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正在经历消化产能过剩与化解金融风险的
下行调整过程
,
东北地区由于自身特点面临比全国其他地区更为
明显的困难,
经济出现断崖式下滑,
财政收支和就业面临重大困
难。本文通过对东北经济发展特征的深入剖析,提出东北深陷
“单一经济结构
困局”是导致其应对国内外冲击的抵抗力极弱、
经济急剧下滑的主要原因。
东北的这种单一经济结构困局同时表
现为产业结构单一和所有制结构单一,且
两者形成相互强化作
用,
因而难以实现自我改善。
进一步探究导致这种经济结构困局
的根源,在于历史产业布局、
国企体制依赖、
民企发展受限以及
营商环境不佳等几
个方面。
针对东北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
本文
< br>提出以下四点建议:第一,借鉴三种转型模式,深化结构调整,
破除路径依赖;<
/p>
第二,
明确政府责任关系,
加速国企改革
;
第三,
加强区域政策协调,扩大市场空间;第四,采取激励性
举措,引
导劳动要素流动,并做好社会托底工作。
近日,震动全国的黑龙江龙煤集团欠薪事件造成了极大的社
会影响。
p>
然而这并非简单的个案,
而是整个东北地区国有企业面
临严峻考验的一个缩影。
东北经济形势的急剧恶化,
给当前中国
“保增长”和“稳就业”目标带来了极大考验,
如何
振兴东北经
济再次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
东北经济的病症到
底在哪?如
何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上实现二次振兴?
东北经济出现“断崖式”下滑
近年来
,东北地区经济出现断崖式下滑,
GDP
、工业增加值、
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支等宏观经济指标增速纷纷出现大幅回
落。
p>
2015
年东北三省
GDP
总量为
5.9
万亿元,比
20
14
年仅增长
1%
,占全国
GDP
的比重下降到
8.7%
,对全国经济的贡献大幅减
弱。
其中,
辽宁、
吉林、
黑龙江省的
GDP<
/p>
实际增速分别仅为
3.0%
、
6.5%
和
5.7%
,名
义
GDP
增长率为
-0.3%
、
3.4%
和
0.3%
,
持续位列
全国末位。
固定资产投资出现显著的下降。
2015
年东北三省固定资产投
资完成总额为
4
万亿元,比
2014
年下降
11.6%
,尤其是辽宁省
固定资产投资仅完成
1.7
万亿,比
2014
年
下降
27.8%
。
< br>工业增速急剧下滑。
2015
年辽宁工业增加值负增长<
/p>
12.7%
,
吉林和黑龙江分别增长
p>
5.3%
和
0.4%
,增速严重下滑。工业生产
者出厂价格指数(
PPI
)持续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工业领域通货
紧缩形势严峻。
财政收入增速出现明显下滑,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回落幅
< br>度远超全国其他地区,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
2015
年东北一
般公共预算收入
4520.1
亿元,比
2014
年下降
20.6%<
/p>
,尤其是辽
宁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212
5.6
亿元,比
2014
年下降
33.4%
。加
上东北地区政府性基金收入下
降幅度达
40%
,
政府收入急剧下降。
与此同时,积极的财政政策又要求财政支出刚性增长,
2015
年
东北公共财政支出达
11857
p>
亿元,面临极大的财政收支平衡压
力,
尤其
是黑龙江省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负增长
10.5%
的情况下,<
/p>
财政支出增长
17.1%
。
从微观层面看,
企业盈利能力迅速减弱,
失业压力加大。
2015
年辽宁、
吉林和黑龙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分别下滑
38%
、
16%
和
58%
,亏损企业数量大幅增加。在就业方面,
2015
年东
北
地区省会城市平均失业率已经达到
7%
,
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
2-3
个百分
点。
此外,
东北停产待工和国企职工分流安置问题日益严
重,潜在的失业率大幅飙升。
主因是深陷“单一经济结构困局”
东北深陷“单一经济结构困局”
在世
纪初经历两轮产能扩张后,我国经济面临普遍的产能过
剩与总需求不足问题,
处于产业链上游、
产能易增难减的重工业
尤其严重
,
这是以重工业为主导产业的东北地区经济形势极其严
峻的直接
原因。
东北经济素以煤油装备等重工业为主,
在经济景
气时期,特别是
2008
年底“4
万亿”刺激政策以后,重工业过
剩产能不仅没有及时调整,
< br>反而进行新一轮扩张,
导致在本轮下
行调整中,出现产能
利用率低、债务费用高企、营运资金紧张等
困难局面。
再进一步
分析发现,
东北经济之所以在本轮调整中迅
速恶化且困难程度远
超其他地区的深层次原因,
是其深陷“单一
经济结构困局”。主
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产业结构单一。东北经济发展高度依
赖资源产业和重工
业,
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
< br>传统的资源型产业结构和粗放型经济
增长方式,使东北形成了较为单一的产业结构
。一方面,三产结
构中第二产业仍占主导地位。
2014
年东北第二产业
GDP
占比为
47%
,高于全国
42.6%
的平均水平;服务业发展则相对缓慢,占
比仅为
42%
,低于全国
48.2%
的平均水平。另一方面,
工业总产
值中的重工业占比偏高。
2014
年东北重工业占比仍维持在
78%
,
高于全国不到
70%
的平均水平,尤其是黑龙江和辽宁省重工
业占
比分别高达
80%
和
79%
,且多集中在钢铁、煤炭、石油等产能过
剩行
业,
产品也多处于产业链的底端。
由于这种单一的产业结构,<
/p>
特别是大型重工业企业尾大不掉,
导致东北经济应对波动风险的<
/p>
能力极弱。
二是所有制结构单一。
p>
长期以来,
在东北经济格局中,
央企、
p>
国企占比高,企业规模大,
民营企业多依附其上下游发展,
受到
国企体制的限制,发展相对迟缓。例如,黑龙江省
< br>2014
年国有
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
重仍高达
67.8%
,远高
于全国不到
20%
的平均水平。不仅如此,留存的国有企业多处于
资源型行业,
受经济周期的影响较大。
这种长期
依赖国企的经济
发展模式使得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受限,
有影
响力的民营企业
较少,
难以形成规模。
非公经济发展滞后导致市场化机制难以实
现,
使得东北经济难以
像广东、
江苏等省份那样在短期内迅速调
整。
< br>
单一经济结构困局导致东北经济出现断崖式下滑
p>
东北地区这种长期形成的单一经济结构困局,使其承受宏观
经济冲击
和波动的能力极差。在全国宏观经济形势整体向好时,
东北地区尚能够迅速发展,
然而一旦出现下行冲击,
东北地区单
一经济结
构的弊端马上显现,经济增长出现断崖式的下滑。图
4
揭示了经
济结构多元化
(考虑到经济中工业占比情况)
与经济抗
风险能力的关系,图中显示,在
2013
年产业
结构多元化程度越
低的地区,
2015
年经济的增速也就越低,这进一步了说明东北
地区“单一经济结构困局”是导致其当前经
济增长出现深度下
滑的主因。
由于新时期东北地区增长能力受到
严重限制,
而新的
经济增长点受到体制机制的制约又难以建立,
整体抵抗风险的能
力减弱,成为中国经济稳增长目标的一大风险
点。
另外,东北地区资源枯竭和环境保护的压力日益加大,产
业
发展面临严峻的结构性挑战,
调整压力大,
< br>短期内难以实现复苏
增长。
即便平稳度过本轮危机,
p>
随着我国城市化硬件建设从超高
速扩张转变进入常规性增长,
重工业部门外延数量扩张高潮正在
过去,煤炭、电力、钢铁、货运等相
互联系紧密的重工业部门自
世纪初以来的高速增长可能已戛然而止,
未来在数量扩张上将进
入低增长阶段,只能在内涵增长与提升单位物品品质方面努力
,
通过不断创新扩大发展空间。
东北“单一经济结构困局”的深层根源
东北“单一经济结构困局”同时表现在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
构上,这种格局形成的根源
在于历史形成的重工业导向产业布
局、
国企体制依赖、
民企发展受限以及政府营商环境不佳四个主
要方面。
重工业导向的产业布局
历史上
东北地区的产业布局就以工业特别是重工业为主导,
形成了较强的路径依赖,
加上在第一轮推动东北振兴时,
全国的
经济环境和
发展阶段有利于重化工业发展,
东北地区重工业结构
进一步固化
。这个时期,尽管在中国经济总体向好的趋势下,
东
北保持了较
快增长,然而产业积累,包括资本、人才、政策等都
倾向于重工业,对轻工业和民营经济
的发展则缺乏足够的激励。
由于资源依赖型重工业本身的产业特点,
难以在短期内调整,
而
长期传统的资源型产业结构和粗放型
经济增长方式,
使东北的产
业布局分散,未能形成合理的空间分
工。同时,服务业发展相对
缓慢,十年快速增长也没有带来服务业经济贡献能力的显著提
升,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
国企体制依赖性强
东北存在资源限制
下的体制弊端,对国企体制的依赖性强。
东北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地区,
< br>长期以来资源利用方式的落后和产
权界限的模糊使东北的体制机制问题更为突出,
严重限制了地区
开放。
特别是东北现存
的一些历史贡献大的老国企,
技术升级和
创新缓慢,生产效率不
高,体量偏大、涉及职工多,转型改制艰
难
,
< br>给经济带来沉重负担。而政府在这些国企改革的过程中,政
企分开的程度和简政放
权的力度不够,
在留与不留的博弈中仍打
保守牌,使部分地区国
企仍在委办局管辖下或是处于垄断地位。
这就产生了局部体制改革滞后和历史遗留问题,
导致一些领域的
市场化改革远未完成,
降低了经济运行效率,
使得调整任务更为
艰巨。例如,黑龙江龙
煤集团拥有
23.3
万人的庞大职工队伍,
劳动生产率却只有全行业平均水平的
34%
,人工成本占公
司总成
本的
47%
,
< br>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面临巨额亏损和职工欠薪的局面。
另外,东北仍广泛存在着国企“铁饭碗”的陈旧思想,职工
就业流动性差。
而随着老国企经营困难出现,
东北经济的脆弱性
显现
,
“一无有效资产、二无生产经营活动、
三无偿债能力”的
p>
国有“壳企业”日益增多,仅辽宁省就达
830
户。
-
-
-
-
-
-
-
-
-
上一篇:用听的背单词-基础2000
下一篇:家庭鱼缸养鱼知识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