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领导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
/p>
中国是世界文明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曾经创造了光辉夺目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在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发展史上凝聚着优秀的传统文化,
其中就包括着
丰富而精辟的关于
领导问题的思想。
一、
中国传统领导思想综述
(一)道家的领导思想
道家认为人性
本于自然,即所谓的“道”
。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和最高境界。
“人法地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在道家看来,道是万物的本源,世间万物都由道而生,
回
归于道。所以,在社会管理思想中,道家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 br>“无为而治”出自《道德经》
,是道家的治国理念。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
;
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而且强调“无为无不为”
。
“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也不做,
而是不过多的干预、充分发挥万民的创造力,做到自我
实现,走向崇高与辉煌。
《道德经》的思想核心是“道”
,
“道”是无为的,但“道”有规律,以规律约束宇宙
间万事万物运行,万事
万物均遵循规律。引申到治国,
“无为而治”即是以制度(可理解
为“道”中的规律)治国,以制度约束臣民的行为,臣民均遵守法律制度。老子所说的“
无为而治”是以法治国,而非人治;人过多的干预社会秩序则乱,法治则井然有序。
“
无
为而治”对于帝王个人准则而言,即是清心洞察、知人善任,将合适的人才摆在合适的
岗
位上,具体事情分摊给臣下去做,不必事必躬亲。
在老子看来,领导的艺术就在于“无为而治”
,老子主张,
“执古之道,御今有之”
,
也就是说,能掌握亘古不
变的真理,就能够驾驭现实的环境。既然世间万物的运转都是自
然而然的,那么最成功的
管理之道也应该是这样,要努力排除外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使
管理行为自然发生、自然
实施、自然完成。
(二)儒家的领导思想
儒家的核心领
导思想主要有“仁者爱人”
、
“中庸之道”
、
“为政以德”三大思想理论。
“仁者爱人”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孔子说:
“仁者人也,仁者爱人”
。明确仁的本质是
爱人。人不仅要爱父母,爱子女,还要爱普通的老百姓。
孔子推行“仁政”
,将“仁者爱人”用之于治
国。
《大道礼记》记载,哀公曰:
“敢问
人道谁为大?”孔子曰:
“人道政为大。古之为政,爱人为大。
”孟子主张“王政”
。
“王政
”与“
仁政”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主张将“仁”的观念与政治相结合,用仁德来治理
国家。
孟子之所以提出“王政”的概念,就是相对于战国时期的“霸政”
,是在与“霸政”
p>
比较与区别上提出来的。孟子认为“霸政”是以力服人,即用武力与刑罚服人,而非心服
p>
,服得不彻底。
“王政”则以心服人,用德化教育服人,使天下人心
悦诚服。
“王政”也被
人们称为“王道”
。
“王道”是隐含着“人性善”为前提的。孔子认为:
p>
“人之初,性本善。
”孟子明确提
出“性善
论”的人性假设,来作为他的“仁政”理论基础。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仁、义
、礼、智
”
,而且“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那么为什么后来“性
相近,习相远”了
呢?原因是“苟不教,性乃迁。
”孔孟还把“
善”作为社会和谐和安定的重要基础,致力
于教人们为善。因此,
“王道”思想主张以“性善”为起点,要求“怀柔”
,通过“德化教
< br>育”长善救失。
“王道”论者极力反对“霸道”论下用
刑罚统治百姓、用武力征讨天下的统治方式,
主张“以不忍仁
之心,行不忍仁之政”
。那么如何实现“仁政”?孟子认为,就是要“存
其心,养其性”
,
“以养人,然后能服天下。天下不心
服而王者,未之有也。
”而且特别强
调“以不仁而得国家者,古
来有之;以不仁而得天下者,古来没有之”
,提出了“仁政”
、
“礼制”的领导管理思想。关于“仁政”的“仁”
,是儒家思想
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孔
子是以“爱”来释“仁”的。孟子的认识也与孔子完全一致:<
/p>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
领导者把下
属当成了牛,下属就会把自己当成人;领导者把下属当成了人,下属就会把自
己当成牛。
“王道”
的主张就是以仁爱为基础,
以
和谐的秩序为目的,
以伦理控制为手段,
用“德”和“礼”来补
充“政”和“刑”的不足。重视的是发挥人格内在的管理力量,如
道德的约束力、向善性
、资力、传统等,通过内省、修炼、扬善等方式来实现人生价值和
社会价值的同时实现领
导的管理目标。
(三)法家的领导思想
法家是与儒家
截然对立的一个学派,其领导思想也与儒家截然不同。儒家强调“德治
仁政“,而法家强
调”法治天下“。
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子提出了以”法“为中
心的法、术、势三者合一的封建君主统治
术。他在人性自利假设基础上,有选择地把商鞅
的”法“治、申不害的”术“治、慎到的
”势“治进行提炼综合,提出了旨在帮助当时国
君驾驭群臣、治理国家、富国强兵、称霸
诸侯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思想。其中,法
指法规制度,术指国军驾驭群臣的方法和
艺术,势指国君的权势、威势,制定相应的法规
制度,并结合有效的领导方法和艺术来驾
驭大臣,达到富国强兵、称霸诸侯的目的。
p>
韩非子认为三者必须并用,并以“法“为中心。认为君主光靠法令
治国不行,还要靠
君主的权势来推行法令,运用法令来统一思想。
。有了权,有了法,即使一个平凡的君主
也可以“抱法处势”
、
“无为而治天下”
。法家的这套“霸道”理论有利于实现君主
专制统
治,因此,此法经过韩非子的发挥,就为秦王所采纳,通过秦王的施政而在其政治
生涯中
一度占了主导地位。
(四)墨家的领导思想
在墨家思想体
系中,
“尚贤,尚同,节用,非命”是其精髓所在。
尚贤就是任人唯贤。
墨子反对任人唯亲的宗法血缘用人制度。
尚同就是在一个国家中
政令体制赏罚刑治从中央到乡里上下一致,做到令出
必行。尚贤是尚同的根本,尚同是尚
贤的体现和延伸。
。墨子认
为,只有上下一致,尚贤尚同,才能实现国家的大治。延伸到
管理知识中,就是领导者、
管理者的用人艺术。管理者管理下属,
,也应该“尚贤、尚同”
,做到“任人唯贤”与“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管理者应该注重选拔和聘用人才,主张
“不别贫富、贵贱、远迩、亲疏”
,做到“官无常贵,而民无终
贱”
,只要是有才能的人,
就要提拔重用。
墨家思想里最核心的东西是“兼爱”
。所谓“兼爱”
p>
,就是尽爱世上之人,不分人我,
不分亲疏。他认为,
“爱”是无等差无厚薄的,提倡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爱。从管理角度,
则说明管
理者在人权方面应该注重人人平等,
给予下属足够的尊重,
不能
自以为高人一等
,无理要求下属或随意干涉下属的工作。同样的,还应该鼓励同事间团结
友爱,互帮互助
,只有有凝聚力的团队才能更好的为公司创造价值。
墨家针对统治阶级肆无忌惮的挥霍浪费和放纵私欲,提出“节用、节葬、非乐”的
主
张。节用就是反对铺张浪费,反对穷奢极欲,崇尚节俭。
“去
无用之务”
,是“天下之大利
”
。如果
国家“去其无用之费”
,那么节约的财富“足以倍之”
。运用到
管理学中,则说的
是管理者应该反对浪费,注重节俭,公款大吃大喝浪费严重的现象应该
杜绝。
墨子不赞成
“命运”
之说,
即
“非命”<
/p>
,
他是先秦思想家中第一个明确反对
“命
定论”
的人。非命就是反对命运之说的意思,也就是不相信命运,强调事在人为。它可以
应用到
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强调付出终有回报,努力才会有收获。
< br>
-
-
-
-
-
-
-
-
-
上一篇:贾宝玉的思想性格及其社会意义
下一篇:什么是人性