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对联及对联文化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2-28 20:33
tags:

-

2021年2月28日发(作者:receive是什么意思)


对联及对联文化




一、什


么是对联


对联,


通称对子,也叫


联语、联句。


是一种流传于口头、书本,或者题写在壁柱上


的对偶语句。其一字一音,言简意深,对 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题刻在壁柱 上的对联,


谓之楹联。


由于对联通常以壁柱作为表达场所,


所以,


楹联也常


用来泛称整个对联。



二、对联的特点



对联主要有四个特点:



第一,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如:中华民国对袁世凯。



第二,词性相对,结构相应,节奏相同。


词性相对,是指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


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结构相应,就是两联的语法结构相同。



节奏相同,就是两联停顿的地方必须一致。如: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权变的情况:



(一)在大的结构上一 致,而细微处允许有些差异;如上面的例子,芦苇对竹笋,都


是名词对名词,但芦苇是联 合式名词,竹笋则为偏正式名词,有细微的差别,是允许的。



(二)句中自对而上下不对。广西柳州柳侯祠联:



山水来归,黄蕉丹荔;



春秋报事,福我佑民。



(三)借对。 所谓借对,就是用某个词语的甲意义(包括某种词性和结构)的同时,


又借它的乙意义来 与另一个词语相对。分为借上、借下两种。



借下联的词语以适应上联的称为借下。如:



灯明月明,照得大明一统;



君乐臣乐,求彼永乐万年。



借上联的词语以适应下联的称为借上。如湖南桃花源的题联:



境辟太元年,看流水桃花,洞口不生寄奴草;



地犹武陵郡,喜垂髫黄发,村中时见避秦人。



此外,还有正对(上下联意思补充)


、反对(上下意思相反,互相映衬)


、串对(流水


对)


、半对半不对等情况。可参 照近体诗对仗的要求。



一般情况下,这种权变,多源于表意的 需要;此外,也可以使句式显得更加灵活。



第三,平仄相对, 音调和谐。原则:出句中平仄交替,对句中平仄对立。



特别是 句脚的字,


必须


平仄相对。



第四,内容相关,上下衔接。或正或反,但须有关联意。



又有“六要素”之说,即: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


平仄相谐。



三、对联产生的原因



对联是我国的< /p>


特产。这样说的原因主要有二:



第一,


思维方式。


第二,语言因素。



四、对联的起源、发展



1


、对联的起源



关于对联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




1


)先秦说。



先秦时期,已有很多对偶比较整齐的句子。如:



上古歌谣中的“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等;



《诗经·小雅·采薇》里的“昔我往矣,杨 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郑风·子

< br>衿》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等;



《易·乾卦·文 言》中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水流湿,火就燥”



“云从龙,风从


虎”等,

< br>《系辞》中的“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等;



《尚书》中的“满招损,谦受益”




《论语》中的“乘肥马,衣轻裘”



“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等;



《老子》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独立而 不改,周行则不殆”


等。



虽然刘麟生 先生在


《中国骈文史》


中说,


“古今作 对之法,


《诗经》


中殆无不毕具”


,< /p>



《道


德经》中裁对之法已经变化多端, 有连环对者,有参差对者,有分字作对者。有复其字作对


者,有反正作对者”

< p>
,但这些大多是不劳经营,率尔而对,不是有意去作“对联”


< p>


至于《封神演义》中写的姜子牙登台拜将一段,所谓“子牙至岐山,将近 将台边,有一


座牌坊上有一副对联:三千社稷归周主,一派华夷属武王。


”当为小说家言,不足信。




2


)汉魏说。



据传说,

< p>
东晋王羲之某年年关自书一春联:


春风春雨春色,


新年新岁新景。


因人们酷爱


其书法,不久为人揭去。复书一联: 莺啼北里,燕语南邻。又被揭去。后书写“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清晨补为“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


。虽是标准的对联形式,但系传


说,并无实据,当出自后人的附会。



(< /p>


3


)梁代说。



谭嗣同《石菊影庐笔识》说:


“考宋(应为梁)刘孝绰罢官不出,自题其门曰:


‘闭门罢


庆吊,高卧谢公卿。


’其三妹令娴续曰 :


‘落花扫仍合,丛兰摘复生。


’此虽似诗,而语皆骈


俪,又题于门,自为联语之权舆矣。





3


)五代说。


< /p>


五代说是最为流行的一种说法,


其依据是我们迄今所见史书记载最 早的一副对联:


新年


纳馀庆,佳节号长春。关于这副对联,有四 种说法:



A


、孟喆说。



宋李颀撰《古今诗话》


、黄休复撰《茅亭客话》载:后蜀每岁除日,诸宫门各给桃符,



“元亨利贞”


四字。


则该时之桃符,


惟录经典吉祥语,


固未事铺采摛文也。


然才藻横溢者,


每苦难抒怀抱。昶子善书札,因取本宫册府书云 “天垂馀庆,地接长春”一联。文学于兹萌


芽。



B


、辛寅逊说。


宋孔平仲《谈苑》载:辛寅逊仕伪蜀孟昶,为学士。王师(按,指宋军)将致讨之前岁


岁除,昶令学士作诗两句,写桃符上。寅逊题曰:


“新年纳馀庆,佳节号长春。




C


、孟昶说。



孟昶说又有两个版本:据宋秦再思《洛中记异录》载,孟昶所作联语为“天垂馀庆,圣


祚长春”


;据《宋史·蜀世家》



《宋 史·五行志》及宋张唐英所撰《蜀梼杌》载,则孟昶所


作联语为“新年纳馀庆,佳节号长 春”





4


)唐代说。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载,唐人酒令中有“


【令】鉏麑触槐,死作木边之鬼;


【答】豫


让吞炭,终为山下之灰”的例子。



宋 尤袤《全唐诗话》


、吴炯《吴总志》载,李义山谓曰:


“近得一 联,句云‘远比赵公,


三十六年宰辅’


,未得偶句。

< p>



温(庭筠)曰:


“何 不云‘近同郭令,二十四考中书。






又《全唐诗话》卷四“温庭筠”条载:宣宗出句“金步摇”< /p>


,温庭筠以“玉条脱”对;


又药名“白头翁”

,温以“苍耳子”对。皆此类。



2


、对联的发展



对联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时期:



唐代——滥觞期



代替桃符,是对联社会化的开始。



宋元——推广期



宋代的对联,开始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


< br>如游览联:宋太平兴国二年(


977


< br>,僧契盈陪同钱俶游碧波寺时,于亭柱上书一联曰:



三千里外一条水,



十二时中两度潮。



如书斋联。南宋绍熙五年,朱熹筑沧州精舍,自书一联云:



佩韦遵考训,



晦木谨师传。



寿联、


挽联也产生于宋代。


但文献流传下来的并不是很多。


宋 代的对联,


除散见在诗文


集、笔记、诗话外,还见于周守忠的《 姝联》


,钱德苍的《玉堂巧对》


,以及近人曲滢生所辑


《宋代楹联辑要》等著中。




元代对联流传更少,较好的如赵孟頫题西湖灵隐寺联:



龙涧风回,万壑松涛连海气;



鹫峰云敛,千年桂月印湖光。



另外, 对联也开始广泛地运用于文学作品中。宋代的话本小说,常在“却似”



“正是”


之类的词语下插一副对联,如《碾玉观音》中的“平生不做皱眉事,世 上应无切齿人”



《至


诚张志管》中的 “闹钟始觉山藏寺,傍岸方知水隔村”等;这些对联都是结合小说内容而做


的结语,后来 渐渐移至篇尾,如关汉卿杂剧《救风尘》末尾:


“安秀才花柳花成花烛,赵盼

< p>
儿风月救风尘。


”元明之际的章回体小说的回目,很多也采用了对联的形式 ,只是对对仗、


平仄等要求没有对联那么严格。



明清——鼎盛期



明清之鼎盛,主要得益于皇帝的大力提倡和创作实践。



清陈尚古《簪云楼杂说》载,朱元璋定都金陵后,


“除夕传旨,公卿士 庶家,门上须加


春联一副”


。并微行出观。


另据明周晖《金陵琐事》载,朱元璋还时常自书一些对联赠送给臣下,如赠徐达者 :



破虏平蛮,功贯古今第一;



出将入相,才兼文武无双。



赠翰林学士陶安者:



国朝谋略无双士,



翰院文章第一家。



这一时期的楹联大家,有解缙、唐寅、徐渭、杨慎等。



在清代


300


年间,涌现了无数楹联高手,如 纪晓岚、翁方纲、阮元、郑板桥、俞樾、袁


枚、何绍基、孙髯翁、梁章钜等。

< p>


清代对联的发展,在四个方面比较突出:



首先,越写越宽。



第二,越写越长。


如孙髯翁所撰昆明大观楼联


180


字, 被誉为“古今第一长联”。张之


洞的君山湘妃祠联又长于大观楼联。

最长的要属钟云舫的


“拟题江津临江楼联”



长达


1612


字,为迄今为止的长联之最。



第三,越写越巧。



第四,出现了大量的汇集和联话。



如 康熙御定的《分类字锦》六十四卷,分借对、数目、干支、卦名、彩色等门类;



杜公瞻《编珠》、高士奇《续编珠》,分岁时、人伦、文学、花木、鸟兽、虫鱼等门类;



李谦堂《联经》,集儒家经语或据经语自撰成联;


< p>
王有光《吴下谚联》、李光庭《乡言解颐》,采集江浙地区谚语成联。



梁章钜《楹联丛话》等。



所谓“联话 ”,就是“钞纂楹联,附以记述”,对所录对联的背景、内容、技巧等作一


些说明和议论 。



民国至今——延展期



五、对联的种类



1


、春联



每年除夕前后,为庆祝新春的到来而作的对联,叫春联。



春联的内容广泛,有纪实者。如传说中宋代名相吕蒙正,少时家贫,除夕自题一联曰: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有寄情山水者,如元代杨瑞:



光依东壁图书府,



心在西湖山水间。



有赞政声者。如明代南京城守门宦官高刚:



海无波涛,海瑞之功不浅;



林有梁栋,林润之泽居多。



有安贫乐道、祈愿苍生者,如清代宁波名医范文甫:



但愿人常健,



何妨我独贫。



2


、喜联



为贺婚嫁、乔迁以及其他喜庆之事而作的对联,叫喜联。



3


、寿联



为祝贺生日而作的对联,叫寿联。



宋 孙奕


《示儿编》


载:


“黄耕庾夫人三月 十四日生,


吴叔经作寿联曰:


‘天边将满一轮月,


世上还钟百岁人。


’寿联之风始此。




梁章钜曾评曰:



或为“ 将满一轮”


,若是十三日也使得,不若“犹欠一分”便直是十四日也。予谓“犹


欠一分”,


非祝寿底语,


终未若魏仲先寿莱公诗 云“何时生上相,明日是中元”,


形容得七


月十四,坦然明白矣 。周益公生于丙午七月十五日,尝寿以联曰:“年与潞公同丙午,日临


莱国占中元。


”??已道尽了生年日月,


只欠说出一个生时,

便是一本好建生矣。


按此二事,


亦后来寿联切日之滥觞也。



清代寿联渐多。或结合寿者的年龄。如:



乾隆年间,岳麓书院主讲王文清祝贺湖湘一位百岁老人:



人生不满公今满,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8 20:3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683676.html

对联及对联文化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