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ANSYS接触元素之使用与验证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2-28 05:51
tags:

-

2021年2月28日发(作者:fading)


ANSYS


接触元素之使用与验证



作者:徐元展



(2000-08-1 1)


,核可:徐业良



(2000-08-11)




附注:本文为八十八学年度元智大学机械工程研究所徐元展硕士论文附录。


1. CONTACT 12: 2-D point-to-point contact element


ANSYS






< br>析






“CONTACT


12”













(2-D


point-to-point contact element)

< br>,


是用来描述两个表面之间实际接触时,


可能有的干涉或 间隙,


以及可能发生的相互滑动。


此元素只能容许支撑在表面正 向方向的压缩力以及切线方向的剪


力(库伦摩擦力)


。此元素在 每个节点上有两个自由度,为节点本身的


x


< br>y


方向。以下就


对此元素的使用方式做说明。

< p>


1.1



输入数据与产生元素



本元素的几何系 统、


节点位置及坐标系统如图


A.1


所 示。


定义本元素需要两个节点


(I, J)


接口角度


(THETA)


,正向 接触刚性与附着刚性


(KN, KS)


,初始的干涉或间隙量< /p>


(INTF)


,以及


初始的元素状态


(START)



在接触弹簧有限元素分析 模型中,


相邻两节点


I



J


的坐标位置相


同,我们藉由设定其接口角度、正向 刚性、以及初始的干涉或间隙量,来定义


I


< br>J


的关系,


各参数的设定与说明分述如下。



接口角度设定的单位是「度


(degrees)< /p>



,由图


A.1


所示,其角度的定义为世界坐标的


X


轴与元素的


s


轴的夹角。在如图


A.2


所 示接触弹簧的分析中,


“gap”



“ interference”



CONTACT 12


元素仿真时,紧配接口的角度设定为


90


°。< /p>





A.1



CONTACT 12


二维点对点接触元素


[ANSYS User’s Manual Revision 5.0]





A.2



连接器接触弹簧构造



正向接触刚性< /p>


KN


,应依据接触表面的刚性而定,但对大部分的问题而言区域平 面上的


变形并不是重点,因此通常都以相邻元素刚性一阶


(or der)


或二阶的倍率来当作正向接触刚


性。在接触弹簧的分析 中,接触弹簧材料的弹性模数为


103,000MPa


,所以我 们将正向接触


刚性


KN


设为

< p>
1,000,000MPa



而附着刚性


(sticking stiffness)KS


则表示当我们选择有弹 性库伦


摩擦


(elastic


Coulomb


friction)


影响时,在接触平面切线方向的刚性,通常预设为


KN


。因此< /p>


在设定材料性质时,除了材料的弹性模数


(EX)


与蒲松氏比


(NUXY)


外,摩擦系数也要加以设


定。


在接触弹簧的分析中,


接触弹簧与塑料 外罩的接触面的摩擦并不是分析的重点,


所以材


料的摩擦系数< /p>


(MU)


都设定为


1

,而


KS


就不设定其值。



由图


A.1


所示,初始的干涉量或间隙量为< /p>


?


,若


?


为正值 表示接触表面是相互干涉的,



?


为负 值则表示接触表面之间为间隙。


由图


A.2

所示在接触弹簧的分析中,


在接触平面上


在干涉位置上的节 点其干涉量为


0.065mm


,在有间隙位置上的节点其间隙量 为


-0.015mm





A.1



CONTACT 12


元素输入数据的摘要表,


在接触弹簧的分析的设定除上述之 外,


其它都采用


ANSYS


的预设条件 ,若在其它应用上,须依需求做适当的调整。



在设定完接触元 素的参数后,


便是要在边界上产生接触元素。


接触元素的设定需 要接触


接口上相对的节点相互设定。以


CONTACT 12< /p>


元素为例,在图


A.1



I



J


两点之间要产生


接触元素以定义两点间的关系,使用


ANSYS


产生元素的指令由


I



J

< p>
产生一接触元素,这


样只定义了


I



J


的关系,我们需要再由


J



I


产生一接触元素,如此一来在此两 点间的接


触关系定义才完整。


同样的,


在应用其它种类的接触元素时,


接触接口上的节点也必须相互


设 定产生接触元素。




A.1



CONTACT 12


输入摘要


[ANSYS User’s Manual Revision 5.0]



Element name


Nodes


Degrees of Freedom


Real Constants


CONTACT12


I, J


UX, UY


THETA, KN, INTF, START, KS


A negative INTF(interference) assumes an initially open gap


If START = 0.0 or blank, initial condition of gap determined from INTF


If START = 1.0, gap initially closed and not sliding(if MU


?


0.0) or sliding positive(if


MU = 0.0)


If START = 2.0, gap initially closed and sliding positive


If START = -2.0, gap initially closed and sliding negative


If START = 3.0, gap initially open


Material Properties


Surface Loads


Body Loads


Special Features


KEYOPT(1)


MU


None


Temperatures: T(I), T(J)


Nonlinear


Used only with MU>0.0


0 - Elastic coulomb friction (KS used for sticking stiffness)


1



Rigid coulomb friction (resisting force only)


KEYOPT(2)


0



Orientation determined by theta real constant


1




circular


gap


option


(THETA


orientation


determined


from


direction


of


motion)


(ignore THETA real constant)


KEYOPT(4)


0



Interference (or gap) based on intf real constant


1



Interference (or gap) based on initial node locations (ignore INTF real constant)


KEYOPT(7)


Used with automatic loading to control contact time predictions


0



Predictions are made to achieve the minimum time (or load) increment whenever a


change in contact status occurs


1




Predictions


are


made


to


maintain


a


reasonable


time


(or


load)


increment


(recommended)


1.2



解答数据输出



要输出接触元素的数据 ,


可使用


ANSYS


后处理中的


ETABLE


指令,


得到接触元素求解


后的解答数据。表


A.2


< br>CONTACT 12


元素解答数据各卷标所代表意义的解说。




A.2



CONTACT 12


元素输出说明


[ANSYS User’s Manual Revision 5.0]



Label


EL


NODES


XC, YC


TEMP


USEP


FN


STA


T


Explanation


Element number


Nodes



I, J


Center X, Y Location (postdata only)


T(I), T(J)


Gap size or interference


Normal force


Element status


1



Contact, no sliding


2



Sliding contact (node J moving to right of node I)


-2



Sliding contact (node J moving to left of node I)


3



Gap open


OLDST


THETA


Stat value of the previous time step


Orientation angle


(


Printed only if MU>0.0 and KEYOPT(2)=0


):


MU


UT


Coefficient of friction


Relative displacement in tangential direction (positive for node J moving to


right of node I)


FS


Tangential force


2. COMBIN 40



Combination Element

< p>
本章以塑料紧配扣件的差拔力分析实例,来说明


ANSYS


有限元素软件中,结合元素


“COMBIN 40”


的 使用,并将有限元素分析之结果与理论公式计算结果做一对照、验证。



2.1



塑料紧配扣件


(plastic press fit fastener)


差拔力分析



◇基本紧配扣件



< br>A.3


为一基本紧配


(press fit)

< p>
扣件模型,要将柄杆


(shaft)


拉出的力量< /p>


F




F


?


?


?


N

< p>













(A.1)


其中


?

< br>为静摩擦系数,


N


为紧配界面上的正向力



F




A.3



基本紧配扣件分析模型之尺寸规格



当 紧配扣件压入组合时,两零件之间的干涉造成紧配接口上的压力,式


(A.2)



(A.3)



计算紧 配界面上的压力的公式


[Mott,


1992]


,当柄杆与套壳


(hub)


的材料相同时紧配接口上 的


压力为



E


?


?


c


2


?< /p>


b


2


b


2


?


a


2


p

< p>
?


?


2


b


?


2


b


2

c


2


?


a


2


?


?


??


?


?


?


?


?











(A.2)


若两个组件材质不同时则紧配接口上的压力为



p


?


?


?

1


2


b


?


?


E


0


?


?< /p>


c


2


?


b


2


?


1


?

< p>
b


2


?


a


2


?


?


?

?


?


?


?


?


?


?


0


?< /p>


?


c


2


?


b


2


?


b

< p>
2


?


a


2


?


i


?


E

?


?


?


i


?


?







(A.3)

其中


?


为直径的干涉量,


E


为内外组件材质相同时之弹性模数,


E


o


为套壳之弹性模数,


E


i

< br>为柄杆之弹性模数,


?


o


为套壳 之蒲松比,


?


i


为柄杆之蒲松比,而其 余尺寸参数如图


A.4



示。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8 05:5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679080.html

ANSYS接触元素之使用与验证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