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株待兔》说课稿
一、
说教材
《守株待兔》
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二
年级下册第七组第
27
课寓言两则的第
二则。此组课文多是鼓励学生
在碰到问题时,要多动脑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此组前
两篇课文
是以正面引导学生多思考问题,
而第
< br>27
课则是方向剖析。
《
守株待
兔》
这一则寓言故事改编自《韩非子》中一文,主要讲的是古时候有一个
种田人,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他丢下锄头,整日
守在树桩旁
边等待着,
但结果是他再也没有得到过野兔,
地也因此荒
了。通过《守株待兔》这篇寓言的学习让学生悟出
< br>“不劳而获,心
存侥幸”的想法是错误的,要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做任何事
情都要踏踏实实的去做。
(一)
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第
一学段对学生的要求,以及结合教材
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教学目标拟定为一下<
/p>
3
点:
1.
学会
7
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着重理解“守株待
兔”
、
“乐滋滋”
、
“再
也没有”等词的意思。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该篇课文的寓意,懂得
“守株待
兔”这个词语的意思,
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能存有侥幸心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守株待兔”的寓意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
说教法
1.
设境想象法。本课是一篇寓言故
事,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师
的语言,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如临其境,引起学生情感上的
共鸣。
2.
重点字词剖析法。本课是学生接触的第二篇寓言故事,对其
所讲的内容不太容易把握。
通过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挖掘,
使学生明白
文中所讲的意思,学有收获,学有所得。
3.
以读促思法。
< br>“读”是理解课文的有效手段,通过多种不同形
式、不同要求的读,逐步将学生引
入感受课文的语言美的状态中去。
三、
说学法
1.
读书方法的指导:运用“边读边
想”的方法来学习课文,初
读课文,尝试理解不懂的词语,提出问题;细读课文,抓住重
点词句
的思考理解,体会感情。
2.
品词析句法
:
这是学习语文最基本常用的方法,能切实有效地
让学生进
行语文文字训练,理解课文内容。
四、
说过程
(一)
启发谈话,
< br>引入课题。
从学生实际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谈
起,说自己
有没有想过不付出而获得成功的事情,以引入课题,释题
质疑。并借机板书课题。
(二)
观察分析
,
指导书写。
出示文中的
7
个生字,
引导学生对
其进行观察分析,教师在黑板
上师范书写,学生在练习本上练写。
(三)精读品味,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1.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努力把课文读通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