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
1
.
明末清初有思想家认为
“
郡县之弊在迁转太速,封建之弊在
p>
世守不易。
”
据此,对郡县制和分封制的理
解正确的是
(
)
A
.郡县制不利于地方发展
B
.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
C
.二者均有弊无利
D
.二者均易形成皇权专制
2
.
《史记》载:
“
始皇
??
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
以为自
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
相诸大臣皆受成事,
倚辨於上
??
< br>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
这表
明
(
)
A
.秦始皇帝,才能非凡
C
.政权系统,尚不完备
B
.皇权至上,大权独揽
D
.君相矛盾,尚不突出
3
.
从西周至秦朝政治制度的演变来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分封
现象至此不复出现
B
.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C
.
地方对中央威胁已经消除
D
.
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
p>
4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
“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
下殿,辇来于秦。
”
并且秦灭六国之后,继续实行移民措施,将六国
富豪迁往蜀地
。秦统一六国后这样做的主要政治目的是
(
)
A
.满足皇帝的私欲
C
.强化君主的权力
B
.加强对六国故地的控制
D
.彰显皇帝的权威
★
5.
清代学者顾栋高在
《
春秋大事表》
中指出:
“
中国历代政治
得失,
有土之诸侯未必皆贤,
即使因其
不贤而易置之,
而其政令不能
尽出于王朝,
其民之视听不能尽属于天子。
故常散而不能聚,
弱而不
p>
强。其易而县邑也,则不然
??
其操纵由一
己,其呼吸若一气,其简
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
”
可见县邑制的出现
(
)
A
.完成了封建专制国家的统一
B
.维系了君臣间的宗法关系
C
.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根源
D
.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6<
/p>
、
2016
年,在北京市通州区发掘出汉
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和
800
余座
1
战国至汉代墓葬,
出土了钱币及大
量陶屋、
陶仓等随葬品。
这些考古
发现
,有助于研究
①秦汉时期郡县的设置状况②本区域古代农业发展状况
③汉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情况④大运河对本区域交通的影响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7
、下表是秦始皇时期所任丞相的情况,此表反映了秦朝
姓名
籍贯
任相时间
庄襄王元年至始皇十年
始皇元年至二十一年
始皇二十一年至三十四年
始皇二十一年至三十四年
位序
右
左
右
左
右
左
吕不韦
濮阳
昌平君
楚
隗壮
王绾
?
?
冯去疾
韩上党
始皇三十四年至始皇三十七年
李斯
楚上蔡
始皇三十四年至始皇三十七年
A
.
注重实效和利益的功利主义
B
.
以地域划分进行管理与统治
C
.
丞相协助天子处理国家政务
D
.
大事上存在明显的制度局限
8.
p>
汉武帝之前,凡丞相进见,皇帝得离坐;丞相病重,皇帝得亲临问
疾
,并遣使送药;丞相死后,移归私第,皇帝车驾往吊,并赐棺,赐
葬地,赐冥器等。这主
要表明
(
)
A.
皇帝亲近管理人才
C.
丞相发挥辅君职责
B.
当时丞相位高权重
D.
相权尚未威胁君权
9
、
《读通鉴论》曰:
“<
/p>
两端争胜,而徒为无益之论者,辨封建者是也。
“
………”
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
”
句中省略处应填入(
)
A
.分封之制
B
.郡县之制
C
.郡国并行
D
.行省制度
10
< br>、春秋战国时期的“士”
,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不阿权贵,却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