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一语文之阅读试卷
一、阅读(
60
分)
(一)阅读下列选文,回答问题。
(
18
分)
哦,香雪(节选)
铁凝
(
1<
/p>
)如果不是有人发明了火车,如果不是有人把铁轨铺进深山,你怎么也不会发现台
儿沟这个小村。
它和它的十几户乡亲,一心一意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皱褶
里,从春到夏,从
秋到冬,默默地接受着大山任意给予的温存和粗暴。
< br>
(
2
)然而,两根纤细、闪亮的铁轨延伸过来了。它勇敢地盘旋在山腰,又悄悄地试探
着前进,弯弯曲曲,曲曲弯弯,终于绕到台儿沟脚下,然后钻进幽暗的隧道,冲向又一道
山
粱,朝着神秘的远方奔去。
(
3
)不久
,这条线正式营运,人们挤在村口,看见那绿色的长龙一路呼啸,夹带着来
自山外的陌生
、
新鲜的清风,擦着台儿沟贫弱的脊背匆匆而过。它走得那样急忙,
连车轮碾
轧钢轨时发出的声音好像都在说:不停不停,
不停
不停!
是啊,它有什么理由在台儿沟站脚
呢,
< br>台儿沟有人要出远门吗?山外有人来台儿沟探亲访友吗?还是这里有石油储存,
有
金矿
埋藏?台儿沟,无论从哪方面讲,都不具备挽留火车在它身边留步的力量。
(
4
)可是,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列车时刻表上,还是多了“台儿沟”这一
站。也许
乘车的旅客提出过要求,
他们中有哪位说话算数的人和
台儿沟沾亲;
也许是那个快乐的男乘
务员发现台儿沟有一群十七
八岁的漂亮姑娘,
每逢列车疾驰而过,
她们就成帮搭伙地站在村
口,翘起下巴,贪婪、专注地仰望着火车。有人朝车厢指点,不时能听见她们由于互相捶
打
而发出的一两声娇嗔的尖叫。也许什么都不为,就因为台儿沟太小了,
小得叫人心疼,
就是
钢筋铁骨的巨龙在它面前也不能昂
首阔步,
也不能不停下来。
总之,
台儿
沟上了列车时刻表,
每晚七点钟,由首都方向开往山西的这列火车在这里停留一分钟。<
/p>
(
5
)这短暂的一分钟,搅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从前,台儿沟人历来是吃过晚饭就
钻被窝,
他们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大山无声的命令。
于是,
台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在同
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
静的那样深沉、
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
如
今,
台儿沟的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
她们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
扔下碗就开始
梳妆打扮
。她们洗净蒙受了一天的黄土、风尘,露出粗糙、红润的面色,把头发梳得乌亮,
然后就
比赛着穿出最好的衣裳。有人换上过年时才穿得新鞋,有人还悄悄往脸上涂点胭脂。
尽管
火车到站时已经天黑,她们还是按照自己的心思,刻意斟酌着服饰和容貌。然后,
她们<
/p>
就朝村口,朝火车经过的地方跑去。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隔壁的凤娇第二个就跟了出来。
??
??
<
/p>
(
6
)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
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
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满山
遍野那树的队伍,
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
小盒子。
(
7
)她这才想
到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她想,为什么坐了一路火车,竟没有拿出来好
好看看?现在,在
皎洁的月光下,她才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
她小心地把它打
开,又学着同桌的样子轻轻一拍盒盖,“哒”的一声,它便合得严严实实。
她又打开盒盖
,
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
她丛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
盒放进去,
又
合上了盖子。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
她了,真的。它又想到了明天,明天上学
时,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
??
??
<
/p>
(
8
)香雪越走越热了,她解下围巾,把
它搭在脖子上。她走出了多少里?不知道。只
听见不知名的小虫在草丛里鸣叫,松散、<
/p>
柔软的荒草抚弄着她的裤脚。
小辫叫风吹散了,她
停下来把它们编好。台儿沟在哪儿?她向前望去,她看见迎面有一颗颗黑点在铁轨上蠕动。
再近一些她才看清,
那是人,是迎着她走过来的人群。第一个是凤娇,
凤娇身后是台儿沟的
姐妹门。
当她们也看清对面的香雪时,忽然都停住了脚步。
(
9
p>
)香雪猜出她们在等待,她想快点跑过去,但腿为什么变得异常沉重?她站在枕木
上,
回头望着笔直的铁轨,
铁轨在月亮的照耀下泛
着清淡的光,
它冷静地记载着香雪的路程。
她忽然觉得心头一紧
,不知怎么的就哭了起来,那是快乐的泪水,
满足的泪水。面对严峻而
< br>又温厚的大山,
她心中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傲。
她用手
背抹净眼泪,
拿下插在辫子里的那
根草棍儿,然后举起铅笔盒,
迎着对面的人群跑去。
(
10
)迎面,那静止的队伍也流动起来了。同时,山谷里突然爆发了姑
娘们欢乐的呐喊。
她们叫着香雪的名字,
声音是那样奔放、
p>
热烈;
她们笑着,
笑得是那样不加掩饰、<
/p>
无所顾忌。
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
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p>
(
11
)哦,香雪!香雪!
1.
上文开篇运用了什
么描写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3
分)
2.
上文第(
5
)段中画线句说明了什么?(
2
分
)
。
3.<
/p>
上文第(
7
)段中提领全段的词语是
p>
,其理由是
。
p>
(
3
分)
4.
上文第(
8
)段
画线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2
分)
。
p>
5.
下列分析,其中不符合上文原意的两项是(
)
(
)
(
4
p>
分)
A.
作者以
清新柔婉的笔触,
描写了台儿沟的景色,
其目的是为了表现当代
青年对家乡的
热爱。
B.
香雪不愿意白拿别人的东西,
坚持以一篮子鸡蛋进行交换,
既体现了她的善良、
朴实,
同时还是一种自尊性的表现
,她强烈地希望家乡能摆脱贫穷、走出愚昧。
C.
香雪趁着月色赶回台儿沟时的环境描写,
展现了主人公纯洁美好的内心世界
。
那山间
的一草一木生动而富有灵气,表达了香雪对家乡的亲人
的深挚的爱。
D.
火车作为文明的载
体,
它所带来的新鲜而陌生的体验使台儿沟的青年异常兴奋,
体
现
了她们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E.
上文的结尾,
姑娘们欢乐的呐喊声,
群山感动的回声都显示出这个古老的山村台儿沟
正受到外来文明的影响,不仅从生活
的方式上,更是从思想上开始逐渐解体。
F.
作者笔下的香雪是一位已经觉醒的青年人,
她必将会引领山村的人们走出闭塞、
落后。
6.
你怎样理解香雪和她追求的铅笔盒?(
80
字左右)
(
4
分)
(二)阅读下列选文,回答问题。
(
12
分)
鲁迅先生的“不”
(
1
)鲁迅
提升了汉语言的杀伤力。此语言工于
甲
,铺陈奥妙道理。工于
乙
,
p>
温柔敦厚。工于谎言与碑文。工于诏书、奉本、文告、对偶,以及描述鬼怪神异。鲁迅从前<
/p>
朝的词语里挑出带刃的、
带刺的作兵器,
使之工于
丙
p>
。
他自称笔下文字为匕首与投枪。
然也,既
能远掷夺命,又能给对方贴身安上一刀。
(
2
)鲁迅
摆脱了文人的窘迫。虽然“文章憎命达”,但憎不了鲁迅经济状况之宽裕。
以往乃至今天
的文人,若不做官经商当教授,
或在体制内领饷,都和孔乙己差不太多。
鲁迅
强,用一管金不换的小毛笔收获银两,则不必向大势力折腰,不必说昧心的
话。住租界、看
电影、养活全家。
(
3
)鲁迅
不昏。他无论见流亡学生,见文豪萧伯纳,见官员,见各种趾高气扬的学者
和天才都不昏
头,诙谐不改、清醒不改、震怒不改。他对自己的身后,对儿子的前程,对诺
贝尔奖落于
谁头上,对到底谁当左翼文坛“盟主”,一概不起妄心。
(
4
)鲁迅
超越了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越是弱国弱民,越喜欢四处树敌,喜欢高喊热
血沸腾的口号
。鲁迅虽然常常生发敌意,但没有煽动过对其他国家与种族的敌意。他明白,
弱在自己身
上,
病在自己身上,
仇视别人无益。他还明白,民族主义情绪最
容易被具有别样
用心的人所利用,生害。
(
5
p>
)鲁迅勤奋。用齐白石的话说,叫“不使一日闲过也”。鲁迅擅骂,但不靠骂人出
名,更不靠骂名人出名。
(
6
)鲁迅有大恨。且看那些在文坛乱骂的人,多是怀着一己的小恨发泄。鲁迅有大恨
大怒。他是历史上第一个如此严厉地咤骂中华民族劣根性的人。他恨世道昏黑、生民愚昧
,
“用一双泪眼看着手术台上生息渐绝的母亲”
(池田大作)。
这个母亲是中华民族。他恨得
上下求索,
恨得言如厉鬼。
这一种人间大恨,
在其他人身上特别是现今人身上已经非常少见
了。
??
??
<
/p>
(
7
)鲁迅不知道他在
< br>1936
年
10
月
19
日
5
时
30
分辞世之后,作品并未“速朽”,
年年重印,经七
十多年遍布中国城市乡村。
(节选自《杭州日报》
,略有改动)
7.
请把下列词语分别依次填入选文
中的空线处。
(
3
分)
A.
见血刺骨
B.
抒情状景
C.
言不及义
甲
乙
丙
8.
文中
“他是历史上第一个如此严厉地咤骂中华民族劣根性的人”
,请写出一篇鲁迅先
生表现此类主题的小说:
。
p>
(
1
分)
9.
在“他明白,弱在自己身上,病在自己身上,仇视别人无益。他还
明白,民族主义情
绪最容易被具有别样用心的人所利用,生害”句中,
< br>“别有用心的人”是指(
)
(
2
分)
<
/p>
A.
想利用民族主义来危害中华民族的人。
B.
想利用鲁迅作品中的言辞来迫害鲁迅本人的人。
C.
想利用鲁迅作品中的言辞来危害中华民
族的人。
D.
想利用民族主义来迫害
鲁迅本人的人。
10.
如何理解划线
句“用一双泪眼看着手术台上生息渐绝的母亲”?(
2
分)
p>
。
-
-
-
-
-
-
-
-
-
上一篇:《阿房宫赋》理解性默写
下一篇:高中语文古诗文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