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间词话
(
汐音社
)<
/p>
天涯羁旅
黛色的山峦在夕阳里愈发的模糊,山脚下坐落着几户人
家,小桥
流水蜿蜒着一派温柔,可毕竟不属于汲汲行路的
旅人。牵着瘦马的行客驻足望了望,沉默
着走向他的天
涯。秋风缠绕着枯藤,传来萧瑟的声响。正如他的一生。
< br>光明旖旎处落笔喧哗,沉寂寒凉处落叶白发。
马致远,
字千里,号东篱。青年时也曾有仕途抱负,无奈
造化与命运令他堪堪蹉跎岁月,郁郁而不
得志,渐渐心灰
意懒,隐居田园,衔杯击缶以自娱。庙堂之中少了一位意
气风发的年轻俊彦,却使得华夏文史上多了一位元曲大
家。
他所作《汉宫秋》,是元曲四大悲剧之一,讲述了奇女子
王昭君与汉元帝生离死别的悲剧故事。常言有说,写他人
者亦如他人,笔端写就了他人的
爱恨,破开故事里的曲
折,却也是自己的悲欢。浮生落拓,谁不曾向明月寄托些
人间词话【摘抄】
1
期望,只是造化多艰,世事无常,
伶仃的心事也在秋风里
打着旋,很快飘远了。
《天净沙?秋思》是他在晚年羁旅途中所写下的,被后世
誉为“秋思之祖”。王
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如此评
价:“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有元一代词家,
皆
不能办此也。”
风霜加身,荒凉来
路,古道西风,天涯的断肠人,回眸时
也曾是,在高轩或在林下,以婉转调子,唱着“东
篱本是
风月主”的青衫闲客。
春色年年
少年背着行囊出城时,正下着细细密密的雨。走过了城外
p>
的石桥,走过了石桥边的小茶棚,再回头时,城门上青灰
色的“扬州
”二字已经被雨雾隔了很远,模模糊糊,就像
人间词话【摘抄】
2
时光流
走时的模样。他握着伞柄的手紧了紧,转身走向了
春草绵延的远方。
辗转十数年,南唐开国。少年也不再是少年,他入了京
都
,风华正茂一身才艺,被国君几番青眼,而后出仕入
相。然而,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
世事无常几乎刻进了
每一寸光阴里。朝堂中的党派之争,强国环峙的天下格
局,无一不在动摇着南唐的根基。
长久地在官场沉
浮,两次出任宰相,几起几落,已知天命
的他早已经见惯春秋。年年烟雨,却依旧忍不住
贪恋,低
声询问白驹过隙的岁月:年年春光,不知这样的燕子,这
样的亭台,会年年都有吗?
最后的两年,他被罢去宰相的官
职。日日花前常病酒,不
辞镜里朱颜瘦。听着屋檐下落花的声音,从前的闲愁却不
在了。后来终于又起了迷蒙雨雾,还是少年时候的那座扬
州城,还是那
座风波桥,他拄着杖藜远远地望着,白鹤飞
向了江天一线处,垂髫孩童的纸鸢仍在流云那
端。
他去世当年,赵匡胤黄袍加身。又十五年,北宋灭唐,而
后吴越王入开封,五代十国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人间词话【摘抄】
3
他是南唐词人冯延巳,字正中,笔
下多闲情逸致,王国维
先生曾赞其“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
风气。”
酒月中秋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是辛弃疾隐居江
西上饶时写下的诗句。那时候的
稼轩诗人,感叹生年近
半,却怅惘,交游零落,知者只余二三子。
辛弃疾是南宋诗人、爱国将领
,出生时,宋朝北方的
疆土已沦陷金人之手。少年时的他立志恢复中原,果敢起
义,抗金雪耻,这使他名重一时,并得到宋高宗青眼,任
他为江阴通判,
而后辗转亦得重用。俗语有云,乱世出英
雄,然而,更多的时候,却是冯唐易老,李广难
封。
辛弃疾多次上书抗金北伐,写下不少建议书,如著名的<
/p>
《美芹十论》、《九议》等,奈何南宋朝廷积弱,主张缓
人间词话
【摘抄】
4
战甚至不战。他出色的军事才干,
满腔的热血和北伐的决
心,终是免不了与古往今来郁郁埋首的人落得同样结局。
闲云野鹤固然是情致丛生的人生,可当他登高望远,
临川听潮时,剖开心里沉
重的关口,其中俨然是对剩水残
山的痛惜,对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家国飘摇的慨叹。
p>
白发空垂三
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
?
开禧元年,他出任镇江知府,登临
北固亭,凭高望
远,抚今追昔,写下了怀古诗的传唱千古之作。但,又一
次沉重的打击,使他被迫离职,彻底击碎了他报国的期
望。
两年后,朝廷再次起用他,
诏令刚到铅山,他已身染
重病,卧床不起,只得上奏请辞。次年秋,他带着满腔的
愤怒与爱国之心离开了人世,享年六十八岁。据闻,他临
终时,依然仰
天大呼:“杀贼!杀贼!”
人间词话【摘抄】
5
世事长揖
遇见他,在时光的最前端。
垂髫童子
的模样,临窗摇头晃脑吟诵着诗句,天井里月上
中天,清辉洒满一庭院,婆娑又多情。<
/p>
后来靠坐在桥边的柳树下,膝上臵着本《东坡乐府》,桥
下摇橹声、水声绵绵不绝,却自成一番词中景致,仿佛那
个衣衫飘举的
词人正立在舟头,将而去往更远处的烟波里
。日薄西山,天色昏暗,逐渐也看不清书上的
字迹,揉着
酸涩的双目辨出那几句——“尚馀孤瘦雪霜姿”和“诗老
不知梅格在”。
再后来终于长成个少年模样,也将足迹印
在了许多山巅和
云端,光阴里总是软红锦绣与恣意的欢谑,仿佛只需抖擞
衣袖三两下,便有长风卷我上瑶台。也忘记了最开始倚在
喧嚣水边,那些最寻常
的温情和诗意。
又念及他时,已经走过了许多的路。老旧的乌
篷船,寥落
的青衫和单薄的行装,归乡去。一如来时的模样。读的还
人间词话【摘抄】
6
是那卷诗词,读的还是那个人,此
时的他是一个背影,以
竹为杖,以芒鞋胜过万千快马,行走在烟雨深处。也像一
株立在山风里的松,满身崎岖风雨加身,却依旧睥睨着千
秋山河。小舟从
此逝,江海寄馀生。垂暮的他,这样对自
己说。
合上手中书卷,靠着船壁,信手捞过几缕月色枕着,阖眼
睡去。水声也渐渐远
了,人间百年,忽如一梦。从前的流
水小桥,窗前月落,也渐渐重又聚合出了轮廓。
p>
他是北宋的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词话三境
静安先生王国维做学问讲究三境界:
其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仿
佛可以看到少年豪气志存高远,
说不尽平凡人的鸿鹄志,
孤独客的家国心;
< br>其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个求
索的过程,苦,却心甘情
愿;
人间词话【摘抄】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