br>注意:
1
倍焦距点是实像、虚像分界点。
2
倍焦距点是放大、缩小分界点。
< br>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物近像远像越大。(成虚像时,物远像远像越大)
16
、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形成,能
用光屏承接;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形成,光屏上
不能成像,但可透过镜子用眼睛看到像
。
新
|
课
|
标
|
第
|
p>
一
|
网
17
、眼睛是一台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
,视网膜相当于光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