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伸
筋
草
【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伸筋草
【英文名称】:
Herba
Lycopodii(
拉
);common clubmoss
herb
【定
义】:石松科植物石松
Lycopodium
japonicum Thunb.
的干燥全草。
【应用学科】:中医药学(一级学科);中药学(二级学科);中药(二级学科)
【植物形态】:
长叶
牛尾莱多年生草本,攀援状。茎细长,有纵条,无皮刺。叶互生;卵形,长圆状卵形至卵状披针
< br>形,长
6
~
9
< br>厘米,宽
2.8-6.5
厘米,先端渐尖或突尖,基部楔
形或近圆,两面光滑无毛;叶柄基部具卷须
2
根。花单性,异株
;花序伞形;腋生;花被
6
片,离生,向外反折;雄花有雄蕊<
/p>
6
,较花被裂片为短;雌花
较雄花小,退
化雄蕊线形,子房球形,柱头
3
裂。浆果球形,黑色。花期
p>
6
月。
【生态环
境】:生于山坡,林缘或林内。生于低山的酸性土草地、阔叶林边及马尾松林中。
【地理分布】:我国秦岭以南地区均有分布。
【中药属性】:
药材简介:
马尾伸筋:
ma wei shen jin
【别名】:牛尾菜,大顺筋藤,大伸筋,百部伸筋,水摇竹,伸筋草,龙须草,牛尾伸筋,牛尾节,牛
尾
卷,水球花,大叶伸筋,牛尾蕨
.
伸
筋灵。
名称考证:牛尾菜
(
《救荒本草》
)
,大顺筋藤
(
《植物名实图考》
)
,大伸筋<
/p>
(
《中药志》
)
,百部伸筋,水
摇竹,伸筋草,龙须草,牛尾伸筋,牛尾节,牛尾卷,水球花,大叶伸筋
,牛尾蕨
(
《湖南药物志》
)
。为
石松科石松属植物石松
Lycopodiu
m japonicum Thunb.
的全草。
【附方】:
治关节痛:牛尾菜五钱,
路边荆一两,老鼠刺一两,豨莶草五钱。水煎服。
(
《湖南药物
志》
)
【性味归经】:
苦辛温,入肝经。
【主治功效】:
祛风散寒
.
除湿消肿,舒筋活络。
用于风寒湿痹,筋脉拘挛疼痈。外用治跌打扭伤肿痛。
【主要产地】: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采收储存】: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置干燥处储存。
【炮制方法】:除去杂质,洗净,切段,干燥。
【用法用量】:
3
~
12g
。
【禁忌】:本品炮制时不宜水浸。
【性状鉴别】:
干燥根茎略弯曲,呈结节状,上面具茎痕,下面具多数细长的根,长
12<
/p>
~
32
厘米,径
1
~
3
毫米,表面
黄白色或黄棕色,有细皱纹。质韧,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白色,有黄白色木心。气无,味微苦,带粘 p>
性。
【显微鉴别】:
本品茎横切面:表皮细胞
1
列。皮层
宽广,有叶迹维管束散在,表皮下方和中柱外侧各有
10
~
p>
20
余列
厚壁细胞,其间有
3
~
5
列细胞壁略增厚;内皮
层不明显。中柱鞘为数列薄壁细胞编织中柱,木质部束呈不
规则的带状或分枝状,韧皮部
束交错其间,有的细胞含黄棕色物。
【中医传承】各家论述;
1
、《本草拾遗》:“主人久患风痹,脚膝疼冷,皮肤不仁,气力衰弱。”
2
、《滇南本草》:“石松,其性走
而不守,其用沉而不浮,得槟榔良。”
3
< br>、《湖南药物志》:舒筋活血,补气通络。治腰痛,关节痛,闭经。
4
、《植物名实图考》:治筋骨,通关节。
p>
5
、《江西中药》:治腰痛及胯,腿等痛症。
5
、《江西中药》:“味淡。”
7
、《湖南药物志》:“甘,平。无毒。”入心,肾二经。
p>
马尾伸筋
-
选方配置
1
、治风痹筋骨不舒:宽筋藤,每用三钱至一两,煎服。(《岭南采药录》)
2
、治关节酸痛:石松三钱,虎杖根
五钱,大血藤三钱。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3
、治关节酸痛,手足麻痹:凤尾伸筋草一两,丝瓜络五钱,爬
山虎五钱,大活血三钱。水、酒各半煎服。
(江西《中草药学》)
4
、治小儿麻痹后遗症:凤尾
伸筋、南蛇藤根、松节、寻骨风各五钱,威灵仙三钱,茜草二钱,杜蘅五分。
煎服。(江
西《中草药学》)
5
、消水肿:过山龙五分(研细末),糠瓢一钱五分(火煅存性),槟榔一钱。
槟榔、糠瓢煨汤吃过山龙
末,以泻为度。气实者用,虚者忌
。(《滇南本草》)
6
、治带状疱疹:石松(焙)研粉,青油或麻油调成糊状,涂患处,一日数次。(《浙江民间常用草
药》)
【现代研究】:
【化学成分】
:
本品含石松碱,棒石松宁碱等生物碱,石松三醇,石松四醇酮等萜类化合物,
β
-
谷甾醇等甾醇,及香
草酸,阿魏
酸等。
【药理作用】:
降温、降血压作用:本品水浸剂对实验家兔有降温作用
。
30
毫克
/
公斤静脉注射石松碱可使麻醉猫、兔
血压骤降,中毒剂量可增加动物呼吸振幅而减少频率
。
抑菌作用:试验表明:
体外对福氏痢疾杆菌、宋内氏痢疾杆菌高度敏感,对志贺氏痢疾杆菌中度敏感。
其他作用:石松碱对蛙心收缩力有增强作用。对离体大
鼠、豚鼠、家兔小肠平滑肌有兴奋作用。对兔、
大鼠及豚鼠子宫有兴奋作用。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
1g
,加乙醚
15ml
,浸泡过夜,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无水乙醇
1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
溶液。另取伸筋草对照药材<
/p>
1g
,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
)试验,吸取上述两种
溶液各
5
μ
l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
/p>
G
薄层板上,以氯仿
-
< br>甲醇(
40
:
1
)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
5%
硫酸乙醇溶
液,在
105
℃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
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
色的斑点。
【临床应用】:
1
、风寒湿痹,肢软麻木。本品辛散、苦燥、温通,能袪风湿,入肝尤善通经络。治风寒湿痹,关节
酸
痛,屈伸不利,可与羌活、独活、桂枝、白芍等配伍;若肢体软弱,肌肤麻木,宜与松
节、寻骨风、威灵
仙等同用。
伸筋草
2
< br>、跌打损伤。本品辛能行散以舒筋活络,消肿止痛,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多配苏木、土鳖虫、红
花、桃仁等活血通络药,内服外洗均可。
【附方】:
治关节痛:牛尾菜
25
克,路边荆
50
克,老鼠刺
50
克,豨莶草<
/p>
25
克。水煎服。
(
《湖南药物志》
)
【用法用量】:
3
~
12
克。
【禁忌】:本品炮制时不宜水浸。
【毒性实验】:
“毒性”试验表明;
小鼠静脉注射石松碱之半数致死丛为
27.58
±
1.16
毫克
/
公斤,腹腔
注射为
78
毫
克
/
公斤。
伸
筋
草
【别
名】:石松、过山龙、宽筋藤、火炭葛、金毛狮子草、金腰带、狮子草、狮子毛草、立筋
草、舒
筋草、铺筋草、抽筋草、分筋草、过筋草、地棚窝草、筋骨草、绿毛伸筋、小伸筋
、凤尾伸筋、蜈蚣藤、
大地毛公、缠身龙、猫藤草、通伸草、山猫儿、老虎垫坐、盘龙草
、烂腰蛇、宽筋草、穿山龙等。
【英
文
名】:
Common
Clubmoss
Herb
,
Herb
of
Common
Clubmoss
,
Herb
of
Staghorn
Clubmoss
,
Herb
of Wolf's Claw Clubmoss
【植
物形态】:石松,多年生草本。匍匐茎蔓生,分枝有叶疏生。直立茎高
15-30cm<
/p>
,分枝;营养枝多回
分叉,密生叶,叶针形,长
< br>3-4mm
,先端有易脱落的芒状长尾;孢子枝从第二、第三年营养枝上长出,远
高出营养枝,叶疏生;孢子囊穗长
2.5-5cm
,有柄,通常
2-6
个生于孢子枝的上部;孢子叶卵
状三角形,
先端急尖而具尖尾,边缘有不规则的锯齿,孢子囊肾形,淡黄褐色,孢子同形
。
7
、
8
月间
孢子成熟。
【生态环境】:生于低山的酸性土草地、阔叶林边
及马尾松林中。
【药材基原】;为石松科植物石松、华中石松及灯笼草的全草。
【炮制方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段,干燥。
【药材及成分】:本品为石松科植物石松的干燥全草。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采
收,除去杂质,晒干。
全
草含石松碱
、棒石松碱、棒石松洛宁碱、法氏石松碱、石松灵碱等生物碱,香荚兰酸、阿魏酸、石松宁等。
< br>
【药
性】:微苦、苦;辛;温;无毒;平。
【归
经】:归肝;脾;肾经。
【功
效】:祛风散寒;除湿消
肿;舒筋活血;止咳;解毒。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用于关节酸痛,屈
伸不利。
【功效分类】:祛风药;祛湿药;活血药。
【临床应用】:
伸筋草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脑卒中后手足拘挛、外伤后腕肘关节僵化症、软组织损伤等症。
1
、治小儿麻痹后遗症:凤尾伸筋、
南蛇藤根、松节、寻骨风各五钱,威灵仙三钱,茜草二钱,杜蘅五
分。煎服。
2
、治带状疱疹:石松(焙)研粉,
青油或麻油调成糊状,涂患处,一日数次。
【主
治】:风寒湿痹;关节酸
痛;皮肤麻木;四肢软弱;水肿;跌打损伤;黄疸;咳嗽;疮疡;疱疹;
烫伤。
【药物配伍】:配桑寄生:益肾壮骨、祛风除湿、通痹止痛;配防风:
祛风除湿、通痹止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p>
9-15g
;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用药禁忌】:《四川中药志》:孕妇及出血过多者忌服。
【药物应用鉴别】:伸筋草与豨莶草,二者均祛风除湿,对于风寒湿邪所致的肢体疼痛、
麻痹均
可应用。但伸筋草其性走而不守,善长舒筋活血而通络,
故肢体拘急伸展不利等用之较好;
豨莶
草祛风湿中又可补肝肾益
气血,故风湿或肝肾气血不足所致的腰腿疼痛、
麻木、
头晕、<
/p>
耳鸣等均
可适用,且生用能清湿热除风痹,故疮疡及痒疹也可用之
。
【药理知识】
:
石松水浸剂对由皮下注射枯草浸剂引起发热之家兔有降温作用;
其有效成分为
石
松碱及棒石松碱、棒石松毒(
Clavatoxine)
p>
,
后二者之毒性较石松碱为弱。石松碱适当剂量能升
高麻醉猫血压,也有报告
30mg
/
< br>kg
静脉注射可使麻醉猫、兔血压骤降;
此时对呼吸皆无
影响,
中
毒量可增加动物呼吸振幅而减少频率。对蛙心收缩力有
增强作用,对兔心
1
:
50000-4
00000
则减
弱收缩力,收缩频率及心电图皆无改变。
1
:
12500-50000
对离体大鼠、豚鼠小肠有兴奋作用,兔
离体小肠之蠕动亦被增强。
对兔、
大鼠及豚鼠子宫有兴奋作用。
对兔静脉注射<
/p>
30-50mg/kg
有降温
作用。对兔
血糖、瞳孔、末梢红细胞数皆无影响。无抗菌及抗疟作用。对小鼠静脉注射之半数致
死量
为
27.58
±
1.16mg
/
kg
,腹腔注射为
7
8mg/kg
,中毒症状有过度活动,强直性、阵挛性痉挛,
麻
痹,窒息等;兔之中毒症状相似。给蛙淋巴囊注射
50-200mg
/
kg
可引起肌肉运动不协调、
麻
痹
等。棒石松碱之毒性剂量:猫为
0.05g
< br>/
kg
、兔及大鼠为
0.1-0
.2g
、
kg
。有人报告石松有利尿、
增进尿酸排泄之作用,
还能解除小儿之痉挛性尿潴留及便秘等。
对中枢神经的作用:
伸筋草用渗
漉法提
取液,
100%
浓度
0.5ml/
p>
只灌胃,对小鼠热板法试验、醋酸扭体法试验均表明有镇痛作用。
伸
筋草剂量同上,对小鼠可延长戊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对士的宁引起的惊厥死亡无显著影响;
对可卡因反增强其毒性作用。
【文献摘录】:
1
< br>、《滇南本草》:石松,其性走而不守,其用沉而不浮,得槟榔良。下气,消胸中痞满横
< br>格之气,推胃中隔宿之食,去年久腹中之坚积,消水肿。
2
、《本草拾遗》:(伸筋草)“主人久患风痹,脚膝疼冷,皮肤不仁,气力衰弱。”
3
、《生草药性备要》:(伸筋草)
“消肿,除风温。浸酒饮,舒筋活络。其根治气结疼痛,
损伤,金疮内伤,去痰止咳,治
疮疽卒手足。”
4
、《浙江民间常用
草药》:舒筋,消炎。治关节酸痛,带状疱疹。
5
、《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舒筋活血,祛风散寒,止痛。治腰腿酸痛,风湿性关节肿痛,
月经不调。
6
、《
药性考》:(伸筋草)“疗血疯瘙痒。”
【考
证】:出自《分类草药性》。
1.
《本草拾遗》:石松,生天台山石上。如松,高一、二尺也。
2.
《本草纲目》:石松,即玉柏之长者也,名山皆有之。
【现代研究】:
【化学成分】:
伸筋草主要含生物碱类、萜类、植物甾醇类化合物。
【药理作用】:
1.
抗炎、解热、镇痛作用。
2.
对中
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100%
伸筋草混悬液
0.5ml/
只小鼠灌胃,
能显著延长戊巴比妥钠的
睡眠时间;能明显增强小鼠对盐酸可卡因引起的步履歪斜、
窜行、
p>
环行等毒性反应,
而对士的宁
等中枢兴奋药
无抑制作用。
3.
对实验性矽肺有良好的疗效。
4.
对平
滑肌的作用:
石松碱对离体大鼠和豚鼠小肠有兴奋作用,
对兔离
体小肠的蠕动有增强
作用,亦有收缩豚鼠离体子宫及兴奋兔离体子宫的作用。
小石松
别名:
伸筋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石松科植物矮小石松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Diphasiastrum veit
chii
(
Christ
)
Holub.
[
Lycopodium
veitchii Christ
]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
< br>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茎匍匐状,长约
60cm
。侧枝直立
,高
5-7cm
,多回二叉分枝,小枝略呈扁压状。叶
坚纸质,螺旋状排列,斜展,线状披针形,长
2-4mm
,宽
0.6-1mm
,基部贴生在枝上,先端渐尖,全
缘。孢
子囊穗圆柱形,长
2-3cm
,
生在孢子枝顶部;孢子叶卵形,长约
4mm
,宽约
2mm
,先端长渐尖,边缘有不规则
的钝齿,膜质。
孢子囊生在孢子叶腋,圆肾形,黄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
p>
3000m
左右的高山草甸。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湖北、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化学成份:
含
21-
表千层塔烯三醇
(21-episerratriol
)
,石松三醇
(lycoclavanol)
< br>,石松四醇酮
(lycoclavanin)
,
21-
表石松隐四醇
(21-epilycoc
ryptol)
等三萜类及具有喹诺里西定
(quinoliz
idine)
母核的石松生物碱
(lycopodium
alkaloid)
。
性味:
苦;辛;温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消肿止痛。主风湿腰腿痛;关节疼痛;跌打损伤;刀伤;烫火伤
< br>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
/p>
9-15g
;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伸筋草
英文名:
HERBA LYCOPODTI
来源:
本品为石松科植物石松
Lycopodium
japonicum Thunb.
的干燥全草。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采收,除
p>
去杂质,晒干。
性状:
本品匍匐茎呈细圆柱形,略弯曲,长可达
2m
,直径
1
~
3mm
,其下有
黄白色细根。直立茎作二叉分枝。
叶密生茎上,
螺旋状排列,<
/p>
皱缩弯贡曲,
线形或针形,长
3
~
5mm
,
黄绿色至淡黄棕色,
无毛,
先端芒状,
全缘,易碎断。质柔软,断面皮部浅黄色,木部类白色。无臭,味淡。
鉴别:
(1)
本品茎的横切面:表皮细胞
1
列。
皮层宽广,有叶迹维管束散在,表皮下方和中柱外侧各有
10<
/p>
~
20
余列厚壁细胞,两者之间有
3
~
5
列细
胞壁略增厚的薄壁细胞层;内皮层不明显。
中柱鞘为数列薄壁细胞编织中柱,木质部束呈不规则的带状或
分枝状;韧皮部束交错其间,有的细胞
含黄棕色物。
(2)
取本品粉末
3g
,
加乙醇
30ml
,
加热回流
20<
/p>
分钟,
滤过,
滤液蒸干,
残渣加
1
%盐酸溶液
10ml
,
搅拌,
滤过,滤液用氨试液调节
p>
pH
值至
8,
用氯
仿
10ml
提取,氯仿液蒸干,残渣加
1
%盐酸溶液
5ml
使溶解,取溶
液各
1ml
,分置二支试管中,一管加碘化铋钾试液
2
滴,即生成橙红色沉淀;另一管加硅钨酸试液
2
滴,
即生成白色沉淀。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切断,干燥。
性味与归经:
微苦、辛,温。归肝、脾、肾经。
功能与主治:
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用于关节酸痛,屈伸不利。
用法与用量:
3
~
12g
。
贮藏:
置干燥处。
马尾伸筋草
别名:
马尾千金草、马尾青青草、飞龙
来源:
蕨类石松科石松属植物马尾伸筋草
Lycopodium
fargesii
Hert.
,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洗净晒干。
性味:
淡、平。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用于风湿关节痛,肌肉挛急,跌打损伤,肥大性脊椎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用量:
1
~
2
钱,水煎冲酒服或浸酒内服外敷
。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大伸筋草
别名:
马尾千金草、鹿角草、青蛇勒公、裤带藤
来源:
药材基源:为石杉科植物龙骨马尾杉的全草。
拉
丁
植
物
动
物
矿
物
名
:
Phlegmariurus
c
arinatus
(
Desv.)Ching
< br>[
Lycopodium
carinatum
Desv.
;
achum
Wall.
]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去净泥土、杂质,晒干。
原形态:
< br>茎柔软下垂,附生,长
20-77cm
,多回二叉分枝。
叶螺旋状排列,直立,密覆枝上,披针形,长
5-8mm
,
p>
宽约
2.5mm
,先端渐尖略内弯,全缘,
基部楔形,光滑;中脉不明显。孢子囊穗细长,直径
2.5mm
,或更阔;
孢子叶卵形,
长约为
4mm
,
基部宽楔形,
先端渐尖,
质硬,
稍贴生,宽度大于营养叶;
孢子囊生于孢子
叶腋,
圆肾形,黄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附生于密林树干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
化学成份:
含石松生物碱
(lycopodium alkaloids)
及萜类
(terpenoids)
。<
/p>
性味:
微苦;温;小毒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消肿止痛。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
6-15g
;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小伸筋草
别名;
英雄草(《广西植物名录》)
来源:
为玄参科植物短冠草的全草。夏、秋采集。晒干。
-
-
-
-
-
-
-
-
-
上一篇:qq英文名_英文网名(精华版)
下一篇:成语谜语大全带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