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总结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
、
测
p>
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为方便交流,国际计
量组织制定
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
2
、
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
(
m)
,
其
他单位有:千米
(km)
、分米
(dm
)
、厘米
(cm)
、毫米
(mm)
微米
(
卩
m)
、纳
米
(nm)
。
1km=1 000m 1dm=0.1m 1cm=0.01m
1mm=0.001m 1
a
m=0.000 001m;
1nm=0.000 000
001m
。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
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
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
正,不得
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
仰视或者俯视。
物
際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
三看五会
)
:
』
.1
2.
“三看”: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五会” :
(
1
)
会选,
估测被测物体,选合适
的量程和分度值
(2)
会放: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零刻度
p>
线
(
或整
iin|
iEiii[E[|iiii|ini]
niTTjin
/
iii
3
4
Cm
[
数刻度
)
对齐被测物体左端。
(3)
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 1 -
(
4
)
p>
会
读,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堵住的下一位;
(
5
)
会
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特殊测量方法:
(
1
< br>)
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
度尺来测
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
,
然后除以这些
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
物体的长度。如测量
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
p>
张纸的厚度。
(
2
)
卡测法:测硬币直径,测乒乓球直径;
(
3
)
变曲为直: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
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3
、
国际单
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
(
s
)<
/p>
。时间的单位还
有小时
(
h
)
、分
< br>(
min
)
。
< br>1h=60min 1min=60s
。
测量工具:停表(秒表)、停表读数:大圈单位
s
,
小圈单
位
m
in
。读数
二
小圈(
< br>min
)
+
< br>大圈(
s
),再化单
位为秒。
停表的使用:第一次按下时
,表针开始转动
(
启动
)
;
第二次按下时,表针停
止转动
(
停止
)
;
第三次按下时,表针弹回零点
(
回
表
)
。
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
mi
n
,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
s
。
4
、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
<
/p>
误差。误差
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
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
,误差永远存在不能
避免。
- 2 -
二、运动的描述
1
、
机
p>
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
、
参
p>
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
(
或者说被假定不动
的物
体
)
叫参照物
.
3
、
运
p>
动的描述(运动和静止):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否有位置的变化。
4
、
运
p>
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
参照物的选择
不同,运动的描述一般不同。常选地面或相对
于地面不动的
物体位参照物。
三、运动的快慢
1
< br>、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定义:物体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
的路程。
s
计算公式:
v=t
其中:
S
—路程一米
(
m
)
;
t
—时间一秒
(
s
)
;
V
—速度一米
/
秒
(
m/s
)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
m/s
或
m
?
s
-1
,交通运输中常
,
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
s
km/h
或
km
?
h
,
1m/s=3.6km/h
。
v=[
,
1
s
变形可得:
s
=
vt
,
t=s
- 3 -
2
、
p>
匀
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
机械
运动。
3
、
变
p>
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4
、
平均速
度
二
总路程
/
对应的总时间。
均速度。
公式:
V=s
/
1
|
。日常所说的速度多
是指平
5
、根据公式:
v=
s
/
1
的变形,可求路程:
s=vt
;
时间:
t=s
/
v
四、测量平均速度
1
、工具: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
p>
2
、实验原理:
V=s
/
1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
、
声
p>
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
、
声
p>
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固体、气体、液体)传播。真空
不能传声。
3
、
声
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V
介质温
度越高声速越大。
声音在
15
C
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
合
1224km/h
,在真空中的传播速
度为
Om/s
。
固
>
V
液
>
V
气
,同种
4
、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
的。
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
t
,查出声音
- 4 -
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v
,
则发声点距物体
S=vt/2
。
人耳能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时间间隔:
0.1s
;声源与障碍物最小距离:
17m
。
< br>
二、声音的特性
1
、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
响度
音色
扌曰声音的冋低
扌曰声音的大小
指声音的特色
由频率决定
由振幅决定
由发声体本身的材料和结构决定
男低音,女咼音
弓
< br>1
吭高歌,低声细语
辨别不同发声体的依据
2
、
音
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p>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频率
f
:
物体在
1s
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
频率越高。频率单位
次<
/p>
/
秒又记作
Hz
。
3
、
响
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
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
、
音
p>
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5
、
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
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
高声大叫——指响度;
高音歌唱家一一指音调。
三、声的利用
- 5
-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声与信息
声与能量
特点
次声波:
f<20Hz
测地震、机器故障等的方位和强度
对人体危害,毁坏机械建筑等
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
超声波:
f>20000Hz
回声定位(声呐,雷达)
B
超成像,工业探伤
清洗物体,击碎结石,加湿器
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
、
当
p>
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
、
噪
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
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
人们要听的
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
、
人们用
分贝(
dB
)来划分声音等级;
0
dB
:
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保护听力:
V
90
dB
。保证工作学习:
V
70
dB
。保证休息睡眠:
V
50
dB
4
、
减
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
减弱。
途径
举例
声源处(防止产生)
排气管的消音器
传播过程(阻碍传播)
隔音蛟龙,真空玻璃窗
在人耳处(防止入耳)
耳塞、耳罩
第三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
1
、
定
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
、
单
p>
位: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C
)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
的温度为
0
度,沸水的温度为
100
度,它们之间分成
100
等份,
每一等份叫
1
摄氏
度
某地气温
-3
< br>C
读做:零下
3
摄氏度或负
p>
3
摄
氏度
③换算关系
T=
t
+ 273K
- 6 -
3
、测量一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
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
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
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
分类及比较:
分类
用途
量程
分度值
所用液体
实验用温度计
测物体温度
-20
C
?
110
C
1
C
水银煤油(红)
寒暑衣
测室温
-30
C
?
50
C
1
C
酒精(红)
体温计
测体温
35
C
?
42
C
0.1
C
水银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特殊构造
使用方法
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三看五会)
使用前:
“三看”: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使用时:
五会:会选,估测被测物体,选合适的量程和分度值
;
会放: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
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会看: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会读: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待温度计
示数稳定后再读数,不估读;
- 7
-
会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4
、测量一体温计:
测量范围是
35
C
至
42
C,
每一小格是
0
.1
C
特殊构造:有缩口。作用:水银不会自动流回
使用:温度计每次使用前需用力向下甩。用酒精消毒。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二、熔化和凝固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升华(吸热)
熔化(吸热)
汽化(吸热)
1
:
液态
:
-----
气态
二」
液化(放热〉
.
凝华(放热)
1
、熔化
: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食盐、明矶、奈、各种金属
- 8 -
熔化图象
:
时间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
温度不变
熔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
: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
,
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1
p>
)达到熔点。(
2
)继续吸热。
2
、凝固: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
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
时闻
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
断降低。
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凝固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
凝固的条件:⑴ 达到凝固点。⑵ 继续放热。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3
p>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
- 9 -
没有熔点
4
、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海波熔化实验:水浴加热法
使海波受热均匀
水沸腾实验:
温度计示数小于
100
C
非标准大气压下
I
■
三、汽化和液化
①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的
2
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
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
蒸
化
现象叫蒸发。
发
影响因素:(
1
)液体的温度;
'
(
2
)液体的表面积;
(
3
)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f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
现
<
象。
沸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腾
I
沸腾条件:(
1
)
达到沸点。(
2
)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
大时升高
蒸发
液体表面
缓慢
任何温度
降温制冷
都是汽化
都要
吸热
-
10
-
沸腾
表面和内部
剧烈
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温度不变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
1
)
液体温
度
;
(
2
)
液体表面积;
(
3
)
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②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液化的
2
种方法
(<
/p>
1
)降低温度;
(
2
)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放热
四、升华和凝华
①
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
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第四章光现象
、光的直线传播
- 11
-
叫液化。
1
、
光
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
人造光源,如
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注: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
源。
2
、
规
p>
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
、
应
用及现象: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
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
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
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如图:在
月球
后
1
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
的位
置看到日偏食,在
3
的位置看
到日环
食。
④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
《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
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4
、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
C=3X
10
8
m/s=3
x
10
5
km/s
;
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
3X
10
8
m/s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
3/4
,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
2/3
< br>
、光的反射
1
、
定
p>
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
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
2
、
反
射定律: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
< br>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