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
个经典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刎颈之交
解释: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比喻可以同生死、共
患难的朋友。
成语故事:
蔺相如因为立了大功,被升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因此怀恨在心,想要
报复,蔺
相如知道以后,就处处避着他。有一次,蔺相如乘车外出,远远的望见
廉颇的马车开过来
,
连忙叫人把车转到小巷子里避开,
让廉颇的车先经过。
随从
们很不满意蔺相如这种处处忍让的行为,蔺相如解释说:
“
现在强横的秦国不敢
侵犯赵国,
是因为赵国有我和廉将军两个人,
如果我和他闹起来,
秦国就可以趁
机侵犯赵国了。
我所以对廉将军处处避让,
p>
并不是怕他,
而是为了国家的安全。
”
p>
这番话传到廉颇的耳中,廉颇十分惭愧,就脱去了上衣,背上绑着一根荆杖,步
行到蔺相如的家跪着请罪,蔺相如见了,亲自为他拿掉荆杖,请他穿上衣服,两
人谈得十分畅快,从此成了生死相交的好朋友。
这是一则出自
“
史记
”
一书的故事,司马迁在描写廉颇请罪时的情况,曾经用到
“
p>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
这两句话,后人就
引用
“
刎颈之交
”
,来说明朋友之间深
厚的友谊。
这个故事也教育我们,
必须要先顾到国家的利益,
忘却私人的怨恨。
像蔺相如
这种顾全大局,和廉颇勇
于改过的行为,都是值得我们效法的。
成语故事:首鼠两端
解释:首鼠:鼠性多疑,出洞时一进一退,不能自决;两端:拿不定主意。在
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又动摇不定。
成语故事:
这句成语见于《史记
·
魏其武安侯列传》:
< br>“
武安已罢朝,出止车门,召韩御史
大夫载,怒曰:
p>
?
与长孺共一老秃翁,何为首鼠两端?
?”
西汉武帝时,
王太后有个同母异父的弟弟叫田蚡。
他靠着王太后的势力做了丞
相,掌握大权。田蚡是个卑鄙阴险、骄横自私的人物,因为有王太后这座靠山,
加之
汉武帝当时还年轻,所以他胡作非为,骄横奢侈,营私舞弊,随意诬陷自己
所不快的人。
田蚡向窦婴要城南田,窦婴不给,又听说灌夫也替窦婴抱不平,由
此跟灌夫和窦婴结了怨
(窦婴和灌夫都是在平定七国之乱中立了功的大臣)
。
又
因为灌夫掌握着田蚡贪污受贿的事,所以田蚡欲将他和窦婴置之死地。
有一次,田蚡结婚,王太后为了扩
大自己的势力,便下了诏书,吩咐诸侯、宗
室、大臣们都到丞相府去祝贺。窦婴和灌夫也
去了。酒席上,灌夫因向客人敬酒
遭到冷遇,气得破口大骂起来。为此,田蚡拘捕了灌夫
。此事闹到了武帝那里,
武帝便召集大臣们来研究。
窦婴坚决反
对对灌夫治罪,
有的大臣则赞成治罪,
有
的惧伯田蚡的威势,采取模棱两可的态度。御史大夫韩安国说:
“
灌夫在平定七
国之乱时,
立了大功,
虽说酒后闹事,
但没有死罪。
可丞相说他不对,
也有道理,
究竟如何处置,请皇上定吧!
”
罢朝以后,在皇宫门外,田蚡招呼韩安国坐
他的车子,而且很生气地说:
“
我
和你
一起对付(窦婴)这个秃老头子,你为何迟疑不决(首鼠两端)?
”
后来,田蚡想法害死了窦婴和灌夫。不久,他自己因内
心恐惧惊吓而死。
首鼠两端
”
,是进一步,退一步,又要顾这头,又要顾那头的意思。《埤雅
p>
·
释
虫》中说:老鼠性多疑,走出洞外时,
总是左顾右盼,畏首畏尾,故称
“
首鼠两
端
”
,人们常用这句成语形容迟疑不定或动摇不定。
成语故事:死而不朽
解释:指身虽死而声名、事业长存。
成语故事:
公元前
549
年,鲁国的大夫穆叔奉命到晋国去访问。晋国的卿范宣子接待了
他,并且与他交谈起来
。范宣子问穆叔道:
“
古人有话说:
?
死而不朽。
?
你知道它
说的是什么吗?
”
穆叔不清楚范宣子提出这个问题的用
意,没有马上口答。范宣
子以为穆叔答不上,得意他说:
“
p>
我的祖先,虞舜前是陶唐氏,夏朗后是御龙氏,
在商朗是象韦氏,<
/p>
在周朝则是唐社氏。
周王室衰败以后,
由
晋国主持中原的盟会,
执政的是范氏。所谓
?
< br>死而不朽
?
,恐怕说的就是这个吧!
”
穆叔听他这样说,觉得
很不入耳,便说:
“
据我所听到的,这叫做世禄,也就是世世代代享受禄位,而
< br>不是
?
不朽,。鲁国有一位已经去世的大夫,叫藏文种。
死了以后,他的话世世
代代没有被人们废弃。所谓
?
不朽
?
。,说的是这个吧。
”
他接他又说:
“
我听说,
最高的是树立德行,其次是树立功业,再其次是树立言论。如果能做到这样,虽
< br>然死了也久久不会被人们废弃。
这叫做三不朽。
若只是保
存和接受姓氏,
用来守
住宗庙,世世代代不断绝祭祀,那是每个
国家都有的,不能说是不朽。
成语故事:杀鸡取卵
解释:卵:蛋。为了要得到鸡蛋,不惜把鸡杀了。比喻贪图眼前的好处而不顾
长远利益。
成语故事:
传说从前有个老太婆养了一只老母鸡,
这只鸡不仅长得高大肥壮,
叫起来好听,
还有一个特别的珍奇之处,就是每天下一只金蛋。老太婆每天得到一个
金蛋后,
就什么事也不用于了,
日子过得很不错。
可是她是个很贪心的人,
想尽快得到更
多的金蛋,因
此常常守候在鸡身边。这只鸡一天只能下一个金蛋,老太婆心想,
既然它能下金蛋,
p>
说明肚子里的金蛋还很多。
她为了取出所有的金蛋,
就把鸡给
杀了,没想到剖开鸡肚子一看,里面一个金蛋也没有。她十分后悔,但
已经来不
及了。这个成语比喻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成语故事:东窗事发
解释:比喻阴谋已败露。
成语故事:
民间传说,
宋代大奸臣秦桧为了投降金朝,
在家里和老婆王氏
密谋定计,
准备
害死民族英雄岳飞。
后
来秦侩死了,
没过多久儿子也死了。
王氏请来道士为丈夫
和儿子招魂。
道士在作法事时,
看见她儿子和
丈夫戴着枷锁,
正在地狱里受苦受
罪。秦桧还叫道士带话给王氏
说:东窗事发矣!
(
当初在东窗下面密谋陷害岳飞
的事情败露了
)
。这个成语比喻密谋败露,罪案发作
。
成语故事:熟能生巧
熟能生巧
典故:
从
前有个叫陈康肃,号尧咨的人,箭术精良,举世无双。他因此心里非常的骄
傲,常常夸耀
自己的本领。
“
哈,哈,哈,我的箭术没人比得上。你们有谁愿
意
跟我比比看啊?
”
“
师父,
您实在是太高明了,
我们怎么比得上您呢!
”“
是啊,
我们
还要多跟您学习,
学习呢!师父你再表演一下,让我们开开眼界嘛!
”
这些想从陈尧咨那儿学得箭
术的年轻人,每天都说些恭维
他的话,让他开心。
有一天陈尧咨
带着徒弟在院子里练习射箭,
有一个卖油的老翁正好走过,
便停
下来看。
陈尧咨举起了弓,搭上箭,一连发出十枝箭,每支箭都正中红心。徒弟们在旁
边拍手叫好
,陈尧咨也很神气的对老翁说:
“
你看怎么样?
”
那个老翁只是微微点
头,并不叫好。
陈尧咨心里很不舒服,不客气的问他:
“
喂,你这个老头也会射箭吗?
”“
不
会。
”“
那么是我的箭射
得不好吗?
”“
好是好,不过,这只是一平常的技术罢了,
p>
并没有什么了不起。
”“
老头儿,你说的是
什么话?竟然这样悔辱我们师父。你知
不知道我们师父的箭术,没人能比得上。你简直太
看不起人了。
”
< br>“
年轻人,你先别生气,我说的是真话。你的箭术的确平常的很,没什么值得
p>
夸赞的。
”“
老头儿,听你这么说好象很内
行,那你就露两手给我们瞧瞧。不服气
就比画比画。光说不练你有个什么用!
”“
小兄弟,这射箭的本领我可没有,不过
让我倒
油给你们看看。
”“
倒油,这还用得着你这个老头来表演吗?倒
油谁不会?
别开玩笑啊!
”“
你们还是
看了再说吧。
”
< br>老翁说完,就拿了一个葫芦放在地上,又在葫芦口上面放了一枚有孔的铜钱。
然后
舀了一杓油,眼睛看准了,油杓轻轻一歪,那些油就像一条细细的黄线,笔
直的从钱孔流
入葫芦里。倒完之后,油一点儿也没沾到铜钱。
老翁很谦虚的向陈尧咨说:
“
这也是一种平常的技
术罢了,也就是熟能生巧的
道理啊!
”
陈尧咨听了十分惭愧,从此更加努力的练习射箭,再也不夸耀自己的
箭术。后来他的人品
和箭术一样好。
释读:
这
个成语,
说明不管做什么事情,
只要勤学苦练掌握规律,
就能找出许多窍门,
干起来得心应手。
成语故事:铁杵磨针
铁杵磨针
典故:
唐
朝着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
到了城外。暖和
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
“
这么好的天气,如果
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p>
”
走着走着,
在一个破茅屋门口,
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
正在磨一根棍子
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
“
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
“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
下头继续磨着。
“
绣花针?
”
李白又问:
“
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
“
当然!
”
“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
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
老婆婆反问李
白:
“
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
针
呢?
”
“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
“
只要我下的功
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
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释读:
无
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孩子
们,如果在学
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成语故事:外强中干
秦国和晋国之间发生了战争,
晋惠公要使用郑国赠送的马来驾车。
大臣庆郑劝
告惠公说:
“
自古以来,打仗时都要用本国的好马,因为它土生土长,熟悉道路,
听从使唤。用外国的
马,不好驾驭(控制),一遇到意外,就会乱踢乱叫。而且
这种马外表看起来好像很强壮
,实际上并没有什么能耐(原文是
?
外强中干
< br>?
),
怎么能作战呢?
”
但是惠公没有听从庆郑的劝说。
战斗打响后,晋国的车马便乱跑一气,很快陷入泥泞,进退不
得。结果被秦
军打得大败,晋惠公也被秦军活捉了。
庆郑所说的
“
外强中干
”
这句话,后来就成了成
语。
“
外
”
是
外表,表面;
“
中
”
< br>是中间,内部;
“
干
”
是干枯、空虚。用来形容外表强大、实际上内部力量空虚。
和这近似的成语有
“
色厉内荏
”
。
“
色
”
是脸上的神色;
p>
“
厉
”
是凶猛;<
/p>
“
荏
”
是软弱。
这句成语是说外表强硬而内心胆怯。
成语故事:后起之秀
出处宋
·
刘
义庆《世说新语赏誉》
范豫章谓王荆州,
“
卿风流逸望,真后来之秀。
”
p>
释义
“
秀
”
,优秀的意思,表示后辈中的优秀者。这则成语也称
“
后起之秀
”
。
东晋时,王忱
(chen)
在少年时代就显露出才气,很受亲友的推祟。他的舅父
范宁,是当时着名的经学家,对王忱也很器重,有着名文士拜访,他总让王忱到
场接待。有一次,王忱去看望舅舅,遇到了比他早出名的张玄。舅舅要他俩交谈
交谈。张
玄早就听说王忱志趣不凡,很想与他谈谈。他年龄比王忱要大,自然希
望王忱先给自己打
招呼,就端正地坐着等候。不料,王忱见张玄这等模样,看不
上眼.
也默默坐着,
一言不发。
张玄见他这样,
< br>自己又放不下架子,
对坐了一会,
怏怏不乐地离去。事后
,范宁责备王忱说:
“
张玄是吴中的优秀人才,你为什么
不好好与他谈谈?
”
王忱傲慢地回答说:
p>
“
他要是真心想和我来往,完全可以来找
我
谈谈嘛。
”
范宁听了这话,倒反而称赞起外甥来了:
“
你这样风流俊逸,真是后
来的优秀人才。
”“
玉忱笑着回答说:
“
没有您这样的舅舅,哪来我这样的外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