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桃李的成语
导语:桃李,是对于学子的一种称呼,下面是语文小编收集整
理的关于形容桃李的成
语,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
方桃譬李:形容姿质之美有如桃李一般。
公门桃李:公:对人的尊称。尊
称某人引进的后辈、栽培的学生。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则天顺圣皇后久视元年》:“或谓仁
杰曰:‘天下桃李,悉
在公门矣。’”
门墙桃李:门墙:指师长之门<
/p>
;
桃李:比喻后进者或学生。称他人的学生。
出处:
< br>《论语·
子张》
:
“夫子之墙数
仞,
不得其门而入,
不见宗庙之美,
百
官之富。
”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夫春树桃李,夏得阴
其下,秋得食其实
;
春树蒺藜,夏不可
采其叶,秋得其刺焉。”
p>
桃李成蹊: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的省语。
比喻人只要真诚、
忠实,
就能感动别人。
桃李春风:比喻学生受到良师的谆谆教诲。
桃李精神:形容妖艳娇媚的神态。
桃李门墙:指生徒众多的师门。
桃李争妍:桃花李花竞相开放。形容春光艳丽。
桃李之教:指老师的教诲。
桃李之馈:原指互赠礼品,后引申指送礼,贿赂。
出处:《诗·大雅·抑》:“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桃夭李艳:桃李盛开。泛指春日美景。
艳如桃李:容颜像成熟的桃李那样娇艳。
桃李遍天下: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同“桃李满天下”。
桃李满天下:桃李:指培养的后
辈或所教的学生。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武后久视元年》:“天下桃李,悉
在公门矣。”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
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出处:《史记·李将军列传》:
“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
喻大也。”
桃李不言,下自成行:古谚语。比喻实至名归。
出处:晋·潘岳《太宰鲁武公诔
》:“桃李不言,下自成行
;
德之休明,没能弥彰。”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古谚语。比喻实至名归。
出处:宋·辛弃疾《一剪梅·独
立苍茫醉不归》词:“多情山鸟不须啼,桃李无言,
下自成蹊。”
艳如桃李,冷若冰霜:形容女子容貌艳丽而态度严肃。
出处:清·伤时子《苍鹰击·割
爱》:“敢道艳如桃李,冷若冰霜,芝兰其馨,金石
其操,故是青楼贱质,红粉庸姿。”
南宋
词人
,
书法家
张孝祥
见司马迁《李将军列传》引古谚。蹊
(x
ī溪
)
:小路。这两句大意是:桃树李树都不会
讲话,
不会炫耀自己,
但因为它们能开好看的花,<
/p>
结甜美的果,
自然就有人到桃李树下面来,
把树下的泥土踏出一条小路。这是司马迁在《李将军列传》的传赞里引的两句古谚,借以赞
美汉代名将李广诚诚恳恳像个质朴的乡里人,
口不善言,
但
机智勇敢,
善于征战,
又爱恤士
卒,宽
缓不苛,故士卒都乐于为他奋力战斗,连匈奴人都敬畏他
;
李广
死时,“天下知与不
知,
皆为尽衰”
。
~两句后多用来比喻崇尚实际、
不务虚名的人或事,
结果必定实至而名归,
为人所景仰。
西汉史学家
,
思想家
,
文学家
司马迁
《李将军列传》
唐·李白《古风》其十二。这两句大意是:松柏的本性孤傲、
耿直,不会像桃李那样
用美好的颜色去招蜂引蝶。在此二句中,诗人已将松柏和桃李完全
人格化了。前者为孤高、
正直、有气节、有情操的人的象征,后者则象征卑躬屈膝、献媚
取宠的小人。既有以松柏自
比,
又有以二者类比的含意。
以此二句赞松言志,
或将两类不同的人加以对比,
都十分恰切。
唐代诗人
李白
《古风》
三国·魏·曹植《杂诗》。这两句大意是:江南有那么一位美
人,她的容貌就像融融
春日里的桃李花一样光彩照人。
此名句以
比喻手法写人物肖像,
委婉含蓄。
虽然诗的原意是
通过象征手法,
用美人迟暮来表现自己怀才不遇、
抱
负难以施展的情怀,
但由于此名句笔法
委曲,
< br>形象生动,具有洗炼简洁而形神并出的特点,故后人常用它来表现美人容貌,南国佳
人也由此成为后世文人时常表现的对象。
三国文学家
曹植
《杂诗》
明·冯梦龙
《警世通言·
老门生三世报恩》
。树:种植。荆棘:泛指丛生的有剌植物。
这两句大意是:
种荆棘就得挨扎受刺,
植桃李就能乘
凉得荫。
~是从刘向
《说苑·
复恩》<
/p>
“树
桃李者,夏得休息,秋得实焉
;
p>
树蒺藜者,夏不得休息,秋得其刺焉”一段话简化而来。在
原书中说
明造什么因,就得什么果,表现了因果报应的思想。它和平常说的“种瓜得瓜,种
豆得豆
”,“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话”意思相近。
明代文学家、戏曲家
冯梦龙
《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
见唐·李白《赠韦侍御黄裳二首》其一。这两句大意是:希望
你学习长青不败的松树
.
千万小心不要作鲜妍一时的桃李。青松
经得住风霜雨雪,耐得住严寒酷冷
.
具有旺盛的生命
力,这里比喻性格刚强、
意志坚定的人
;
桃李逢春而开
.
春归而尽,有短暂的美丽,无长
久的
生命,这里比喻随俗浮沉或昙花一现式的人物
.
两句可引用以勉励友人。
唐代诗人
李白
《赠韦侍御黄裳二首》
元·
耶律楚材
《鹧鸪天》
。
王气:
指王朝的气运。
千劫:
佛家说世间一成一败叫一劫,
千
劫指时间久远。这两句大意是:古往争今来,代代王朝徒然地你兴我替,
唯有桃李不管这
些,在春风的吹拂之下,一年一度地开放。诗句通过世事的变迁,桃李的荣谢,表现了对
世
事、人生的慨叹。人事的兴替与自然景物的变迁浑然一体,增强了诗句的苍茫之气。这
两句
可用来表现世事沧桑之感。
蒙古帝国大臣
耶律楚材
《鹧鸪天》
五代·南唐·李煜《渔父》
[
浪花有意
]
。这两句大意是:浪花故意上下翻
滚,洁白如
雪,
一望千里
;
岸边桃李成行,
虽是默默无言,
却纷纷涂白抹红,
竞相为新春添色。
原词为:
“~。一壶
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意在抒写渔夫无拘无束的生活。此二句写垂钓
时所见的
景致,前句写得气势豪迈,后句写得妩媚多情,风格不同,各臻其美。可用以描写
水边春
景。
南唐第三任国君
,
后亡国被俘
,
被宋太宗毒杀
李煜
《渔父》
唐·杨凌《句》。这两句大意是:南边园里的桃李花已经凋落
净尽,春风还在寂寞地
摇动着空空的花枝。这两句可用于描写春意阑珊,或抒写伤春的淡
淡哀愁。
唐代官员
杨凌
《句》
唐·刘禹锡《杨柳枝词》其四。
须臾:片刻。争:通“怎”。这两句大意是:城中艳
开一时的桃花李花转眼间就凋谢净尽
,怎似那倒垂的柳条能长时间地喷绿吐翠
!
显然,这里
的“桃李”、
“垂杨”都有比喻意义。此名句可用来讽刺那些争名争利,
风云一时的势利小
人,赞美那些不求闻达,朴实无华,又能长期造福于人的人。对比手法
可以借鉴。
-
-
-
-
-
-
-
-
-
上一篇:乐字开头的成语-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总
下一篇:壹字打一成语的答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