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尘埃落定》中“傻子”形象分析
2009
春汉语本科
张新龙
【
内容摘要】
《尘埃落定》
是一部以现代观念和独特视角写出的即
纯净又轻
快的民族生活史诗。这部小说让一个“傻子”居于作品中心,他对于整个作
p>
品、作者、读者,究竟具有什么样的意义?我认为,二少爷并不傻,“傻”
< br>是他的一种生存方式,是他护身符和进攻的武器
;
对作者
来说,“傻”是作者
陈述那个时代真实历史的需要;对于读者而言,“傻”与“智”的反
差,进
一步促进了和作品的融合,有利于形成审美高端体验。
【关键词】
形象分析
真傻
佯傻
价值
生存
审美体验
高端体验
小说《尘埃落定》引领我们抚摸了一段尘封的历史,与历史相比,作品
中那个性鲜明的人
物形象更具吸引力。在作家阿来为我们叙述的这段历史中,
一个个挥之不去的形象总在脑
海里浮现:老谋深算、残忍霸道的麦其,凶残
狠毒、有勇无谋的大少爷,因出身低贱而特
别注重身份的麦其土司二太太,
汪波土司的忠勇而愚昧的奴才们,暴戾而忠诚的索郎泽郎
,腼腆乖巧的尔依,
忠诚善良的卓玛,淫荡而又贪慕权势的塔娜??恩格斯曾这样评价巴
尔扎克
的小说集《人间喜剧》:“在这幅中心图画的四周,他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
部历史,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如革命以后动产和不动产的重新
分配)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
学家那里
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
①
巴尔扎克说:“小说被认为是一个
民族
的秘史。”
②
阅读《尘埃落定》,
让我对恩格斯以及巴尔扎克的这两段话有了
更深刻的认识。
<
/p>
在《尘埃落定》这部作品所建构的历史舞台上,始终处于舞台中心的却
是一个“傻子”——麦其土司家的二少爷,一个麦其酒醉后播种结出的畸形
果实。那
么,作家阿来为什么要让二少爷成为一个“傻子”?又为什么要让
1
他站在舞台正中,其间有什么深意?它对于读者的理解与欣
赏,具有什么作
用?一句话,“傻子”的价值何在?下面我就从作品、作者、读者三个层
面
进行一些探寻:
一、对于作品来说
,“傻子”是麦其家二少爷的护身符与进攻的武器。
海德格尔
认为:“作品在自身中突现着,开启出一个世界,并且在运作
中永远守持这个世界”。<
/p>
③
应该说作品是独立于作者和读者的世界,怎样让麦
其家的二少爷在这个独立的世界中生活下去呢?阿来给了二少爷一个特别的
礼
物——“傻”,让它成为二少爷在那个世界里的独特生存方式。
对此,我们首先要弄清这样一个问题,麦其家的二少爷是傻子吗?答案
是否定的。这也
许出乎一些人的意料,其实你仔细品读作品,不难发现,人
们说他是傻子的理由并不充分
:首先因为他是麦其醉酒后的成果,此说并不
能完全成立,醉酒后播种结出的果实并非都
是孬种;其次在出生后两个月,
“任何人都不能使我的双眼对任何呼唤作出反应”,土司
父亲十分严厉地命
令他笑一笑,“我一咧嘴,一汪涎水从嘴角掉了下来”??类似的情况
还有
不少,但是智力发展相对滞后的孩子与“痴傻”之间有着天壤之别,一个最
具说服力的事例就是爱因斯坦小的时候五岁才会说话,
然而正是他发现了
“相
对论”。当然还有就是与家奴的孩子一起玩耍,也可算作一
条理由,这是那
个等级森严的社会偏见。说实话,我们无法从作品中寻找到二少爷“傻”
的
确凿证据,也许有人会以二少爷“每天早晨醒来时,我总是不知道自己在什
么地方,自己是谁?总要询问他人之后才能明白”,这不是傻子又是什么?
其实这是二少爷在不断认识自己,在进行着人生价值的重构中找不到自己的
位置,把握不
住自己命运的心理反映,这份怀疑与焦虑正是一个人从蒙昧中
醒悟的开始,预示着一个民
族从蒙昧走向现代文明的开端,同时也代表着一
个民族、
一个时
代对其命运的思考。
庸常的生活中,
人们最容易忘却的是
“我
是谁”,开始思考这样问题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这正是智慧的表
现。仔细
品读作品,我们越来越发现了二少爷的精明。作为一个孩子,在他情爱之心
p>
懵懂初开之时,他喜欢上了侍女卓玛,当卓玛爱上了银匠的时候,也许只是
< br>言谈举止中的端倪初现,他便敏锐的察觉到其间的蛛丝蚂迹,隐隐产生了妒
2
嫉之心。在所有土司都开始播种罂粟的时候,麦其土司对于
种粮食与罂粟举
棋不定,看似聪明的大少爷坚决主张播种罂粟,而二少爷表面上是要与大
少
爷唱反调,实际是已觉察到其间的利害冲突,这与精明的麦其土司不谋而合,
从而引起了麦其的注意,进而开始重新考虑接班人问题,于是外放两个儿子
于南北边境以考察他们的政治才能。在边境上,他在傻乎乎外表的掩饰下,
以出人意料
的手段使拉雪巴与茸贡两个土司成为手下败将:一个赔了大片土
地与大量部众,一个则很
不情愿地将女儿以极不体面的方式嫁给了二少爷。
在这场较量中,二少爷虽然采用了一些
阴谋诡计,但他驾轻就熟的政治才能
却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挥洒??。还有他能从汉地政治
形势的变化中,以极其
准确的直觉断言土司的时代就要结束??诸如此类的事情不胜枚举
。甚至二
少爷自己也说:“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
p>
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现在,我知道
< br>自己不是傻子,也不是聪明人,不过是在土司制度将要完结的时候到这片奇
异的土
地上来走了一遭。”至此,二少爷是个什么样的人也就不言自明,虽
然作者并没有揭开这
具有神秘色彩的面纱,但二少爷的庐山真面目仍然会被
我们心领神会。
< br>
二少爷的“傻”不是接舆式的“傻”,不像探春在《簪菊》一诗中所说:
“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④
式的
“傻”,那样的“傻”其目的不
在于将自己从众人的视线中躲开,
而在于引起公众视线的聚焦。
二少爷的
“傻”
也许在童稚未开的时候,是尘心未染的赤子之心的自然流露,而十三岁之后
则是
佯狂装傻。在二少爷危机四伏的政治生涯中,“傻”对于二少爷是兼具
护身符与进攻武器
的双重功效。
“傻”是护身符。因为他的“傻”,所以他暴戾
的哥哥也很“爱”他,
避免了他父亲与叔叔间争权夺利白热化闹剧的重演。虽然后来因为
偶尔的矛
盾显露,从而引起了哥哥的戒备。但总体上讲,他韬光养晦还是取得了成效,<
/p>
他虽在边境上政绩斐然,但父亲还是不敢确定他是真傻还是假傻,从而作出
了将大位传给大儿子的决定。二少爷最成功的利用“傻”这一块盾牌以躲过
仇家
追杀的战例,还得数他在边境上取得成功后归家那段时间的经历。当众
3
人肩扛着他在土地上狂奔的时候,他完全可以顺水推舟,乘
势夺取土司的大
位,但他却没有这样做。这使当时所有人都非常失望,即使是连他最亲近
的
母亲与妻子都骂他傻,妻子在睡梦中还不停地抽噎。还有那位智者——从遥
远的圣城来播散新教种子的年轻僧人,后来成为他父亲以及他自己书记官的
翁波意西也感到惋惜,要不然他后来也就不会冒着被第二次割掉舌头的危险
向土司苦苦进
言了。然而这正是“傻子”的高明之处,因为此前他已经受到
了仇人的追杀,深知如果此
时自己接过土司的大权正好成为仇家追杀的对象,
那么死在床上的就不是他的哥哥而是他
自己了。虽然借刀杀人未免过于阴毒,
但历史上的政治斗争素来残酷,可以这样说,权力
的宝座总是用鲜血染红的。
在这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中,二少爷运用借刀杀人之计一方面
除去了继承土
司大位的绊脚石,另一方面又成功地躲过了生死劫难,真可谓一石二鸟。正
如他哥哥临死前所说的那样:“你能等,不像我是个性急的人”!是的,能
等,能忍,尤其是能忍受别人把他当作傻子的鄙夷目光,这就是麦其的二少
爷
,他以这样一种超乎常人的克制力使自己绕开了一个又一个的政治险滩与
漩涡。
“傻”是进攻的武器。傻子在政治斗争中深谙攻防之道,在防御的同时
也主动进攻。经典战例便是收服茸贡与拉雪巴的过程。二少爷凭“傻”打了
茸贡与拉雪巴一个措手不及,巧用麦子挑起茸贡与拉雪巴之间的争斗,然后
坐
山观虎斗,坐收渔翁之利。你看他运筹帷幄,羽扇从容。先是让拉雪巴空
手而归,然后虽
说本心不是要引起冲突,好像是被美色冲昏了头脑,将麦子
借给了茸贡,进而挑起了双方
的战争,他的一句“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好像
是出于无意,实则是匠心独运。支持茸贡收
拾拉雪巴,乘机智取了拉雪巴领
地上的大片土地。当茸贡忘乎所以的时候,又釜底抽薪,
将对茸贡的军事援
助抽回,结果战场局势急转直下,茸贡不得不低头认输。最后他只是出
面与
拉雪巴打了个招呼,便中止了这场战争。也许有人在读这一段内容时会以为
“该怎么办就怎么办”是“傻子”的一时呓语,其实大谬不然。果真这样的
话,我们又中了二少爷的圈套了,同时也中了作者的圈套,在这里,作者并
不将傻子的
阴谋揭穿,正是为了等你来上钩。
4
-
-
-
-
-
-
-
-
-
上一篇:(完整word版)《台阶》课文详细解析
下一篇:XML文件基本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