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位时间与简介
诺曼王朝
House of
Norman
威廉一世
(
King William I 1027--1087
the Conqueror
征服王
)
在位时间:
1066--1087
简
介:
威廉一世
(
征服王
)
英语:
King William I The
Conqueror; 1028
年
9
月
-1087
年
9
月
9
日)
诺曼底公爵
(
1035
年
-1087<
/p>
年)
、
英格兰国王
(
1066
年
-1087
年在位)。
诺曼底公爵。
表兄英格兰国王爱德华早年曾经流亡诺曼底,
所以与其结盟,
并许
诺英格兰王位。爱德华死后哈罗德继承英格兰王位,于是威廉出兵占领英格兰。
p>
诺曼王朝开始。
威廉二世
(
King
William II Rufus
红毛王
)
在位时间:
1087--1100
简介:
威廉二世·鲁弗斯
(英文名
William II Rufus
< br>,约
1056
年~
1100
p>
年
8
月
2
日),英格兰国王,由
1087
年到
1100
年在位。
亨利一世
(
King Henry I 1068--1135
Well-Educated, Beauclerc
儒雅
王
)
在位时间:
1100--1135
简介:
亨利一世
Henry I <
/p>
(
1068
年—
1135
年
12
月
1
日),英格兰诺曼底王朝
国王(
1100
年—
1135
年在位)。
p>
威廉一世幼子(第四子)。独子威廉在横渡英吉利海峡时身亡,无
子。因丧子和
安茹伯爵叛乱而忧郁,导致消化不良而病死。
斯蒂芬
( King Stephen 1097--
1154)
在位时间:
1135--1154
简介:
斯蒂芬(英文名
Stephen
,
1096
年~
1154
年
10
月
25
日),英格兰国王,
由
1135
年到
1154
年在位。
威廉二世和亨利一世外甥,
法国的布鲁瓦伯爵之子,
母亲阿黛拉是威廉一世的第
四个女儿。
亨利一
世死后第一个赶到英格兰宣布继承舅舅的王位。
为了争夺英格
兰
王位继承权,
1153
年,亨利一世的女儿玛蒂尔达的儿子——
安茹伯爵亨利率
领军队在英格兰登陆。
经过几场战斗,
他与斯蒂芬达成协议,
斯蒂芬继续担任国
王,死
后由亨利继承王位。次年斯蒂芬死去,亨利即位,金雀花王朝开始。也有
史学家把斯蒂芬
统治的
19
年单独列出来,为布鲁瓦王朝。不过这种划分法比较
少见。
安茹王朝
House of
Anjou
亨利二世
(
King Henry II 1133--1189
Curtmantle
短斗篷王
)
在位时间:
1154--1189
简介:
亨利二世(短斗篷)
Henry
II Curmantle
(
1133
年
3
月
25
日
—
1189
年
7
月
6
日)
是英格兰国王
(
1154
年—
1189<
/p>
年在位)
,
他也是法国的诺曼底公爵
p>
(
1150
年起)、安茹伯爵(
1151
年起)和阿基坦公爵(
1152
年起)。
法国的安茹伯爵戈特弗雷德和亨利一
世的女儿玛蒂尔达之子。
19
岁时同因淫乱
被迫离婚的法王路易七世王后埃莱奥诺(
30
岁)结婚,取
得法国南部大片领地。
晚年发生王后和王子叛乱,
亲征诺曼底和
阿基坦,
被法国国王菲利浦二世和阿基
坦叛军俘虏死亡。
该王朝本名叫安茹王朝。
但是因为纹章用金雀花的小枝做装饰,
所以通常人们叫它金雀花王朝。
理查一世
(
King Richard I 1157---1199 Coeur de Lion
狮心王
)
在位时间:
1189--1199
简
介:
“狮心王”理查一世(英格兰国王
1189
—
1199
)
即大名鼎鼎的“狮心
王”,英格兰金雀花王朝第二任王,历史上有名的“战神
国王”,在
10
年国王
生涯中,
有
9
年零
2
个月的时间在国外征战。
他即位后将内政交给坎特伯雷大主
教,自己参加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途中以嗜杀而闻名。
< br>他一度在阿卡和雅法等战役中打败了“伊斯兰守护神”萨拉丁的军队,
最后因为<
/p>
国内出现变端急于赶回而没有攻下耶路撒冷,
临走前与萨拉丁达成
了和议,
由十
字军控制巴勒斯坦沿海地区,
穆斯林控制圣城和巴勒斯坦内陆地区,
基督徒可自
由往返耶
路撒冷进行朝拜。但他在回国途中被奥地利公爵俘虏,最后缴纳了
15
< br>万马克才得以释放。
此后,
又亲赴法国领地,
同法王腓力二世打了五年仗。
1199
年,他在一
次与封臣的战斗中受伤而死。
“狮心王”的名气很大,
但实际影响除了与萨拉丁的战争与和约改变了地中海东
岸的政治格局之
外,
留下的只是骑士精神和浪漫传说,
这是他屈居于副榜之中的
原因。
1188
年
-
1189
年他串通法王腓力二世反对父亲亨利二世并夺取王位。
是一个能
征善战的君主,
由于伊斯兰英雄萨拉丁攻下了耶路
萨冷,
引起欧洲基督世界的震
惊,
11
90
年他与腓力二世一起发起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
1191<
/p>
年占领塞浦路斯,
并与法军一起攻下了阿克。但是在进军耶路撒冷
时遭到萨拉丁的抵抗而未果。
1192
年
9
月与萨拉丁议和回国,中途被奥地利公爵利奥波德五世俘虏并把他转
交给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六世。
在他被关押期间,
一
次亨利六世将他扔进有狮
子的房间,想让他被狮子吃掉。没有想到,理查抢先一步,手从
狮子喉部伸进,
将狮子心脏取出,
并且,
在众人的眼皮底下将狮子心脏生吃掉,
狮心王理查由此
得名。
经过其母亲的多方斡旋,
亨利六世同意了,
于
1194
年英国用
10
万英镑赎
回理查一世。
当时英法有很深的矛盾,
理查一世回来就准备和法王腓力二世发动战争,
在军事
上法王不是对手,但是战争的庞大支出导致了
1196
年的伦敦抗税起义。
他在
镇压阿基坦叛乱时身亡。
身为英格兰国王十年,
在英格兰的时间
一共只有六
个月。
他娶纳瓦尔的伯伦加莉亚
(Berengaria
of
Navarre)(c.
1165/
1170
-1230)
为妻,
无子女。
约翰
(
King John 1167--1216
Lackland
无地王
)
在位时间:
1199--1126
简介:
为理查之兄。约翰(英文名<
/p>
John
,
1166
年或
1167
年
12
月
24
日~
1216
年
10
月
18
日或
19
日),英格兰国王,由
1199
年到
1216
年在
位。
金雀花王朝
House of
Plantagenet
亨利三世
(
King Henry III 1207--1272
)
在位时间:
1216--1272
简介:
亨利三世
(英文名
Henry
III
,
1207
年
10
p>
月
1
日~
1272
年
11
月
16
日)
,
由
12
16
年到
1272
年在位。
虽然他的在位时间相当长,
他是英格兰历史上最无名
的国王之一。
亨利三世的父亲是英格兰国王约翰。
约翰死时他才九岁。
反对约翰的英格兰伯爵
们当
时正准备支持法国王子路易入侵英格兰推翻约翰。
约翰的不期之死为他们提
供了一个和平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他们迅速加冕约翰的儿子亨利为国王。<
/p>
在亨
利年幼期间这些伯爵可以按大宪章作为国王的执政人来统治英
格兰。
这些执政人
一直统治到
1227
年。
但亨利成人后他立刻开始重建国
王的权利。
法国专制王权是他的榜样。
他娶了法
国普罗旺斯的艾莉诺为王后,
许多他的法国亲戚都获得了权势和财富。
亨利长时
间没有公开任命任何管理某个领域的部长,
许多领域没有任何明确的负责人,
这
一切都使得他的统治很
麻烦。许多英格兰伯爵觉得他的统治方式很古怪。
亨利本人非
常崇拜
1161
年被提升为圣人的盎格鲁
-
萨克森国王爱德华。
他听说爱
德华
衣装朴素后他也只穿戴最简单的大衣。
他的寝室中有多幅爱德华的像,
< br>它们
用来在他入睡和醒来时引导他。
此外他将他大儿子命
名为爱德华。
亨利决定爱德
华建立西敏寺所在的区为王国的权力
中心。
英格兰贵族集会的西敏宫成为王国最
大的庆祝场所。他聘
请法国建筑师将西敏寺改造为歌德式,这项工程从
1245
年<
/p>
开始,而改造后的西敏寺的中心将是爱德华国王的纪念堂。
p>
但亨利的统治越来越困难了。
在西蒙·德·蒙德福特的领导下英格兰
的伯爵们要
求更多的发言权。
蒙德福特出生于法国,
他是亨利大力提拔的外来者之一。
但后
来梦德福特
没有争取亨利的意见就与亨利的一个妹妹结婚后两人的关系变得非
常紧张。
1250
年代亨利甚至试图控告蒙德福特。
为了为他的二子埃德蒙德获得一个爵位,他资助教皇在西西里岛上的一场战争。
这件事使英格兰的伯爵们感到亨利越来越像他父亲了。
他们必须好好地监视他的
行动。蒙德福特成为提出重立大宪章的首领。要求国王与伯爵议会分权。
1258
年七名最主要的伯爵迫使亨利同意牛津条例,
这实际上就是放弃专制王权,
将权
力交给一个由
15
个伯爵组成的议会来领导政府事物,以及建立一个每三年一次
的国会来监视伯爵议会的成果。
亨利被迫参加一次
集体的宣誓支持牛津条例。
此后数年中双方的意见越来越背道
而
驰。
1261
年亨利从教皇手中获得了一个训令说他不必遵守这
个誓言。双方开
始武备。亨利方的首领是他的长子爱德华。内战开始了。
1263
年蒙德福特和他的支持者们占据了英格兰的
东南部,
1264
年亨利战败被俘。
蒙
德福特乘机扩大了议会的范围,
每个郡和许多重要的城市都参加,
这远超过了
过去的贵族议会。
许多蒙德福特一开始的支持者感
到蒙德福特太远离他本来的目
标了。
但
15
个月后爱德华得以逃脱俘虏,
他
重返战场。
从
1265
年开始战局开始
对国王
有利了。反叛者受到了惩罚。
亨利命令建立的爱德华的纪念堂终于于
1269
年完工。
从
1270
年开始所有的政府
工作都由他的儿子爱德华领导。他
1272
年去世,死
后他的遗体一度放在爱德华
的墓中,因为他本人的棺材还没有造好。
他的继承人是他的长子爱德华一世。
爱德华一世
(
King Edward I 1239---1307
Long Shank
长脚王
)
在位时间:
1272--1307
简
介:
英王爱德华一世(
1239-1307
)
爱德华一世在位时间为
127
2
到
1307
年。
在英国人心目中,
他是一位伟大的君主
——他能征善战,<
/p>
为英国掠夺了许多土地和财富。
在爱德华一世时期,
英国无疑
是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国家。
爱德华一世的血
脉一直传承到后来英国最著名的童贞
女王伊丽莎白一世。
p>
爱德华一世长得相当英俊,
而且身材高大有一双极长的腿
(大概和躯干的比例符
合黄金分割)
,
因此有一个外号“长脚”。
当威廉姆·华莱士和罗伯特·布鲁斯
血气方刚地反抗英格兰的统治时爱德华一世已经是个白发苍苍的老者,
但在
年轻
时代他可也是个敢于冲锋陷阵并武运亨通的武士级国王。
他
击败了威尔士的末代
君主李威林,
并顺利夺得他的王国;
而后进攻苏格兰,
虽然最终也未能达到完全
控
制苏格兰的目标,但却为今天的统一的英伦三岛打下最初的基础。
尽管他在对外政策上的确十分狠毒,
可在英格兰历史上他也算得上是一位英武的
p>
开明君主,其军事才能和政治铁腕都极为不凡:
< br>首先,
他完备了英格兰的军事制度和各个兵种。
他召集了
一支装备精良的重铠骑
兵,并开创了长弓兵的先河。之前,西欧各国在这军事上都是重骑
兵轻弓兵的,
而弓兵的潜在威力在爱德华一世的手上被充分挖掘出来。
< br>同时,
他创造了先用弓
兵扰乱敌方战阵,
骑兵跟上冲击的战术。
正是凭借他所缔造的英格兰军队和战术,
几十年后在其嫡孙英王爱德华三世横扫法国,
取得了“英法百年之战”前期的辉
煌胜利。
其次,
“大宪章”制度是在英王爱德华一世时被得到了最终确定。
“大宪章”是
在他的祖父英王约翰(
1199-1216
)手里
被签定的,但当时只是个象征性的妥协
文件,
因为国王要维护庞
大的军费开支与贵族议会苟合而不得以为之。
也许英王
约翰当时
会想——到我孙子辈这个文件就会被废掉的,
没想到在他的孙子英王爱
< br>德华一世手里“大宪章”得到了法律化并一直延续了
800
年。从某种意义上讲,
“大宪章”其实并没有削弱或者限制王权。
相反,
“大宪章”保证了从征服者威
廉
(伊丽莎白一世的侄子)
到如今的伊丽莎白女王二世一直血脉相连不断——正
是因为“国王也必须遵守法律”,
所以英国王室现在才能存在。
而倡导“普天之
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君要臣死,
臣不得不死”的中国,两
千年的封建史虽然辉煌,但时代一变帝王的后裔们也随之灰飞湮
灭了??
爱德华一世在很年轻的时候就与卡斯泰尔家族的艾琳
娜结婚。他们非常相爱,
1290
年艾琳娜于威尔士去世,在她
的遗体运回伦敦的路上爱德华一世在每一个
驿站都树立了一个十字架。
< br>至今,
伦敦还保留着一部分这种十字架,
并被称为“王<
/p>
后十字架”。
自从爱人死后爱德华一世始终没有再娶,
但他的性格却日趋暴戾和
残忍,也许之后他对外残暴的外交政策和这也不无
关系。
爱德华二世
(
King Edward II 1284--1327
)
在位时间:
1307--1327
简
介:
爱德华二世
1284
年出生于威尔
士,是爱德华一世的长子。幼时国王父亲
经常不在身边,他从小跟妈妈生活在一起。
p>
1290
年母亲死后,父亲爱德华一世
的脾
气变得愈来愈暴躁,
经常很粗暴地对待他,
在这种环境成长下的
爱德华二世
渐渐形成了懦弱、害羞、毫无男子气概的性格。
爱德华一世不喜欢这个没用的儿子,因此也就没怎么教他治国之道。
1307
年爱
德华一世死后,
爱德
华二世即位,
但他根本不知道如何管理这个强大的国家。
因
p>
此,大权落在了爱德华二世的最亲密朋友和情人——皮尔斯·嘎福斯通的手中。
嘎福斯通也不是什么好材料,
把国家治理得一团
糟。
英国贵族对他的不满与日俱
增,他们要求爱德华二世放逐嘎
福斯通,但爱德华二世拒绝了。于是,
1312
年
贵族们设计暗杀了嘎福斯通。
然而,
不久爱德华二世
又有了新宠迪斯潘塞尔父子,
并将国家大权交给他们处理(
BS
~
)。
1314
< br>年,苏格兰在巴诺克本大败英军,同时英国在与法国的战争中也损失巨大,
爱德华
二世的声望更加急剧下跌。贵族们对无能的爱德华二世彻底失望,
1320
年在兰卡斯特伯爵的领导下部分贵族发动叛乱。
历经两年的国内战争,
最后以爱
德华二世与迪斯潘塞尔父子的胜利告终,
兰卡斯特被处死刑,
但英格兰的国力也
由此大衰。
1327
年,爱德华二世的王后伊莎贝拉和情
人罗杰·莫泰莫尔率领法军侵入英格
兰,活捉爱德华二世并将其监禁。数月后,爱德华二
世死于狱中。
爱德华三世
(
King Edward III 1312--1377
)
在位时间:
1327--1377
简介:爱德华三世
(英文名
Edward III
,
p>
1312
年
11
月
13
日~
1377
年
6
月
21
日),英格兰国王,
1327
年到
1
377
年在位。
非同寻常的早年生活
爱德华三世是被
谋杀的昏君和同性恋者爱德华二世的儿子,
生于伯克郡温莎。
其
母法兰西的伊莎贝拉与情夫第一代马奇伯爵罗杰·莫蒂默合谋废黜爱德华二世
后成为英格兰的实际统治者。
马奇伯爵获得大量封地
(包括著名的登比封地)
并
在英格兰飞扬跋扈。
1327
年
2
月父王已遭废黜后,
爱德华三世由坎特伯雷大主教沃尔特·雷诺兹
(此
人是爱德华二世的宠臣之一)
加冕为英格兰
国王。
实权被摄政的太后和其情夫马
奇伯爵掌握。然而,爱德华
三世很快聚集起实力惩罚杀死他父亲的人。
1330
年,
爱德华三世亲政,立刻下令处死罗杰·莫蒂默并没收其财产。
爱德华三世与百年战争
1336
p>
年,为报复法国国王腓力六世侵犯在佛兰德的英国商人,爱德华三世曾下
令禁止向法国出口羊毛。
由于对腓力六世继承法国王位不满
(爱德华是法国卡佩
王朝最后一代国王查理四世的外甥),爱德华三世对法国怀有越来越
大的敌意。
1337
年,爱德华三世正式自称为法国国王,而且
此后直到
1801
年,每个英国国
王也
都自称是法国国王。
他旋即联合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路易四世,
拼
凑一支反法
力量。当
1338
年腓力六
世宣布没收他在法国的一切领地时,爱德华的怒气爆发
了。
13
39
年、
1340
年他从法国北部发动
了两次失败的进攻尝试;
1340
年
6
月,
英国舰队在斯勒伊斯海战中却大获全胜。
< br>但军费开支过于巨大使爱德华三世无力
持续作战。
134
4
年他甚至宣布破产,导致佛罗伦萨的两家大银行倒闭。
p>
1346
年,爱德华三世携长子黑太子爱德华卷土重来,在克雷西战
役中大败法军。
这次战斗是杰出的将领黑太子爱德华初次亮相,
也是在此战中,
欧洲人第一次使
用了火器。
到
1347
年,
爱德华三世已攻占
法国重镇加来,
并准备进军巴黎加冕。
1348
年,他拒绝了竞选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邀请。
135
6
年英军在普瓦捷战役中再度取得大胜,并俘获了法国国王约翰二世。爱德
华三世即与法国贵族
(他们各怀鬼胎)
签订加来条约
,
控制了法国北方的大片领
土,但承诺放弃法国王位。
1359
年爱德华三世再次入侵法国,围攻兰
斯,而后更推进到巴黎;在那里,他
与法国摄政王太子查理(后为国王查理五世)签署了
布雷提尼和约。
1360
年,
他在法国
封黑太子爱德华为阿基坦公爵。
1364
年查理五世正式即位后,拒绝承认加来条约,爱德华就又开始使用法国国
王的称号。
但查理五世是一个难以对付的对手,
他采取了不少有力度的改革
措施。
同时,
在法国出现了迪·盖克兰这样的优秀将领。
总之,
爱德华三世的战争计划
从此就开始失利
。他的扩张活动到此为止了。
其他政绩
1348
< br>年,爱德华三世统统之下的英国遭受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灾难之一——黑死
病。他颁
布了一些法令来强迫人们继续劳动。
1353
年,英格兰国会通
过法案,
禁止民众向教会法庭上诉及向教皇交纳什一税。大约在
1348
年,爱德华三世创
立了嘉德骑士团。
< br>
爱德华三世在位时的另一个主要的敌对目标是苏格兰。早在
1333
年,爱德华三
世击退过入侵英格兰的苏格兰国王罗
伯特一世。
1356
年他又曾进入苏格兰南部。
爱德华三世是一位英明的君主,
但他在晚年却变得昏
庸,
并受到情妇佩雷斯夫人
的控制。也是在这时,被认为是异端
的罗拉德派宗教改革运动盛行起来。
理查二世
(
King Richard II 1367--1400
)
在位时间:
1377--1399
简
介:
理查二世
(
Richard
p>
II
,
1367
年
1
月—
1400
年
2
月
14
日)
,
英格兰国王,
1377
年到
1399
年在位。
黑太子爱德华之子。
继承祖父王位,
但
是实权被叔父兰开斯特公爵约翰·冈特把
持。
由于这个原因而记
恨兰开斯特家。
亲政后驱逐了堂弟兰开斯特公爵亨利,
并
没收其领地。
1399
年,亨利在国王远征爱
尔兰时举兵拘捕了国王,并让国会同
意将理查废黜,由亨利即位。兰开斯特王朝开始。<
/p>
英国历代君王年表之二
兰开斯特王朝
House of
Lancaster
亨利四世
(
King Henry
IV 1367--1413
)
在位时间:
1399--1413
简介:
亨利四世(英文名
Henry IV
,
1367
年
4
月
3
日~
1413
年
3
月
20
日),
英格兰国王,由
1399
年到
1413
年在位。
爱德华三世的第四子兰开斯特公爵约翰·冈特的长子。
出生在波林布鲁克。
p>
支持
堂兄理查二世镇压格洛斯特公爵叛乱。但是不久由于霍尔福德公
爵的挑拨,在
1395
年被驱逐并没收领地。起兵征讨理查。由
于受议会拥戴而即位,开创了国
王尊重议会意见的先河。
亨利五世
(
King Henry
V 1387--1422
)
在位时间:
1413--1422
简介:
亨利五世
Henry V <
/p>
(
1387
年
8
月
9
日或
9<
/p>
月
16
日—
14
22
年
8
月
3
1
日)
英格兰兰卡斯特王朝国王
(
p>
1413
年—
1422
年在位)
。
在他短暂的九年统治期间,
他取得了中世纪任何一位英格兰国王都未取得过的军事辉煌。
亨利五世是英王亨利四世之子,
母为玛丽·德·伯翰。
生于
蒙茅斯
(在威尔士)
。
在他出生时他父
亲还只是德比伯爵。
当德比伯爵被放逐期间,
亨利被国王理查二
世收养,并得到很好的教育。德比伯爵篡位後,即封亨利为威尔士亲王。
1413
年
3
月
20
日,亨利五世加冕为英格兰国王。
亨利五世重燃百年战争战火,
而他甚至取得了比爱德华三世更大的胜利。<
/p>
当时法
国内部矛盾重重:
国王查理六世长
期患精神病;
两大贵族集团奥尔良派与勃艮第
派流血冲突。
p>
亨利五世一一加以利用。
实际上,
他使勃艮
第公爵无畏的约翰背叛
自己的国家转而支持英国。
1415
年亨利五世正式侵入法国。事实证明,他是比爱德华三世更善于
发挥英格
兰长弓手威力的指挥官。
他首先攻下埃夫勒,
继而向沿海重镇加来进军。
在这期
间,亨利五世
宣称他要得到法国的王冠。以少胜多的阿让库尔战役(
1415
年)
几乎摧毁法国人的斗志。此後英军不断取胜,
1419
p>
年全部征服诺曼底,随即法
国北部第一重镇鲁昂投降。
1420
年亨利五世迫使查理六世签订特鲁瓦条
约。这份条约对英格兰来说是难以
置信的巨大胜利:
条约规定,
亨利五世与查理六世的女儿瓦卢瓦的凯瑟琳
(法语
读卡特琳)
结婚,
并且查理六世死後其法国王位由亨
利五世继承
(剥夺了法国王
太子夏尔的继承权)。亨利五世实际
成为法国的摄政。
此时的亨利五世可谓青云得意,
然而他的辉煌转瞬即逝。
当他在政治上达到权力
的顶峰时,死神悄悄走近了他。
1422
年,在万塞讷附近的一
次战斗中,斑疹伤
寒夺走了亨利五世年轻的生命。
家庭
妻子
:凯瑟琳(瓦卢瓦的),
1420
年
6
月
20
日结婚
子女:亨利六世(独生子)
亨利六世
(
King Henry VI 1421--1471
)
在位时间:
1422--1461
简介:
亨利六世
Henry VI
(
1421
年
12
月
6
日—
1471
年
5
月
21
日或
5
月
22
日)兰卡斯特王朝的最后一位英格兰国王(
1422
p>
—
1461
;
14
70
年—
1471
年)。
出生后九个月即位。
由于外祖父法王查理六世去世
而身兼英法两国国王。
叔父贝
德福公爵摄政。
< br>由于法国出现圣女贞德,
英国在百年战争中失利。
丧失在
法国的
全部领地。
1455
年,亨利六
世患病,约克家族的理查公爵被宣布为摄政王。兰
开斯特家族对此不能容忍,
依靠西北部大封建主的支持,
废除摄政,
双方的长
期
混战从此开始。
因为约克公爵理查要求王位继承权,
展开了英国贵族内战
(玫瑰
战争)。
1460
年被约克公爵抓获,约克公爵宣布自己为英格兰国王,但是不久<
/p>
战死。
理查之子爱德华进入伦敦即位。
亨
利逃亡到苏格兰,
后再度被抓获,
幽禁
于伦敦塔。在沃里克伯爵帮助下曾于
1470
年复位,次年沃里
克战死,亨利再度
被抓获而处死。兰开斯特王朝结束。
约克王朝
House of
York
爱德华四世
(
King Edward IV 1442--
1483
)
在位时间:
1471--1483
简介:
爱德华四世(
Edward
IV
p>
,
1442
年
4<
/p>
月
28
日~
14
83
年
4
月
9
日),英格
兰国王,由
1461
年
3
月
4
日到
1483
年
4
月
9
日在位。
<
/p>
约克公爵理查之子。父亲理查在
1460
年战死后作为约克派首领。
1461
年即位。
< br>1470
年亨利六世复位,他在法国军队帮助下击败了沃里克伯爵,并将亨利六世
杀害于伦敦塔。
作为一位青年将领,
爱德华四世表现得十分出色。
他十九岁起兵,
< br>果断而迅速的
结束了兰开斯特王朝的统治,
使得约克家族
在玫瑰战争中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他
击败了安茹的玛格丽特
p>
(亨利六世的妻子)
的军队,
从而阻止了兰
开斯特王朝复
辟的危险。
作为英格兰君主,
爱德华四世待人接物面面俱到。
当时国外的使者曾
经惊异于
爱德华天才的社交能力。
他接见使者时总是表现的和蔼可亲,
亲
和力十
足,
总能活跃气氛,
使尴尬的局
面得到缓和。
当时的一位编年史作家多梅尼科·曼
西尼(
Domenico
Mancini
)记录了
这样的场面:“与国王见面令人如沐春风。首
次觐见的人面对着宫廷的排场,
感受着王者的气势,
不免会手足无措。
为了帮他<
/p>
们恢复勇气,国王甚至会亲切地拍拍他们的肩头以示鼓励。”
但爱德华四世在用人方面犯了三个错误。
< br>1
。爱德华四世纵容沃里克伯爵,导致后者飞扬跋扈,视国王为自己的傀儡和保<
/p>
护者。
沃里克伯爵甚至擅自安排国王的婚事,
但爱德华四世不满足于被沃里克控
制。
他在沃里克伯爵前往
法国为自己求亲的时候,
果断的和伊丽莎白·伍德维尔
成婚,<
/p>
借助伍德维尔家族的势力打击沃里克伯爵。
所有这些最终导致了爱
德华与
沃里克的公开决裂。
此后,
沃里
克伯爵与安茹的玛格丽特联手,
玫瑰战争战端再
起。
2
。爱德华姑息他的兄弟克劳伦斯公爵,以致后
者野心膨胀,欲取兄长而代之。
1469
年,克劳伦斯公爵与沃
里克伯爵联手向爱德华发难。虽然克劳伦斯公爵最
后因为沃里克和玛格丽特的联盟而重归
兄长麾下,
但这件事毕竟告诉所有意欲不
轨的王位觊觎者们,约
克家族没有看起来得那么团结。
3
。这个错误会让爱德华死不瞑目。
1483
年,病危的国王还怕
王后的外戚家族势
力太强,
威胁自己儿子的统治,
就任命弟弟、
格洛斯特公爵理查为爱德华五世的
摄政
。
但理查违背诺言,
囚禁了爱德华五世和他的弟弟约克公爵,<
/p>
还生生把他们
填进了伦敦塔的墙里。理查自封为王,就是理查三世
。
爱德华死后
2
< br>年,众叛亲离的理查三世被兰开斯特家族的表亲、里士满伯爵亨
利·都铎推翻,<
/p>
约克家族最终输掉了玫瑰战争。
标志着大英帝国时代来临的都铎<
/p>
王朝开始了。
爱德华五世
(
King Edward V 1470--1483
)
在位时间:
1483
简介:
爱德华五世
(英文名
Edward V
,
1470
年
11
月
p>
4
日~约
1483
年),英
格国王,
1483
年在位。<
/p>
爱德华五世是爱德华四世的长子,
他
父亲死后即位为英国国王,
但不到一年,
就
和他唯一的弟弟约克公爵理查一起神秘的失踪
(
。由他们的
叔父摄政王格洛斯特
公爵理查三世即位。
当时正是英国红白蔷薇
战争的混乱时期。
两年后,
理查三世
也
被杀。
托马斯·莫尔的著作中描述后来,
< br>红白蔷薇战争的赢家、
都铎王朝的亨利七世在
酷刑对待支
持敌对的约克王朝流亡贵族詹姆斯·泰莱尔时,
泰莱尔承认是由理查
三世授意,
他将两位王子杀死于伦敦塔内,
但其尸体已被搬
离。
但现时托马斯·莫
尔的纪录被认为是修辞的伎俩而不可以当
成历史事实。
1674
年,工人在整
修伦敦塔时发现一个装有两具小骸骨的盒子。起初不以为然,
后来怀疑它们可能是两位王
子的骸骨,在查理二世授意下放在西敏寺。
1933
年
的专家考证认为其中一具骸骨比另一具大;
可是由于骸骨已经残缺不全,
专家们
不能决定其何时去世或性别。
法国画家德拉罗什用这个题材创作了一幅画,
生动地再现了被囚
困在伦敦塔内两
兄弟面临死亡时的恐惧与无奈的心情。
理查三世
(
King Richard III 1452--1485
)
在位时间:
1483--1485
简介:
理查三世
(英文名
Richard <
/p>
III
,
1452
年
10
月
2
日~
1485
年
8
月
22
日)
,
英格兰国王,
1483
年到
148
5
年在位。
爱德华四世之弟。格洛
斯特公爵。
1483
年成为摄政王,杀害侄子爱德华五世后
p>
即位。
镇压了要求王位继承权的白金汉公爵叛乱。
< br>但是在和里士满伯爵亨利·都
铎的交战中,
由于部下威廉
·斯坦利叛变而失利被杀。
约克王朝结束。
尽管因为
篡位而名声不好,但是很有政治才能。
都铎王朝
House of
Tudor
亨利七世
(
King Henry VII 1457--1509
)
在位时间:
1485--1509
简介:
亨利七世
(英文名
King Henry VII
,
1457
年
1
月
28
日~
1509
年
4
月
21
日),英格兰国王,
1485
年
8
月
22
日到
1509
年
4
月
21
日在位。
亨利六世同母异父弟里士满伯爵爱德华·都铎和兰开斯特公爵约翰·冈特的孙
女玛格丽特之子。被视为兰开斯特派首领。曾流亡法国。
1485
年在法国援助下
杀死理查三世,宣布继承英格兰王位。
148
6
年约克王朝爱德华四世之女伊丽莎
白结婚,
< br>宣布约克和兰开斯特两大家族合并,
结束了红白玫瑰战争。
采取联姻政
策。
长子阿瑟娶西班牙公主,
长女玛格丽特嫁给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四世。
奖励工
商业发展
。被称做贤王。
亨利八世
(
King Henry VIII 1491--1547
)
在位时间:
1509--1547
简介:
亨利八世
(生于
1491
年
6
月
28
日–卒于
1547<
/p>
年
1
月
28
p>
日
)
是英国都铎
王
朝的第二位国王,
亨利七世次子。
他自
1509
年
4
月
22
日开始在位,
这时英国
已经逐渐
从一个欧洲偏远蛮荒的小国发展成为有影响的大国,
他的父亲亨利七世
< br>在位时,
执行睦邻友好政策,
将两个女儿分别嫁给苏格兰
和法国的王储,
为自己
长子娶西班牙公主凯瑟琳为妻。
但婚后不久他的长子因病去世,
当时西班牙和法
国不和,
他为了维持中立不得罪西班牙王室,
力图挽留长媳,<
/p>
经向教皇请示,
(根
据天主教教规夫妻结
合是上帝的旨意,
不允许离婚再嫁娶,
丧偶再嫁也需要教皇
p>
批准。)教皇批准可以再嫁他的次子,当时只有
12
岁的亨利八世。
亨利八
世
18
岁即位并娶寡嫂凯瑟琳,但他妻子只为他生了一个女儿玛
丽(后来
的玛丽一世)
以后几次生育的孩子都早夭,
此前英国尚未有过女王,
而且有迷信
说法说弟娶兄
嫂不吉,
他又和女侍官产生了婚外情,
他让自己的主教宰相向教
皇
申请离婚,
因为他这次婚姻是教皇亲自批准的,
这为教皇出了一个难题,
因为当
时教廷亦不想得罪有
强大势力的西班牙。
教廷迟迟不能批准他离婚,
而他的女侍
p>
官已经怀孕。
他着急采取了多次措施,
先把
宰相撤职拘禁,
再下令停止向教廷交
纳教税,
< br>最后直至没收教会财产,
迫使教皇开除他的教籍。
在当时
受宗教改革思
潮影响者的鼓吹下,
他宣布英国教会脱离罗马教廷
,
自任英国教会最高权威。
从
此英国教
会成为圣公会,
基督新教的一个单独教派。
圣公会是新教中改革
最不彻
底的一个教派,
因为它和天主教没有任何理论原则的分歧
,
只是不承认教皇的权
威,以及只有部份礼仪简化了。
亨利八世的第二个妻子也只为他生了一个
女儿伊丽莎白
(后来的伊丽莎白一世女
王),他一怒将第二个妻
子以通奸罪处死,因为他离婚再也不需要教皇批准了,
第三位为他生了一个儿子爱德华<
/p>
(后来的爱德华六世国王)
又因病去世。
他先后
娶了
6
位夫人,
全部没有好结果:
第一位逼迫离婚,
第四位德国新教公
主协议离
婚,第三位因病去世,最后一位因他去世幸免于难,另外两位被他处死。
他临死时设下遗嘱,
< br>由爱德华和他的后代继位;
如果爱德华没有后代,
爱德华
死
后由玛丽和她的后代继位;
如果玛丽没有后代,
玛丽死后由伊丽莎白和她的后代
继位。
他没有想到如
此严密的安排,
最后三位继承人都没有后代,
伊丽莎白一世
p>
去世后,都铎王朝也终结了,王位传给伊利莎白表姐的儿子。
爱德华六世
(
King Edward VI 1537--1553
)
在位时间:
1547--1553
简介:
爱德华六世
(英文名
Edward <
/p>
VI
,
1537
年
10
月
12
日~
1553
年
7
月
6
日)
,
英国国王,
1547
年
1
月
28
日到
1553
p>
年
7
月
6
日在位。
亨利八
世独子。
母亲是其第三个妻子,
死于难产。
九岁即位,
舅父萨默塞特公爵
爱德华·西摩
(Edward Seymour, 1st Duke of Somerset)
< br>摄政。坚持其父亲的国
教政策。
1549
年萨默塞特公爵在宫廷斗争中失势,诺森伯兰公爵
(John
Dudley,
1st Duke of Northumb
erland)
摄政。由于国王年轻病弱,在位六年便去世。
爱德华六世虽然在位时间很短,
但他
对近代英国的影响很大。
爱德华巩固了亨利
八世所建立的英格兰
圣公会,
基本上完成了英国的宗教改革。
这些措施虽然在玛
p>
丽一世(爱德华德异母姐姐,女王,
1553
——
1558
年在位)时期被基本推翻,
但实际上已经深入人心。所以
1558
年伊丽莎白一世继位
之后迅速得到了恢复。
简·格雷
(
Lady Jane Grey
)
在位时间:
?
简介:
琴·格蕾或者简·格雷(可能
1537
年
10
月
12
日出生,
1554
年
2
月
12
日逝世)是一位英格兰女王。她在位仅于
1553
年
内数日。但她的女王地位有争
论
(
在位
只有九天,一般不正式算作英国女王
)
。
玛丽一世
(
Queen Mary I 1516--1558
the Bloody
血腥玛丽
)
在位时间:
1553--1558
简介:
玛丽一世,(
Mary
I,
1516
年
2
月
p>
18
日
-1558
年
11
月
17
日)英格兰和
爱尔兰女王
(
理论上她是
从
1553
年
7
月
6
日
,
实际上从
7
月
19
日在位一直到
1558
年
11
p>
月
17
日她去世时)
。
她是都铎王朝的第四任也是倒数第二位君主。
她主
要事迹是曾努力把英国从新教恢复到罗马天主教
(
1555
年)。
为此,她曾处决
p>
了差不多三百个反对者。于是而被称为“血腥玛丽”(Bloody
Mary)。从此以后,
Bloody
Mary
在英语中就成了女巫的同义词。
但是她的宗教政策在很大程度上
被她的继任者伊丽莎白一世所颠倒。
玛丽一世的早年生活非常不幸。
她的父亲亨利八世对她的母亲阿拉贡公主凯瑟琳
失去兴趣之后,
决心和凯瑟琳离婚。
但夫妻俩都是倔强的脾气。
凯瑟琳
坚持认为
自己是王后,
而且决心与亨利八世抗争到底。
事实上,
凯瑟琳从烹饪到女工针织,
再到打理国
务无一不通,
她唯一的错误就是上了年纪。
为了和凯瑟琳离婚,
然后
把他心爱的安妮·博林拱上王后的宝座,
< br>亨利八世不惜和不准许他离婚的天主教
廷决裂,成立了英格兰圣公会。
此后玛丽公主的命运就更为坎坷。
她不被允许和母亲见面,
在各种场合,
她的称<
/p>
呼是“玛丽·都铎”小姐而不是公主,
父亲对他百般排挤,
她的侍女被撤换,
然
后她被软禁、被剥夺了一
切称号,但她还是倔强的称自己为国王的合法的女儿,
而不是什么私生女。这是的亨利八
世十分愤怒。他取消了女儿所有可能的亲事,
包括当时最强大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
世
(他是玛丽的表哥)
和富庶的法国
国
王弗朗索瓦。
但是厄运在亨利八
世死后基本结束。
1553
年,玛丽推翻了九天女王简·格雷郡
主的统治,
成立了天主教政府。
正是早
年不幸的生活造成了她对新教的怨恨和暴
戾的脾气。
她嫁给她的
侄子、
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
通过这桩不得人心的婚姻来
加强天主教的势力,
但是新郎几乎根本没在英格兰居住过,
那就谈不上什么后代
了。所以
1558
年,玛丽女王死后,她的妹妹伊丽莎白公主就理所应当的成了英
格兰和爱尔
兰女王。
几乎在同一时期,还有
一个叫玛丽的女王,那就是苏格兰女王,玛丽一世。
p>
她的统治结束后,新教徒伊丽莎白一世登上王位,天主教统治结束。
伊丽莎白一世
(
Queen Elizabeth I
1533-1603
)
在位时间:
1558--1603
简介:
伊丽莎白女王一世
Queen
Elizabeth I
公元
1533
~公元
1603
伊丽莎白女
王一世被普遍认为是英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帝王。在她当政的
45
年期
间,
英国的经济繁荣昌盛,
文学璀
灿辉煌,
军事上一跃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海军
强国。
在她生活的时代英国国王不是只充当傀儡的角色,
因此英国黄金时代所取<
/p>
得的成就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应归功于她。
伊丽莎白于
1533
年出生在英国的格林威治。她父亲是领导英国宗教改革的亨利
八世。她的母亲安
娜·布琳是亨利的第二个妻子。
1536
年安娜被斩首,几个月
以后英国国会宣布当时三岁的伊丽莎白是私生子
(这一直是大多
数英国天主教徒
的看法,
因为他们认为亨利和原配妻子离婚是非
法的)
。
尽管遭到了英国国会的
这种挫
折,伊丽莎白还是在皇室中哺育成人,受到良好的教育。
1547
年当伊丽莎白
13
岁的时候,亨利八世死了。在随后的十一年中英国统治者
的功绩并不是特别
突出。伊丽莎白同父异母的兄长爱德华六世从
1547
年执政一
直到
1553
年。在他的统治下,政府
推行坚决支持英国新教的政策。玛丽女王一
世在其随后当政的五年期间,支持罗马教皇的
至高权力,恢复了罗马天主教。
在玛丽统治期间,
英国国教徒遭到迫害,
约有
< br>300
人被处以死刑
(这使女王有了
一个不光彩的绰号“血腥玛丽”)
。
伊丽莎白被逮捕,
p>
并被押在伦敦塔,
虽然后
来被释放,但在一
个时期内生命仍处于危险之中。
1558
年当玛丽死去由
25
岁的
伊丽莎白继位时,举国一片欢腾。<
/p>
年轻的女王即刻面临着许多问题:
与法国的战争;
与苏格兰和西班牙的紧张关系;
尤其突出的是英国国内的宗教派别之间的尖锐矛盾。
后一个问题首先得到了解决。
伊丽莎
白执政不久就通过了“至高权力与同一性法
案”(
1559
p>
年),确立英国圣公教为正式的英国宗教。这使温和的英国国教徒
感
到满意,
然而清教徒想要进行一场更激进的改革。
但是伊丽莎白
在其整个统治
期间使
1559
年的折中
法案得到了坚决的贯彻执行。
苏
格兰女王玛丽的处境使宗教形势复杂化了。
玛丽被迫离开苏格兰,
来到英格兰
避难。
在那里她很快就发现自己成了伊丽莎白的阶
下囚。
伊丽莎白没有采取武断
行为。
玛
丽是罗马天主教徒,
也完全有权继承英国王位。
这意味着在叛乱
或暗杀
得逞的情况下,英国还会再有一个天主教女王。事实上在玛丽被监禁的
19
年期
间,
发生了几起
反对伊丽莎白的阴谋,
而且有大量的证据表明玛丽参与了这些阴
谋。
1587
年玛丽终于被送上了断头台。伊丽莎白勉强在死刑
执行书上签了字。
她的大臣和大多数议员巴不得早就把玛丽处以死刑。
< br>
宗教斗争不可避免地给伊丽莎白带来了危险。
p>
1570
年教皇庇护五世把她逐出教
会,下
令废除她的王位。
1580
年格列哥里教皇八世宣布暗杀伊丽莎
白不算犯罪。
但是形势也有对伊丽莎白有利的一面。
她执政期间
英国教徒总是担心天主教会在
英格兰复辟,
而伊丽莎白对此有所
防御。
这确实是她受广大教徒欢迎的主要原因。
伊丽莎白开展灵活多变的对外政策。
1560
年她缔结了爱丁堡条约,该条约提出
了一个与苏格兰和
平解决争端的办法。
英国与法国的战争结束了,
而且两国的关<
/p>
系也得到了改善。
但是形势却迫使英国与西班牙发生了冲突。
p>
伊丽莎白企图避免
战争,但是由于
16
p>
世纪西班牙有好战的天主教势力,西班牙和新教徒的英国之
间的战争
大概是无法避免。
发生在荷兰的一场反对西班牙统治的叛乱是起积极作
< br>用的一个因素。
荷兰的叛乱分子大多数是新教徒,
西班牙
企图平息这场叛乱,
于
是伊丽莎白就对荷兰叛乱分子予以援助。
伊丽莎白本人并不十分热衷于战争,
但
是大多数英国人以及她的大臣和议会倒比她更热衷于战争。
因此当与西班牙的战
争最终在
16
世纪
80
年代末期爆发时,英国人民是坚决支持伊丽莎白的。
伊丽莎白长年不断地发展英国海军。
西班牙国王菲力普二世为了入侵英国迅速发
展了一支庞大的海军舰队──无敌舰队。
p>
无敌舰队所拥有的舰只几乎和英国舰队
相差无几,
< br>但是水兵的数目却比后者少得多;
况且英国水兵训练有素,
船只的质
量较好,并拥有更多的火力装备。
1588
年双方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海战,以无敌
舰队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英国的这场胜利牢固地树立起了作为世界头号海军大国
的地位,直到
p>
20
世纪它还保持着这种海上霸王的地位。
伊丽莎白总是勤俭持国。
在她早期执
政的岁月里,
英国国王政府的财政状况很好。
但是由于与西班牙
战争耗资巨大,
在她晚期执政的岁月里,
国库状况不佳。
但由
于国王政府保持廉洁,整个国家还是比她登基时繁荣昌盛。
伊丽莎白在位的
45
年(从
1558
到
1603
年)被认为是英国的黄金时代。一些最
著名
的英国作家如威廉·莎士比亚就产生在这个时代。
这一成就中当然包含着她
的一份功劳:
她不顾伦敦地方当局的反对,
支持莎士
比亚剧院。
但是音乐和绘画
却不如文学那样光彩夺目。
伊丽莎白时代也是英国探险的时代。
p>
有开往俄国的探险,
有马丁·弗罗比歇和约
翰·戴维斯发现通往远东的西北之路的创举,
有弗朗西斯·德克雷爵士路过加州
的环球航行,有沃尔特·罗利爵士和其他人在北美无意中发现了英国移民的奇
遇。
伊丽莎白的最大过错也
许就是她不愿意提出王位继承人。
她不仅仅一生未嫁,
而
且总是回避指定继承人。
这也许是因为她担心无论谁被指定为继承人都
会很快成
为她的危险对手。
不论伊丽莎白未提继承人的理由是什
么,
她假如早亡
(假设真
的死在苏格兰
的玛丽之前任何时候),英国也许会为继承人问题陷入一场内战。
但是英国是幸运的,因
为伊丽莎白一直活到
70
岁。她在临终遗嘱中指定苏格兰
国王詹姆斯六世
(苏格兰玛丽之子)
为她的继
承人。
虽然这使英格兰和苏格兰并
属于一个国王的统治之下,<
/p>
但却是一个前途未卜的选择。
詹姆斯和他的儿子都是
独裁者,在大不列颠不得民心,结果在该世纪中期爆发了一场内战。
伊丽莎白是个智慧超群的女子,
敏捷
过人的政治家。
她保守谨慎。
她显然讨厌战
争和流血,
但是需要时她毫不犹豫。
她同父亲一样是通过与
议会合作而不是与它
对立来掌握政权。
她公开宣称操守贞洁终身
不嫁是有可能的,
但因此认为她是异
性的憎恨者是完全错误的。
恰恰相反,
她喜欢男子,
愿意和他们在
一起。
伊丽莎
白在挑选大臣方面颇具匠心。
当然她的功绩的一部分应归功威廉·塞梭
(伯弗利
勋爵),
他从
1558
年直到
1598
年死时一直是她的首席顾问。
伊丽莎白的主要功绩可归纳如下。
第一,
她领导英
国在没有严重流血的情况下通
过了宗教改革的第二阶段。
这与德
国形成了特别鲜明的对照,
那里的“三十年战
争”
(
1618
—
1648
p>
)
使百分之二十五之多的人口丧生。
由于在
一定的程度上解除
了英国天主教和新教徒之间的深仇大恨,
她成
功地保持了民族的统一。
第二,
她
执政
的
45
年是世界上伟大民族之一的黄金时代。第三,在她执政期
间,英国发
展成为一个主要的列强国,在随后的几百年间一直保持着这种列强国的地位。
伊丽莎白在本册中是个极不寻常
的人物。
本书列入的人物基本上是伟大的发明家
和创立新思想或
改变政策的人物。
伊丽莎白不是发明家,
她的政策基本上谨慎保
守,
但是在她的统治下所取得的进步远远超过了那些认真实行改
革的大多数统治
者在当权中所取得的进步。
伊丽莎白无心处理议会和国王之间相对权力这个棘手的问题。
她从不当暴君,
这
对于发展不列颠民主
也许比她颁布一部民主宪法更有利。
伊丽莎白不追逐军事功
勋,
对建立庞大帝国也不感兴趣。
的确,
在
伊丽莎白的统治下,
英国不是一个帝
国。
但是她给英国留下了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
为随后发展起来的大不列颠帝国
奠定了基础。
不列
颠在海外众多附属国是在伊丽莎白死后获取的──大多数是在她死后很久
获取的。
许多其他人为大不列颠帝国的建立起了重要的作用,
这无论如何都可以
看作是欧洲的全盘扩张和英国的地理位置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应
该注意到,
在大
西洋海岸的其它重要的欧洲国家
(法国、
西班牙以至葡萄牙)
也成为巨大的海外
帝国。
同样,
伊丽莎白在反对西班牙的威胁、
保卫英国的斗争中所起的作用也
容易被夸
大。
回过头来看,
西班牙似乎
未曾对英国的独立构成真正严重的威胁。
我们应该
记得英国舰队
和无敌舰队之间的战斗根本没有完结
(英方未损失一只军舰)
。
进
一步来说,
即使西班牙军队在英格兰
登陆成功,
也极不可能会征服该国,
西班牙
军队在欧洲其它地区也未取得显著的成功。
如果西班牙未能平定小小的荷兰所发
p>
生的一场叛乱,
实际上它就不会有征服英国的机会,
这看来是显而易见的。
到了
16
世纪英格兰的民族主义非常强大;西班牙人的征服是不可能的。
那么应该给伊丽莎白排个什么名次呢?她基本上是一个区域性
人物,
与俄国彼得
大帝相比较似乎是合情合理的。
考虑到彼得的创造精神远比伊丽莎白要大以及他
将俄国引上了崭新的行程,<
/p>
我觉得要把伊丽莎白排在彼得之上就难于说服一个不
偏不倚的俄国
人。
但是考虑到英国和英国人自从伊丽莎白以来几百年所起的重要
作用,
把伊丽莎白远远排在彼得之后也是错误的。
历史上只有
少数几个帝王所取
得的成就才能和他俩相匹敌,这无论从哪方面来看都是显而易见的。<
/p>
尽管如此,
现代的研究表明,
伊丽莎白一世的功绩显然没有人们所料想的那样伟
< br>大。
一方面,
英西战争未能真正使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p>
西班牙无敌舰队虽然受到
了重创,
但它并
没有真正被消灭。
西班牙依靠它庞大的殖民体系和富庶的经济轻
易的弥补了战争造成的财政损失。西班牙真正退出历史舞台是
1648
< br>年三十年战
争结束之后。
另外,
伊丽莎白在处理新教和天主教的矛盾问题上也有失偏颇。
1603
年伊丽莎白去世之前,
由于信仰新教英格兰已经成为英伦地区的绝对主宰,
伊丽
莎白女王本人又因为信仰新教而被罗马教皇开除教籍,
她就不得不采取一些极端
方法迫害天主教徒,
这引发了
爱尔兰和苏格兰的强烈不满。
此后英格兰和爱尔兰
矛盾连连,直
到
1921
年英国政府承认南爱尔兰地区独立,而北爱由双方共
管。
无论如何,伊丽莎白女王为
后来的英国留下了一笔不小的宝贵遗产。
1603
年,
女王去世于格林尼治,
苏格兰女王玛丽的儿子詹姆斯六世兼领英格兰国王
,
苏格
兰和英格兰出现了短暂的统一。
而英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王朝斯图尔特王朝
的开始也宣告着封建时代的结束。
斯图亚特王朝
House of
Stewart
詹姆斯一世
(
King James I 1566--1625
)
在位时间:
1603--1625
简介:
詹姆士一世(英文名
James I
,
1566
年
6
月
19
日~
1625
< br>年
3
月
27
日)
詹姆士是苏格兰女王玛
丽·斯图亚特与她的第二任丈夫达恩利伯爵亨利·斯图
亚特
(H
enry
Stuart)
所生的唯一儿子。出生后
5
个月,其父死亡,其母遭苏格兰
贵族驱逐,流亡
英格兰。
1567
年,苏格兰贵族废黜玛利·斯图亚特,詹姆士
被
立为国王,
称詹姆世六世,
由几个大
贵族执政。
1583
年,
詹姆士六世亲
政。
1587
年,
其母玛丽因卷入暗杀
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阴谋而被处死。
同年,
詹姆
士迎娶丹麦国王腓特烈二世的女儿安妮公主。
1603
< br>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
指定詹姆士为其继承人后驾崩。
詹姆士即位为英格兰国王,
自封为大不列颠王国,
称詹姆士一
世。詹姆士一世不了解英国议会,看不起议会下院,鼓吹君权神授。
1611
年,第一次解散议会。在执政最后的
18
年里,王
子查理和白金汉公爵乔
治·维利尔斯
(George Vill
iers)
操纵了一切。失去判断力的詹姆士一世排斥在
外。<
/p>
在众多的宠臣中,最受詹姆士一世
青睐的乔治·维利尔斯
(George Villiers)
曾
获得白金汉公爵的封号。
当时的历史文献清楚地记载着詹姆士一
世与白金汉公爵
及其前任宠臣萨默塞特爵士罗伯特·卡尔
(Ro
bert Carr)
之间的感情:“现在看
来,
除了英俊之外,
再没什么原因可以解释他们为何会成为国王的选择了。
国王
陛下那强烈的爱意或许说明他弄错了对方的性别,
把他们当成了女性,
难怪萨默
塞特爵士和白金汉公爵如
此刻意地把自己打扮成女人的样子。
虽然他们的一举一
动都显得
妖冶放浪,
但是他们在模仿女性方面的成就已经到了言语都无法形容的
< br>地步。”1625
年,詹姆士一世驾崩。
查理一世
(
Charles I 1600--1649
)
在位时间:
1625--1649
简介:
詹
姆士一世(
1603
~
1625
年在位)之子,
1625
年继承王位。他在詹
姆士
宣扬君权神授等封建专制统治的基础上,
进一步加强了专制
统治。
他轻浮而又自
以为是,
是个王权
无限论者。
他对议会提出限制王权的
《权利请愿书》
非常不满,
1629
年下令解散议会。他用逮捕、
监禁和大量罚金来镇压敢于反对他的人。他
模仿法国和西班牙大陆的君主制,
力图为自己建立不依靠议会的常备军。
他还采
取措
施,打击资本主义工商业,并迫害清教徒。
1640
年
4
月,为筹措军费,镇
压苏格兰起义,
他被迫召开中断了
11
年之久的议会,
5
月又将其解散
(史称“短
期议会”)
。
同年
11
月,
查理一世被迫再次召开议会(直到
1653<
/p>
年
4
月被克伦
威
尔解散,
史称“长期议会”)
。
议会决
议处死查理一世的两个宠臣,
向国王公
开挑战。这次议会的召集
,被视作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国王
(
1625
~
1649<
/p>
)。
1625
年娶法国公主亨利埃塔·玛
丽为
妻,生子女八人,包括后来任国王的查理二世(
1660-
1683
),詹姆斯二世
(
1683-
1688
)。查理生性谨慎,刻板,与乃父相比,勤于政务,但往往不懂变
通。
虔信宗教,
热衷于艺术品尤其是美术作品收集,
庇护与支持美术家,
在其统
治时期英国
的艺术达到了新的高度。
但在其治内,
国王与议会的矛盾已经非
常严
重。
尽管在他的努力下,
财政问题
比在詹姆斯一世统治时期大为好转,
但国王与
议会在财政问题上
紧张程度丝毫未减。由于议会拒绝让步,
1629
年他解散了议
会,
从此开始了长达十一年的无议会统治时期,
正是他的这一举动在相当程度上
埋下了他日后命运的伏笔。
1639
年由于英格兰在爱尔兰实行残暴的统治,爱尔
兰人
民起义。
1640
年,由于他在苏格兰强制推行与英格兰同样的
宗教政策,苏
格兰起义。
战争的需要使国王不得不召开议会,<
/p>
旋因议会不驯解散,
因此该次议
会被称为
短期议会。但国王的财政问题并未解决,
1640
年
11
月长期议会召开。
(今天先到这里:)
1625
年<
/p>
6
月
18
日,查
理一世召开第一届议会,在征收吨税和镑税等问题上同议
会发生冲突。
< br>
1628
年,被迫接受国
会提出的《权利请愿书》。
16
30
年,
查理一世强迫
40
镑年收入的土地所有者缴纳骑士捐并履行其他封建义
务。
< br>
1634
年又开征吨税,
引起人民普遍反对。
1637<
/p>
年
6
月
23
p>
日,
苏格兰人民起义,
反对在苏格兰强制推
行国教会的祈祷仪式。
为筹集镇
压起义的经费,
1640
年
4
月,查理一世被迫召开议会,但遭议会拒绝。
此届议会仅存在
3
个星期,
故称短期议会
(见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后因苏格兰
起义军攻势猛烈,查理一世被迫再次召开议会。
1640
年
11
月召开
的长期议会反对以查理一世为首的封建王党。
查理一世企图逮
捕
议会领袖,未遂。在英国开始了革命。
< br>1642
年初查理一世离开伦敦。
8
月
22
日发动内战。
在两次内战中,查理一世均遭失败。
根据议会设立的高等法庭的判决,
查
理一世以暴君、
叛国者、
杀人犯和人民公敌
的罪名,于
1649
年
1
月
30
日在白厅前被斩首。
共和政府
奥利弗·克伦威尔
(
Oliver Cromwell 1599--1658
)
在位时间:
1649--1658
简介:
奥利弗·克伦威尔领导国议军
在英国内战中大获全胜,他是才干杰出、
叱咤风云的军事将领,是使国会民主政体成为英
国政体的关键性的人物。
159
9
年克伦威尔出生在英国亨廷顿。在他的青年时期,英国被各教派之间的纠
纷弄得动荡不安,
在任的国王信仰并且想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克伦威尔自己是一
个农场主和乡绅,一个虔诚的清教徒,
1628
年他被选进议会,但是为期不长,
因为翌年国王查理
一世就决定解散议会,独自一人统治国家,直到
1640
年在对
苏格兰人作战需要资金的情况下,
才召集了一个新议会。
克伦威尔又当选为议员。
新议会强烈要求国王不再实行专制统治。
p>
但是查理一世不甘屈从议会,
于是
1642
年在忠实于国王和忠实于议会的军队之间爆发了一场战争。
克伦威尔站在议会一边。
他返回亨廷
顿,
组织一支骑兵队同国王作战。
在历时四
年的战争中,
他那杰出的军事才能使之声望日隆。
在使战争
出现转机的关键性的
马斯顿战役中,克伦威尔都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 br>1646
年战争结束,查理一世
成了阶下之囚,而克伦威
尔则被认为是议会方面最成功的将军。
< br>但是和平并没有到来,
因为内部发生分裂,
各派别间存在
着根本的分歧,
还因为
国王对此了如指掌而未有求和之意。
p>
没过一年,
国王潜逃,
企图东山再起,
p>
重新
纠集他的军队,
就这样第二次内战爆发
了。
这场战争继续的结果是克伦威尔击败
了国王的军队,
从议会中解除了占多数的温和派议员,
并于
1
649
年
1
月
30
日把
国王推上了断头台。
英国这时变成了一个共和国(叫做共和政体),临时由一个国
务委员会来领导,
克伦威尔任国务委员会主任。
但是保皇党分子
不久就控制了苏格兰和爱尔兰,
支
持已被处死的国王的儿子──
未来的查理二世。
结果克伦威尔的军队成功地占领
了爱尔兰和苏
格兰。长期连绵不断的战争最终在
1652
年以保皇党军队被彻
底击
败而告结束。
由于战争已经结束,
建立了一个新政府的时机应该到来了,
< br>但是还存在着实行立
宪政体的问题,
这个问题在克伦威尔
的有生之年从未得到解决。
这位清教徒将军
能够领导反对君主专
制制度的军队赢得胜利,
但是他的威望却不足以解决他的支
持者
中间存在着的社会冲突,
不足以使他们对一部新宪法取得一致意见。
这些社
会冲突和宗教冲突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宗教冲突
使新教徒内部四分五裂并且
同罗马天主教划清了界限。
当克伦威尔开始执政时,
1640<
/p>
年组成的议会所保留的成员都属于一个数目不多、
无代表性、
p>
过于激进的少数派,
即所谓的残余议会。
起
初克伦威尔想要通过谈判
来进行新的选举,但是当谈判破裂时,他就用武力解散了残余议
会(
1653
年
4
月
20
日)
。
从那时起直到
1658
年克伦威尔去世为止,
曾先后成立和解散了三个
不同的议会;
采用了两部不
同的宪法,
但都未能发挥作用。
在此整个期间,
克伦
威尔靠军队的支持来维系统治,
实际上他是一个军
事独裁者。
但是他多次试图建
立民主政体和坚持拒绝别人给他加
冕,
其目的是表明他不想实行独裁统治,
他也
< br>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因为他的支持者们创建不出一种切实可行的政体。
从
1653
年到
1658
年,
克伦威尔使用护国主
的头衔统治着英格兰、
苏格兰和爱尔
兰。在这五年期间,他在不
列颠建成了大体完好的政体和井然有序的行政机构。
他改善了粗暴的法律,
扶持文化教育。
他提倡宗教信仰自由,
允许犹太人再
来英
格兰定居,
在那里实行他们自己的宗教
(他们在三个多世纪以前被国王爱德华一
世驱逐出境)。克伦威尔推行的外交政策也
是成功的。他于
1658
年因患疟疾在
伦敦去世。
克伦威尔的长子理查
德·克伦威尔继承了父位,但是他统治的时间极为短暂。
1660
年查理二世恢复王位。奥利弗·克伦威尔的遗体被掘出来吊在绞刑架上。
这种报复的行
径并不能掩盖实行君主专制主义的斗争已经失败的事实。
查理二世
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
并不想同议会至高无上的权力相抗衡。
当他的继承人詹姆
斯二世企图恢复君主专制主义时,顷刻间就被
1688
年的不流血革命给废除了王
位。
革命的结果与克伦威尔
1640
年的期望恰好相同── 一种
君主立宪制,
国王
明确地服从议会,实行宗教信仰自由。
自从奥利弗·克伦威尔去世以来,
p>
他的品格成为了人们争论不休的对象。
许多评
论家指责他是伪君子,
指出他虽然总是在口头上赞成议会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反
对独断专行的统治,
但是在事实上却建立了一种军事独裁统治。
大多数人却认为,
虽然克伦威尔在局面失控的情况下不得不实行独裁统
治,
但他对民主政体的献身
精神是十分真诚的。
据人们评述说他从不偏激,
从未曾接受王位和建立永久性的
独裁统治。他的统治通常是温厚宽容的。
我们应该怎样估价克伦威尔对历史的总的影响呢?当然他的重要作用就在于他
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
在英国内战中打败了保皇党军队。
既
然在克伦威尔初露
锋芒之前的战争的初期,
议会军在一定程度上
遭到了失败,
看来要是没有他,
这
支军
队完全有可能不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克伦威尔胜利的结果使民主政体在英国
得到了持续和巩固。
人们不应该把这看作是无论如何都会发生的事件。
在十七世纪,
欧洲大部地区都
正在朝着更强大的君主专制主义的方向发展;
民
主政体在英国的胜利是逆总的历
史趋势而出现的事件,在随后的年月里,英国民主政体的
榜样对法国启蒙运动、
法国革命和最终在西欧建立民主政体都是一个重要因素。
还有显而易见的是,
民
主势力在英国的胜利对于
在美国以及英国先前的殖民地如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建
立民主政体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虽然英国在世界上只是个弹丸之地,
但是民
主政体却从英国涌向世界的其他某些范围不小的地区。
如果不是哲学家约翰·洛克对于英国和美国建立民主制度也做出了几乎同等贡
献的话,
奥利弗·克伦威尔在本册中的名次还要高些。
克伦威尔基本上是一个实
干家,
洛克则是一个思想家,
p>
因而很难估计他俩的相对重要性。
根据洛克时代的
< br>才智状况来看,
即使没有他本人,
与之非常近似的政治思
想也许会有人不久就会
提出来。但是假如没有克伦威尔,议会很可能在英国内战中失败。
英国历代君王年表之三
2010-04-17 06:14 P.M.
理查·克伦威尔
(
Richard
Cromwell 1626
年—
1712
)
在位时间:
1658-1659
简介:
理查·克伦威尔
(Richard Cromwell
,
1626
年—
171
2
年
)
,英国
1658
年
-1659
年的护国公,前
任护国公是其父奥利弗·克伦威尔。他企图继承其父的独
裁政策,但在军官和人民的逼迫
下重新召开父亲解散的议会。
1659
年议会宣布
君主制复辟,
1660
年查理二世登基,他被撤护国
公职。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House of Stewart
查理二世
(
King Chales II
,复辟
1630~1685
)
在位时间:
1660~1685
简介:
查理二世
:
苏格兰及英国国王查理二世(
Charles II, 163
0
年
5
月
29
日——
1685
年
2
月
6
日),苏格兰及英格兰国王
。
生平
:
查理一世与玛利亚王後的长子,
早年因其父王在内战中失败,
生活孤独贫困,
颠
沛流离。
1649
年,查理一世被处死後,被苏格兰议会立为苏格兰国王,以对抗
清教徒的共和国。
1650
年抵达爱丁堡;
1651
年元旦加冕,称查理二世。
8
月,
入侵英格兰,被打败;
10
月
抵达法国,法国和荷兰的拒绝接纳他,被迫辗转欧
洲。
1660
年,在多佛登陆,回到伦敦。
1661
年
4
月,加冕为不列颠国王;在首
席大
臣海德的斡旋下,只处死了九名签署其父王查理一世死刑命令的圆颅党人。
1678
p>
年,
借“天主教阴谋案”将议会中的天主教徒清除出去。
1679
年,
签署“人
权
保护法”。
其人
:
查理二世意志坚定,
随机应变,
知人善任,
在充满教派冲突的危机时仍能操纵大
局。死後没有留下合法的後嗣,但
至少和情妇有
14
个私生子
詹姆斯二世
(
KING JAMES
II 1633~1701
)
在位时间:
1685~1688
简介:
詹姆斯二世
(James II,1633-1701) <
/p>
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国王(
1685-1688
),查理一世之次子,查理二世之弟。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1646
年曾向议会军投降,为约克公爵。
1648
年逃离英
国,
1652-1655
p>
年在法国军队服役,
1658
年又在西班牙
军队里服役,
反对克伦威
尔政权。
16
60
年随查理二世回英国复辟,任王室军队最高统帅。
1665
、
1672
年
发动英荷战争,在北美获得大批殖民地。
1664
年攻战荷兰人
的新阿姆斯特丹,
改名纽约。
1668
年皈依罗马天主教。
1673
年议会通过“检验法案”,迫使他
交
出军权。
1679
年因卷入天主教叛
乱案离开伦敦。
1680-1682
年统率苏格兰军队。
1685
年继位,镇压查理二世的私生子蒙默思公爵发动的叛乱,接着
进行血的巡
回审判,全面推行复辟。
1687
< br>,
1688
年两次颁布天主教免罪法令,恢复天主教。<
/p>
1688
年逮捕七个违抗免罪令的主教。后辉格党和托利党和解,
共同发动宫廷政
变,请女王玛丽和奥伦治亲王威廉来英国执政,史称“光荣革命”。
p>
1689
年詹
姆斯二世在爱尔兰策划叛乱。
次年,
兵败于博伊恩,
其余生在法国度
过。
其子孙
继续进行捣乱活动,史称:“詹姆斯党”叛乱。
p>
威廉三世
和<
/p>
玛丽二世
(
King William
III,1650~1702, Queen Mary
II
,
1662~1694)
<
/p>
在位时间:
威廉三世
-1689~170
2,
玛丽二世
-1689~1694
简介:
威廉三世
英格兰的威廉三世(
William
III
,
1650
年—
1702
年),即苏
格兰的威廉二世、奥兰治的威廉亲
王,奥兰治亲王、荷兰执政、英国国王。他是
荷兰执政威廉二世与英国国王查理一世之女
玛丽公主的儿子。
1672
p>
年,
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与英国联手攻入荷兰。
7
月,
威廉三世就任荷兰执
政,并
与神圣罗马帝国结盟将法国人击退。
1677
年
11
月,为与英国结盟,与表
妹、英国公主玛丽结婚。
1688
年
11
月,英国发生光荣革命,自由议会邀请威廉
三世登陆英国。
1
689
年
1
月,英国议会宣布国王詹姆
斯二世逊位,立詹姆士二
世的女儿及女婿玛丽二世和威廉三世为国王,并通过“权利宣言
”。
4
月,威廉
三世与玛丽二世共同加
冕为英国国王。
10
月,议会通过“权利法案”,英国逐
渐树立立宪君主制和议会高于王权的政治原则。
1694
年,威廉三世的妻子、共
治者玛丽二世驾崩。
170
1
年,议会通过“嗣位法”,规定了英国王位的传承顺
序。
p>
1689
年,与神圣罗马帝国缔结“维也纳条约”,并对法国宣战。
1697
年,
与法国签定“莱斯威克条
约”,与法国停战。
1701
年,加入西班牙王位继承战
争。
1702
年,威廉三世驾崩。
玛丽二世
(
1662
年
4
月
p>
30
日—
1694
年
12
月
28
日),荷兰王后、英国女王。英
国国王詹姆斯二世的长女,
荷兰
执政、
英国国王威廉三世的妻子和共治者
(在英
国)。
早年生活
玛丽二世是英王詹姆斯二世和安妮·海德王后的长女,
她还有个
妹妹,
就是后来
的安妮·斯图尔特女王。
玛丽二世并不是个理想的公主,
虽然公主颇有姿色,
但
并不循规蹈矩。
她有个不为人知的隐私,
就是
同性恋。
她热恋的对象是王家鹰苑
管理员的女儿弗兰西丝·阿斯
普利。
在一连串情谊连绵的信中,
玛丽毫不掩饰的
表达了她对弗兰西丝的爱情,
但她显然没有忘记自己的性别,
而是口口声声地称
对方为“丈夫”。但是这段恋情无奈的,也如意料之中的结束
了。
玛丽二世和威廉三世
玛丽和弗兰西丝的恋情一方面由于后者的冷漠而告终,
一方面也是因为父王的压
力。
当她知道自己要
嫁给那个身患哮喘的奥兰治王子威廉的时候,
她整整痛苦了
一夜
。
不过她还是接受了这个结果,
他们成婚之后玛丽随荷兰王子回
到荷兰。
她
试着去爱那个若不经风的丈夫,好在后者对她也算全
心全意。
1688
年,这对夫
妻还一起
结束了父亲的统治,并携手成为英国的统治者。
1694
年,玛丽二世死于天花,时年
32
p>
岁。
安妮女王
(
Queen Ann 1665~1714
)
在位时间:
1702~1714
简介:
安妮女王(
Anne of Great Britain <
/p>
又译为安女王,
1665
年
2
月
6
日
< br>——
1714
年
8
月
1
日),大不列颠王国女王。
生平
安妮是詹姆斯二世与王后安妮·海德的次女。
1683
年,与丹麦王子乔治结婚。
1701
年,英国议会通过“嗣位法”,安妮成为威廉三世的继承人。
1702<
/p>
年,安
妮即位为英国女王。
1707
p>
年,英格兰议会与苏格兰议会合并,实现两个国家真
正的联合。
p>
由于安妮身体虚弱和无后嗣的忧虑,
托利党领袖、
< br>国务大臣博林布洛
克子爵曾与安妮的弟弟、
老王位觊觎者
詹姆斯·爱德华联系,
希望他能以放弃天
主教信仰来换取王位继
承权,但遭到拒绝。
1714
年,安妮女王在驾崩前任命施
p>
鲁斯伯里公爵为政府中至关重要的财政大臣,
确保了王位由信仰新教
的汉诺威选
帝侯乔治继承。
汉诺威王朝
House of
Hannover
乔治一世
(
King George I 1660--
1727
)
在位时间:
1714--1727
简介:
乔治一世
(
George I of Great Britain
p>
,
1660
年——
1727
年),
汉
诺威选帝侯、英国国王。
生平:
-
-
-
-
-
-
-
-
-
上一篇:初中生英语剧本皇帝的新装改编剧本(英文版)
下一篇:皇帝的新装英语话剧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