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
长度的国际单位
:
米(
m
)
1km
=
10
3
m
1m
=
10dm
=
100cm
=
10
3
mm
=
10
6
μ
m
=
10
9
nm
2.
长度测量的工具
是:
刻度尺
、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3.
刻度尺的使用
①观察:
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
/p>
②放置:
零刻度线或整刻度线
对准
所测物体的一端
;
有刻度的一边要
紧靠
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
保持
平行
③读数:视线正对刻度线;估读到
< br>分度值的下一位
④记录:
数值
+
单位
4.
时间的单位:
秒(
s
< br>)
;常用单位换算:
1h=6
0min=3600s
.
5.
时间的
测量工具:钟、表、
停表(秒表)
6.
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
.
①减小方法
: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选
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②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误差:
不可避免,不能消除误差
;错误
:
不该发生的,能够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
机械运动:物体
位置随时间的变
化
2.
参照物
:
< br>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
,
选作标准的物体
< br>
①判断运动状态: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
变
化→运动
(
不变→静止
)
②参照物的选择
:
任何物
体(运动的、静止的)都可以;
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参照物不
同,
同一个物体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①
在相同时间内
,
比
较物体经过的路程
——观众方法
②<
/p>
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
,
比较所花的时间<
/p>
——裁判方法
2
速度
:
路程与时间之比
.
(采用方法①定义)
①公式:
v
=
路程(
s
)——米(
< br>m
)——千米(
km
)
时间(
t
)——秒(
s
)——小时(
h
)
速度(
v
)——米
/
秒(
m/s
)——千米
/
小时(<
/p>
km/h
)
②单位换算:
1m/s=3.6km/h
3.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
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
的运动
①
任意
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总相等
< br>②运动
方向
和
速度
都一直保持不变
③图像
四、测量平均速度
(
1
)原理
:
v
=
s
<
/p>
t
(
2
)测量工
具:
刻度尺(测路程)
、停表(测时间)
(
3
)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的目的
:
便于测量时间
;
< br>(
4
)金属片的作用:
使小车在
确定位置停下,便于计时;
(
5
p>
)步骤:按如图组装;测量路程;释放小车测量时间;计算速度;
(
6
)若
过了
起点才开始计时,时间偏短,速度偏大
(
7
)结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致底端的过程中,
做变(加)
速直线运动
;
且
v
下半
>
v
全
>
v
上半
第
2
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
声的产生
:
声是由
物体
的振动产生
的。
2.
声的传播
①声音的传播
需要介质
,声音
不能在
真空中传播
②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
一般
v
固
>
v
液
>
< br>v
气
,
③声音在
15
℃空气
中传播的速度约为
340m/s
;
④声速的大小不
仅跟
介质的种类、温度
有关
⑤声音以
波
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
;
⑥人耳能辨别能回声与原声的条件:
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至少为
0.1s
或人与障
碍物的距离至少为
17m
二、声音的特性
1.
声音的特性及影响因素:
①音调:声音的高低←
频率
(越小巧音调越<
/p>
高
)
;
②响度
:声音的强弱←
振幅
、
距离发声体的远
近
;
③音色:声音的品质←
材料
、
结构
2.
声波
:
乙与甲:<
/p>
音调和响度相同,音色不同
;丙与甲:
响
度和音色相同,音调不同
;
丁与甲:
音调和音色相同,响度不同
三、声的利用
1.
传递
信息
:
< br>导盲仪、倒车雷达、声呐、
B
型彩超
2.
传递
能量
< br>:
清洗机、击碎体内结石
频率范围
超声波
高于
20000 Hz
次声波
低于
20 Hz
检测地震、台风、海啸、
核爆炸等。
机器设备破裂、飞机解<
/p>
体、建筑物坍塌等。
超声波导盲仪、倒车雷达、
传递信息
声呐、
B
超等。
传递能量
超声波去污垢、超声波除结
石、清洗眼镜等。
四、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1.
噪声
:
①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噪声是发声体做
无规则振动
产生的
;
②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
妨碍
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休息
,
以及对人们要听
的声音产生
干
扰
的声音都是噪声。
p>
2.
分贝(
dB
)
:
声音强弱的等级单位
.
为了保护听力
,
不能超
过
90dB
;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不能超过
< br>70dB
;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
眠,
不能超过
50dB
。
3.
噪声的控制
:
①防止噪声的产生,在
声源处
减弱;②阻断噪声的传播,在
传播过程中
减弱;
p>
③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在
人耳处
减弱。
五、实验:
1.
真空罩中的闹钟
现象:
抽出空气声音变小
,空气进入声音变大;
说明:
< br>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方法:
科学推理法
(以实验为基础,科学推理)
2.
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现象:
尺子伸出桌面越短,振动越快
,音调越高
说明:
音调跟频率有关,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方法:
控制变量
法
(用相同的力度拨动尺子)
3.
探究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
-
-
-
-
-
-
-
-
上一篇:苏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详细全面精华)
下一篇:医学博士英语词汇带音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