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租值的概念
前一讲我向大家讲解了成本的概念
,在那里举了一个数值例子说明。这里我把这数值例子再写出来,但增加了一项:收入减去(机会)成本的数值。
A
:
p>
100
;
300
;
-200
B
:
200
;
300
;
< br>-100
C
:
300
;
200
;
100
上面这个数值例子的第三列,
就是用第一列的收入减去第二列的成本之后计算出来的值,
这个值叫
“租值”
!
但教材的
141
页上是把这个值称为
“经
济利润”的,并与会
计利润(收入减去会计成本的值)作了区别,正如上一讲我们把成本与会计成本(历史成本)作了区别一样。经济
学中的成本
一定是指机会成本、于是“机会”二字就不需要再提,因此经济学教科书中说
的利润一定是指经济利润、于是“经济”二字也不需要再提。然而,
教科书用“利润”(
英语以
profit
表达)来称呼这个收入减去成本的数值是不
够确切的,严格来说是过于狭隘,应该用“租值”(英语以
rent
表达)
来称呼才是确切的;而
profit
应译为“盈利”,其含义并不同于“租值”(或教科书说的“利润”)。为什么要这样,大家在我讲解完
租值这概念
的起源、如何用于解释现象之后才能明白,现在先暂且搁置这个问题。
大家再回看前面的数值例子,先是只看第一列的收入,作为自私的人
,你会挑哪个选择呢?显然,你会选
C
,因为这是收入最大的选
择。再看第二
列的成本,作为自私的人,你会挑哪个选择呢?显然,你又是选
C
,因为这是成本最小的选择。最后看第三列的租值,作为自私的人,你会
挑哪个
选择呢,显然,你还是选
C
,因
为这是租值最大的选择。看明白没有?收入最大化、成本最小化与租值最大化是同一回事!
在不同的情况下,有时关于各项选择的收入的信息比较容易获得,但有时是成本的信
息比较容易获得,还有时是租值的信息比较容易获得,因此我
们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分别
采用这三种不同的角度来作出合乎自私本性的选择。另外,不同的人也擅长于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张五常说过,
科斯
特别擅长从成本的角度看问题,任何现象他都习惯于看它的成本。而张五常本人则特
别喜欢从租值的角度看问题,认为这是一个最好的角度。以后
大家学到“利息理论”的部
分时就会知道,未来收入的总折现值就是财富,所以在折现率(利率)一定的情况下,收入最大化与财富最大化是
同一
回事。在要考虑利息的世界里,财富最大化(收入最大化)就是一个最常用的看不同
的投资选择的角度。
然而,这一讲里大家还是先集中关注“租
值”的这个角度吧。租值是个神奇的东西,因为它是可以忽大忽小、若有若无的!这是怎么回事呢?我把
前面那个抽象的数值例子落实到一个具体的事情上去,大家就会明白了。假设现在我们要考虑的是
把一块土地拿来做什么用,则上述数值例子的三
个选择的具体内容如下:
A
、农业用地:
100
p>
;
300
;
-20
0
B
、工业用地:
200
;
300
;
-100 <
/p>
C
、住宅用地:
300
< br>;
200
;
100
选择
A
是把这块土地用作耕地,其收入是
100
;选择
B
是把这块土地用于建造厂房,其收入是
200
p>
;选择
C
是把这块土地用于建造住宅,其收
入是
300
。这三个选择的成本与租值如后面两列所示。
然而,这样划分选择是非常粗略的。当我们说选择
< br>A
是这块土地用作耕地,可是它上面种的是什么呢?是小麦还是稻米?如果种稻米
的话,是什么
品种的稻米?用不用化肥?用多少?一年两种还是一年三种???也就是说
,
其实选择
A
里还包含着无数更细的选
择种类。
选择
B
也是这样,
当我
们说选择
B
是这块土
地用于建造厂房,
那建造的是什么厂房?容积率是多少?两层还是三层?厂房里生产的是
什么产品?是纺织品?是玩具?是钢
铁?是汽车?还是软件程序开发???选择
C
亦然,
当我们说选择
C
是这块土地用于建造住宅,
那建造的是什么住宅?是别墅还是
公寓?容积率是
多少?盖多少层楼?带不带电梯?一梯几户?户型是一厅两房还两厅三房
?是毛坏房还是带装修的???
随着选择的细化,你会发现,租值是会变化的!
例如,我们只是把选择
C
细化为两项:别墅与公寓。
上述的数值例子就会变成这样:
A
、农业用地:
100
;
300
;
-200
B
、工业用地:
200
;
300
;
-100
C1
、住宅用地
-
别墅:
250
;<
/p>
300
;
-50
C2
、住宅用地
-
公寓:
300
;
250
;
50
p>
大家看到,仅仅是因为选择
C
被细化了,最
优选择的租值从原来的
100
下降为
5
0
!注意:这里的最优选择
C2
,其实
跟之前的最优选择
C
是完全一
样的!只
是以前对选择
C
所作的描述非常粗略,把这土地上盖了公寓住宅
的选择描述为“住宅用地”,但现在就较为具体地描述为“公寓”。但由
于描述变得细化
了,含义着在
B
与
C2
之间其实还存在着
C1
的选择(别墅)。这样更细致地
看选择的结果,是你会发现仅次于最优选择的不再是
选择
B
p>
,
而是选择
C1
,
于是现在是
C1
(而非
B
)
的收入成了最优选择的成本。
又由于
C1
的收入高于
B
,
于是最优选择的成本上升,
租值随之下降!
我们不妨继续把选择
C
细化下去,一直
细到那里头有无数个选择,把它们按收入从低到高排列的话,可以把上述的数值例子写成以下情况:
A
、农业用地:
100<
/p>
;
300
;
-200
B
、工业用地:
200
;
300
;
-100
C1
:别墅:
250
;
300
;
-50
??
Cn-1
:
299.99999…
;
300
;
-
0.0000…1
Cn
:
300
;
2
99.99999…
;
0.0000…1
(
n
为无穷大)
< br>
我们可以把最优选择
Cn
极尽
详细地描述为一座十层高的公寓,带电梯,一梯两户,每户都是两厅三房的布局,带精装修??然后我们总可以找
到
一个
Cn-1
的选择,其情况与
p>
Cn
差不多是完全一样的,只是在某方面稍为差了一点点(如装修差
一点点,或座向差一点点),于是它的售价所带来
的收入比
Cn
的收入(为
300
)也只是差了一点点
(为
299.99999…
,有无穷多个
9
),实际上是无限逼近
Cn
的收入
。在选择细分到如此达于极限的
情况之下,
Cn-1
的收入就是
Cn
的成本,因此
Cn
的成本也是无限逼近它的收入,其租值是从正数轴的方向无限逼近
0
(
Cn-1
的租值则是从
负数轴
的方向无限逼近
0
),也就是说
,这时的最优选择是没有租值的!
但我们也可以往相反的方向
走去,
也就是并非把选择看得很细很细,
而是把选择看得很粗很
粗,
最粗略地看一块土地的选择时,
其实只有两个选择:
A
、撂荒:
0
p>
;
300
;
-30
0
B
、使用:
300
;
0
;
300
如果把土地扔在那里啥都不干,收入自然是
0
,于是
把它用起来(具体地说是在这块地上盖起一座十层楼高的公寓)的成本就是
0
!收入全部是租
值!
讲
到这里,大家能明白我刚才说的那句话——租值是个神奇的东西,因为它是可以忽大忽小、若有若无的!——的意
思了吗?选择还是那个选择,
它客观地存在着,它并没有发生变化,变的??只是我们观
察这个选择与其它选择的细致程度!这就有如,从整个银河系的距离看,地球是一个质
点
——只有质量,没有体积!——但是随着距离不断地缩小,比如进入了太阳系之后,我们不能再把地球看成是一个
没有体积的质点,而是看到它
是一个蓝色的星球;然后从外太空进入地表,地球变成了一
个泥石土壤、岩浆、水、空气的结合体;最后到了用显微镜来观察的这种最细的方式,
我
们看到它主要是氢、氧、碳等原子的化合物。地球还是那个地球,它客观地存在着,它没有发生变化,变的??只
是我们的观察方式!
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要对选择有不同细
致程度的看法呢?这是因为不同的问题需要以不同的角度来看,这就有如涉及到地球的不同的物理学问题
需要以不同的角度来看地球那样。例如,对于政府来说,当它规划一块土地的用途时,它只需要粗
略地将之分为农业用地、工业用地、住宅用地,
考虑哪一项选择能给社会带来最高的租值
。如果决定了用作住宅用地是租值最高的,政府就将这块土地以住宅用地拍卖出去,这时轮到前来竞投的
发展商要考虑它打算拿这块住宅用地是用于建别墅还是公寓、
哪一项选择
能给自己带来最高的租值。
当发展商拍下土地、
真的开始进行建
设的时候,
它就要考虑得更为细致:这块土地上建造的公寓容积率是多少?盖多少层楼?
带不带电梯?一梯几户?户型是一厅两房还两厅三房?是毛坏房还是
带装修的???然后
仍是挑一项对它而言租值最高的选择。
大家回想一下我刚才说
的,自私的人追求的是租值最大化。从前面的数值例子的多个变化可见,虽然随着看选择的细致程度不同,租值忽
大忽小、
若有若无,但无论租值怎么变,符合租值最大化的最优选择总是同一个,而且有
关的租值总是非负的——也只有那最优选择的租值是非负的!也就
是说,在现实之中,其
实人们不需要计算各项选择的租值的具体大小,只需要知道租值是否负数!如果某项选择的租值为负,想都不用想
就可以把
该项选择一手扔开,直到找到一项选择的租值是非负为止。这也是为什么租值最
大化(实际上是“租值非负”)与收入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相比往
往是更好的角度。现实
之中有信息费用的约束,判断“是否租值非负”所需的信息通常是最少的,也就是信息费用最小化的选择。
此外,大家再回顾一下刚才的两种极端情况:一种是把选择无限细分
的情况,另一种是最粗略地看选择、于是只看到“撂荒”与“使用”两种选择
的情况。在
前一种情况下,租值无限逼近
0
,成本无限逼近收入,也就是所
有收入都是成本。换言之,收入与成本是同一回事!前一讲我说过,经
济学上所说的(机
会)成本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习惯的那个支出的概念,而是收入。但这收入不是最优选择的收入,而是放弃了的
选择的最高收
入。然而,大家看到了,当选择无限细分时,最优选择的成本就是它的收入
!而在后一种情况下,成本是
0
,租值等于收入,也就是所有收
入都是
租值。换言之,收入与租值也是同一回事!当我们从这两个极端往中间情况靠拢的
时候,就会明白租值其实就是成本!收入都是成本,只是一部分
表现为你看到的选择的成
本,另一部分表现为你没看到的选择的成本。为了区分看到与没看到的选择,前者我们直接称之为“成本”,后者
我们称
之为“租值”,但本质上它们都是成本,也都是收入!
讲到这里,我才给大家介绍“租值”的概念,因为有了上述的基础之后大家才能比较容易
地明白。要理解租值的概念可以有两个不同的角度,但最
终你们会发现这两个不同的角度
其实是同一回事。
下面我就先从这两个不同的角度来介绍租值的概念,
< br>最后大家合起来看就会明白它们是同一回事。
第一个角
度,是从“租值”这个概念的历史演变来看,租值是生产要素的收入,是资产的价值。前已述及,“租值”的英语
是
rent
,大家由此可大
致地猜想出
来,这个词最早是用来狭义地指称土地的租金,即地租。确实如此!古典经济学时期,虽然英国已率先进行了工业
革命,但经济学家所
习惯与关心的经济活动,仍然主要集中于农业方面。而土地是农业最
重要的生产要素(生产资料),于是地租作为土地收入的形式受到古典经济学
家的高度关
注。
上一讲我已经提到过,古典经济学家主张的是“劳动价值
论”,也就是认为物品的价值只来自于劳动,则从物品上得到的收入当然也只应该分配给
劳动。然而,这些古典经济学家观察农业生产时就会面临一个巨大的困惑:地主凭什么可以收租?地租当然是土地
的收入,但拥有土地的地主并不
需要自己去从事耕种的劳动才能得到那块土地上产生的收
入,他只是把土地租给付出劳动的农民,然后翘着二郎腿、悠哉游哉地坐在那里看风景就
能不劳而获!
这种明摆着的事实清楚地推翻了“劳动价值论”
,让古典经济学家深受打击。面对理论被事实无情地推翻的时候,作为一个真正的科学家,要做的
事情是或者把理论修正为能解释有关的事实,又或者是彻底地放弃理论、另外提出一个新的理论来作解释
。上一讲中的李嘉图面对古董的存在明确
地推翻了“劳动价值论”中的以历史成本为成本
的本质时,选择的是修正理论——把“劳动价值论”的适用范围缩小到不包括古董在内,试图以此
来挽救这个理论。当然,这种挽救是失败了的,因为像非典时的口罩这种非古董物品的存在仍然是推翻了
这个缩小了适用范围的“劳动价值论”。
这就是为什么最终经济学家只好彻底地放弃“劳
动价值论”,放弃历史成本是成本的观点,以“机会成本”的新概念取而代之的缘故。
然而,也有另一种非科学的应付方法,那就是索性用“对不对”、“好不好”的主观价值
判断来强行否定客观存在的事实。例如面对非典时的口罩
价格暴涨,
人们
(经济学外行以及学艺不精或是别有用心的经济学家)
往往习惯于指责口罩供应商是发国难财的奸商,
简单地把这种行为标签为
“不
道德的坏事”,
然后自以为占据着道德制高点而心
安理得,
不再考虑这种行为根本没有得到科学的解释,
这在本质
上是一种“骆驼把头埋在沙子里”
的做法。这样不肯面对现实的自我陶醉是一种个人偏好
,本来也没什么,麻烦的是这种“骆驼做法”如果成为政府决策的依据,就会因为有关的行
为(口罩涨价)根本没得到科学解释、也就怎么都不可能有效地解决由此而产生的问题,于是促成了政府搞出价
格管制这一类效果只会是适得其反
的“坏政策”。
而“劳动价值论”只认可劳动是物品价值的唯一来源的观点,也被地主可以不劳而获地租的事实所推 翻,马克思于是强行把地主收取地租的行为定
性为“剥削”,仍然坚持认定土地上产生的
一切收入都只应该分配给劳动,只是其中一部分以地租的形式被地主剥削去了。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已经
进入工业社会,于是当他把这“剥削理论”进一步推广到工业生产的领域去的时候,也就顺理成章地 推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的理论。然
而,姑且不论这“剥削”的定义充满了主观
的价值判断的色彩,就算这真的能成立,据此而得出的政策建议显然就是要禁止地主剥削农民,不允许
他们收取地租,让付出了全部劳动的农民能得到土地上产生的全部收入。然而,地主如果没能得到任 何收入,他的对策一定是收回土地,不再租给
农民使用——你说我剥削你吗?那好,我不
剥削你了,我把土地收回去,你别来耕我的地了!可是没有土地的参与,光是有农民的劳动,怎么可能
进行农业生产呢?于是,从古典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论”到马克思自创的“剥削理论”要一直坚持 到底的话,逻辑上最终一定是导向“公有制”
的主张!——彻底剥夺地主对土地的产权,
交给国家这个不是任何一个具体的个人、但难免会是含糊不清的主体来行使,以确保土地在即使没有得
到任何收入的情况下也会投入到农业生产之中。
然而,公有制彻底地侵犯了私人产权,使得以价格为决定胜负准则的市场经济制度彻底被消灭,从而导致庞大的租
值消散(交易费用的一种),结
果自然是经济下滑、濒于崩溃,迫使自私的人为着生存而
减低交易费用,最终不得不放弃公有制、重返私有制(私人产权制度)。你可以像骆驼那
样把头埋在沙子里不肯面对现实,但现实并不会因为你假装看不见它就能有所改变。经济规律与物理规律一样是铁
一般的冷酷无情,你主观上喜不
喜欢它都好,反正你不遵守它,它就狠狠地惩罚你!
p>
说回到租值的概念。地主之所以可以收租,显然是因为他所拥有的
土地确实对生产作出了贡献,是土地上的产出(农产品)的价值来源之一,则土
地上产生
的收入当然也得分一杯羹给土地。而土地是无知无觉无识的死物,它所分得的收入自然只能是归它的产权人(地主
)所有。所以,地租就
是土地对它所参与的农业生产作出了贡献、为它所生产出来的农产
品创造了价值而相应获得的收入。
-
-
-
-
-
-
-
-
-
上一篇:描写春天嫩叶的优美句子
下一篇:IMS网络被叫识别显示(限制)业务技术要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