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
、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米
(m)
,
km
—→
m
—→
dm
—→
cm
—→
mm
—→
μ
m
—→
nm
。
(
在箭头上填上换算进制
)
测量长度
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
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
p>
和量程
;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
2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
(s)
。
1 h = 60 min 1
min = 60 s
。
3
、
测量值和真实值
之间的
差异
叫做误差,减少误差方法: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不能
避免,而测量错误是能够避免的。
二、运动的描述
1
< br>、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
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s
1
、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计算公式:
v =
t
S
——
路程——
m
,
t
——
时间——
s
,
v
——
速度——
米
/
秒
(m/s)
1 m/s =
3.6 km/h
。
v
=
,变形可得:
s
=
vt
,
t
=
。
2
p>
、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四、测量平均速度
1
、读数:
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
min
,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
s
。
t=
分
+
秒。
2
、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
v
=
第二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振动
。
2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气体、液体、
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s
t
s
v
s<
/p>
t
?
-1-
?<
/p>
3
、声音在
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
v
播速度是
340m/s
,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0m/s
。
固
>v<
/p>
液
>v
气
。
p>
声音在
15℃空气中的传
4
、
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
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0.1s
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
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
17m
。
利用:
利用回
声可以
测定海底深度
S=vt/2
。<
/p>
二、声音的特性
1
、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
高;频率越低
音调越低。
物体在
1s<
/p>
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物体振动越快
p>
频率越高。
频率单位次
/
< br>秒又记作
Hz
。
2
、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
远近有关。振幅越大,
响度越大。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3
、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
人。
4
、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
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三、声的利用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
(回声定位、声呐探测、超声诊断)和传递能量(清洗精细机械、超声
碎结石、电动牙刷
除牙渍)
。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减弱噪声的方
法:在声源处减弱(装消声器、禁止鸣笛)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关门窗、装隔音
墙、植树造林)
、在人耳处减弱(带耳罩、塞棉花)
< br>。
第三章
物态变化
一、温度
1
、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
、单位:①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0
℃,沸水的温度为
100
℃,人的正
常体温为
37
℃
。
3
、测量
——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
热胀冷缩
进行工作。
②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缩口,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③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
观察它的量程,
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
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
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
计的玻璃泡
全部浸入
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
度计玻璃泡浸入被
?
-2-
?
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
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
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各种金属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明矾、
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熔
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熔化的条件:(
1
)达到熔点。(
p>
2
)继续吸
热。
.
②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
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凝固特点:放热,温度不断降低。
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凝固的条件:⑴ 达到凝固点。⑵
继续放
热。
.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三、汽化和液化
①
< br>蒸发:
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影响因素:
(
1
)液体的温度;
(
2
)液体的表面积;
(
3
)液体表面空气
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
,具有致冷作用。
沸腾
:
在一定温度下,
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沸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时温度
不变。
沸腾条件:
(
1
)达到沸点;
(
2
)继续吸
热。
.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②液化方法:
(
1
)降低温度;
(
2
)压缩体
积。
熔化:冰雪融化、冰棒含在嘴里化了;
凝固:水结冰
汽化:酒精、水等液体的蒸发、沸腾;
液化:
云、雨、雾、露
、
“白气”
、液化石油气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