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2014初中语文中考模拟题含答案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2-28 13:27
tags:

-

2021年2月28日发(作者:普通网)


中考模拟试题



语文试题



(总分

120


分,


150


分钟完卷)



A




第Ⅰ卷(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一、语言知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巢穴 (


xu


?)



庇护




b


ì)



腌臜


(


ü


z


ü


n)


脍炙人口(


ku


à


i




B


.哄笑(


h


ō


n


ɡ)



滑稽




j


ì)



瞥见(


pi


?)



装模作样(


m


ú)



C


.虐待(


n< /p>


??)



祈祷




q


ǐ)



强迫(


qi


á


n


ɡ)



三年五载(

< p>
z


à


i




D


.炫耀




xu


à


n

< br>)



执拗




ni


ù)



琐屑(


xi


?)



锐不可当(


d


ü


n


ɡ)



2


、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A


、破绽



消毁



提心吊胆



茅塞顿开


B


、提炼



修葺



坦荡如抵



惟妙惟肖



C


、辍学



混淆



泱泱大国



分外妖娆


D


、盘据



晦涩



销声匿迹



呕心沥血



3


、下列各句横线上应选填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1


)节俭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还可能____到一个人的思想品质 。




2


)人 类基因草图的绘制成功,____着生命科学的研究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 p>


3


)中国政府____美国政府改变其偏袒以色 列的立场,立即采取切实步骤拯救中东


和平进程。



A


.牵连



标记



督促



B


.牵连



标志



敦促



C


.牵涉



标志



督促



D


.牵涉



标记



敦促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中(





A.< /p>


《水浒传》的故事流传了几百年,书中的许多段落已深入人心,妇孺皆知。



.....


B.


在纪念反法 西斯战争胜利


50


周年之际,


有识之士 提醒人们要警惕新纳粹势力起死回生




....


C.


要在学术上推波助澜


, 并不是抛弃国学,国学的精粹不但不能丢,有些还应深入研究。



....


D.


扮演蔺相如、伍子胥等人物的都是


9



11


岁的小演员,他们 栩栩如生


的演出展现了我


....


国京 剧艺术后继有人的兴旺景象。



1



5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穿的 只要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B


.苏州园林修剪和栽种树林也着眼在画意。



C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努力的样子。



D


.救灾队伍在余震不断、交通断绝 、通信不畅的恶劣环境下坚韧前行,一条条生命因为


他们的到来重获生机。



6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当阳 光洒在身上时,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


--


要开出:一朵鲜艳的 花。




②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渐渐地,种子变成了嫩芽。




③从此,它变得沉默,只有它知道它在努力,它在默默地汲取 土壤中的养料。




④虽然它经受着黑 暗的恐惧,暴雨的侵袭,但是它依然努力地生长着。




⑤种子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并不那么顺利,周围的各种杂草都嘲笑它,排挤它,认为它


只是一粒平凡的种子。




A


.①⑤②③④



B


.①③②⑤④




C


.⑤③④②①



D


.⑤④②③①


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












A


、故余 虽愚,卒


获有所闻。


(卒:终于)


< /p>



B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 /p>


怪之矣。


(以:同“已”


,已经)




C


、牺牲玉帛, 弗敢加


也,必以信(加:虚报)



.< /p>


D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


我而为之(得:得 到)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



(甲)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 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


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


顾之。”


< /p>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


谓计将安出?”



(乙)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 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


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 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8


、下列句子中 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


、三顾


臣于草庐之中



将军宜枉驾顾



B


、时先主屯


新野




大泽乡







2



C


、遂许


先 帝以驱驰



高可二黍许


D


、咨


臣以当世之事



愚以为宫中之事悉以咨



< p>





9


、下列句中的“以”与“先帝不以


臣卑鄙”的“以” 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咨臣以


当世之事


B


、扶苏以


数谏故


< br>.



C


、遂许先帝以

< p>
驱驰


D


、以


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 /p>




10


、下列 表述错误的一项(





A


、“臣本布衣”中的“臣”指诸葛亮;“君谓计将安出”中的 “君”指徐庶。



B


、甲乙两段叙了同 一件事,但两段内容叙述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前者重在表现诸葛亮人


物的不同凡响,后者 重在表现刘备对诸葛亮的知遇之恩。



C


、“时先主屯新野”说明刘备当时的处境极其困难,需要贤人来帮助他。


< p>
D


、“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此句是刘备 前半生经历的


概括,也表明他向诸葛亮问计的诚恳态度。




II


卷(


100


分)




三、 课内文言文翻译、诗词阅读、古诗文积累(


12


分)

< p>


11


、翻译句子(


4< /p>


分)




1


)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



2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2


、阅读下面的《醉花阴》答题:(


3


分)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 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


)这首词以“



”贯穿全文。



2


)简析词的上下片所写的主要内容。





上片写



;下片写



13


、根据提示,在下面横线处填写相应的诗句。(

< p>
5


分)




1


)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抒发词人一生中的事业与 抱负的句


子是:了却君王天下事,






2


)《鱼我所欲也》中点明中心句子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


也。







3


< /p>



3


)锦江春色来天地,



。(《登楼》



杜甫)




4

















< br>句




:







5


)朋友一生一起走。有了朋友的真诚关怀,人生的旅途就不会孤独。在古代诗歌中,









< br>友





















子:

< p>




。(写出连续的两句)



四、现代文阅 读(


23




(一)议论文阅读(


8


分)



让“责任感”与孩子的成长同行



暑假 刚开始,一位在机关工作的家长,就对读初三的孩子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


要求孩子洗 涮每天晚饭后的饭碗。开头几天,这个孩子做得还有些兴趣,但


5


天后,就


嚷着要父亲用“奖励”来兑现,不出半月就再也不愿做了。可这位家长很顶真 ,坚持要


孩子男诺言。他说,不在乎孩子做家务的多与少,而在乎孩子有否责任意识和行 为。



这位家长的话颇有道理。据笔者所知,现在不少孩子似乎 并不真正“认”得“责任”


两字,即使对自己的生活琐事也少有责任的概念。某所寄宿制 学校就有过政教主任帮学


生洗袜子的事情。至于住宿学生将更换的衣服,从外衣到内裤、 袜子,周末统统带回家


让家长代劳就更不是新鲜事,许多家长也习以为常。就是一些好学 生也不乏其例。某市


有关部门在对优秀学生候选人进行考察时,曾有意将扫帚、抹布横在 他们必经的走道上,


结果绝大部分选人或视而不见,或绕道走开了,而他们在道德知识的 书面试题中却能对


答如流。更令人感叹的是,某所高校不久前在校报上发表了“同学:你 的自行车放好了


吗?”的文章,也反映出珠乱停放这种不该在大学校园里出现的现象很是 严重。因此,


不少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都感到:现在一些孩子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 集体、对社


会的责任意识太淡漠了。



而在这方面,上海杨浦中学作了有益的探索。他们调查过许多著名学者专家、企业


领导及 先进人物,发现支撑他们成功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是——责任感,于是率先从


身边的小 事抓起,加强高中生责任感的培养,并作为增加德育实效性的切入口,开展得


很有成效。 上海师专附小采取高年级学生帮助辅导低年级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培养学生


的责任感,也 颇有特色。可见,责任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积极培养的。


人若一旦没有责任,就会放弃现在;忽略责任,就会贻误机会;背弃责任,就会埋


没 事业。不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我们的教育就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我们就会愧对


历史 和使命。



4


在责任面前,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游戏人生。一个连对自己也没有责任的人,很难想


象 其会对集体、国家尽责。杨浦中学名誉校长、特级教师于漪说得好,责任感教育是把


“自 然人”通过读书明理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现在多元文化和思想对学校的冲击


很大, 培养责任感显得更加重要。我们应当使责任感成为孩子们的一种行为习惯,成为


生命的有 机部分,与成长和使命同行。



培养责任感,重在明白事理后的 自觉践行,难在价值取向多元下的思想升华,深在


情意事例中的观念内化。杨浦中学的做 法值得借鉴,那就是:感受现实,增加学习责任


感;从小事做起,在岗位上体验对他人的 信任;与长辈对话,理解家庭责任;走向明天,


将自我责任和社会责任融为一体。这也许 是责任感培养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的阶梯。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有高度责任感的人。而在孩子刚刚踏入人生的起跑线之


际,让责任感培养与他们的成长同行,会使这些未来的国家有用人才终身受益。在这方


面,教师和家长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教育的使命。教化孩子成“责任人”,这是今天我

< br>们培养文明人、高明人、精明人的始点,更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事。


< p>
(摘自


2002



8



12


日《文汇报》,有删改,作者:苏军 )



14


、第二段列举寄宿学校、优秀 学生、大学生的例子证明什么?有什么作用?(


3


分)





15


、文中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 p>



2


分)




16


、第六段画线的“也许”能否去掉?为什么?(

< p>
1


分)




17


、你从这篇文章中受到什么启发?(


2


分)





(二)文学作品阅读(


15


分)



西风胡杨



胡杨, 秋天最美的树,是一亿三千万年前遗留下的最古老树种,只生在沙漠。全世


界百分之九十 的胡杨在中国新疆的塔里木。我去了塔里木。在这里,一边是世界第二大



32


万平方公里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一边是世界第一大的

< br>3800


平方公里的塔里木胡


杨林。


5



胡杨,是最坚忍的树。 胡杨能在零上


40


度的烈日中娇艳,能在零下

< br>40


度的严寒中


挺拔,不怕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碱,不怕铺 天盖地的层层风沙。那种遇强更强,逆境奋起,


一息尚存,绝不放弃的精神,使所有真正 的男儿血脉贲张。



胡杨,是最无私的树。胡杨是挡在沙漠前 的屏障,身后是城市、村庄,喧闹的红尘


世界,是并不了解它们的芸芸众生。可它们不在 乎,它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所有的


奇花异草,而将这摧肝裂胆的风沙留给了自己。< /p>



胡杨,是最包容的树。胡杨林中,有梭梭、甘草,它们和谐共 生。胡杨林是硕大无


边的群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团队。胡杨的根茎很长,穿透虚浮 漂移的流沙,能深



20


米去寻找沙下 的泥土,并深深根植于大地。如同我们中国人的心,每个细胞,每个


枝干,每个叶瓣,无 不流动着文明的血脉,使大中国连绵不息的文化,虽经无数风霜雪


雨,仍然同根同种同文 独秀于东方。



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胡杨生下来 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下


去一千年不朽。在塔里木我看见了大片壮阔无边的枯 杨,它们生前为所挚爱的热土战斗


到最后一刻,死后仍奇形怪状地挺立着。



胡杨曾孕育了整个西域文明。两千年前,西域为大片葱郁的胡杨覆盖,塔 里木、罗


布泊等水域得以长流不息,水草丰美,滋润出楼兰、龟兹等三十六国的西域文明 。拓荒


与征战,使水和文明一同消失在干涸的河床上。



胡杨也有哭的时候,每逢烈日蒸熬,胡杨树身都会流出咸咸的泪,他们想求人类,

< p>
将上苍原本赐给它们的那一点点水仍然留下。上苍每一滴怜悯的泪,只要洒在胡杨林入


地即干的沙土上,就能化出漫天的甘露,让这批战士继续屹立在那里奋勇杀敌。



我看到塔里木与额济纳旗的河水在骤减,我听见上游的人们要拦水造坝围垦开发,


我怕他们忘记曾经呵护他们的胡杨,我担心他们子孙会重温那荒漠残城的噩梦。我站在< /p>


这孑然凄立的胡杨林中,祈求上苍的泪,哪怕仅仅一滴;我祈求胡杨,请它们再坚持一


会儿,哪怕几十年;我祈求所有饱食终日的人们背着行囊在大漠中静静地走走,哪怕就


三天。我想哭,想为那些仍继续拼搏的战士而哭,为倒下去的伤者而哭,为那死而不朽


的精神而哭,也许这些苦涩的泪水能化成蒙蒙细雨再救活几株胡杨。然而我不会哭,胡

< p>
杨还在,胡杨的精神还在,生命还在,苍天还在,苍天的眼睛还在。那些伤者将被疗治,

< p>
那些死者将被祭奠,那些来者将被激励。



直到 某日,被感动的上苍猛然看到这一大片美丽忠直、遍体鳞伤的树种问:你们是


谁?烈烈西 风中有无数声音回答:我是胡杨。



18


、文章以“西风胡杨”为题,联系全文,说说“西风”的具体含义。(


2


分)





6



19


、 文章第一段运用排比的手法,将西域昔日的繁华与今天的滚滚黄沙进行对比,请简


要说说 ,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3


分)





20


、第(


7


)段中画线句子“我祈求上苍的泪,哪怕仅仅一滴”,“也许这苦涩的泪水能


化成濛濛细 雨,再救活几株胡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


分)





21


、从语言的表达方式来看,文中画线的句子属于哪种表达? 有何作用?(


2


分)





22


、“胡杨的精神还在”,联系全文,分条概述胡杨精神的具 体内涵。(


3


分)





23


、胡杨这一形象引起了你怎样的感慨和思考?请结合文中的 具体描写和自己的体验,


谈谈你的感慨和思考。(


2

< p>
分)






五、写作(写作


40+


书写

< p>
5



45


分)

< p>


24


、从下面两道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


)我看见了< /p>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


600


字,文中不要出观真实


人名、校名。




2




读下面的材料,按后面的要求作文:



一个


10


岁发小姑娘于其


80


岁高龄的奶奶相依为命,生活十分艰难。大年三十夜,


奶奶忽然患了中风 病,不马上医治将活不过这三十夜。危急之中,小姑娘拿出了自己买


菜积攒下来的


50


元钱给奶奶治病。可是细心医生却发现,这是一张假币??



7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8 13:27,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681441.html

2014初中语文中考模拟题含答案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