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章
合金元素在铸铁中的作用及合金铸铁
在铸铁中加入一定的合金元素可以改变铸铁的铸态或热
处理后的组织,
从
而改变其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
我们把含有一定数量的合金元素,
从而具有特定
的物
理或化学性能的铸铁称为合金铸铁。
本章主要介绍合金铸铁中常见合金元素
在铸铁中的作用及合金铸铁的组织及性能特点。
第一节
铬在铸铁中的作用及铬系耐磨铸铁
一、铬对铁碳相图的影响及含铬碳化物
为了更好地了解铬在铸铁中的作用,首先介绍有关相图。图
6
—
1
是
p>
Fe-Cr
二元相图。在
Fe-Cr
相图中,
γ
相区接近于环弧状,与
Fe-C
相图的
γ
相区相
比,其温度范围要小一些,而成分范围更大一些。在该相图中存在着
σ
相区,
这种相为脆性相。
图
6
—
1
Fe-Cr
二元相图
1──非平衡磁性转变线
2──平衡磁性转变线
p>
图
6
—
2
为杰克逊
(
Jackson
)
用热分析法得到的
Fe-C-
Cr
三元相图的液相面
投影图。
6
—
2
Fe-C-Cr
三元合金的液相面图
该图表明,
Fe-C-Cr
合金凝固时
,随合金成分的不同,可以析出
α
、
γ
、
K
、
K
p>
、
K
五种不同的相。在这五种相中,
α
和
γ
是固溶体相,
其余三个相为结
1
2
C
构不同的碳化物相,它们分别为:
K
1
=
(Cr,Fe)
23
C
6
K
p>
2
=
(Cr,Fe)
7
C
3
K
C
p>
=
(Cr,Fe)
3
C
按照杰克逊所提出的相图,在准稳态时
Fe-Cr-C
三元合金有三个包共晶
反应和一个包共析反应,即
1449℃时,
L
+
K
p>
1
→α
+
K
2
1292℃时,
L
+
α→γ
+
K
2
1184℃时,
p>
L
+
K
2
→γ
+
K
C
795℃时,
γ
+
K
2
p>
→α
+
K
C
这三种碳化物的晶体结构类型及其溶解碳和铬的能力见表
p>
6
—
1
。
由
图
6
—
2
可以看出,铬对铁碳合金中碳化物的相结
构有重要影响。当铬含量很低
时,铁碳合金中的碳化物为
K
p>
;铬含量较高时,碳化物主要为
K
;而只有
当铬含
C
2
量大于
60%
时,才可以在很窄的含碳量范围里析出
K
相。这些碳化物可以和
γ
1
相形成共晶体,如果合金是亚共晶成分,则凝固时先析出
γ
相
,当铁液成分达
到共晶成分时,析出
γ
相和碳化物共晶体;如果合金是过共晶成分,则先析出
碳化物,然后析出共晶体。
表
6
—
1
Fe-C-Cr
中碳化物结构类型及其溶解碳铬能力
碳化物类型
晶格结构
晶格常数
密度
(Cr,Fe)
C
斜方晶系
3
溶解
C
、
Cr
的能力
a=4.52
b=5.09
7.67
6.67%C,<20%Cr
c=6.74
(Cr,Fe)
C
面心立方晶系
c=10.64
6.97
5.6%C,<59.0%Cr
23
6
(Cr,Fe)
C<
/p>
六
方晶系
7
3
a=6.88
6.92
9%C,
与
α
相平衡时,
Cr=26.6
~
70%
b=4.54
通过
γ
三角区右边的斜线,可以大致估
算出获得全共晶组织时铸铁中
铬和碳含量的关系(见表
6
—
2
)。
表
6
—
2
铸铁中全共晶组织时
Cr
—
C
含量(
%
)
Cr
15
20
25
C
3.6
3.2
3.0
图
6
—
3
为
Fe-C-Cr
三元相图中含铬量分别为
5%
、
13%
和
25%
的等铬量垂直截
p>
面图,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成分的
Fe-C-
Cr
合金冷却过程中组织转变。
6
—
3
Fe-C-Cr
三元相图等铬量垂直截面图
(点击放大)
(a)
含
Cr5%;
(b)
含
Cr13%;
(c)
含
Cr25%
K
1
─(Cr,Fe)
23
C
6
;
K
2
─(Cr,Fe)
7
C
p>
3
;
K
C
─(Cr,Fe)
3
C
p>
许多学者的研究表明,铬对
Fe-C
相图有
以下影响:
(
1
)减小
γ
相区,并使共析点左移,
γ
相中碳的最大溶解度降低,当铬量达
到
20%
时
γ
相区缩为一点,不再有单
独的
γ
相存在;
(
2
)使
δ
相的稳定温度降低;
(
3
)使
α
相的稳定温度升高;
(
4
)随着铬含量的提高,碳化
物由
(Fe,Cr)
C
型依次向
(Fe,Cr)
C
和
(Fe,Cr)
C
3
7
3
23
6
型转变。
由于铬对铁碳合金组织的上述影响,
使铬在耐磨铸铁中得到广泛应用。
p>
二、含铬铸铁中的初生碳化物
T.
奥希德(
)用含碳量为
4.3%
的过共晶铸铁研究了不同铬含量
对铸
铁中初生碳化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含铬量为
2
~
5%
时,铸铁中初生碳化物为
(Fe,Cr)
C
型,试样由外表向中心逐层凝固。随
着铬含量的提高,试样体积凝固
3
特征增强,当铬含量为
20
~
30%
时,初
生碳化物为
(Fe,Cr)
C
型,
p>
?
试样具有明显
7
3
的体积凝固特征。用扫描电镜观察初生碳化物的形貌,
(Fe
,Cr)
C
型碳化物为表
3
面带有沟槽的片状,而
(Fe,Cr)
C
型为相互交织的六角形杆状。在过共晶高铬铸
7
3
铁中,初生碳化物常常处于共晶晶区的中心。由此可以推断,在这种条件下,共
晶转变首先在初生碳化物周围开始进行。
三、含铬铸铁中的共晶组织
在莱氏体共晶中渗碳体是领先相,而对于高铬铸铁而言
,在
(Fe,Cr)
C
型碳
7
3
化物与奥氏体共晶中奥氏体是领先相。
高铬铸铁的共晶属于纤维状的小晶面
(碳
化物
)──非小晶面(奥氏体)共晶,其特征是奥氏体连成一片,在奥氏体或其
转变产物上分
布着硬而脆的纤维状碳化物
(Fe,Cr)
C
< br>,这些碳化物有许多是空心
7
3
纤维。高铬铸铁所具有的这种组织特征使其韧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共晶转变的温度区间对铸
铁的共晶组织形貌有影响。
当共晶转变温度区间较
小时,共晶晶
区的外形较平坦,碳化物尺寸较小,而且均匀。铬含量对高铬铸铁
共晶转变温度区间有影
响,图
6
—
4
为实测铬含量与共晶转变温度区间的关系。
从中可以看出,含铬
30%
时共晶转变区间最小,只有
20℃左右;含铬
15%
时,共
晶转变温度区间最大,大约为
65℃。
-
-
-
-
-
-
-
-
-
上一篇:(完整版)咏物诗常见意象
下一篇:字谜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