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广播电视概论50个知识点--打印版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2-28 14:28
tags:

-

2021年2月28日发(作者:bap)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精要



一、名词



1


、广播电视:是通过无线电波或通过导线向广大地区播送音响、图像节目的传播媒介,统


称为广播。只播送声音的,称为声音广播;播送图像和声音的,称为电视广播。狭义上讲,

广播是利用无线电波和导线,


只用声音传播内容的。


广义上 讲,


广播包括我们平常认为的单


有声音的广播及声音与图像并存 的电视。



2


、政治异化:由于电视 新闻更为直观,因而它在报道政治腐败现象时对公众的刺激也就更


大。因此,

< p>
那些依赖于电视新闻获取公共事务信息的人,


比那些依赖于报纸的人,


对政府更


加持否定的态度。这种现象被西方学者称为“政治异化”。


(公众对电视网过高信任,


电视


新闻报 道的解释性特点,


电视将重点置于反面的东西,


以及强调冲突和 暴力等,


是造成这种


政治异化的重要因素)


3


、席卷式调查:


调查公司通 常采用的是统计调查,


也称为席卷式调查。


它选择一小部分人,


收集有关他们视听行为的数据,


然后根据受众总人数按比例进行 放大,


得出所有类似视听行


为的受众数目。


4



平均受众率:

< p>
某一段时间或某一节目的受众率就是这些


(反映某一瞬间视听行为的)


“瞬


间率”的平均数,称作“平均受众率”。



5


、累积受众率:一组时间、一组系列节目或是电视网台 所有节目的受众率,称之为“累积


受众率”。受众只计入累积受众一次。



6


、节目音乐:除了在广播音乐节目中以完整的音 乐形式出现外,绝大多数时间音乐是以节


目音乐的面目出现的。


节目音乐既有一般音乐艺术运动规律的共同性,


又有受广播具体节目

内容制约的特殊性。


节目音乐是把实现具体节目的目的、


结 构方式和风格特色作为自己的出


发点。它借助音乐形象来表述节目内容、深化主题思想、 烘托环境气氛、抒发人物感情、推


动情节发展,使节目的内容更加生动感人、引人入胜。 它必须根据特定节目的总体要求,与


有声语言、电视画面、电声音响有序组合,互渗互补 ,融为一体,以提高节目的整体效应。


详见


P108-109


7


、音响:是指除了人的语言、音乐之外的其他声响,包括自然 环境的声响、动物的声音、


机器工具的音响、人的动作发出的各种声音等。



8


、库里肖夫效果:说明了两个以上画面的组接 会产生撞击,迸发出新画面内涵,这也就是


蒙太奇的力量,姑且将其称为相关画面之间的 内在辩证关系。



9


、声画合一:声 音和画面传播的具体内容完全一致,即画面中出现的人和物就是声音的发


音体,


或声音就是在具体说明画面中的事物情景。


这种声画合一的组合方式能加 强传播内容


的真实感、可信性、完整性、重要性,因此在新闻性电视节目中较多采用。在 电视剧等艺术


样式的节目中,


用来表现主要内容和情节,以引起 观众注意,


加深印象。声画合一的组合方


式是声音和画面的初级 组合方式,也是基本组合方式。易于被视觉文化程度不高的人接受。


电视新闻中的同期声 讲话、


同期声音响和电视实况转播都是声画合一。


它常用来传播 重大新


闻事实,是目前国际电视新闻界普遍采用的报道方式。


1 994


年《崽伢子,莫过来》就是采


用了声画合一。

< p>


10


、声画对位:又称声画对列。对位法原是 音乐的技巧。借用在电影电视上,就是指镜头画


面与声音对列,


它们按照各自的规律彼此表达不同的内容,


又在各自独立发展的基础上有机


结合起来,


造成单是画面或单是声音所不能完成的整体效果。


声画对列的结构形式是声音和


画面组合关系的一种升华飞跃。

< br>它使声音和画面不再互为依附,


重复表现同一事物,


而能 各


自发挥作用,


大大扩大了电视传播的容量,

< br>打破了画面的时空局限。


声画对位重印互补符合


人们的视 觉习惯。最早在理论上提出这种见解的是爱森斯坦,


普多夫金,亚历山大洛夫。三


人于


1928


年发表《关于有声电影宣言》, 主张“把声音当作脱离了视觉形象的独立因素”


使用。


电视新闻 也可采用这种结构形式。


对于形象活动有特点,能明白传达的信息,而观众


疑问又是画面无法表达的新闻,


以及记者没赶上现场拍摄有关画面,


但又非得报道的重大新


闻可采用声画对位。


19 92


《河南第一位落企博士后刘佑全》因是非事件性新闻,在报道时采

< br>用声画对位即画面与解说对列。



11



声画合一和声画对位的综合组合:


电视新闻中的同期 声讲话与同期声音响,


主持人与记


者在现场报道中叙述画面的声 音,


都是与电视画面形成声画合一的方式。


而画面则刚发生的< /p>


事件或事实,


记者评述却已在追溯历史社会背景,


作分析比较时,


声音与画面就是对位对列


的方式。


主持人新闻节目与现场新闻报道中,


声画合一与对位的综合运用常收 到好效果。



然也要防止将声画合一误解为“看画解说”,


将对位变成声画两张皮以及“万能”图像任意


图解。


P138


12


、话筒前采访:即是广播记者手持话 筒,或身上携带微型录音机、无线话筒,在新闻现场


采录人物讲话、现场音响或作现场口 述报道的采访报道活动。



13


、录 音报道:是带音响的广播新闻体裁。它包括录音的新闻、通讯、特写、访问、述评和


现场 报道等各种形式。


无论哪种,


一般来说都由现场音响和记者的现 场口述


(即有声语言叙


述)两部分组成。



14



录音报道现场音响:


其全称是新闻现场实况音响,


指的是被报道的新闻事物所发出的真< /p>


实音响及其环境发出的各种声音。


录音报道中运用实况音响目的是 为了指明环境、


渲染气氛


和表现烘托主题。

那些能直接说明主题、


表现主题的音响叫主题音响或骨干音响。

有些音响


虽不能直接说明主题,但能表现新闻事件的时间、


地点、


条件和气氛,


叫烘托主题音响又称


环境音响。



15



人物谈话:


是指在报道中由于记者访问而引出的人物谈话。

< br>人物谈话也是一种现场音响,


与其它音响相比,


它可更直 接地体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更好地表达主题。


因而它在广播报道


中占有重要地位。



16

< p>
、记者的现场口述:是广播录音报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主要作用是交 代是时间、地


点、人物,介绍新闻事件发生的背景和过程,描述现场的情景,从而更好地 揭示主题。



17


、电视采访:


是电视记者认识客观事物,采集发掘事实与信息的调查研究活动。


电 视采访


与报纸广播采访区别在于



报道 事实材料的手段不同。电视记者将新闻事实转化为流动的画


面和声音进行传播,


诉诸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


这体现了电视这一现代化电子媒体的传播特< /p>


性。



18



屏幕后的采访活动:


包括静态采访的准备工作和到事件现场动态 采访过程中的调查研究,


就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新闻采访,是电视记者与报纸广播记者相 一致的采访活动。



19



屏幕前的采访:


也称镜前采访,


即电视记者在新 闻事件现场,


手持话筒或身携无线话筒,


面对摄像机将新闻事件 和采访过程直接展示给观众的现场采访活动。


电视采访与其他采访形

式最大的区别就是镜前采访。



20

、话筒支架式:如果电视记者在采访时,对着采访对象的侧面,缺乏必要的呼应,尴尬地

站着,那就成了所谓“话筒支架”。



21



侍者形象:


即记者在采访对象面前过于谦卑,


或把自己的位置定得太低,


容易留给人“侍


者”的印象。



22


、广播新闻:狭 义上指的是广播消息,与报纸的消息相类似。广义上讲,广播新闻是指以


广播为传播手段 对新近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报道,


泛指所有的新闻性广播内容和


报道形式。



23


、口播 新闻:


是先经过编辑加工处理的通讯员来稿、记者采写的新闻稿和选编的报纸、通


讯社的新闻稿,


再由播音员口头播出的一种广播新闻形式,

< p>
有时也由记者或主持人在话筒前


直接播报。这是一种单一运用有声语言的广 播新闻表达形式。又称口语报道或文字报道。



24



录音报道:


是指运用广播记者的有声语言叙述 和新闻事物的实况音响、


新闻人物的讲话


录音有机结合报道新闻 事实的广播报道形式。


简言之,


它是音响和语言相结合的报道形 式的


总称。



25

< br>、录音新闻、录音通讯、录音特写、录音访问、配乐报道


P162

< p>
26



录音访问:


以记者 采访人物的问答谈话录音为主的录音报道新闻体裁。


常见有两种形式

1


是把访问对象的讲话录音分为若干段,


在开始、


中间和结尾穿插记者的介绍感想或评论等,


这种形式叫“录音访问”。< /p>


另一种是除了开始时由记者对被访问对象及时间地点等作必要介


绍 外,自始至终都是记者与被访问才的问答交谈的录音,这种形式称作“答记者问”。



27



广播现场报道:


是广播记者现场口头报道的简称,


是记者的现场口述和现场实况音响相


结合的一种报道形式。


严格地说,


它也是录音报 道的一种。


它与其他录音报道形式的主要区


别体现在现场采制方 式上,


即是从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发来的报道,


因此国外称之为 实地报


道。省去工序,现场感强烈,使人感到更加真实可信,这是现场报道的明显优势< /p>


P163


28


、广播新闻评论:


是广播评论的一种,


是广播评论的核心。


狭 义上的广播评论就是指广播


新闻评论。


其实广播新闻评论是专门 供广播使用的新闻评论,


是通过广播发表的对新近的或


正在变动 的新闻事实的评论分析,


属于论说文的范畴。


广播新闻评论是广 播电台宣传的旗帜,


是广播新闻宣传的灵魂。广播新闻评论的基本属性是新闻性和政治性 。详见


P165


29


、小口子新闻 :是针对“大而全”的新闻而言的,即一条新闻只选一个有新意的问题,一


件有价值的新 闻事实或一个独特的侧面。


这样,新闻突破口小,就容易写得集中深刻,


篇幅


也能够缩短。



30




新闻 核:是指精选事实,特别注意选用那些典型的能够揭示事物本质的新闻事实,以


一当十, 较准确有力地表现新闻主题。这样的事实有人称之为“新闻核”。


< br>31


、螺丝钉结构:广播新闻稿的开头要先声夺人,


一下 子把听众吸引住。这就要求提纲挈领


地概括介绍全篇新闻的主要内容和中心事实,


然后再循序渐进,


层次分明地展开具体的新闻


事实。


有人把这种广播新闻最主要的结构形式称之为“螺丝钉结构”。

< br>因为这种结构形式导


语部分介绍的是最重要最新鲜的新闻事实,

< br>在全篇占有重要位置,


主体部分的事实的重要性


基本相等 ,且其开头像螺丝钉,故称为螺丝钉式。



32



广播新闻节目的编排原则:


是指编排时总的指导思 想和应注意的一些原则性的问题,



目的是实现一次节目的整体 优化,以求达到主次分明,层次清晰,衔接连贯,详略得当,使


听众循序收听,清楚明白 ,印象深刻。











1


突出重 点


2


综合多样


3


组合配




33

< br>、


新闻提要:


是用简明的语言把本次新闻节目中最重要最 新鲜的内容概括出来,


并在节目


的开头播出。

< br>


34








电视新闻:是运用现代化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图像、声音为符号,对新

< br>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所作的报道。


电视新闻是电视各种新闻性内容和新闻 报道形式


的总称,是一般电视台节目的骨干和主体。



35



图像新闻:


以 电视手段真实形象及时简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的电


视新闻节目形式 ,


又叫作电视新闻片。


图像新闻是以活动图像及同期声,


背景资料与解说相


结合录像的,


类似广播的录 音新闻。


图像新闻在电视台的新闻性节目中所占比重很大,


是最


主要的报道形式之一。



36



口播新闻:


是播音员在演播室出图像口头播 讲的新闻。


这是从电视诞生起就有的一种样


式。


突发性重大事件和抽象新闻如政令公告可用口播新闻。


但其生动性感染力要差一 些且口


播文字稿不宜过长。



37< /p>



图片新闻:


电视图片新闻是运用单幅或 多幅新闻照片组接并配以画外音解说的电视新闻


报道形式。


是引 用报纸杂志专题新闻图片报道的一种形式。


在电视开办新闻节目初期被采用。

< p>
中央电视台在


20


世纪


5 0


年代末曾专门办有《图片新闻》节目,后为图像新闻取代。



38



字幕新闻:

是指在电视屏幕上单纯使用文字符号向观众传递新闻信息的电视新闻报道形


式。



39



电视现 场报道:


是电视记者在新闻现场对观众直接作口头报道,


这是一 种很能体现电视


特点的一种报道形式。西方国家称之为“镜前报道”。

< br>


40


、深度报道:概念诞生于


40


年代,是报纸为抵搞电子传媒竞争发展而来的。在西方有解


释性调查性报道体裁基本属于深度报道范畴,


如电视中的焦点新闻,

< br>新闻透视。


所谓深度报


道是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 /p>


从历史渊源、


因果关系、


矛盾演变、影响 作用和发展趋势等


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


它突破了一人一地一事 的报道模式。


一面剖析事实内部,


一面展示事

< br>实宏观背景,把握真实性。要着重揭示



原因

< p>
WHY


和怎么样


HOW


两 个新闻要素。电视深度报


道难度大只是相对而言


< p>
41



专题报道:


是对现 实生活中某些具有典型意义和较高新闻价值的新闻人物、


事件、


问题、


社会现象等,


进行记录调查分析解释评述等,

< p>
深入系统而又生动反映其发生发展和结果及影


响的全过程,


揭示主题的深刻意义。


这种报道类似报纸广播的通讯这一新闻体裁,

< p>
是电视新


闻深度报道的主要形式之一。



42


、连续报道:


是对正在发生并持续发展的 某一重要的、


受众关注的新闻事件,在一段时间


内进行连续及时 的报道,


完整反映新闻事实的发生发展结局及其影响。


取材于不 可预知的事


件性新闻,报道时间相应于新闻事件始末。



43


、综合报道:


是对某一新闻事件、


问题或某一领域的情况作较全面概括的反映,


其方法一


般是将分散的但有共性的电视新闻综合到一起加以播出。


要注意把全面介绍和 典型事件分析


结合,要重视形象资料运用和文字提炼。



44



电视新闻评论:

是电视台就当前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重大问题和新闻事件发表看法,



行解释分析,


是一种具有政治倾向性的以广大观众为对象的电视新闻体裁。< /p>


是电视反映和引


导社会舆论,实行舆论监督,指导生活和工作的重 要新闻报道体裁。



45


、电视纪录 片:指纪录型的电视专题报道类节目,是运用电子采录设备和手段,


对政治经

< p>
济文化等新闻题材,作比较系统完整的纪实报道。


46


、杂志型新闻节目:又称为新闻杂志节目,


是电视新闻 深度报道的重要节目形态之一。它


借鉴杂志的综合编排方法,利用电视的传播优势和报道 、


评述手法、按栏目的宗旨,将不同


样式和内容的新闻节目板块 小栏目串联起来,


形成一个完整的节目,


在固定栏目和时间播出 。


其中,


主持人起着突出的作用。


该节 目形式吸取了专题报道和集纳性动态新闻的优点,


同是


克服两者 缺点,其显著特点是:杂而有序,中心突出,形式上综合性强,灵活多样。



47


、电视新闻报道词:是服务于电视新闻片的文字稿。是电视新闻片的 重要组成部分,


以画


面内容为基础,


根 据画面内容的发展编写的。


电视新闻报道既不同于报纸新闻稿又不同于广


播稿,是一种特殊文体。



48

、电视专题片:这里讲的电视新闻专题片,


是报道类纪实型的电视专题片,是电视深 度报


道最常用的节目形态。


电视新闻专题片的基本特征是新闻性 较强,


反映当前重大新闻事件或


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


有明显纪实风格,


不允外加虚假操作。


但同时讲究艺术性。


电视新闻专题片与电视新闻一样,


强调报 道词与画面的有机组合,


是所谓“双主体”的并重


关系。



49


、电影积累式蒙太奇、平行式组接、 对比式组接、关联式组接见


P196-197


50


、节目主持人:


《新闻工作手册》有较完整的定义即在广播电视中,出场 为听众或观众主


持各种节目的人,叫做节目主持人,主持人不是表演者也有别于新闻通讯 和文章的播报者。


主持人是以他自己的身份、个性直接面对听众或观众的人。主持人在节 目中处于主导地位,


其主要职责是组织串联一次节目的各个部分,


但也直接向受众传播信息或解答问题或介绍知


识或提供娱乐,


总是以第一人称“我”的口气,


与观众或听众交谈。


这是国内对 节目主持人


这一概念较为完整权威的表述。



51


、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广义


P240

< p>
。狭义上仅指新闻记者、新闻编辑、新闻播音员、新


闻节目主持人等。









二、






问答



1


、通讯卫星与直播卫星任务的异同。



答:


通讯卫星与直播卫星的任务不尽相同。

通讯卫星在为广播电视系统服务时,


主要进行节


目的传送。


受众不能直接接收到通讯卫星传送的节目讯号,


必须通过地面的 广播电视网对通


讯卫星发射的信号接收处理放大,


加以转播才能 实现面向受众的广播。


直播卫星的主要任务


是,


直接面向广大受众发射广播电视节目,


受众自己安装小型接收设备就能直接接收 到广播


电视信号,


勿需地面的广播电视网接收调制后转播。


直接卫星更快捷地为受众提供节目,



加快 了广播电视的覆盖速度。


通讯卫星与直播卫星使得各种信息辐射和传播超越了国家地区< /p>


的界限,打破了一切自然阻隔,比任何传统的传播手段更经济方便、影响范围更大。


P13


2


、关于国际电视机构之间的争夺 和国际电视和对象国之间的摩擦


P16-17


3

< p>


当前,


高新信息技术与“信息高速公路”正在世 界范围内掀起一股信息技术革命的热潮。


“信息高速公路”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信息高速公路的主要内容是:


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


卫星通讯网络等作为综合传输通


道,传送、接收和处理文字、图像、语音等信号,从而将电视、传真、电话、电脑等家庭及


社会上所应用的信息系统融为一体,


形成覆盖一个国家乃至全球的高速化的、


多媒体的信息


传输、接收和处理系统。


P18


4



1923


年至


1949


年这


26


年中国广播事业发展的历史中,


我们可以 看出其具有以下特点:


P44


答:


1


广播作为


20


世纪初的科技发明,一 传至中国,就由传播商业信息的工具变为阶级斗


争、党派斗争的工具,各种政治势力都要 利用它为自己大造舆论。


2


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形态下,


尤其在抗日战争时期,


各种政治势力较 量的结果,


出现了三种政权与五类电台,


即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 抗日根据地、国民党统治下的大后方和日伪占领下的沦陷区三种政


权。国民党广播电台, 日伪法西斯广播电台,民营广播电台,抗日根据地人民广播电台,苏


联反法西斯广播电台 与美军广播电台等五类广播电台。


3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建立, 在中国


广播事业史上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5


、至


90


年代广播节目的改 革与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答:


1


节目总体质量不高,精品节目量少。

2


节目发展不平衡。


3


音响特点未 能充分发挥。


4


节目管理相对滞后。


5


队伍现状不容乐观。此外节目趋同,缺乏特色,内容撞车,造成重复

浪费以及一些节目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导致节目质量不高等问题也较突出。



6


、广播电视迅速及时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P59


答:


1


广播电视可以把刚刚 发生的新闻事实告诉受众。


2


广播电视可以把突发的重大事件发


生和发展的过程随着事件的发展不断地告诉受众。


3

< p>
广播电视用现场直播的方式把远方正在


发生的重要事态直接传递展现给受众 ,使得受众在事件发生发展的同时就知晓。



7


、广播电视传播广泛,渗透力强可从四个方面体现:


P70


答:


1


广播电视不受空间条件限制,传播区域广泛。


2


广播电视不受文化水平的限制,传播


对象众多。


3


广播电视节目多样化,满足不同群众需要。


4


广播收听方便。



8


、广播电视线型传播,难以捕捉。其节目是按时间顺序传播,转瞬即逝。与文字印刷 的报


纸相比,有不尽人意的短处:


P75

< br>答:


1


选择性差


2


保留性差


3


反映的表面性。



9


、广播电视对现代社会政治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P82


答:


1


广播电视为受众政治决策提供政治信息和政治知识



2


电视是政治人物塑造形象的最佳媒介



3


广播电视影响政治结构的变化


< /p>


10


、广播电视促进现代经济的发展:


P 87


答:


一、广播电视对消费的刺激。

广播电视广告对消费市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1


广< /p>


播电视广告促进一些产品在市场上的销路,


从而遏制另一些产品销 路


2


由于广播电视广告的


影响面要比报 纸杂志广告要广,


广播电视广告能够吸引不同年龄和不同教育程度的受众,



括文盲和半文盲。


广告刺激需求,


需求扩大生产,


厂商为保证扩大生产又投入更多资金用于


广告。



二、广播电视促进企业生产的发展。


它不但提供了有效的广告媒介和形式,还引起


了生产和经济活动的变化:


1


引起了产品价格的变化。广播电视广告引起的恰恰不是产品


价格的上升而是下跌。这种情形由三方面因素造成<


1


>广播电视广告刺激了生产规模<


2


>广播电视广告的 有效性促使产品生产厂商削减或取消其他形式的产品推销活动,


相应费用


压减<


3


>广播电视广告将众多的产品推到了消费者面 前,


供他们选择,


竞争导致价格下跌。



2


改变了企业竞争状态。


P91


三、广播电视发展依赖广告的收入。



11


、广播电视影响人们社会生活


P98



答:一、广播电视教育成为教育的重要手段。


广播电视教育花钱 少,是教育发展史上的一次


进步、一次突破。


1


广播电视教育打破了学校教育的空间时间限制。


2


广播 电视教育便于地


区与地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教学交流,打破了教育的相对封闭状态。< /p>


3


广播电视教育是将


广播电视这种现代化 的技术手段应用于教育,


可以打破长期以来基本以教师讲、


黑板 写为主


要形式的教学方式,给教育带来新形式新方法。



二、广播电视促进社会文化发展。


1


广播电 视促进文化传播的变革


2


广播电视成为影响广泛


的大众文化


3


广播电视促进社会各种文化的交融渗透。



三、广播电视对社会生活的“负效应”。

< br>(一)广播电视传播文化的负面效应。


1


广播电视


的商业化影响和改变着社会文化结构,导致大众文化的低品位。<


1< /p>


>广播电视转瞬即逝、


生动传真的传输特性,使其较之以“读的精 神”为主体的文字传播更富于承载感性而非理


性,具象而非抽象的内容。<


2


>广播电视快速变幻的视听刺激,使受众在接受信息时,总


处于海绵式的吞吐状态之中,而对广播电视传播大量纷繁的信息内容,受众只能被动选择、


接受而难于主动思考。


2


从电视收受方式的角度看, 电视的信息负载量大,变幻多端,有可


能带来受众感官的过度刺激,甚至超过人的信息处 理极限,从而损害思考能力、记忆能力,


诱使身心失调。



(二)广播电视广告对社会生活的消极作用


。其消极影响表现在以下 几方



1


广播电视广告中的生活场景,


生活方式,


生活条件等都在诱导受众超前的消费。


广告使


人们对他们已有的东西不满意,或使他们想要他们所没有的东西。


2


广播电视广告鼓励人们


的浪费性消费和大 量有用物品的废弃。


3


广播电视广告活动的发展还对整个广播电 视节目内


容产生消极的影响。


4


广播电 视广告对社会语言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作用。广播电视


广告语言呈现出两个明显特 点<


1


>消费广告是为了千百万人明白其含意而作,所以广告词


作者通过使用短小有活力的词和短语极力使他们所写的东西令人感兴趣,


并通过使用“你”


这个第二人称的声音使受众卷入广告中。<

< br>2


>广告词作者还迅速从发展神速的娱乐世界中


吸取和使 用新的术语和短语。


他们将那些和更通用的语言及消费者使用的词语混合。


一方面


为大多数人接受,


另一方面也使人使用的语言 趋于俚语化和非标准化。


由于广播电视的社会


影响大,因而其< /p>



广告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社会的语言水准。而各国针对这种消 极情况,


对广播电视广告作出了一定的限制。


这种限制主要表现 在三方面


1


对广告内容的限制。


即其< /p>


内容不许有欺骗夸张等不实之词


2


对广告 商品的限制。


3


对广播电视尤其是电视广告插播时


间的限制。为了限制消极,防止反感。



(三)电视对少年儿童的不良影响。



12


、受众调查对广播电视业务的影响:


P101


答:


1


对广播电视台声望和地位的影响



2


对广播电视节目安排的影响



3


对广播电视机构经济状况的影响



13


、受众的调查方法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8 14:2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681781.html

广播电视概论50个知识点--打印版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