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毕
业
论
文
题目:回填土地基处理方法探讨
学校: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姓名:何玲
学号:
99
班级:路桥
30922
班
日期:
2011
年
11
月
30
日
目
录
目
录………………………………………………………………
2 <
/p>
内容摘要………………………………………………………………
3
关键词…………………………………………………………………
3
一、引言………………………………………………………………
3
二、方法探讨…………………………………………………………
3
2.1
、换填法
.
…………………………………………………………
3
2.1.1
、换填法的加固机理
.
…………………………………………
3
2.1.2
、换填法加固地基的适用范围
.
………………
………………
3
2.2
、静力排水固
结法
.
………………………………………………
7
2.3
、强夯和强夯置换法
.
……………………………………………
8
三、选择回填土地基处理方法时应考虑的因素……………………
10
3.1
、地基状况
.
…
……………………………………………………
10
3.2
p>
、性质
.
………………………………………
……………………
10
3.3
、施工
条件
.
………………………………………………………
10
3.4
、周围环境
.
………………………………………………………
11
p>
四、结束语……………………………………………………………
11
参考文献………………………………………………………………
11
回填土地基处理方法探讨
摘
要
:<
/p>
本文要求介绍了回填土地基处理的几种方法,
对每种方法进行了分
析,
最后探
讨了选择回填土地基处理方法时应考虑的因素,
p>
对科学理解回填土地基处理方法有一定的借
鉴意义。
关键词
:
换填法、强夯法、
考虑因素
一、引言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位于凯里经济开发区开元大道南侧,
其原始
p>
地形为东西为丘陵、南北为洼地,由于场平时南北方向需回填
1
p>
~
10m
,材料为
碎石、粘土,任意堆填,回填土时间
2
年,未经分层压实,结构
松散。且在上面
布有教学楼,层数
6F
,回填土由于具有压缩性大、强度低和变形稳定所需时间
长等工程特性,
一般不能直接作为天然地基使用,
需经过加固处理。
地
基沉降是
导致路基变形、
破坏的主要原因,
因此对回填土地基处理恰当与否,
不仅影响工
程的投资.<
/p>
而且将直接影响道路的使用性能和工程质量。
对回填土地基的处理
对
策很多,但不管采用何种方法,处理后的地基必须满足强度、变形、动力稳定性
和透水性要求,
从而达到减小建筑物地基在荷载作用下引起沉降过大或
不均匀沉
降的目的。应建设单位委托,我公司对回填土地基提出处理方法。
二、方法探讨
回填土地
基处理方法较多,分类也各有不同,常用的处理方法主要有:
2.1
换填法
2.1.1
、换填法的加固机理
p>
换填法就是将基础地面以下不太深的一定范围内的回填土层挖去,
然
后以质
地坚硬、强度较高、性能稳定、具有抗侵蚀性的砂、碎石、卵石、素上、灰上、<
/p>
煤渣、矿渣等材料分层充填,并同时以人工或机械方法分层压、夯、振动,使之
达到要求的密实度,成为良好的人工地基
-
当地基
回填土层较薄.而且上部荷载
不大时,
也可直接以人工或机械方
法
(
填料或石填料
)
< br>进行表层压、
夯、
振动等密
实处
理.同样可取得换填加固地基的效果。
2.1.2
、换填法加固地基的适用范围
换填法适用于浅层
地基处理.包括淤泥、淤泥质上、松散素填上、杂填土、已完
成自重同结的回填土等地基
处理以及暗塘、
暗洪、
暗沟等浅层处理和低洼区域的
填筑:
换填法还适用于一些地域性特殊土的处理:
用于膨胀上地基可消除地基上
的胀缩作用.
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基
可消除黄上的湿陷性,
用于山区地基可用于处
理岩面倾斜、破碎
、高低差,回填硬不匀以及岩溶与土洞等,用于季节性冻土地
基可消除冻胀力和防止冻胀
损坏等。
1
、基本知识
当建筑物基础下的持力层比较松散,不能满足上部结构荷载对地基的要求
时,
常采用换填垫层来处理回填土地基。
即将基础下一定范围内的土层挖去,
然
后回填土以强度较大的砂、
砂石或灰
土等,
分层夯实至设计要求的密实程度,
作
为地基的持力层。换填法适用于浅层地基处理,处理深度可达
2
~
3m
。在饱和回
填土上换填砂垫
层时,
砂垫层具有提高地基承载力,
减小沉降量,
防止冻胀加速
回填土排水固结的作用。
工程实践表明,在合适的条件下,采用换填垫层法能有效地解决中小工程
的
地基处理问题。本法的优点是:可就地取材,施工方便,不需要特殊的机械设
备,既能缩
短工期,又能降低造价。
2
、适用范围
换填法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地基及暗沟、暗塘等回
填土地基及
不均匀地基的浅层处理。
但在用于消除黄土湿陷性时,
尚应符合
国家
标准《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
(
GB50025-2004
)中的有关规定。
换填时要根据建筑体型、结构特点、荷载性质和地质条件,并结合施工机械
设
备车当地材料来源等综合分析,
进行换填垫层的设计,
选择换填
材料和夯压施
工方法。
3
、加固机理
(
1
)置换作用。将地基底面以下回填土全部或部分挖出,换
填为较密实材料,
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增强地基稳定性。
<
/p>
(
2
)应力扩散作用。基础底面下一定厚
度垫层的应力扩散作用,可减小垫层下
天然土层所受的压力和附加压力,
从而减小基础沉降量,
并使下卧层满足承载力
的要求。
(
3
)加速
地基的排水固结,用透水性较大的材料作垫层,可成为下卧饱和回填
土的排水面,
使回填土上部的孔隙水压力容易消散,
从而加速回填土的固结和回
p>
填土抗剪强度的提高。
(
4
)均匀地基反力与沉降作用
4
、设计
砂垫层的设计,主要是决定砂垫层的厚度和宽度。
1.
垫层材料
(
1
)砂石。宜选用碎石、卵石、角砾、粗砂、中砂或石屑(粒径小于
2mm
的部
分不应超过总重的
45
%
)
,
应级配良好。
< br>当使用粉细砂或石粉
(粉径小于
0.075mm
的部分不应超过总重的
9%
)
< br>时,
应掺入不少于总重
30%
的
碎石或卵石。
最大粒径
不宜大于
50m
m
。对湿陷性黄土地基,不得选用砂石等透水材料。
(
2
)粉质黏土。土料中有机质含量不得超过<
/p>
5%
,也不得用含有冻土或膨胀土。
当含
有碎石时,其粒径不宜大于
50mm
,用于湿陷性黄土或膨胀土
地基的垫层,
土料中不得夹有砖、瓦和石块。
(
3
)灰土。体积配合比宜为
2
:
8
或
3<
/p>
:
7
。土料宜用黏性土及塑性指数大于<
/p>
4
的粉土,不得使用块状黏土和砂质粉土,其颗粒不得大于
15mm
。石灰宜用新鲜
消石灰,其颗粒不得
大于
5mm
。
(
4
)粉煤灰。可用于道路、堆场和小型建筑、构筑物等的换
填垫层。粉煤灰垫
层上宜覆土
0.3
~
0.5m
。
(
5
)矿渣。垫层使用的矿渣是指高炉重矿渣、混合矿渣及原状
矿渣。矿渣垫层
主要用于堆场、道路和地坪,也可用于小型建筑、构筑物地基。选用矿渣
的松散
重度不小于
11kN/m
3
p>
,有机质及含泥总量不超过
5%
。
(
6
)土工合成材料
。由分层铺设的土工合成材料与地基土构成加筋垫层。所用
土工合成材料的品种与性能及
填料的土类应根据工程特性和地基土条件,
按现行
国家标准《土
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
GB0290-1998
)的要求,通过设计并进
行现场试验后确定。
作为加筋的土工合成材料应采用抗拉强度较高、受力时伸长率不大于
4%
~
5%
、耐久性好胜、抗腐蚀
的土工格栅、土工格室、土工垫层或土工织物等土工合
成材料;
垫层填料宜用碎石、角砾、砾砂、粗砂、中砂或粉质黏土等材料。如
工程要求具有排水功能时,垫层材料应具有良好的透水性。
2.
垫层厚度
垫层的厚度应根据下卧层的
承载力确定,
即作用在垫层底面处的土自重应力
与附加应力之和
不应大于回填弱下卧层土的承载力特征值,即符合下式要求:
p
z
+p
cz
≤
f
az
垫层的厚度不宜小于
0.5m
,
如果百度小于
0.5m
,
砂垫层作用不明显;
也不宜大
于
3m
,如果厚度大于
3m
,则施工比较困难,也不经济。
3.
垫层的宽度
垫层底面的宽度应满足基
础底面应力扩散的要求,
并且要考虑垫层侧面土的
侧向支承力来
确定,因为基础荷载在垫层中引起的应力使垫层有侧向挤出的趋
势,
如果垫层宽度不足,
四周土又比较回填弱,
垫层有可能被压
溃而挤入四周回
填土中去,使基础沉降增大。
垫层底面宽度可按下式计算并根据当地经验确定:
b
′≥
b+2ztan
θ
4.
承载力
对各种垫层提出了压实标准,
换填处的地基承载力宜通过试验,尤其是现
场原位试验确定,并应进行下卧层的承载力是
否满足要求。
5.
沉降
换填垫层地基的变形由垫层自身
变形和下卧层变形组成。对粗粒换填材料,
由于在施工期间垫层的自身压缩变形已基本完
成,且变形很小,因此,对碎石、
卵石、砂夹石、矿渣和砂垫层,当换填垫层厚度、宽度
及压实系数均满足设计要
求后,一般可不考虑垫层自身的压强量而仅计算下卧层的变形。
5
、施工
1.
施工机械
(
1
)粉质黏土与灰土:宜采用平碾、振动碾或羊足碾,中小型工程也可采用蛙
式夯、柴油夯。
(
2<
/p>
)砂石:宜用振动碾
(
3
)粉煤灰:宜采用平碾、振动碾、平板振动器、蛙式夯。
-
-
-
-
-
-
-
-
-
上一篇:土的物理性质与工程分类习题解答全
下一篇:车间常用名称中英文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