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的叙事性
新闻要告知信息
,
包括何时、
何地、
何人
p>
,
发生了什么事情
,
怎么发生的。
这主要是在说明、转述事件的结果
,
而叙事更多的是描述和展现
,
它复
现的是一个完整程
,
具有时间的动感、有场景、有人物
、有细节描写
,
也有背景
,
即人物活动的环境。
新闻稿的叙事技巧
1.
了解听众
要想讲述一个好的故事,
首先你要了解你的听众。
调查研究你的目标
发布机构、记者和读者是非常关键的。试着去想象典型的读者群,记
者也会以满足这
群读者兴趣的目的去写作。
团报的分众是在校大学生,
因此写作
时需要考虑他们是否熟悉行业术语?他们是否为前沿科技
的领受者,
投资者或消费者?了解听众的视角可以让你写的故事引人
入胜,在特定的读者群中产
生共鸣。
2.
简练,但不要漏掉细节
新闻稿需要
囊括大量的信息。
许多新闻稿信息量大却只说了最不重要
的事。
虽然足够大量的信息对记者写文章很重要,
但太多冗繁的信息<
/p>
也会把文章弄糟。
新闻稿写作需要简要描述主题,
从读者的角度挑出
最有新闻价值的事件。
这并非说可以
省略掉重要的细节,
而是说不要
长篇累赘地叙述来龙去脉,解释
报道里的细节。同样,也不要怕引发
未解答的问题
,
问题可以促使记者采访。不过有时
引发问题和导致
困惑只有很细微的距离,要注意你别越过导致困惑的那条线。
3.
没有时间酿造氛围
作家可以煞费苦
心地用几章几页去塑造人、描述场景、创造氛围,写
新闻稿却不能这般奢侈。
新闻稿写作需要开门见山,
越早切入主题越
好。<
/p>
新闻写作需要在第一段就直接简洁地陈述这篇报道中最具有新闻
价
值的信息,这一点至关重要。比较理想的是,记者或读者只要看主
副标题和引言段就能明
白报道的核心内容。
后面段落则最好包含一些
更多特色之处,如
各种名人引言,实践背景,近期事件来丰富文章内
容,增加新闻的多维型。
从今天对“新闻”与“故事”的定义看,二
者也有天然的联系:故事
是
“已故的事”
,
是
“旧事”
;
而新闻是
“新近发生的事”
,
是<
/p>
“新事”
――
既然“事”已发生,也可以
说是“旧事”
。因此,新闻与故事,是完
全可以水乳交融的――
这在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新闻理念和实践
模式中几乎已被奉为圭臬。
< br>“
美国最好的新闻是讲述完满的故事。
”
“
无
论什么背景什么个性的优秀记者都共享一种至上的
动力,
那就是进入
故事的中心然后把读者带到现场。
”
《华尔街日报》记者的口头禅是:
“给我讲一个
故事,看在老天爷的份儿上,让它有趣一点!
”可见,
美国新闻
人对故事的追求,简直到了偏执的程度。对故事的追求,甚
至改写了“记者”
的定义。新西兰著名学者艾伦
?
贝尔就是这样定义
“记者”的:
“新闻记者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职业讲故事者,童话
故事
通常从‘很久很久以前’说起,而新闻故事通常以‘十五人在今天的
公交车倾覆事故中受伤’
此类句子开头,
新闻记者的工
作就是要找故
事和讲故事。
”
新闻选题:靠“三见”嗅出“故事味”
确定选
题是新闻生产的第一道工序,
“内容为王”其实是以题材
为王。
善于寻找故事的记者,不仅要具备新闻敏感性,而且要具备探
寻故事的灵敏嗅觉。训练这
种嗅觉的关键是“三见”
:见人、见事、
见情。
见人。
传统的新闻五要素即
“五个
W
”
是指
When
(何时)
、
Where
(何地)<
/p>
、
Who
(何人)
、
What
(何事)
、
Why
(何故)
,但在讲故事的
新闻写作中,
排在第一位的应是
Who
――何人。
面对任何一个选题,
记者首先要问的便是
Who
――是一个人还是一群人,是什么人;其
次才是
What
――人发生了什么事。记者还会经常遇到一些
所谓的成
就报道、经验报道等重大题材,但越是这些重大题材,往往越难写出
生动感人的故事来,
原因就在于这些所谓的重大题材,
恰恰忽略了最
重要的因素――人,特别是普通人。一些鸿篇巨制看起来主题宏大、<
/p>
气势磅礴,但很难在读者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善于讲故事
的记者,
碰到一个选题,
应该首先把目光盯在人特别是普通人
的身上。
见事。这里的事,不仅仅是普通的事件、事情,更重要的是能
够
反映人物命运、
体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鲜活的事,
特别是那些能够传
达人物喜怒哀乐的小事,哪怕是细枝末节、只言片语,记
者都应仔细
嗅一嗅,不要轻易放过。在实践中,记者也会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
为了宣传某些重要经验、
重大成就或者重大典型,
相关单位介绍的情
况、提供的材料,
甚至被采访对象讲述的所
谓事迹,往往是一些概念
化的东西,
特别是缺少具体的有血有肉
的细节,
这样的典型即便树起
来了,也立不住、撑不久。典型宣
传没有生命力,问题的关键就在于
缺少扎实的故事。因此,记者寻找故事,除了要找对人
,还必须找到
事。一般来说,越是具体的事,鲜活的事,新奇的事,反常的事,曲
折的事,感人的事,越容易出故事。
见情。
“
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
。
如果说
“人”
是故事的骨头,
“事”
是故事的肉,
光靠骨头和肉还无法组成一个有机的生命体,
还需要血
液,而“情”就是故事的血液。与显而易见的人和事相比,情往往是
最难发现和把握的,需要特别灵敏的嗅觉。面对选题,记者一定要多
闻
闻,不仅要找对人、找到事,还要找到包含甚至是隐藏在人和事中
间的情。记者探寻故事
的特殊嗅觉,就体现在这些细微深处,好故事
往往都是从这些细微深处嗅出来的。
判断一个选题有没有故事、
故事
的成色如何,
一定别忘了这个
“情”
字,
有没有情,
是虚情还是真情,
将直接影响故事的质
量。
采访:凭“三节”挖掘“故事链”
采访,
一定要挖出完整的“故事链”
。在实践当中,很多记者都
有这样
的感觉,采访时非常激动,掌握的素材看起来也很丰富,但在
动笔写作时,
才发现挖到手的都是些零碎的事,
即便弄清了事件的脉
络,也很难还原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于是就容易出现两种情况:一是
白白浪费一块好玉
石,
把一个本可以讲得很生动的新闻故事,
写成所
谓的硬新闻;二是为了“写”出故事来,采访不够靠虚构,搞“合理
想象”甚
至瞎编乱造,这不是讲故事,而是真正的编故事,这样的故
事只能是“故事”
,绝不是新闻,即便刊登在新闻版面上,也是地地
道道的假新闻。新闻报道
要讲好故事,没有任何捷径,只能靠深入采
访。挖掘“故事链”
,可以抓住三个“节”字做文章:情节、细节、
枝节。
情节。
所谓情节,
是指事件的变化和经过,
它
是故事的基本框架,
是搭建故事宫殿的“钢筋”
。高尔基说,文
学的第一个要素是语言,
第二个要素是主题,
第三个要素是情节
,
即
“人物之间的联系、
矛盾、
同情、
反感和一般的相互关系――某种性格、
典型的成长和构成的历
史”
,这同样适合于新闻故事的情节。挖
掘故事情节,就是要以人物
为中心,还原所有事件的演变过程,要牢牢抓住那些能展示人
和事、
人和人、
人和环境之间关系的具体事件和矛盾冲突,
p>
特别要注意弄清
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关键节点,这样才
能支撑起故事的
基本框架。
细节。所谓细节,就是“细小的环
节或情节”
,一个场景、一个
动作、一句话、一个数字,就能展
示人物的内心活动,显示人物的性
格特征,甚至能折射出时代特色。
“细节决定成败”
,这句话特别适合
于讲故事的新闻作品。
优秀的新闻作品,最闪光的往往是细节。同样
是强调细节,
讲故
事的新闻写作与一般的新闻写作是不一样的。
一般
的新闻写作讲
究细节,
但细节主要是为了给作品增色,
而讲故事的新
闻写作,细节不仅仅是增色,它本身就是构成新闻故事的血肉,因此
-
-
-
-
-
-
-
-
-
上一篇: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感恩父母)
下一篇:一件难忘的事作文精彩开头和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