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初中物理功和机械能问题
1
p>
.
小明用台秤研究人在竖直升降电梯中的运动.他先在地面上用台秤
称得自己的体重为
500 N
,再将台秤移至电梯内,电梯从<
/p>
t
=0
时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到
t
=11 s
时停止,测得台
< br>秤对自己的支持力
F
随时间
t<
/p>
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
A
.
0~2
s
的过程中,小明的动能不变
B
.
2 s~10
s
的过程中,小明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C
.
10 s~11
s
的过程中,小明的机械能不断减小
D
.
0~11
s
的过程中,小明的机械能不断增大
【答案】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
0
~
2s
的
过程中,小明由静止开始下降,所以小明的动能增大,故
A
错误
;
B
.
2s
~
10s
的过程中,小明在匀速下降,
重力势能减小,但动能不变,故
B
错误;
C
.
10s
~
11s
的过程中,小明在做减速运动,故动能减小,同时小
明是在下降,高度是在
降低的,所以重力势能在减小,故小明的机械能不断减小,
C
正确;
D
.
0
~
11s
的过程中,小明下降了一段距离,重力势能减小,所以机械能不断减小,故
D
错误;
故选
C
.
2
.
如图甲
所示,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使它沿水平木板匀速滑动,图乙是他两次拉动
同一木块
得到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p>
.木块两次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均相等
B
.木块第
1
次受到的拉力较大
C
.木块两次的动能一样多
D
.两次拉力对木块做的功一样多
【答案】
A
【解析】
【分析】
【详解】
AB
.从图象上可以看出,木块两次都是作匀速直线运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平衡
力作用。因木板受到的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则两次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
所以两次木块受到的拉力相等,故
A
选项正确,
B
选项错误;
C
.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次木块运动的速度较大,而木块的质量不变,所以第一次木块具有< p>
的动能多,故
C
选项错误;
D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相同拉力作用下,木块两次运动的
距离不同,所以木块两次所做
的功不同,故
D
< br>选项错误。
故选
A
。
3
.
小美用
200N
的力将重
10N
的足球踢出去
15m
远,她对足球做的功是(
)
A
.
3000J
C
.没有做功
【答案】
D
【解析】
【分析】
【详解】
题中只告诉了该同学对足球
的作用力大小为
200N
,而没有说明足球在该力的作用下移动
的
距离(
15m
是足球离开脚后运动的
距离),她对足球做了功,但无法准确求出她对球所做
的功,故
A
、
B
、
C<
/p>
不符合题意,
D
符合题意。
故选
D
。
B
.
150J
D
.做了功,但无法确定做功多少
4
.
把一乒
乓球压入盛有水的烧杯底部(如图所示),松手后,乒乓球上升至水面最后漂浮
在水面上
。乒乓球在上升的过程中,它的机械能不断增加。下列关于乒乓球机械能来源的
说法中正
确的是(
)
A
.是由水的内能转化来的
C
.是由乒乓球的内能转化来的
【答案】
B
【解析】
【分析】
B
.是由水的重力势能转化来的
D
.是由乒乓球的化学能转化来的
<
/p>
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大小与质量和高度有
p>
关。
【详解】
松手后,乒乓球上升到水面最后漂浮在水面上,乒乓球上升的过程中,水的重心不断降<
/p>
低,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乒乓球的机械能。
故选
B
。
5
.
班里组
织一次“比一比上楼时的功率”活动,从一楼登上五楼,比谁的功率最大。为
此,需要测
量一些物理量。下列物理量中必须测量的是
(
)
①
p>
五楼到一楼的高度
H
;
②
从一楼到达五楼所用的时间
T
;
③
每个同学的体重
G
;
④
四楼到五楼楼梯的长度
L
。
A
.
①②③
【答案】
D
【解析】
【详解】
由功率公式得
B
.
②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③
<
/p>
P
?
W
GH
p>
?
T
T
学生都是从同一栋楼中的一楼到五楼,所以
H
高
度相同,没有必要测量高度
H
的大小了;
学生自身重不同,爬楼用的时间不同,所以必须测出各个体重和所用时间,这样可对比出
不同学生上楼时的功率大小关系了。
故选
D
。
6
.
如图所
示,水平地面
O
点两侧粗糙程度不同,物体一直受到沿水平方向
3N
的力
F
.
物
体经过
M
点开始计时,每经过相同时
间,用虚线框记录物体的位置.物体在
MO
段做匀速
直线运动,
F
在
MN
p>
、
OP
段做功分别为
W
MN
、
W
OP
,功率分别为
P
MN
、
P
OP
,则
A
.
< br>W
MN
MN <
br>C >P . OP <
br>M <
br>MN W <
br>要大,下面说法正确是(
<
br>h
<
br>C
错误;
OP
B
.
W
>W
OP
.
P
MN
OP
D
P
MN
【答案】
D
【解析】
【分析】
【详解】
物体经过
点开始计时,每经过相同时间,用虚线框记录物体的位置.物体在
MO
段做匀
速直线运动,由图可得
的距离等于
OP
的距离,根
据功的公式
W=FS
可知:在
F
相同和
S
相同的情况下,
应该相同,所以
AB
均错误;在
做功相同时,
MN
段所用时间是
OP<
/p>
段
时间的
2
倍,
根据
P=W/t
,得出
P
MN
<
P
OP
;答案选
D
.
7
.
建昌一
中科学教室有个“逆天”的“锥体上滚”实验,
V
形轨道两根导
轨相距较小那端
低,另一端高,静止的双锥体从低端往高端滚(由右向左),小明仔细观
察后发现锥体在
低端时重心高度
h
1<
/p>
反而比高端时高度
h
2
)
A
.本实验不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p>
B
.双锥体在轨道“低端”(右端)时重力势能最小
C
.当双锥体从轨道低端向高端滚的过程中重力势能
转化为动能
D
.当双锥体从轨道低端
向高端滚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答案】
C
【解析】
【详解】
A
.自然界中能量是守恒的,本实验也遵循能量守恒定律的,故
A
错误;
B
.由题意可知,锥体重心高
度
h
1
比高端时高度
2
要大,所以锥体在右端时重力势能大,
故
B
错误
CD
.当双锥体从轨道“低端”(右端)向“高端”滚的过程中,重心高度越来
越低,重力
势能转化为动,故
C
正确,
D
错误。
故选
C
。
8
.
如图所
示,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另一端固定在物块乙上,甲、乙相互叠加放置在
光滑水平
面上
O
点处,此时弹簧处于原长。现将甲、乙从
O
点拉至位置
l
。松手后,
在
甲、乙保持相对静止并一起向
O
点方
向运动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p>
.物块甲由于与乙相对静止而处于平衡状态
B
.物块乙随弹簧拉力减小而做减速运动
.物块乙对物块甲施加了水平向左的摩擦力
D
.两物块运动到
O
点将由于不受弹簧拉力而静止
【答案】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甲乙两物块在位置
1
被松手后,由于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动
能,而且水平面是光滑
的,所以其动能增加,即两物块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不是处于平
衡状态,故
A
错误;
B
.乙物体从位置
1
向
O
运动的过程中,弹簧对其拉力减小,但由于减小的弹性势能全转
p>
化为动能,所以其速度增加,做加速运动,故
B
C
.物体甲乙一起相对静
止运动的过程中,甲有一个向右运动的趋势,所以甲受到乙向左的
摩擦力,故
C
正确;
D
.两物块运动到
O
点,弹簧刚好恢复原形,则此时
弹簧对物块的拉力为
0
,但由于惯性,
两物块还要向左运动,不会立即停下来,故
D
错误。
故选
C
。
9
.
举重是
我国的优势体育项目,如图所示,运动员需将杠铃举过头顶,等到裁判判定站稳
之后才能
算成绩有效。在抓举时,两位运动员用相同时间把同样重的杠铃举起,一位运动
员将杠铃
举起
1.9m
,
另一位运动员将杠铃举起
1.8m
。如果他们对杠铃所做的
功分别为
W
1
和
W
2
,功率分别为
P
1
和
P
2
,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
.
W
1
<
W
2
【答案】
B
【解析】
【分析】
【详解】
B
.
W
1
>
W
2
C
.
P
1
=
P
2
D
.
P
1
< P
2
A
B
.根据
W
?
Gh
可得,他们把同样重的杠铃举起,克服杠铃的重力做功,对杠铃所做的
功只与被举高的高度有关,高度越大,做功越多,即
W
1
>
W
2
。故
A
错误,
B
正确;
CD
.他们用相同时间把
同样重的杠铃举起,相同的时间内,做的功越多,功率越大。由上
可知
< br>W
1
>
W
< br>2
,所以
P
1
>
P
2
。故
CD
错误。
故选
B
。
10
.
两个
质量相同的钩码,下端固定有纸带并穿过打点计时器,在拉力作用下两钩码分别
同时从同
一位置开始沿竖直向上方向运动,纸带上留下的点迹如图(
a
)
所示,它们的
s
—
t
< br>图像如图(
b
)所示.则
A
.甲的拉力大
B
.甲的机械能小
C
.乙的动能小
D
.无法判断
【答案】
C
【解析】
【详解】
A
.在图
a
中的甲、乙两图中,打点计时器打出的各点之间的距离
是相同的,由此确定钩
码在这两种情况下都是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所受
的力一定是平衡力,此
时的钩码只受两个力的作用:弹簧秤竖直向上的拉力和重力.根据
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这
两个力相等,即甲、乙的拉力都等于各自钩码的重力,由于钩码的
质量相等,则重力相
等,所以甲的拉力等于乙的拉力.故
A
p>
不符合题意;
BCD
.两个钩码的质量相同,由题意知,两个钩码上升的高度相同,由图
(b)
知,甲、乙上
升相同的高度,甲所用时间小于乙所用时间,根据
v
=
s
可知,甲的速度
大于乙的速度,所
t
以,甲的动能大于乙的动能,甲的势能等于
乙的势能,机械能为动能和势能之和,所以,
甲的机械能大于乙的机械能.故
B
不符合题意.
C
符合题
意.
D
不符合题意.
11
.<
/p>
如图,一辆电动车在月球表面(月球面附近无大气层)沿着平直轨道行驶,物体
M
相
对于车静止,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电动车动能一定增加
B
.
M
受到的摩擦力一定
向右
C
.此时小车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
/p>
D
.若电动车急刹车,
M
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向左
【答案】
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由图中彩旗展开的方向可知,电动车向右加速运动或向左减速运动,所以动能有可能
增
大也有可能减小,故
AC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