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高考语文 必备的八种常见修辞手法的含义素材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2-19 02:26
tags:

-

2021年2月19日发(作者:手机英汉词典)


高考必备的八种常见修辞手法的含义、作用(效果)




修辞手法,


就是通过修饰、


调整语句,


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


或方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很多,


高考考纲明确要求 的有以下八种:


比喻、


比拟


(分为拟人 、


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







,比



、夸



、拟







;对


偶< /p>


、排



、反


复< /p>






;反












< br>。这










、作












,下




< p>







1


.比喻:





它是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 、深奥、


生疏的事物或情


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 br>




作用:即打比方,帮助人 容易深入理解。


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


象 、具体、简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


变得浅显易懂。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


1


〉本体、〈


2


〉喻体、〈


3


〉比喻(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


比喻含有 喻体,拟人没有。)




< p>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


:



(


本体


)

< br>如


(


喻词


:

像、似、


若、犹、好像、仿佛


)



(


喻体


)


。暗 喻的形式可简缩为


:


甲是


(

< p>
喻词


:


成、变成、成为、当作、

< br>化作


)


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 关系


,


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


:


只出现喻体


,


本体 与比喻词都


不出现。如


:


燕雀安知鸿鹄 之志


!


具体见下表:





类别



明喻



暗喻



借喻



特点



本体



比喻词



喻体



例句



甲像乙



出现



甲是乙



出现



甲代乙



不出现



像、似的、好像、如、


出现



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宛如、好比、犹如



是、成为





出现



出现



那又浓又翠的景色,


简直就是一


幅青山 绿水画。



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


房顶 上落


下万千条瀑布。





【附】


通感



用心




爱心




专心



1


所 谓通感,


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


以一种感觉来描 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


修辞方式。





作用


:


通感 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它能化抽


象为形象,让 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


活泼;它能 准确表达,含意深远;它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




最典型的


例子:

“微风过处


,


送来缕缕清香


,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


朱自清


《荷塘月色》


)

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此外有:





“晨钟云外湿”(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以“湿”字形容钟声,所闻之钟声,< /p>


穿雨而来,穿云而去,故“湿”,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高山,汤 汤乎若流水”(《吕氏春秋


?


本味》)听琴声而知志

< p>
在高山、流水,听觉与视觉相互沟通。



2


.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


或把人当成物来写,


或把甲 物当成乙物来写。


比拟


分为拟人和拟物。



作用: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能使读者对所表达 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


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令文章更生 动。






1


)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

< br>赋予物以人的动作、


行为、


思想、


感情、


活动,


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


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


使具体事物人格化,


语言生


动形象。例句:






1


〉桃树 、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朱自


< p>





2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杜甫






3


〉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朱自清






2


)拟物


(


借物喻人):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例句:






1


〉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


〉在群 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例句:






1


〉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


〉她们 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


水里。(《荷 花淀》孙犁)



3


.借代: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


而 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借代种


类:特征代事 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方法:





作用:


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 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


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 果。



用心




爱心




专心



2


①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②特征代本体。即用


借体(人或事物 )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 ……——《故乡》







③具体代抽象





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





④工具代本体。





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 开锅。——《榆钱饭》





⑤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 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



4


.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故意地夸大或缩小 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


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 突出事物的特征,


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


想效果,


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1)

< p>
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例句: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 /p>


(2)


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 小。



例句: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3)


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例句: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



5


.对偶:





字数相等,


结构形式相同或相近,< /p>


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


对称排列起来表达两个


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


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


易于记忆,


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


括力强。



主要方式:






1


〉正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 空。






2


〉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


〉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

< p>
偶形式。





例句: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6


.排比:













用心




爱心




专心



3




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 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 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


情(或增强表达效果)。

< p>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


抒发得淋 漓尽致。



例句: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 纯洁和高尚,


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


他们的气质


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7


.设问: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或突出所说的内容,


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

< br>即故意先提出问


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


总 的作用是


引起注意,


启发读者思考


。< /p>


用在标题上,


能吸引读者,


启发读者思考 ,


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


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


除引起思考外,


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


用;用在 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


写人物的思想活动;也可以婉转表达情感,引起读者思考和重视,领会主题。

< br>


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


.反问(激问、反诘、诘问):


< /p>


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

< p>
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只问不


答,答案暗含在反 问句中。





作用:表达鲜明,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


势和说服力。





例句: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以上修辞手法在实际运用中,


因种种原因常常会出现一些误用情况,

< p>
因此,


运用时务必


注意:



1


.比喻:要贴切、生动;要注意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喻的 喻体必须是常见、易懂


的事物;



2< /p>


.比拟:必须是自己强烈感情的流露,感情必须与所描写的环境气氛协调一致;进行


比拟的人和物或物和物,在性格、形态、动作等方面应该相似或相近。



3


.借代:借体必须有明显的代表性,使人一听就明白所指称的 事物;用人物的形体特


征作借体时,要注意它的褒贬色彩和使用场合的不同。

< p>


4.


夸张:要以客观实际为基础;要明确、显 豁,不能又像夸张,又像事实;要力求新


颖。



5.


对偶:要尽量做到上下联字数相等、结构一致、音节和谐 ,注意相关;要尽量做到


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用心




爱心




专心



4


6


.排比: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生拼硬凑排比的形式。排比是多项并举的,有


的是多项全举,有的是在多项中举其要者,留有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让读者自己深思,后< /p>


一种排比的句末要用省略号。



此外,高 考中引用、反语、反复、双关等修辞手法也常常会考到,下面一并说明。



1


.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


(


成语、


诗句、


格言、


典故等


)


来提高 语言表达效果,


分为明引和暗引两种。



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1


〉明引(直接引用)。

< br>


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






2


〉暗引


(


间接引 用


)




例句: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



2


.反语:





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


用与本意 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


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


表达效果。有 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


(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 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


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 极了。



3.


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即根据表达需要


,


使同一个 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


方法。






1


〉连续 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例句: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 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作用: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 作用。同时,反复的修辞


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





4.


双关:





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


(


或音近


)


条件,


有意使语句 有双重意义,


言在此而意在彼,


就是双


关。





作 用: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1


〉谐音双关。





例如:


“我失骄


杨君失柳,


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杨”


实际上是指杨开慧,


“柳”


实际上是指柳直荀)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丝”即“思”的 意思,以此来表达男女之


间的爱情)



用心




爱心




专心



5















2


〉语音双关。





是一种根据词的多义条件而故意导致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 式。


这种修辞在歇后语中


经常出现。例如:




茶壶里煮饺子——心里有嘴倒不出





老太太抹口红——给你点颜色瞧瞧


揭 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的区别





许多记者分不清“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与“表现手法”这三个 概念,经常张冠李


戴,


将其混为一谈,


进而影响自己正确地答题。


它们虽然都属于表达技巧,


却有明显 的区别:





1


.修辞手法



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



修辞手法的种类很多,< /p>


内容博杂。


但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修辞手法


(辞格)


共有八种: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 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 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顶真、起兴等。



⑴比喻:< /p>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


暗喻、


借喻、


博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化抽象为形象的作用。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


歌巧妙地把抽象的“愁”比做滚滚东去的江水,写出了愁绪的多与绵长。



例析: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 /p>


泛菊


杯深,吹梅


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 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


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 遂舟行。



[



]


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问: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简析: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 /p>


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用心




爱心




专心



6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19 02:2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666500.html

高考语文 必备的八种常见修辞手法的含义素材的相关文章

高考语文 必备的八种常见修辞手法的含义素材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