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家谟
(
Fu
Jiamo
)
,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共党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大
学环境
与化学工程
学院院长、上海大
学环境与健康研究所所长、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学位委员会主任、国家实验室学术委
员
会主任、广东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发表论文
400
余篇,其中
SCI
国际论文
60
篇,专著
6
本。研究
成果获国家级奖
7
项,省部委级奖
15
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主要参加人)
、二等奖(第一负责
人)
等。
近年来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2007
< br>)
、
三等奖
(
< br>
1999
年)
各一项,
p>
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1997
年)
、一等奖(
2003
年)各一项,均为第一负责人;
2003
年获何梁何利奖。自
1992
年以来,主要从
事以研究大
气、水和沉积物等环境中毒害有机污染物(优控有机污染物,或称持久性有机污染
p>
物)分布特
征、迁移、转化与治理技术;主持并组织研究开发了以<
/p>
“
水杯子
”
为品
牌的直饮水深度处理工艺。培养博
士
后、博士生、硕士生
60
余
名。
刘元方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大学纳米化学与生物学研究所所长
电话和传真:
;
电子邮箱:
yliu@
学术经历
:
1948-1952
本科,燕京大学化学系
1952-1984
讲师,副教授,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
1980-1981
访问学者
,
美国
Lawerance Berkeley
国家实验室
1984-
教授,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和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1987-1988
访问教授,瑞士
Paul Scherrer
研究所
1992-2004
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
1993-1995
主席,国际纯粹化学与应用化学联合会
(
IUPAC
)放射化学与和技术委员会
2006-
教授,上海大学纳米化学与生物学研究
所所长
研究兴趣:
1.
纳米化学与纳米生物学
研究富勒烯,碳纳米管等材料的化学修
饰,生物分布及毒性;研究富勒烯和碳纳米管在纳米医
学中的应用,比如,肿瘤靶向、
免疫调节、生物传感器等。
2.
加速
器质谱法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Bio-
AMS)
研究有毒小分子(例如尼古丁、甲酸、
MTBE
、丙烯酰胺等)在动物体内与生物大分子
D
NA
、
蛋白质的加合作用,判断小分子的基因毒性。
现任学术性职务: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化学生物学
系教授,
2000-
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1-
亚太地区放射化学会议国际委员会副主
席,
2002-
中国高放核废物处置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2006-
上海大学纳米化学与生物学研究所所长,
2006-
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
Fello
w
),
2008-
近期代表性论文:
1.
Wang HF, Liu YF*, Zhao YL*
et al
., Biodistribution of
carbon single-wall nanotubes in mice.
J.
Nanosci.
Nanotech.
4, 1019-1024 (2004).
2.
Liu YF, Wang HF, Nanotechnology tackles
tumours,
Nature
Nanotechnology
2, 20-21
(2007)
3.
Deng XY, Jia G., Wang HF*,
Liu YF*
et al.,
Translocation and fate of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Carbon
45, 1419-1424 (2007).
4.
Yang S-T, Sun HF*, Wang HF, Liu YF
et al.,
Biodistribution of
pristine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in vivo
,
J. Phys.
Chem. C.
111, 17761-17764 (2007).
5.
Yang S-T, Wang HF*, Sun Y-P*, Liu YF
et al.,
Covalently
PEGylated CNTs
with stealth
character
in
vivo
,
Small
4,
940-944 (2008).
6.
Zhu JD, Sun
HF*, Ma J*, Liu YF
et al.,
Tumor-inhibitory effect and
immunomodulatory activity
of fullerol
C
60
(OH)n,
Small
4, 1168-1175 (2008).
孙俭
教授,博士
主要经历
1984
年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有机化工系。
1984-19
91
在原化工部情报所任助理工程师和工程师,并于
1988<
/p>
年参加中央讲师团赴云南支教一年。
1991
年自费赴美留学,
1993
年在南伊里诺大学机械工程系、
1998
年在伊里诺大学环境工程系分别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
1998-2004
年在美联合技术公司任科研工程师、主
p>
任级高级工程师和项目经理。
研究领域与成果:
包括吸附和吸附材
料、分离膜设计和应用、催化和反应动力学,从事过的课题有吸附剂合成、天然气
和氢储
存、分离膜除二氧化碳和空气除湿、光催化除甲醛、物理吸附和自再生法除室内挥发有机物、抑制
燃料电池碳极腐蚀、燃料加工用贵金属催化制氢工艺、膜反应器、洁净媒、燃料脱硫、柴油机尾气脱硝脱
硫等。参加历年专业学术会议、汇报科研成果,并在国际知名科技刊物上以第一作者发表
过
7
篇论文,在
汽油脱硫领域享有两个
美国专利。
1999
年起成为美国化学工程师协会的成员。
p>
业务与爱好:
目前主持绿色化工与清洁能源研究中心的日常
工作,科研领域包括传统能源的新技术开发、治理空气
污染的新材料和工艺、
和新一代工程塑料的开发应用。
业余爱好包括宗教哲学文化的比较研究、<
/p>
球类活动、
欣赏有旋律的音乐和练习陈式太极拳。
陈
捷
博士,教授,分管本科教学副院长
地
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
99
号
150
信箱
邮编:
200444
电话:
66137476
传真:
66136908
邮箱:
jchen@
1982
年毕业于上海科技大学材料与化学系,
获理学学士学位;
1990
年在上海科技大学
射线应用研究所
获理学硕士学位,
2001
年在日本近畿大学理工学部获工学博士学位。
1995
年<
/p>
-2001
年间曾应邀先后多次赴
美国、
日本及韩国等进修及合作研究。
1982
年进入上海科技大学射线应用研究所工作,
1999
年晋升为研究员。
曾主持及参加国家自然基金项
目多项;主持
省市级科研项目多项。现任上海大学化工系教授、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
Jour
nal of
Radiation Industry (
韩
国
)
编委、高校化学工程学报编委、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编
委。
现从事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主要是水凝胶、智能水凝胶,如:温度及
pH
敏感性水凝胶)的
合成、
改性及药物控制释放系统的研究;功能高分子材料在环保领域的应用研究。
获奖及荣誉:
?
??
1994
年度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辐射交联水凝胶创面敷膜的研究”(排名第二);
?
??
2000
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
??
200
年获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吴蕴初专项奖励基金提名
奖;
?
??
2004
年获上海市育才奖。
主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