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的使用
成语不仅是高考的重点,而且考查
难度较大,多涉及学生学习中的盲点和误区。从多年
的高考实践来看,本考点得分不高。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掌握成语,从而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呢?笔者认为,
< br>最重要的是首先应该掌握成语的十大病因,
从根本上入手,
并以此为突破口,
加大力度,标本兼治,方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成语的十大病因如下:
一、望文生义,主观臆断
成语的
意义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有一定的典故,加上有些成语中的语素有生僻义,
这就造成
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如果我们对成语意义不仔细辨析,就极易出现望文生义的错
误。例
如:
(
l
)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
2
)李小光写的作文文不加点,字迹潦草,读他的文章,真叫人头痛。
p>
“差强人意”的“差”是“稍微”的意思,整个成语是说“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而
(
1
)中却把它理解
为“强人所难”的意思,使用错误。
“文不加点”的“点”不是“标点”
的意思,而是“删改”的意思,整个成语指“文章不用涂改就写成了”
,而(<
/p>
2
)句却把它理
解为“文章不加标点符号
”而错用。
二、对象误联,张冠李戴
有些成
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
如果把握不准,
就极易扩大使用的范围或
误作他用。
例如:
(
1
p>
)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
牛充栋。
(<
/p>
2
)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
l
)句中的“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而不能用来形容“刻苦学
习的楷模”多,故使用
错误。
(
2
p>
)句中的“巧夺天工”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该成语联系对
象应该是人工的,而“苍山”
“洱海”却是天然的,用“巧夺天工”就是对
象误用。
三、褒贬颠倒,感情失当
成语从
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三类,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
容易造成
褒贬色彩失当。例如:
(
l
)齐白
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趋之若鹜。
(
2
)
湖北省黄金寺村为迎接扶贫检查,把几个村的羊群集中到一起,以其规模效益骗取
扶贫资
金,其手段之恶劣,令人叹为观止。
“趋之若骛”比喻很多人争着前往
,多含贬义。
(
l
)句把它用在“艺术
爱好者”身上,就
犯了“贬词褒用”的错误。
“叹为观止”形容
所看到的事物美好到了极点,是“褒义词”
。
(
2
)
句把其用在弄虚作假、蒙骗上级身上,犯了“褒词
贬用”的错误。
但有两
种情况应注意:一是在特定的语境中,为了达到一定的表意效果,有时可以褒
义词贬用或
贬义词褒用。比如《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
“艾其逊是不拿薪水的好教员,
他是如此诲人不倦地毫不隐讳地说出了全篇真理”
。此处不能看作是误用
。二是有些词可褒
可贬,如“标新立异”
“登峰造极”
“按部就班”
“左右逢源”
“如虎添翼”??对
这些词要结
合语境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四、轻重失度,头重脚轻
p>
有些成语词义较轻,有些成语词义较重,这就要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选用词义轻重适度
的成语,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例如:
(
p>
l
)李老师当班主任
20
< br>年,勤勤恳恳,日理万机,积劳成疾仍坚持工作。
(
2
)积极劳动光荣,坐享其成可耻,
这是我们新社会的特点。
(
l
)句中
的“日理万机”的意思是一天之内要处理上万件事物,常指君王和国家领导人
每天忙于处
理繁多的政务。
这个成语词义很重,
用在李老师身上就犯了大词
小用的毛病。
(
2
)
< br>句中“坐享其成”的人其思想行为是可以通过劝导加以改正的,用在该句语义显得轻,应用
“不劳而获”
。
“不劳而获”用于剥削阶级思想严重的
人,语义重,其思想和行为是应该批评
的,和该句中的可耻相匹配。
五、功能混乱,搭配不当
每个成
语由于自身词义和词性的不同,因而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也不同。如果对成语的
语法功能
把握不准,就容易造成功能混乱的错误。例如:
(
l
p>
)包围圈越来越小,这群罪大恶极的歹徒已经成了瓮中捉鳖。
(
2
)
折扇和信封的上面,龙飞凤舞着文艺界几十名委员风采各异的签名。
(
p>
1
)句中“瓮中捉鳖”是一个动词性成语,在句中应充当谓语,而该
句由于对它的语法
功能把握不准,误把它当做名词性成语,用来充当“成了”的宾语,应
将“瓮中捉鳖”改为
“瓮中之鳖”
。
(
2
)句的错误是把“龙飞凤舞”这一形容词性的成语误作为及物
动词用了。
六、敬谦错位,主客混淆
某些从
古代沿用下来的成语已经烙下了古代文化的印记,
有的用于自称
(谦称)
,
如
“雕
虫小技”
“东涂西抹”
“贻笑大方”
“千虑一得”等;有的则用于称对方(敬称)
,如“鼎立相
助
”
“如坐春风”等。如分辨不清,就可能造成误用。例如:
(
p>
l
)王厂长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抓好产品质量
的好建议。
(
2
)你放心,你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换房子的事我一定鼎立相助。
“抛砖引玉”比喻自己先发表很粗浅的意见,目的是引出别人
更好、更成熟的意见,是
谦辞。
(
l<
/p>
)句误用为敬辞。
“鼎立相助”即大力相助,是敬辞,
(
2
)句误用为谦辞。
七、修饰失当,语意不通
(
p>
1
)前后矛盾。例如:
一位莘莘学子。
p>
“莘莘”言众多,前面再出现修饰语“一位”
,语意上就发生抵触了
。
<
/p>
(
2
)前后重复。例如:
时下的店名和商品名在吸收外来词时,追求时髦,哗众取宠,
令人费解。这些叫人看不
懂的名称,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p>
句中“贻笑大方”是被内行人笑话之意,已含有“让人”之意,与前面的“让人”重复。
p>
八、不合逻辑,事理不通
不合逻
辑是指所使用的成语与整个句子的意思不符,甚至矛盾。例如:
(
p>
1
)领导者应当在问题出现之时就未雨绸缪,而不应该在问题出现之
后惊慌失措。
(
2
)王大妈爱干净是这一带出了名的,家中的各种物品总是摆设得有条不紊。
p>
(
1
)
句中的
p>
“未雨绸缪”
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事
先”
显然与
“出现之时”
矛盾。
(
2
)
句中“有条不
紊”的意思是做事或写文章条理清楚,一点也不乱,侧重于“条理性”
,而(
2
)
句中陈述的话题却是“王大妈爱干净”
,
“条理性”与“爱干净”两者之间缺乏意义和逻辑上
的联系。
九、不合习惯,违背常规
有些成
语常用于否定句或疑问句中,而很少或不能用于其他句式。例如
1998
年所考的
“望其项背”就不能用于肯定句中。其他如“善罢甘休”
“同日而语”
“一概而论”等。
十、形近易误,义近易混
(
1
)形近
p>
有的成语与某形近或音近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在使用时极
易混淆。例如:
①在球迷的呼吁下,教练使用了巴乔,巴乔在世界杯上果然
不孚众望,多次挽救了意大
利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