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兀围绕“寓言”编排了《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美丽的鹿角》二篇精读课文及《池子与
河流》一篇课文
略读课。本组课文形式多样,有文言
文,有童话故事,有诗歌,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
点:都是用具
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
理。所说明的道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学生的思想。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读懂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守株待兔》以
文言文形式出现,使学生
明白不要心存侥
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陶罐和铁罐》告诉学生每
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
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狮子和鹿》
故事以语言对话为主告
诉学生: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优点
和缺点,不要只追求外表的华丽,而要注重内
在。要学会尊重事实,取长补短。《池子与河流》是以诗歌的形式出现,
告
诉学生:只顾享受眼前的
舒适
p>
,
只能换来以后的毁灭。这几篇课文道理都浅显易懂,可通过读唤起
儿童情感中的共鸣,在
读中
体会寓言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
能将图画的意思写清楚是本单元的另外一个教学重点
。在《陶罐和铁罐》及《狮子和鹿》中,注
< br>意积累表示人物神
态的词语,并根据词语体会性格特点,结合图画将故事内容及道
理简单落实到书面
。
课题
内容简说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讲的是
有一个种田人因偶然捡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
从此以后
就放下
农具守在树桩旁,结果不但没有捡到兔子,还被世人嘲笑的故事,告
诉我们凡事应积极主动地去做,不
要妄想不劳而获
。
守株
待兔
陶罐
和铁
罐
鹿角
和鹿
腿
池子
与河
流
<
/p>
本文讲述了国王橱柜里的铁罐骄傲自大,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后,陶罐
出土成为文物,
铁罐化为泥土,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
处和短处,既要看到别人
的长处,
也要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本文讲述了在丛林中,一只鹿遇到狮子之后奋力脱险的故事,告诉我们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的道
理,让我们既要看到事物的长处,又
要看到事物的短处,还告诉我们不
要光图外表的美丽。
本文是一首寓言
诗,用对话的形式讲述了池子因贪图安闲而干枯,河流因奔流不
息而长流不断,
告诉我们:才能只有充分利用,才会散发光彩,奋斗的人生才有意义。
学习目标
1.
认识
31
个生字,学会
31
个生字,积累好词好句。
< br>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
要内容,明白故事蕴含的道理
3.
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
4.
学编寓言故事。
学习重点
1.
学会本单元的生字及新词,读懂课文内容。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3.
结合实际生活,学习正确看待事物的方法。
课时分配
5.
守株待兔
.......................
.........................................
1
?
2
p>
课时
6. .............
..................................................
..................................................
....
陶罐和铁罐
2
?
3
课时
7.
鹿角和鹿腿
< br>............................................... .................
2
< br>?
3
课时
8
*
.
池子与河流
..................................
.............................
< br>1
?
2
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
.
..................................................
3
?
4
p>
课时
教法与学法
1.
熟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并结合
生活实际谈体会,使道理更深入人心
2.
< br>通过课本剧和小练笔的形式,深入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
守株待兔
课题
守株待兔
课型
新授课
设
计
说
明
p>
准备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讲的是一个种田人因偶然捡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
< br>
从此以后就放下
农具守在树桩旁,结果不但没有捡到兔
子,还被世人嘲笑的故事,
告诉我们凡事应积极主动地去做,
不要妄想不劳而获。在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读
通读顺课文内容,再根据注释、插图及课件理解每句
话的意思,明白故事中蕴
含的
道理。
、、
/
、
1.
收集一些寓言故事。(师生)
八
学刖
2.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学生)
3.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
安排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课时
1.
认识
4
个生字,会写
< br>9
个生字。
学习
2.
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目标
3.
根据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学习
重点
教学
教师活动
环节
读通、读顺课文,理解句意,明白道理。
学生活动
调整与增删
1?
你们都爱听故事
吧?故
事的种类可多了,
有民间故
一、谈
话导
入
。
(用
时:
5
分
钟)
么?
事、历史故事、
童话故事、神
话故事等。
今天,我们来学一
篇寓言
故事。
1.
学生交流,说说自己喜
欢
的故事类型。
2.
看图说说图片的内容。
3.
齐读课题。读准
“待”字。
2.
出示图片,引导学
生
思考:图中有谁?他在
干什
3.
板书课题:守株待
兔。
1.
学生读课文、认生字,
注
1.
教师引导学生自读
课
二、学
文,读准字音,把课文
读通
习生
顺。
字。
(用
课生字。
时
:
10
宋(
s
d
n
g
)
耕(
g
意读准下面的字。
mg
)
2.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
本
释(
sh
i
)冀(
j
i
)
3.
教师检杳牛字掌握
情
分钟)
况。
2.
学生通过拼读、书写等
方
式掌握本课生字。
3.
听写字词,同桌互相订
三、理
解内
容。
1.
引导学生逐句读
文,理
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1?
借助注释,理解下列字
词
的意思。
耕者株走触折颈
因释耒冀复
2.
课件逐句出示图
片,点
(用
名学生看图说意思。
时
:
15
2.
根据课件图片内容逐
句理
解意思。
3.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
话说
分钟)
说全文内容。
3.
同桌交流全文意思。
四、再
读,明
1.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
地、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课文读
1.
有
感情地朗读课文,多
读
几遍,把课文读熟。
理
。
熟。
(用
时
:
10
分
思,说说故事蕴含的
道理。
钟)
2.
理解“守株待兔” 的意
2.
理
解成语的意思,交流
讨
论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板
书
设
计
#
起因
一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
r
经过严放下农具守姝
1
1
教
学
p>
反
思
待兔]?<
/p>
血存兌
幸]
八
结果一兔不
复得被人嘲笑
八一无所获
/
6.
陶罐和铁罐
课题
陶罐和铁罐
课型
新授课
课文讲述了发生在陶罐和铁罐身上有趣的故事。全文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
讲铁罐看不起
陶罐,常常奚落它;后半部分讲许多
年过去了,陶罐出土变成了文
物,铁罐却早已氧化消失了。<
/p>
设
计
说
明
学刖准
备
课时安
排
学习目
标
学习重
占
八、、
学刖准
备
教学环
节
一、导入
新课。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看
不到自己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
看不到别人的长处。教学中,
我放
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并进行情景表演,让学生置身于故事
之
中,还让学生仿照课
文编写寓言,发展学生的思维。
1.
预习生字、词语,读通课文。(学生)
2.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会认
10
个字,会写
10
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文中新词。
2.
分角色朗读对话,体会陶罐和铁罐的不同特点。
1.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
体会陶罐和铁罐的特点。
1.
预习生字、词语,读通课文。(学生)
2.
用陶罐和铁罐的图片做头饰。(教师)
3.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调整与增删
1.
课件出示各
种不
同材质的罐子
图片,引
导学生说说
它们的特
点。
1.
观察图片,小组交流讨
论,说说各种罐子的特点。
(用时:
5
分钟)
2.
齐读课题。
2.
板书课题。
1.
引导学生自
读课
文。要求:
(
1
)读准字音,
认读
词语,自学生字
二、初读
课文。
?
词。
(<
/p>
2
)联系上下
1.
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
字
词。
(<
/p>
1
)读准字音,注意读
好卜列生字的读音
:
懦
(
nu
o
(
ch
e
。
)
>
恼(
n
d
0
、尘
(用时:
文理解新词。
10
分钟)
(
3
)说说课文
主要讲了一件什么
(
2
)认读词语。
2.
联系上下文,交流对词
事。
语的理解。
2.
交流自学情
3.
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况。
1.
引导学生用
1.
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
等方
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一读陶
三、精读
理
解。
(用时:
罐和铁罐的
对话,并点名
学生说
说从中读懂了什么
法,读陶罐和铁罐的对
话,体会铁
罐的骄傲和陶罐的
谦虚。
2.
对照课件展示,逐步读
好
对话。
2.
课件逐一出
示对
话,指导感情朗
读,体会
陶罐和铁罐
的特点。
15
分钟)
1.
引导学生思
考:从对话中,你知
四、角色
朗读。
(用时:
道陶罐和铁罐的缺
点分别是什么吗?
1.
铁罐易氧化,陶罐易
碎,这是它们的缺点。
2.
男女生分角
2.
分角色朗读对话。
10
分钟)
色朗读对话。
3.
学生进行情景表演。
3.
找两名学生
戴头饰情景表演。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理解课文,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2.
学编寓言故事。
学习重点
学前准备
教学环节
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调整与增删
一、复习字
词,回顾课
文。(用时:
1.
教师听写词语,检查
学
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1.
学生写词语。
2.
学生回顾课文,
用
2.
引导学生回忆:课文
讲
自己的话说一说课
文讲述
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的故事。
3
分钟)
1.
引导学习第
1
< br>?
9
自
然
段。
1.
学生自由朗读
第
1
?
9
自然段,说出
这几个
(
1
)
学生朗读第
1
?
9
自然段的主要
内容。(铁
自然段。思考:这几个自然
段主
罐自命清咼,
瞧不起陶
要讲了什么?
罐,常常奚落
陶罐。)
(
2
)
引导学生理解
“奚落”的意思。
“奚落”的意思。(讥
(
3
)
引导学生读文思
讽嘲笑。)
考,出示问题:
二、精读课
①
陶
罐的短处是什
么?铁
文,理解内
罐又是凭什么来奚
落陶罐的?
容。(用时:
并画出相关的句
子。
②
铁
罐用了哪些尖刻
的话
来说陶罐的短处(铁罐
是怎样奚
句子,体会陶罐和
铁罐的
落陶罐的)?
不同态度。(铁
罐:傲
③
面
对铁罐的奚落,陶
罐
慢、狂妄;陶罐:
谦虚、
又是怎样回答的呢?
的问题,有目的地
读文,
2.
学生读文理解
3.
学生根据老师
提出
< br>18
分钟)
4.
学生自读自学
这些
2.
引导学习第
10
?
17
自然段。课件出示问题:
忍让、不骄傲、
不自
卑。)
5.
学生快速默读
第
许多年过去了,陶罐是
什
10
?
17
自然段,交
流老
么样的?铁罐是什么样
的?当人
师提出的问题。
们发现陶罐时,人
们的态度怎
样?为什么
?
?
三
呢
,
O
这
导
右<
/p>
练
示
口
化
公
,
生
人
■
件
说
。
三
寓
理
实
係
苗
示
道
故
将
也
引
和<
/p>
対
人
住
系
明
什
化
悟
过
和
课
学
诉
川
则
说
文
朴
道
中
从
出
联
。
道<
/p>
言
感
活
犁
们
%
了
写
课
呦
格
事
匕
四、拓展延
寸
瞅
?
p>
本
二
」
?
伸。(用时:
的
冇
仿
帕
理
p>
董
编
9
分钟)
p>
zf
和
中
p>
生
文
学
道
文
事
习
学
读
体
活
理
< br>含
课
故
成
訥
系
主
会
蕴
。
叽
联
生
p>
1
2
B,
B,ao11
: >
} >
,
WB
0
1
—
}
2
M
练
要
求
完
O
-p-
mK
I
成
板
书
设
计
地
国
p>
”
桶
皤
荒
场
M
-
轶
无
无<
/p>
轻
善
泥
陶
懇
侵
?
陶
■
虚
友
度
洁
笊
铁
■
宽
?
愤
洁
烙
为
王
■
彫<
/p>
大
为
、
■
皱
怒
”
谦
朴
容
凉
光
丈
-
k
B
/
p>
自
他
视
重
人
J
i
4E
*AV
.
教
学
反
思
p>
7.
鹿角和鹿腿
课题
鹿角和鹿腿
课型
新授课
本文是一个寓言故事,浅显易懂,
讲述了在丛林中,一只鹿遇到狮子而奋
力脱险的故
设
计
说
明
学前准备
课时安排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前准备
教学环节
一、激趣
导
入。(用
时:
5
分
钟)
<
/p>
事。告诉我们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教学中,我采用读议结
合的方法,通过鹿对自己
的角和腿的不同态度的对比及原因,使
学生领悟故事
要说明的道理。
1.
预习课文,认读生字、词语,读通课文。(学生)
2.
收集狮子和鹿的图片及资料。(师生)
3.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会认
9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2.
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认识生字、理解词语。
1.
预习课文。(学生)
2.
收集狮子和鹿的图片及资料。(教师)
3.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调整与增删
1.
动物猜谜导
入。
(
1
)
草原霸
主。
(
2
)
身穿梅花
袍,头上顶双角,
穿山
1.
根据老师给出的谜面,猜出谜
底分别
又越岭,全身
都是宝。
是狮子和鹿。
2.
板书课题。
3.
引出鹿说的
2.
读课题。
3.
读鹿说的话,根据鹿的图片,
仔细观
话,设置悬念。
1.
根据
察鹿的角和腿的特点。
老师给出的谜
面,猜出
谜底分别
是狮子和鹿。
-
-
-
-
-
-
-
-
-
上一篇:颐卦的解释
下一篇:第十届全国美展获奖作品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