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粟裕冤案迟至
1993
年才予以平反的曲折历程
粟裕冤案平反的曲折历程
徐庆全
------------------------
-------
--------------------------------
-----------------
粟裕将军一生功<
/p>
勋卓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这样一位将军,本应受到
历史和人民的敬重,但是由于受到党内“左”的思想的影响,在
1958
p>
年的军委
扩大会议上,却把粟裕作为“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代表人
物进行批判和斗争
(另一位元帅刘伯承也被冠以“教条主义”的代表人物而受到批判),
并涉及
到萧克等军队高级领导干部。
这场冤案之后,粟裕即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 br>为了推翻加在自己身上的不实之词,
1979
年粟裕向党
中央提出重新审视这场冤
案的要求。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粟裕没有看到问题的解决,带
着遗憾离开了
人世。作为粟裕战友和夫人的楚青,则继续为丈夫申诉。在粟裕逝世
10
周年之
际,中央军委决定由军委副主席刘
华清、张震发表文章,为粟裕在
1958
年军委
扩大会议上所受到的错误批判公开、正式平反。
今年
2
月
5<
/p>
日,是粟裕将
军逝世
20
周年的纪念日。为缅怀他,纪念他,我采访了楚青同志,她详细地介
绍了为粟裕
平反而经历的曲折过程。
我替粟裕写检讨
1958
年
5
月召开的
军委扩大会议,主要内容是讨论整风和整编两大问题。但是,在会议开始不
久,就有人提出所谓“总参与国防部关系”问题,指责当时担任总参谋长的粟
裕“一
贯反对领导”、“向国防部要权”、“告洋状”等。接着,对粟裕进行
了批判。批判会议
是在国防部长的主持下进行的。其后,会议参加的人数扩大
了(从
500
人扩大到
1500
人),对粟
裕的批判调子也越来越高,粟裕的所谓问
题也搞到了军外。
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粟裕表现出他一如既往的坚强性
格和可贵的坚持原则的精神,他冒着戴“态度不老实”和严重政治帽子的危
险,在高压之下仍然对一些原则问题的事实真相作了必要的说明。但是,当时
的局面
下,粟裕的说明是无济于事的。他只能检讨过关。
谈到那时的情
形,楚青仍有心有余悸的感叹。她回忆说:
1958
年开军委扩
大会议批斗
粟裕,开始我全然不知。有一天早晨,我正准备上班,粟裕突然从内室开门出
来,面容憔悴,神情忧郁地低声对我说:“我出了事,你今天可不可以请个假
帮我个忙?”我这才知道,他已经挨了批判,并被上纲为“反党反领导的极端
个人主义者”。为了写一份能过关的检讨,他已经在内室自我封闭了
7
天
了。他把一堆会议简报交给我,沉
痛并无可奈何地说:“你看看这些,帮我写
个检讨吧,我自己下不了手。只要能够通过,
怎么写都可以。”
我看了这
p>
些材料,大吃一惊。我担心不违心检讨要被划归到敌我矛盾的行列,就不顾实
际代他写了一份检讨,把强加给他的罪名统统兜下来了。粟裕用这份检讨在大
会
上作了检查,果然过了关。但是,他心中感到非常压抑。回家后,他冷冷地
对我说:“还
是你有办法,写出的检讨让我过了关!”我当然能看出他极为痛
苦的情绪。以后,他多次
因实在控制不住这种痛苦的情绪而责备我:“你为什
么把我写成这样!简直不成样子!”
我当然也很痛苦:“不是你说怎么写都可
以,只要能过关就行吗?”接下来,我们就默然
不语,相对而泣。这样的场面
我们经历了多次。
不过,尽管这场批判中,粟裕被戴上了帽子,但一些参
加批判会议的人,在当时就对这场批判不理解。据《粟裕传》披露,叶剑英曾
< br>找总参的一位同志问,到底出了什么事?并且说:“我看粟裕最多是个骄傲问
题吧
!”不少人过去与粟裕浴血沙场,并肩战斗,许多事情是共同经历过的。
虽然在“12<
/p>
级台风”下不得不加入“批粟”的行列,说一些违心话,但仍有人
在发言中对粟裕的革命贡献、个人品德及在总参的作为,作出了一定的实事求
是的评价。
毛泽东也在关注着粟裕。军委扩
大会议开始以后,有一次毛泽
东找肖劲光谈话,问他对粟裕的看法。肖劲光说:“粟裕同
志为人正派,没有
二心,是好人。”毛泽东点头表示赞同。在粟裕第二次大会检讨之前,
毛泽东
这样评价粟裕:“粟裕同志战争年代打仗打得好,是为公的。到北京以后是为
p>
公还是为私?不能说都是为私吧!请大家来判断。”毛泽东的话,实际上是保
了粟裕。粟裕第二次检讨后,领会了毛泽东意思的陈毅即走上前,握着粟裕的
手
说:“讲得很好!”,带头鼓掌表示通过。第二天,陈毅又在大会上说:
“昨天他的检讨
,我觉得很好……我个人表示欢迎。过去他在三野军事上的贡
献是很大的,这是不能抹杀
的,战场指挥搞得好的,主要是打胜仗的……他转
了就很好,欢迎他这个态度。”
但是,这已无法扭转粟裕蒙受冤案
的命
运。
8
月
31
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解除粟裕总参谋长职务”的决定,并
< br>决定将他的“错误”口头传达到军队团一级、地方地委一级。
先在大会上
批判,然后撤销职务,并
把被批判者的“错误”传达到全党全军,但对受批判
者又不作结论,不作决定,这样的做
法开了党内斗争极端不正常的先例,也为
以后粟裕的平反留下了障碍。
< br>
粟裕没能等到平反的这一天
粉碎“四人
帮”后,尤其是党的十一
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得以恢
复。劫后余生的粟裕,在
1979
年
10
月
9
日向党中央写出了申诉报告。他在澄
清了强加
给自己的种种“罪名”后说:
1
958
年对我的批判,虽未形成正
式决定,但曾经传达到团一级
,我还看到一个中央文件上把我做为军内的坏人
点了名,影响及于全党全军。而且那些不
符事实的发言、简报,我的违心检讨
等等,均已做为历史文件存档。二十多年来,它已成
为压在我身上的沉重负
担,使我内心深为痛苦。但是,由于近二十多年来,党内民主生活
很不正常,
我一直克制自己,没有提过申诉。现在,我们党已经取得了粉碎林彪、‘四人
帮’的伟大胜利。在党的的三中全会方针指引下,历史上许多冤假错案已经陆
续纠正。中央对彭德怀同志的功过是非也已做出评价。我恳切恳求中央能对彭
德怀同志对我制造的冤案予以甄别,撤销
1958
年军委扩大
会议对我的错误批
判。请求中央受理我的申诉,使我在今后有限的余年终于能放下这个沉
重的包
袱,更好地为革命贡献全部力量。
楚青说,粟裕写这份报告,是时任中央
副主席的叶剑英提议的:
19
79
年
8
月,叶副主席邀请粟裕一起到
烟台疗
养。这期间,粟裕多次拜会叶副主席。有一天,粟裕与叶副主席单独谈话。回
p>
来后他兴奋地对我说:“叶副主席很关心我。他说:‘关于你
195
8
年的问题,
也该解决一下了。这件事我向小平同志说过,他也
点了头。你给中央写个报告
吧。’我当即表达了自己也迫切希望申诉的心情。”粟裕的兴
奋是有理由的。
在与叶副主席谈话之前,时任中央副主席的陈云同志,也曾当面指示粟裕
,在
适当的时候,在党的的会议上,把
1958
年这件事说一下。现在叶副主席又郑重
提议,粟裕和我当然很高兴。因此,回到
北京后,粟裕就立刻写了这份报告,
送“华(国锋)主席,叶(剑英)、邓(小平)、李
(先念)、陈(云)副主
席”审阅。
粟裕的报告送上去后,叶剑英
10<
/p>
月
16
日就作了批示。楚青至
今对这份批示能倒背如流:
叶副主席批示说:前不久萧克同志看我时,也
曾提到有关那次会议反教条主义的
事。我认为五八年召开军委扩大会议,检查
总结建国以来的军事工作是必要的。至于那次
会议的错误,我建议总政组织力
量,认真地研究,向军委提出实事求是的报告,以便在适
当时候,妥善处理。
叶剑英将粟
裕的这份报告批送华国锋、邓小平、李先念、陈云、黄克诚、耿
飚、韦国清、杨勇等人审
阅。叶副主席办事非常细致,他指示中央办公厅的同
志将批件送交粟裕看过。粟裕很激动
,他要我将这份批件抄录一份。所以,到
现在我还记得。这份批件,除了黄克诚、陈云同
志因病未阅外,其他六位都画
了圈。
尽管如此,但是,为粟裕平反的文件一直迟迟没有下文。根据
楚青
的叙述,其大致过程如下:
粟裕看到叶剑英的批件后,曾两次向总政治部
主任韦国清询问办
理的情况,但未得到明确的答复。
1980
年春节期间,
粟裕看望了聂荣臻副主席,他汇报了自
己向中央写了申诉报告和叶剑英已批示
总政办理的情况,请聂荣臻为这件事说说话。聂荣
臻即表态说:“这件事应该
解决。那个时候说话上纲都是很高的。但总政写的报告我还没
有看到,等送到
我这里,我会说话的。”稍后,粟裕又看望了徐向前元帅。徐向前也表示
,这
件事应该解决。
3
月初,粟裕又将
给中央的申诉报告抄了两份,分别送给肖劲
光和萧克。
叶剑英的批示已经
5
个多月了,仍没有音信。粟裕不免有些着
急。
3
月
10
日,他再一次给陈云和叶剑英写信。在
给陈云的信中,他说:“在
三中全会精神鼓舞下,我向中央写了这份书面申诉报告。我恳
请您在不影响健
康的情况下予以批示,促使我的冤案能早日得到解决,使我放下压在身上
二十
多年的沉重包袱,在有生之年能够心情舒畅地贡献出全部精力,为国防现代化
作出微薄的贡献。”在给叶剑英的信中,粟裕写道:“听说您对我的报告作了
< br>批示,我非常感谢您老人家对我的一贯关怀。为了使我的问题能早日获得公
正、合
理的解决,我再次恳请您老人家能为我的问题再说一说话。”
叶剑
英、陈云接到信后,向总政了解
了一下情况。中办向粟裕转达说:据总政说,
报告已写好,不久即可上报。
在南京的粟裕得知后,当即要求秘书向总政<
/p>
报告:“我要求总政在做出结论上报之前,将有关我的结论部分同我见面。”
6
月
p>
12
日,粟裕在上海见到时任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他向胡耀邦报告
了自己
申诉的问题。胡耀邦当即说:这件事要解决一下,要找个机会在中央的会议上
p>
议一下。
7
月
15
日,因腰椎错位已入院的粟裕再
次向总政了解情况。总
政回答说:
5
月
13
日总政党委曾讨论一次,感到
19
58
年军委扩大会议涉及很
多事和人,对会议本身如何评价应慎
重,应由中央来作,对批评错了的同志应
给予平反。当时就责成总政组织部和军纪委对批
评错了的同志起草平反决定。
现决定已草出,尚未讨论。讨论后上报前要送给粟裕同志看
的。
到
8
月
份,来自总政的消息说:总政党委讨论后认为,这件事涉及
对军委扩大会议的
评价问题,要等中央讨论后再定。
这一结果,使渴望看到平反决定的粟裕
既大失所望又困惑不解。此后,平反的事也石沉大海。病中的粟裕已无力过
问,而楚青
为怕粟裕再受刺激,也不敢再提此事。
楚青向中央申诉
1981
年
2
月
1
日,粟裕脑溢血发作,此后又频繁发作脑血栓。楚青感到很痛苦。她
知道,
1958
年对粟裕的错误批判,是粟裕
心中永远的痛。她不忍心让粟裕背着
沉重的包袱离开人世。为了不让粟裕受到刺激,她在
反复思考后,决定自己出
面替粟裕向党中央申诉。
1982
年
12
月
16
日,我考虑再三,鼓起勇气
给
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的陈丕显写了一封信。陈丕显同志曾长期和粟裕一道工作
过,对粟裕比较了解。我在信中先追述了粟裕写信及中央有关领导对此事的意
见。我说,我是相信中央、军委会为他作出公正的结论的,我也相信他几十年
的革命
斗争实践已足够为自己作出正确评价的。但是,作为亲人、同志,总是
希望让他在尚能正
常思维的有生之年,能够见到党的政策的落实;而实在不忍
心让他终于背着沉重的包袱去
见马克思。
楚青知道,为粟裕平
反的事之所
以搁浅,是因为总政认为会涉及到对
1958
年那次会议的总体评价问题。为此,
-
-
-
-
-
-
-
-
-
上一篇:人民大会堂建设过程简介
下一篇:换届大会主持稿5则完美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