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p>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
p>
学情分析: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在
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经借助操作、直观,
初
步认识了分数
,
知道了分数的各部分的名称,
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
数大小还会简
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设想
:本节课的教学,单位“
1
”和分数单位这两个概念非常重要,应从直观到抽象,
由个别到一般,用利操作、讨论
、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适当展开概念的形成过程,帮
助学生在过程中获得者得感悟
,自己构建这些概念的意义。
教学目标:
1
、在学生原有分数知识基础上,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
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
、经历认
识分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
、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质疑和验
证科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明确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单位“
1
”的含义
。
教学难点
:对单位“
1
”的理解。
教具和学具
:
卷尺、四张长方形白纸、四条一米长的绳子、若干个小立方体和一捆绘画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
、师: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
(板书:分数)谁来说几个分数?(
板书:如
1/4
)你知
道分数各部分的
名称吗?(板书)
:师:那你们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
二、教学分数的产生。
2
、能根据成语说出下面的分数吗?
一分为二(
)
七上八下(
)
百里挑一(
)
十拿九稳(
)
p>
1
、请一个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说一说,用“米”做单位,看
看测量的结果能不能用
整数表示。那剩下的不足一米怎么记?
2
、
在古代,
人们就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师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演示古人测量的情况)
。
课件呈现情境图,介绍分数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3
、总结:在测量、分物的时候,可能得不到整数的结果,需要
用一种新的数表示——
分数表示。所以分数是人类为了适用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4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平均分配一些
东西,也常常会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
比如两个小朋友平分一个橘子、
一块月饼、
一块饼干等,
每人分到的能用整数表示
吗?用什
么分数表示?
三、教学分数的意义。
师:下面老师
要先考考大家,你能举例说明
1/4
的含义吗?(投影出示题目
,学生口答)
出示一个
1/4
的正方形的阴影部分。
师:阴影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它表示什么意思?
2
、师:下列图中的阴影部分能用
1/4
p>
表示吗?为什么?
如生说可以,则问:你
为什么觉得可以用
1/4
表示呢?生说理由。
< br>
(强调一定要平均分)
(板书:平均分)
3
、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
1
)操作。
师:现在我给每一个小组都提供了四种材料,一张长方形纸、一条一米长的绳子、
6
个小立
-
-
-
-
-
-
-
-
-
上一篇:初中趣味语文知识竞赛试题
下一篇:极有趣味的语文游戏_适合语文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