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诗歌鉴赏山水田园诗隐逸诗详解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3-01 00:04
tags:

-

2021年3月1日发(作者:vajaa)


诗歌鉴赏——山水田园诗、隐逸诗



一、明确概念



1.

< br>所谓的山水诗,


是以山水花草虫鱼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

< p>
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


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 父樵夫等的劳动为题材。



2


.代表诗人:


A


.第一个以田园生活入诗的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第一个山水诗人是南朝的谢灵运 。



B


.唐朝时,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 ,以王维、孟浩然等为代表人物。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 畴,


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亦即作者笔 下


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 p>


二、常见意象与意境:



体味诗歌的意境:要能把握诗中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什么样的生活画面;画面组合所表现的情境


氛围;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



1①常 出现的景物有: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



②意境特点:恬淡宁谧、清新优美、宁静和谐、明丽绚烂、富有生活气息。



③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及悠闲自在、轻松愉悦的心情。< /p>



2.①常出现的景物: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 鸾鹤(仙灵之鸟,超凡脱俗)、孤云


(孤高傲世)、禅房、古寺、暮钟

< br>


②常出现的人物:五柳、接舆、伯夷、叔齐、寺僧、道人、林叟、樵夫、幽人< /p>



②意境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淡雅清幽、豁达、淡泊闲适 、清冷荒僻。



③表达希望归隐山林、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



③这些景物和人物的共性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清冷荒僻(这与官场的明争暗斗形 成对比,


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为诗人营造出一片清幽静僻,远离尘俗的天地,与诗人超 然世外、宁静淡泊


或自甘寂寞的情怀是和谐统一的)



3.


菊花





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 欣赏它清高的气质。东晋田园诗


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 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


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宋人范成 大《重阳后菊花二首》中“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


金靥照泥沙”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 诗人的精神品质。



4.






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 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


称颂。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 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


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将竹视为名士 风度的最高标识。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


多咏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


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 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



5.


五柳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 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如


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 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


落日,墟里上孤烟。负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



6.


东篱





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 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


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 后,有暗香盈袖。”



7.


三径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 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


住的地方。如白居易的《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 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三、表达的思想情感



1.

< p>
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描绘山川美景,表达对壮丽山河的热爱。)



王维《汉江临泛》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山翁即山简,晋人,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




“浮”、“动”两个动词用得极妙,使诗人笔下之景活起来了 ,动与静的错觉,表现了诗人的一种


泛舟江上的怡然自得的心态,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 。



尾联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留恋山水的志趣。




2.


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 的不满甚至愤怒。(厌弃官场,归隐田园,表达对黑暗现实的不


满,抒发自己决不同流合 污的高洁品格,或怀才不遇的苦闷。)





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写出了清新、幽静、恬淡、优美的山中秋季的黄昏美景。



全诗动静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溢是动态。前四句写秋山晚景 之幽


静,五六句写浣女渔舟之喧哗。诗之四联分别写感觉、视觉、听觉、感受,因象得趣 ,因景生情。


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


对隐居生


活怡然自得的满 足心情。



虽然春光已逝,


但秋景更佳 ,


愿意留下来。


王孙指诗人自己,


其喜 归自然,


厌恶宦海之情溢于言表。




3.


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向 往自由、宁静的田园生活,抒发闲适


淡泊、悠然自得的心情。)






王驾《社日》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 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南方农村迷人风光,一片富庶的景象: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一、二句虽只字未提作社的事,先就写出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半掩扉”这个细节描写,可见民 风淳厚,丰年富足。又暗示出村民家家都参加社日去了。



▲此 诗不写正面写侧面,不正写社日的热闹与欢乐场面,却写社日活动散后的景象。



▲“醉人”这个细节可以使人联想到村民观社的兴高采烈(丰收的喜悦)。


这类诗歌往往通过对超凡脱俗的环境和人物的刻画,


表现 主人公淡泊宁静、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的高洁志趣,抒写自己遗世 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4.


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①《江村》(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 /p>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 br>


▲“抱”字,不但表现出“村”四周是水,而且在拟人中,把“江”动态化,并 突出了村与江的关


系,这样也就照应了标题。次句中一个“幽”字,明显的点出了江村幽 静的环境。



▲由上而下:


先梁上燕子 ,


再写水中的鸥鸟。


表现了燕子和鸥鸟那“自去自来”和“相亲 相近”的


闲情逸致生活。对偶




寓情于景



▲对偶:

< br>通过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


通过稚子敲针作钓钩的专心致志,


表现出农家人恬静的


生活情态,以此表现出诗人经过战乱后而感受到的惬心快 意。



▲末两句,与其说是表现了一种欣喜,更不如说是诗人内 心苦闷与忧愁的表现。



②《村居》


(


张舜民


)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 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由远景转到近景。村居的远处是流水潺潺,环绕着山坡的田地。近处住宅外的 小园,青竹绕篱,


绿水映陂,一派田园风光。



▲动静相衬:老牛自行归来,牛背上并不是短笛横吹的牧牛郎,而是伫立的寒鸦。寒鸦易惊善飞,


却在这宁静的气氛中悠闲自在,站立牛背,寒鸦之静附于牛之动,牛之动涵容了寒鸦之静,大小 相


映,动静相衬,构成新颖的画面。



牛背寒鸦,体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和平,但作者使用“夕阳”、“寒鸦”来渲染气氛,在静谧之外


又笼上一层淡淡的闲愁。




5.


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


,


禅意的 寄托







①《题西林壁》


(

< br>苏轼


)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 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后两句 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心中所想)。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


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


片面性。


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


它启迪人们认识为 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


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 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


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






②《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以声衬静:


荒僻而又幽静的境界!


着意写了 隐隐的钟声和呜咽的泉声,


这钟声和泉声非但没有冲


淡整个环境 的平静,反而增添了深山丛林的僻静之感。



▲绘声绘色:“诗 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


之声。照 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


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由远到近、


由景入情:


从“入云峰”到“空潭曲”逐步接近香积寺,

< p>
最后则吐露“安禅制毒龙”


的情思。


< p>
▲佛法可以制毒龙,亦可以克制世人心中的欲念啊。“安禅”为佛家术语,即安静地打坐,在这里< /p>


指佛家思想。


“毒龙”用以比喻世俗人的欲望。

< br>王维晚年诗笔常带有一种恬淡宁静的气氛。


这首诗,


就是 以他沉湎于佛学的恬静心境,描绘出山林古寺的幽邃环境,从而造成一种清高幽僻的意境。




6.


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 中与农民的深厚情谊。



7.


揭露封建 统治者的残暴,反映农村生活的艰辛以及农民的痛苦。



四、常用表现手法



(一)描写:



1.


听觉角度:



①动静结合








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这生动的描写, 使画面更


加充满勃勃生机,春意盎然,还有一种动态美。



春日冲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和第三句动态 的飞


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



构成一幅色彩绚丽,春意盎然的诗情画意图。反映了诗人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的安适


心情和欢悦情怀。



②以动衬静



或以静衬动




王籍《入若耶溪》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五六句用以动衬静的手法来渲染山林的幽静,表现自己处在这清净幽美环境中的愉悦、宁静心情 。


寄托诗人喜清厌浊、好静恶闹的情怀。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条巨大的白练


挂在山间,“挂”字化动为静。



2.


视觉角度:



① 绘形、绘色



色彩搭配(一般来说 ,暖色调的词,如红、黄、绿,表现热烈的画面,而冷色调


的词,如青、白、黑、灰,表 现冷郁画面)




例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清 新愉悦的感受。这两句,上句漫收近景,绿树环抱,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地;下句轻宕笔


锋,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则又让村庄不显得孤独,并展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这个村庄座落平畴


而又遥接青山,使人感到清淡幽静而绝不冷傲孤僻。表达出了诗人内心的闲适、恬静。写出了诗人


对淡泊、宁静的生活的向往、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翠柳丛中烘托出两点娇黄,鸟鸣动听,色彩艳丽,有声且有色。辽阔碧天,点缀几只白 鹭,极其


醒目,天更显其大,鹭更显其小,白鹭的“上”,使蓝天划过一条白线,静中有 动;对仗。



▲特写近景是翠柳藏黄鹂,衬底远景是碧天横白鹭 。黄鹂鸣啭是栖止而有声,群鹭直上是飞动而无


声。下栖者鸣声和谐,上飞者成行有序。 画出一幅上下、大小、远近、动止、喧(口音)对比的绝


妙画图。



▲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 了新鲜而优美


的意境。“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刚抽嫩芽。“两个黄鹂 鸣翠柳”,鸟儿成双成


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



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成行。晴空万里,一 碧如洗,


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 ”、“青”四种鲜


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和着鸟儿的声音、身影一起,形成了 一种活泼、轻快的节奏和韵


律,充满了动感。它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喜悦和欢快。



②角度变化




上下、俯仰、高低、对比(远近、明暗、大小)





点面、正侧、声色



杜牧的《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前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



远近对比: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点面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正侧结合: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声色结合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


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3.


细致程度:①工笔



指对事物注重细部,进行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



细节描写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 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写景刻画十分细微,


在“花满蹊”后,


再加“千朵万朵”,


压和低,


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 /p>


又大又多,


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


更 添蝶舞莺歌,


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


色彩异常秾丽。


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1 00:0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684654.html

诗歌鉴赏山水田园诗隐逸诗详解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